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燕
摘要:小學語文這門課程對于學生來講是一類基礎性學科,存在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是支撐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知識源泉。當學生接受良好的語文教育后,不僅能夠真正體會到文學的魅力,還能夠了解一個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過程,如風俗習慣、價值思想、民族精神等。近幾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人們對語文的教育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視,當前教師也重點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了鉆研,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希望能夠打造一個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促使學生以最飽滿的精神和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進而提升教學效果,為今后語文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全新的課程改革對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指出了明確的發(fā)展方向,要求教師不僅要借助語文課堂對學生傳授更多的文化知識,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革新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明確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盡全力打造高效課堂,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改的推行,促使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了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方向,但在具體高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本文根據現下的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真實學情進行簡要分析,提出有效地解決措施,以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順利開展。
一、巧設問題,激活學生思維
教師對課堂的掌握情況多數都體現在問題設計上,一些經驗充沛、能力超群的教師能在學生“溜號”的時候,通過提問的方式抓住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和探究,促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語文世界中,掌握文章精髓。因此,小學時期的語文課堂不應該乏味、枯燥,而是要積極、活躍,使學生能自由的思考,靈活地學習,大膽的探究,找到問題的關鍵點,解決學習道路中的障礙。教師看似無關緊要的提問,對學生來講,是人生發(fā)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燈,能讓學生從思維混亂變成思維清晰[1]。
例如,在教學《丁香結》這篇課文的過程中,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解讀,感受到丁香的美,并且能夠通過課文題目進行人生思考,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因此,在課堂開始期間,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翻閱文章,了解文章大概內容。隨后,教師在這個基礎上,提煉、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如:“文章中哪些語句描寫了丁香花?”、“丁香花為什么變成了丁香結?”當提出問題后,教師要保證學生有充沛的思考空間,促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二次閱讀課文,在深度閱讀時精準地找到問題答案,從而通過問題與課文之間的聯系,掌握課文中的真實情感與主要內涵。
二、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知識理解
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找出課文中較為復雜、抽象的知識內容,繼而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簡化和呈現,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消除學習障礙,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同時,教師要靈活地應用多媒體設備,如備課、教學、復習等,通過制作課件等方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質”的飛躍[2]。
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人民群眾經歷新中國成立時激動的情緒與內心,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并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源,打造直觀情境,將課文文字轉化成視頻,讓學生能夠“真正”看到開國大典的盛大情況,重溫激動人心的重要時刻,從而喚醒學生的愛國之情,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對接生活,豐富情感體驗
生活不僅僅是產生知識的重要源泉,同時也是應用知識的重要場合[3]。語文知識必須要與生活進行緊密對接,只有將這種聯系與教學實踐進行融合,才能夠彰顯出語文課程的特點,使學生了解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所在。為此,教師應拓展教學思維,開辟全新的教學路徑,將語文與生活進行有效對接,將語文教學課堂逐漸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中,不斷挖掘、收集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素材,實現生活情境的塑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意義。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課文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關聯較為密切,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晨清掃街道的畫面,保潔阿姨為了保證公共衛(wèi)生而清掃垃圾的畫面,這也充分體現出了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將環(huán)衛(wèi)工人作為切入點,將“保護環(huán)境重要性”引入到課堂中,并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進行思考:說一說為什么會出現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為什么環(huán)衛(wèi)工人一直都在清掃城市的衛(wèi)生?通過思考以及討論,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結論: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構建無法通過短時間完成,而是需要教師以及學生之間進行緊密地配合,堅持不懈、共同努力。同時,教師要以科學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嚴格的分析,靈活運用多變的方式,在了解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掌握整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加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輕松的姿態(tài)下獲取更多語文知識,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進而提高教學成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為今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撐,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取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武宏偉. 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讓小學語文教學更高效[J]. 新課程,2021,(44):110.
[2]楊喻雯. 淺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 新智慧,2021,(30):67-69.
[3]錢明玉. 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的實施策略思考[J]. 考試周刊,2021,(8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