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賢
摘要:閱讀與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初中生想要提升寫作能力,就必須有大量的閱讀積累。而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則恰好能夠提高初中學生的讀寫能力與寫作能力。本章將從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的教學實踐角度入手,并探討教學實施對策。
關鍵詞:讀寫結合;初中語文;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選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推動教學高效開展,又可以推動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優(yōu)化。
一、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存在的目的
(一)初中生缺乏良好閱讀意識
初中生剛結束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無效閱讀的情況。如果閱讀沒有方向,那么思維就不會得到提高。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走馬觀花,沒有思考探究,讀寫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而中學生由于年齡的特性,知識水平相對較弱,社會經(jīng)驗也不多,在遇到一本書一篇文章的時候,多數(shù)人是都是隨意看看,不知道作者的書寫目的,也不了解文字的中心思想,即使碰見了好詞好句也不懂得用筆記錄,從而造成了讀書質量的不高。一些學生追求讀書的速度而忽略了文章的重點內(nèi)涵,造成讀書成效不明顯。當前初中生的讀書內(nèi)容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對讀書還是停留在相對膚淺的層次,缺乏良好的閱讀意識,沒有深入思考研究,沒有產(chǎn)生更加深入的記憶。
(二)初中生缺乏正確寫作方法
初中生在寫作方面最容易出現(xiàn)的就是拿起筆不知道寫什么,對自己作文的思路,沒有明確的方向,導致寫出來的作文空洞無趣,沒有內(nèi)涵。初中生寫作應當以實際生活為寫作角度,用真情實感來展現(xiàn)平常生活,但是在面對寫作時,學生缺乏詞、句的積累,導致無法將真實地感受用文字敘述出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寫作課都是教師給學生寫作題目或方向后,讓學生自行寫作,寫完后教師進行評價。這種傳統(tǒng)寫作模式?jīng)]有依據(jù)學生知識儲備開展,學生可能并不了解教師安排的寫作方向,無法把握寫作重點,導致寫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多數(shù)教師甚至忽略了閱讀對寫作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讓學生積累素材,豐富情感思維,開拓認知水平,學生利用好閱讀,寫作能力自然節(jié)節(jié)高升。
(三)閱讀與寫作教學相脫離
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意識,提升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對大量閱讀材料的探究,強化自身語文學科素養(yǎng)。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存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沒有合理開展閱讀活動,讀寫結合的訓練也沒能進行,導致學生沒有得到閱讀能力提升以及閱讀素材積累。另外,教師在寫作教學時,只重視寫作技巧的教學,缺乏對學生寫作思路的指導,導致學生對寫作要領缺乏理解,在寫作時難下筆,出現(xiàn)思想困境,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開展讀寫結合的方法
(一)閱讀教學與寫作材料相結合
大量深入的閱讀可以促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通過閱讀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也會不斷充實,所寫的文章也具有獨特的靈魂。優(yōu)秀的作文當中需要用到符合作文主題方向的素材,素材可能是生活瑣事,也可能是社會大事,但是目前初中生寫作存在脫離實際生活,沒有真情實感的現(xiàn)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意識,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保留寫作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思維獨立性。當前初中語文閱讀中有很多描寫生活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帶領同學分析文章中的寫作特色,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四學制)初中語文時,帶領學生學習有關親情的文章時,教師可以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親情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是同學最容易產(chǎn)生共鳴的情感之一。比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文章中記述了母親照顧患病的自己以及母親離開人世后對她的懷念等場景進行描寫,作者的文章為何如此讓人感動,是因為寫下的都是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教師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寫一些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將所寫的內(nèi)留存為寫作素材。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素材,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利用閱讀進行仿照寫作訓練
模仿寫作也是一種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尤其是語文學習,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都有模仿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模仿,強化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仿寫和擴寫,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模式也會得到強化。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四學制)初中語文《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文章,而后針對文章對春天的描寫,選擇一些優(yōu)美的句式進行仿照寫作。利用仿寫強化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準確把握文章中心內(nèi)容。通過小段落的仿寫,促使學生能夠寫出一整篇文章,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朗讀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真正實現(xiàn)讀寫結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深化讀寫結合意識,強化學生讀寫能力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在語文學習中閱讀和寫作是木不可分的,只有將二者充分結合,才能提升自身語文學科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深化學生的讀寫意識,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在進行文章閱讀時,讓學生體會文章中語句的用法,結構的布置,通過寫作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教師要準確把握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向,結合班級學生真實情況,有效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以語文教材為基礎,通過科學編排課本內(nèi)的單元主題制定教學方案,根據(jù)文章的不同類型,對學生的寫作教學進行安排。當學生樹立了讀寫結合的意識,在課下進行閱讀時,會主動積累材料,甚至會按照文章的寫作走向,自己鍛煉寫作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應當重點把握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學課堂有效教學,推動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讀寫結合作為打破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一種新模式,教師在運用時應當科學合理安排,確保班級內(nèi)學生都能以此獲益,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明.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5):61-62.
[2]闕如銘.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式的實施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6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