•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上坡行駛的駕駛行為規(guī)律研究

      2022-01-04 01:42:16梁媛媛高若曼
      車輛與動力技術 2021年4期
      關鍵詞:上坡坡道擋位

      梁媛媛, 張 晶, 吳 正, 高若曼

      (1.中國人民解放軍63966部隊,北京100072;2.北京交通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北京100044)

      通過分析履帶式裝甲車各典型任務的主要駕駛特點,發(fā)現裝甲車行駛地形復雜,許多任務剖面都包括上坡道路行駛[1].因此,文中將對裝甲車上坡行駛任務開展仿真研究.

      駕駛員駕駛訓練是為了提升駕駛員駕駛水平,提升作戰(zhàn)效率.軍隊已有一些較為成熟的駕駛訓練指導資料,但不同裝甲車有不同的特點,現有資料不能包含所有車型的特點,如果都進行實驗研究,又將增加實驗周期,提高研發(fā)成本.GT-suite軟件不僅可以搭建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仿真模型和車輛行駛仿真模型,還能搭建駕駛員模塊與控制模塊,模擬駕駛員駕駛行為對車輛行駛的影響,能夠較好地滿足對駕駛員駕駛行為的研究需求.因此,文中將針對某一車型用GT-suite仿真軟件,研究駕駛員駕駛行為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情況[2-5].對上坡行駛的駕駛行為規(guī)律進行仿真研究,分析不同駕駛行為、不同車輛初始狀態(tài)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為駕駛員駕駛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1 數學模型

      1.1 發(fā)動機工作過程數學模型

      能量守恒方程表示為

      (1)

      式中:m為缸內氣體質量;u為缸內氣體內能;QB為燃料在氣缸內燃燒放出的熱量;QW為氣缸各壁面?zhèn)魅牖騻鞒龅臒崃?;ms為流入氣缸的氣體質量;me為流出氣缸的氣體質量;hs為進氣門門處氣體的比焓;he為排氣門處氣體的比焓;V為氣缸工作體積;p為缸內氣體壓力;φ為曲軸轉角.

      質量守恒方程表示為

      (2)

      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可表示為

      pV=mRT,

      (3)

      式中:T為氣體溫度;R為比例常數.

      1.2 車輛動力學模型

      基于GT-suite軟件的特點,分析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受力情況.車輛起動后,發(fā)動機輸出的扭矩經傳動系統(tǒng)傳到主動輪,半徑為r的主動輪帶動履帶運動.地面對履帶的作用力就是驅動車輛的力,可表示為

      (4)

      式中:Ttq為發(fā)動機輸出的扭矩;ig為變速器傳動比;i0為主減速器傳動比;ηT為傳動系統(tǒng)機械效率.

      車輛勻速行駛在平直路面時,需克服滾動阻力Ff和空氣阻力FW;當車輛行駛在上坡道路時,需要克服重力沿坡道的分力,即坡度阻力Fi;當車輛加速行駛時,還需克服加速阻力Fj.車輛行駛阻力可表示為

      Fr=Ff+FW+Fi+Fj.

      (5)

      汽車行駛方程為

      (6)

      式中:G為車輛重力;f為滾動阻力系數;CD為空氣阻力系數;A為迎風面積;δ為車輛旋轉質量換算系數,δ>1;dv/dt為車輛加速度,m/s2.

      車輛爬坡能力一般指在良好路面上克服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后,驅動力的余力全部用來克服坡度阻力,即等速狀態(tài)爬坡行駛,du/dt=0,所以

      (7)

      因此,車輛爬坡度可由下式計算

      (8)

      車輛行駛過程中,除了驅動力與行駛阻力平衡,發(fā)動機功率和車輛行駛的阻力功率也相互平衡.將車輛行駛方程兩邊同時乘上車速,經變換可得到車輛功率平衡方程.當坡度較小時,cosα≈1,sinα≈tanα=i.

      (9)

      2 仿真模型建立及驗證

      通過對比多種仿真軟件發(fā)現,GT-suite軟件不僅可以搭建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仿真模型和車輛行駛仿真模型,還能搭建駕駛員模塊與控制模塊,模擬駕駛員駕駛行為對車輛行駛的影響,能夠較好地滿足文中對駕駛員駕駛行為的研究需求.利用GT-suite軟件搭建仿真模型,為后文仿真研究奠定基礎.

      2.1 道路模型

      裝甲車依靠履帶與路面之間的相互作用獲得前進所需的牽引力,道路特性對車輛運動有著直接的影響.文中對干燥土地道路的上坡行駛任務開展仿真研究.在GT-suite中設定路面參數,搭建道路模型,同時,在車體模塊、駕駛員模塊等模塊中設定相應參數,開展不同道路條件下駕駛員駕駛行為規(guī)律研究.

      2.2 發(fā)動機模型建立

      在進行仿真研究時,如果將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仿真模型和整車行駛仿真模型耦合計算,則計算效率非常低.因此,在研究整車行駛過程時,使用發(fā)動機模塊替代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仿真模型.建立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仿真模型,調試模型使之精度達到要求.再利用該模型計算出發(fā)動機模塊所需的數據,輸入到整車仿真模型的發(fā)動機模塊中,進行整車仿真研究,可大大降低計算時間,提高研究效率.

      基于發(fā)動機工作過程數學模型和發(fā)動機簡化后的物理模型,將發(fā)動機劃分為若干個系統(tǒng)模塊.在GT-suite軟件中搭建發(fā)動機的工作過程仿真模型,具體建模步驟如下:

      1)將發(fā)動機氣缸模塊、曲軸箱模塊、進排氣模塊、進出口環(huán)境模塊、噴油器模塊等各個模塊從模板庫中拖拽至建模區(qū)域,將各模塊合理擺放.

      2)根據發(fā)動機的工作原理,將發(fā)動機子系統(tǒng)的各個模塊依次連接起來.

      3)雙擊打開各個模塊,將發(fā)動機結構參數、性能參數等輸入到各子模塊中.

      4)將各個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條件模塊連接起來,將發(fā)動機子模塊與子系統(tǒng)集成.發(fā)動機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氣缸排列方式為V型60o;進氣方式為渦輪增壓.通過調試和修改,建立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仿真模型.

      表1 發(fā)動機主要參數

      2.3 整車行駛模型建立及驗證

      基于整車行駛數學模型和車輛物理模型,搭建整車行駛仿真模型.基于GT-suite軟件的特征,同時為了簡化仿真計算過程,對車輛系統(tǒng)作如下假設:①忽略傳動系統(tǒng)各個部件的彈性阻尼變化;②簡化傳動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假設傳動軸僅傳遞轉矩;③忽略車輛系統(tǒng)行駛過程中的震動情況;④車輛系統(tǒng)各個部件均以集中質量形式出現.

      搭建整車行駛仿真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發(fā)動機模塊、傳動系統(tǒng)仿真模型、行駛系統(tǒng)模塊、制動系統(tǒng)模塊、駕駛員模塊、控制器模塊.首先,分別建立各部分的仿真模塊,然后,將各個部分依次連接起來建立整車行駛仿真模型.進行調試并與試驗數據對比進行驗證,最終將模型誤差控制在指定范圍內.

      車輛的主要參數如表2所示.搭建完成的整車行駛仿真模型如圖1所示.

      表2 履帶式裝甲車主要參數

      圖1 整車行駛仿真模型

      表3為整車仿真模型的計算值與實車試驗值對比結果.可以看出,整車行駛仿真模型精度達到要求.

      表3 整車行駛仿真值與實車試驗值誤差對比

      3 上坡行駛仿真研究

      通過對駕駛員駕駛行為的模擬,對裝甲車上坡行駛開展仿真研究[6].其中,所研究車型的最佳動力性換擋規(guī)律,如表4所示.

      表4 動力性換擋規(guī)律

      3.1 低擋、低速上坡行駛

      為了研究駕駛員駕駛行為對車輛行駛的影響,接下來針對不同的坡度和長度進行仿真,研究不同駕駛行為對車輛行駛的影響情況.選擇所研究車型的各擋性能參數如表5所示.

      在仿真模型中設定不同的駕駛員駕駛行為參數和道路模型參數,模擬研究不同道路上的駕駛操作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一般的履帶式裝甲車爬坡的坡度范圍在10%~25%之間,因此,針對坡度為5 %、10 %和25 %的道路開展研究.

      首先,研究裝甲車1擋狀態(tài)下、以0 km/h的初速度,駛入不同坡度、長度200 m的上坡道路后的駕駛行為.具體設定參數如表5所示.

      表5 道路參數與駕駛員動作參數設定

      經過仿真計算得到如下結果.圖2為在5 %的坡道上車輛行駛速度與擋位變換情況.

      圖2 5%坡道上擋位選擇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

      從圖中可以看出,坡度為5 %時,1至3擋均可穩(wěn)定爬坡.且隨著最高擋位的升高,車輛動力性升高,完成200 m上坡路程所需時間逐漸減少.

      仿真得到車輛在10 %的坡道上的行駛速度與擋位變換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10%坡道上擋位選擇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

      坡度為10 %時,1擋和2擋均可穩(wěn)定爬坡.且隨著最高擋位的升高,車輛行駛200 m所消耗的時間越來越少,動力性越來越好.約14 s時,從2擋升至3擋,車速開始下降,到27 s時,擋位切換至2擋,車速再次上升,并開始出現換擋循環(huán)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10 %的坡度超出了3擋的爬坡能力,使用3擋時后備功率不足,發(fā)動機提供的功率不足以使車輛克服滾動阻力、坡道阻力等行駛阻力.仿真得到車輛在25 %的坡道上行的駛速度與擋位變換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25%的坡道上擋位選擇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

      坡度為25 %時,1擋可以穩(wěn)定爬坡.2擋和3擋均出現了換擋循環(huán)情況,因為25 %的坡度超出了2擋和3擋的爬坡能力,車輛后備功率不足,發(fā)動機提供的功率不足以使車輛克服行駛阻力.

      3.2 中低擋、中速上坡行駛

      前文仿真了車輛在上坡起點處靜止出發(fā),在上坡過程中逐步換擋、提速的過程.而在實際駕駛任務中,通常不會在上坡的起點處從靜止加速,而是以某一初速度駛入上坡道路.接下來,研究車輛以不同初速度、中低擋位駛入長度為100 m坡道的情況.具體的參數設定與相應算例的仿真時間,如表6所示.

      表6 道路參數與駕駛員動作參數設定與仿真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坡度為5%和10%的坡道上行駛,初始擋位和初始車速越高,完成起步加速至32 km/h的時間越短,車輛動力性越好.保持坡度能夠使用的最高擋位用時最短;盲目遵循動力性換擋規(guī)律的用時最長.

      3.3 高擋、高速上坡行駛

      車輛在高初速度、高擋位駛入長度為200 m的上坡道路時,車輛行駛狀態(tài)變化規(guī)律.參數設定如表7所示.

      表7 道路參數與駕駛員動作參數設定

      第1至4和5至8算例的仿真結果發(fā)現,由于坡度較小,車輛高速駛入坡道時速度降低很慢,因此,在有限的距離內未到達降擋車速不需要進行換擋操作,車輛能夠以很短的時間高速通過坡道.

      第9~11算例仿真計算車輛在10%的坡道上,以32 km/h的初速度、4擋狀態(tài)駛入上坡坡道,設定不同的換擋規(guī)律,得到的車速與擋位變換情況如圖5所示.

      圖5 10%坡道上初速度為32 km/h時,擋位選擇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

      由仿真結果可以發(fā)現,道路坡度為10 %時,車輛動力性不足,上坡后,車速逐漸下降,因為4擋下的發(fā)動機功率不足.約22 s時,車輛速度降低到14km/h,達到了降擋車速,于是擋位切換至2擋,當保持2擋行駛時,車輛可以逐步加速至平穩(wěn)行駛;當繼續(xù)按照動力性換擋規(guī)律,切換擋位至3擋時,車速便又開始下降,并且照此趨勢發(fā)展,可能出現換擋循環(huán)的情況.

      算例12~14模擬了初始速度為59 km/h在25 %坡度的坡道上的行駛情況.受坡度阻力的影響車輛速度迅速下降,并且擋位也逐漸降至3擋.但由于初始速度高,在車速還沒有到達3-2擋的降擋車速時,車輛已經行駛了200 m的距離,耗時21.36 s,所以3個算例的曲線趨勢一致,不再繪制該組算例的曲線.

      第15和16算例仿真計算車輛在25 %的坡道上,以32 km/h的初速度、4擋狀態(tài)駛入上坡坡道,設定不同的換擋規(guī)律,得到的車速與擋位變換情況如圖6所示.算例17、18與算例15、16圖線非常相似,不再繪制算例17、18的曲線.

      圖6 25%坡道上初速度為32 km/h時,擋位選擇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

      該車型只有1擋位的爬坡度超過了25 %,因此很容易在途中發(fā)現,車輛高擋、高速駛入25 %的坡道后,車速都迅速下降,擋位逐步下降至1擋.按照換擋規(guī)律進行換擋的例子中,擋位切換至1擋后,后備功率增大,車輛速度增加,當車速增加至9 km/h時,擋位切換入2擋,但2擋的后備功率不足以為車輛提供充足的動力,因此,車速再次降低,陷入換擋循環(huán)的行駛狀態(tài).維持1擋的例子中,車輛逐漸加速,車輛受到的行駛阻力逐漸增加,當發(fā)動機提供的牽引力與車輛受到的行駛阻力相等時,車輛受力達到平衡,車輛保持穩(wěn)定車速行駛.

      綜上所述,駕駛員在駕駛裝甲車上坡行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駕駛操作要點:

      1)以低擋、低速駛入某一坡度的坡道時,如有提升擋位的需要,注意升擋的最高擋位,不能超過該坡度能夠使用的最大擋位;

      2)坡度上換擋會對車輛行駛效率有一定影響,因此,應盡量減少在上坡過程中的換擋動作;

      3)如果上坡前的行駛距離足夠長,駕駛員可在上坡前加速,以較高的擋位和初速度駛入坡道,比低擋位下的加速性能更好,可以減少行駛過指定坡道的行駛時間;

      4)以高擋、高初速度駛入坡道.若坡道距離短,利用慣性和高擋位的動力性足以快速駛過坡道;若坡道距離中等,利用慣性并按照換擋規(guī)律逐步降低擋位,駛過坡道;若坡道過長,車速一直下降并逐步降擋,為避免出現動力不足或換擋循環(huán)情況,則應在降至能夠爬上該坡度的最大擋位時,維持該擋繼續(xù)行駛.

      4 結 論

      文中用整車性能仿真軟件GT-suite建立了發(fā)動機仿真模型和整車行駛仿真模型,利用發(fā)動機模型計算得到相應數據,輸入到整車行駛仿真模型中的發(fā)動機模塊中,經過驗證發(fā)現整車行駛仿真模型精度達到要求,同時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基于建立的整車行駛仿真模型,通過模擬不同駕駛員駕駛意圖設定換擋方式,仿真研究以不同初始車速和初始擋位駛入坡度為5%、10%、15%和25%的坡道上時駕駛員的駕駛行為規(guī)律,并分析駕駛行為對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影響,歸納了上坡行駛時,提升車輛動力性的駕駛行為規(guī)律.能夠為駕駛員駕駛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猜你喜歡
      上坡坡道擋位
      AMT坡道起步輔助控制策略
      畫與理
      一步一步上坡
      做人與處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平朔東露天礦工作幫移動坡道優(yōu)化研究
      小汽車爬上坡
      現代名圖偶爾無擋位顯示
      上坡下河
      基于傾角傳感器的坡道角度識別研究
      雷克薩斯ES350車在各行駛擋位均不走車
      客車坡道起步系統(tǒng)
      从化市| 阿瓦提县| 武强县| 若羌县| 白山市| 旬阳县| 洞口县| 彭阳县| 满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靖西县| 长武县| 临洮县| 大港区| 久治县| 玛纳斯县| 若羌县| 扶沟县| 宁化县| 永宁县| 乌什县| 马关县| 巫溪县| 内乡县| 正镶白旗| 报价| 武隆县| 定南县| 池州市| 赣州市| 靖安县| 富阳市| 太和县| 长丰县| 来安县| 南昌县| 沁水县| 沂水县| 灵台县| 湟源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