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喬梅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閱讀中師生互動不足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鎖起來,用一個標準答案限制小學生的開放思維,對他們的閱讀思維水平有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提高中國的整體表現(xiàn)有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多地用于漢語教學,漢語教學進入了視頻、圖像和音頻緊密結合的新時代。在運用從書籍中獲取的閱讀策略時,我們還可以整合新的媒體網(wǎng)絡,掌握更新和適當?shù)慕虒W方法。只有關注這些方面,小學生漢語閱讀的學習效果才能明顯提高。本文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新媒體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新媒體時代,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特點,豐富閱讀內容,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在閱讀教學中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以后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參與意識。在上閱讀課之前,部分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不夠充分,不能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備課時,對課堂問題的設置很關鍵,這能影響學生對閱讀教學的參與程度。如果問題設置得過于困難,學生在剛進入學習時就阻力重重,會有很大的失落感;反之,學生就會對文章的深入探究失去前進的動力,失去學習的興趣。進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常注重對文本的解讀。課堂上的課文教學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導致學生閱讀枯燥,缺乏學習動機。從聽課的一些課堂記錄來看,學生缺乏自主參與語文閱讀課的意識。觀察學生上課時回答問題的行為,顯而易見,絕大部分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不愿意主動舉手回答,他們是有選擇地回答問題,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愿意主動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大部分學生被動地參與語文閱讀教學,這樣的參與肯定會影響閱讀效果。
二、新媒體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一)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當學生心中先產生疑問,才會更深入的閱讀文本內容,尋找解決疑惑的答案,從而深入閱讀文本內容。質疑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帶著質疑在閱讀文本中尋找線索,并在課堂中敢于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質疑,有的學生提出課文中的“生態(tài)災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這時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先嘗試在文中尋找線索。有的學生在文本中找出了加速枯竭、毀壞資源等線索,并結合生活經驗對“生態(tài)災害”做出了判斷,比如去海邊游玩時用完的塑料袋隨處扔,而這些塑料袋就會給大海帶來災難,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二)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突破閱讀重難點的武器
第一,圖像結合突破閱讀教學的重難點。在閱讀過程中,一些景色描寫雖然繪聲繪色,但是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匱乏,并沒有過這類的知識,抽象思維又比較薄弱,根本想象不到。如此一來,就會感覺模糊不清,容易囫圇吞棗,不去深究。即便是我們用語言來進行引導,學生也依舊很難想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內容的圖片和游覽視頻,學生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展示,對于文章的理解也就更深入。第二,動、靜結合突破閱讀教學的重難點。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閱讀量小,閱讀面窄,因此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難點,遇到一些情節(jié)無法理解,遇到一些情感無法體會。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無法展現(xiàn)的情節(jié)、無法體會的情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變靜為動,動靜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閱讀中的內容。
(三)妙用網(wǎng)絡資源引導自主學習
自主閱讀的重要目的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知識、習慣等層面上的差異性,給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平臺。網(wǎng)絡資源擁有豐富的信息優(yōu)勢,可以在學生開展個性化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擁有諸多優(yōu)質可感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到個性學習的樂趣。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難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依托網(wǎng)絡資源制作微課視頻,為學生的線下自主學習提供資源保障。
(四)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單純依靠教材和課堂內的閱讀素材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尤其是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閱讀能力更強,對知識的渴求度更高,所以教師必須要能夠在完成對學生的課內閱讀教育之后,也要為他們做好課外閱讀的準備,由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對學生閱讀能力、興趣需求的掌握,并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需求選擇合適的素材,以確保學生可以對課外閱讀素材產生較好的興趣,且能夠獨立完成課外閱讀。
以《小學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為基礎,根據(jù)學生所在年級選擇適合他們的素材,以確保課外閱讀活動能夠予以科學開展。其次,教師要做好對課外閱讀行為的監(jiān)督,為此我選擇與家長合作,讓家長每天錄制一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視頻并上傳到班級群當中,由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遠程監(jiān)督。第三,教師要定期設計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與同學們討論閱讀素材中的情節(jié)和內容,由此來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閱讀效果,實現(xiàn)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進步。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于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的。因此,教師應該利用網(wǎng)絡提升學習興趣,積累閱讀素材,提升寫作能力,以及利用網(wǎng)絡資源提升自主能力等方法,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仉培鳳.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師,2020(S2):86.
[2]劉曉娟.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思考[J].新課程,2020(51):149.
[3]劉永芳.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