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君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想要取得良好閱讀教學效果,可依據閱讀教學內容,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思維能力、生活感知等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使學生依據自身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其閱讀興趣,鍛造其閱讀思維與實際體驗能力。以此,本文將針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創(chuàng)設多媒體閱讀情境、問題引導、實踐體驗等策略展開探討,以期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依據現代化教學設備,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并借助專業(yè)化的語文閱讀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思考,將其閱讀理解能力不斷的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依據閱讀理解需要,與學生一起體驗閱讀文本中的真實場景,加深理解力度,使學生養(yǎng)成實際閱讀體驗習慣,為通透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做好充分實踐準備,提高其閱讀感知能力和閱讀效率。
一、創(chuàng)設多媒體閱讀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其直觀、形象的圖文并茂技術優(yōu)勢,結合音視頻技術效果,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充分重視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應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自身多媒體應用水平,充分掌握多媒體制作與播放技術,熟練應用多媒體工具。同時,教師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透徹研究教材,制作出生動、形象的語文閱讀多媒體課件,靈活應用多種表達方式,吸引學生閱讀注意力,使學生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多媒體有聲閱讀情境,激發(fā)出濃厚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如,以《阿房宮賦》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即可通過創(chuàng)設多媒體有聲教學情境,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吸引學生閱讀注意力,借助情境畫面中的畫面與聲音,使學生一邊觀看有關秦始皇建造阿房宮的史實資料畫面,一邊聽教師配音式朗讀阿房宮賦,激發(fā)出學生對這篇課文閱讀興趣。教師借助多媒體畫面音視頻呈現功效,將語文教學內容以畫面有聲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得學生與這篇課文產生一種近距離接觸的感覺,加深學生《阿房宮賦》深層次含義的理解,節(jié)省大量地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錄制優(yōu)勢,錄制下學生情感充沛的課文朗讀畫面,并在學生朗讀結束后,將這些畫面播放出來,增添學生閱讀體驗新鮮度,繼而使學生閱讀興趣更加濃厚,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促使其閱讀效率不斷的提高。以此,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可有效地完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目標,使學生以飽滿的情感態(tài)度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為閱讀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二、設計適宜思考閱讀問題,鍛造閱讀思維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重視對高中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灌輸的同時,還應重視培養(yǎng)其自主閱讀能力,鍛造其閱讀思維能力,以此保障學生在“以生為本”理念下終身學習力得到發(fā)展。以此,教師應重視通過思維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適宜學生思考的閱讀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細致閱讀,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理解問題,并拓展閱讀思維的寬廣度,鍛造閱讀思維能力?;诖?,教師進行閱讀問題設計時,應重視問題的思考性、價值性,使學生通過閱讀問題的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探究、深度閱讀習慣,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同時還可通過閱讀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性的問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視域。
如,以《荷塘月色》為例,教師教學伊始可以設計這樣的兩個問題作為引導:第一,經過閱讀,你能快速地說出文中描寫了哪些事物么?第二,這篇課文的文章主旨是什么?題眼是哪個詞匯?學生經過閱讀思考,得出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答案是荷塘中荷花、荷葉,以及其中蘊含的荷香、荷波、荷韻。而第二個問題答案是文中的一句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而后教師可以此為引導,讓學生進入到更深層次的問題思考中,提出“這篇課文中讓你最心動景致是什么?為什么呢?”、“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依據這樣的問題引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思考中,完成對課文的深度理解,進一步鍛造其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對這篇課文的閱讀理解提出自己的質疑,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使學生養(yǎng)成問題思考習慣,以及深層次閱讀探究習慣,進而達成有效的鍛造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標。
三、生活實踐體驗閱讀內容,挖掘閱讀元素
語文閱讀內容大都以描寫生活實際為主,與生活關系密切,教師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應依據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體驗中,引發(fā)共鳴。并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中產生的共鳴,樹立起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以此,生活實踐體驗閱讀內容,挖掘閱讀元素的有效教學模式,使閱讀教學變成豐富的利器,教師應給予重視并有效的應用,幫助學生完成閱讀理解視域拓寬的目標,不斷提高其閱讀感知能力。
如,以《故都的秋》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閱讀,通過這篇散文中對秋天盛景的描寫,引導學生完成實踐體驗。教師可依據這篇課文中作者郁達夫對故都知秋的深切感觸,將他淋漓盡致的體現在色彩上,表達出郁達夫不惜重彩濃墨的篇幅描繪,感受一下校園的景觀,秋夜蟬聲。條件允許情況下,教師還可帶學生去看一看“秋槐落蕊”,摘一次北方的掛果。經過這樣細致化的體驗,使學生真正了解出郁達夫對“故都的秋”深情,以及所抒發(fā)出的悲涼之情。學生經過實踐體驗,透徹理解了這篇課文中普通百姓生活視角下的景物描寫,了解文學作品離不開生活,繼而養(yǎng)成良好的結合生活實際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水平以及對閱讀作品的鑒賞力,延展學生閱讀視域。
總結: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良好閱讀教學效果的取得,離不開教師精心閱讀教學策略實施。以此,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思維能力、生活感知等方面著手,指導學生閱讀,從而展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引導學生閱讀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以及閱讀體驗能力,最終達成提高其閱讀感知能力與閱讀效率的目標,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昕.新課改背景下關于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27):69-70.
[2]張瑞春.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