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玥
摘要:作為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從中國特色出發(fā),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幼兒科學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的思想與內涵,將之與現(xiàn)代教育結合進行研究,對于幼兒科學教育的進步與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發(fā)展,通常都與陶行知教育思想息息相關;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同時,往往又會引發(fā)對當代幼兒教育改革的反思。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當代價值。時值新課改實施的大背景,我們也要重讀陶行知,感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從中窺見新課改實施的方向。
關鍵詞:生活教育、兒童觀、實踐、教學做合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先生在長期的研究中指出,培養(yǎng)一個人的習慣與人格,要重視幼兒時期,這是培養(yǎng)其人格與習慣的最佳階段。要培養(yǎng)習慣,就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地引導與鍛煉,陶行知在不斷的實踐與研究過程中構建了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他認為,教育應該與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之中實施教育,習慣亦是如此。他的《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自帶的、必需存在的一種教育模式。所以,我們認為,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教育處處存在。從幼兒教育層面來看,日常生活的各種小事對于幼兒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教育的方式是要思考的。傳統(tǒng)的說教易讓幼兒厭煩,往往不能與其形成共鳴,不能引起注意,打罵更是下下之策。那么我們可以采取其他方式,通過感受幼兒心理,與幼兒產(chǎn)生共鳴,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譬如可以夸獎一下孩子的衣服真漂亮,如果弄臟了就不好看了;在玩游戲的時候,請孩子自主收拾玩具,把玩具送回家。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比傳統(tǒng)的說教更能讓幼兒接受。
陶行知教育理念對中國的幼兒教育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所提出的相關的理念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于幼兒教育的課程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對于課程改革方面的啟示,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陶行知的兒童觀與現(xiàn)代的師幼觀
兒童觀可以理解為教師從成人的角度去研究兒童、看待兒童的方式。換而言之,我們應該如何去教育兒童、理解兒童。在師幼關系的研究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對每位幼兒給予充分的尊重,同時還要重視對孩子的表揚。幼兒本身屬于具有獨特性的個體,在表揚幼兒時,要從其自身的特征出發(fā),認可其進步。陶行知指出,小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人小心不小,如果你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還不如。小孩子本身擁有著無限的潛能,他們是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我們應該蹲下身子平等地看一看孩子,這樣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光彩。在課堂上我們要創(chuàng)設師幼互動,讓幼兒也能夠在幼兒園創(chuàng)設中發(fā)揮作用。舉例而言,在某次科學活動的舉行過程中,幼兒在討論時提出了問題:花生究竟屬于果實還是屬于種子?我并沒有告知答案,而讓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與研究。孩子們通過請教爸爸媽媽、網(wǎng)上查詢資料、看繪本等方式獲取答案,第二天到班后,對比大家找到的答案,看誰的答案最準確。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分體現(xiàn)出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讓師幼關系得到了拉近,讓幼兒可以更輕松地學習,更積極地去探索。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幼兒的無限潛能。
陶行知指出,兒童往往會犯很多錯誤,因此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根據(jù)事實,肯定他們的錯誤, 從而改正他們的錯誤。沒有孩子是從來不犯錯的,教師應該正視孩子的錯誤,給予其正確的指引。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會疑惑,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是否要給予批評。針對于此,陶行知也有相應的理論,他認為,一味地表揚, 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引導和嚴格要求,釋放孩子天性不代表就是無節(jié)制的自由。幼兒時期是幼兒感受世界的重要時期,引導幼兒和感受真善美,感知世界的規(guī)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成人自有規(guī)章制度與法律的約束,幼兒也是需要相應的約束的。幼兒的約束從何而來,最基本的就是來自于游戲中的規(guī)則。我們一方面要讓幼兒形成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同時還要讓幼兒在整個規(guī)則的設置中參與進來,對于自己設置的規(guī)則,幼兒更加感興趣,也更愿意主動遵守。新課改指出,不僅要解放學生,同時也要規(guī)范學生,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實現(xiàn)平衡?陶行知認為,“要從成人的殘酷里把兒童解放出來”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有六大解放觀點,指出要充分實現(xiàn)對其腦、手、眼、嘴、空間、時間的解放。在這一思想的基礎之上,我們應當思考:目前的課改推進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解放幼兒,在對幼兒進行規(guī)范時,也要重視解放思想的運用,要保證解放與規(guī)范兩者之間的結合與平衡。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是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構建而來,并非是被教師的灌輸而來。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
陶行知認為,課程資源應基于社會、自然與生活之中取得。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我們生活的現(xiàn)實,便是我們的課程資源,而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 全部的課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所有的課程與生活都是相連的?!?在陶行知的課程視野之下,課程資源是基于多元文化、環(huán)境之中汲取而來,它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教育要借助于生活的形式來體現(xiàn)出其價值,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內涵。最好的學習是要做到學以致用,生活是教育的大本營,也是教育最重要的課堂體系。我們要對學生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從而令其可以在自然與社會之中不斷地學習與實踐。
三、“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與新的教學觀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長期以來對我們的教學活動實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思想主要是指教與學要以做為核心。它具有非常強烈的針對性,認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實施,一方面要加強老師的教,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學。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陶行知還指出,要在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對其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陶行知說“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給學生一種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彼终f“檢討過去, 把握現(xiàn)在, 創(chuàng)造將來。一切為了創(chuàng)造?!边@是一種呼聲,這種呼聲對于當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創(chuàng)造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對幼兒所具備的創(chuàng)造潛能的充分理解與信任,這對幼兒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當前,國內的幼兒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多個層面對其具有啟發(fā)。我們樂見課改理念與陶行知思想的高度契合,同時也希望陶行知課程思想可以對新課改的實施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陳雪娟.讓語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務生活[J].教育科研論壇,2013,(7).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箴言[M].哈爾濱出版社,2011.
[3]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4]陶行知.談生活的教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6]陶行知.教學做合一――致朱瑞琰[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