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
摘要:“前置學習”指的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新課內容之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進行的一種嘗試性學習,是一種推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2]大數據技術思維就是不斷地收集教學中的相關數據,從而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后,設計出相應的更加精準的教學方案。本文在大數據支持下的前置學習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前置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精準教學是由奧格登·林斯利于20世紀60年代基于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而提出的方法。通過設計測量過程來追蹤小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支持數據決策,以便“將科學放在學生和教師的手中”。[1]
大數據技術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的運用發(fā)展形成的,目前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較多。大數據技術思維就是不斷地收集教學中的相關數據,從而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后,設計出相應的更加精準的教學方案。將大量的數據收集后,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智能化的研究,實現教學方案的自動化生成??偟膩碚f,大數據技術思維在前置學習中的應用,體現了精細化教學理念的應用,對于教學模式層面的改革發(fā)展,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3]
一、前置學習的特點及其作用:
前置性學習具有以下特點:前置學習的內容和目標都具有為課堂學習做準備的針對性。在前置學習時,教師要為學生做一些內容、資源、方法等方面的指導,為學生可能存在的困難提供可能的幫助,因此前置性學習具有指導性的等特點。同時前置學習的內容、形式、思維的還具有開放性。
而國內研究者對前置學習的功能價值的認識主要形成了三種觀點:
①學習價值: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前置學習經歷了探究階段、生成階段、挑戰(zhàn)階段三個階段的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入的學習過程,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②發(fā)展價值: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前置學習的發(fā)展價值是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即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
③教學價值:使教學建立在學情分析之上。前置學習的教學價值是指幫助教師進行學情診斷,提供教學依據,找到教學的起點。
二、大數據分析下的前置性學習情況分析
以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圖形》這一單元中的《長方形與正方形》一課為例。在課前利用小勾學習圈布置了前置性學習任務,需要理解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填寫出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以及正方形的邊長的長度。從全班同學的完成情況來看全班57人,共有54人完成了前置性學習任務,完成率是94.74%。從完成的時間來看,用時最得短的是5分鐘,最長的用時14分鐘。從出錯的知識點來看,在選擇正方形的邊長出現錯誤的次數是3次,在選擇長方形的長出錯的次數是4次,而在選擇長方形的寬出錯的資料最少是1次。
通過大數據對學生本課的前置性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發(fā)現有部分學生對于正方形邊長的特征,長方形長、寬的特征認識不清,需要在課堂上重點學習研討。
而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學中《混合運算》這一單元中的《小熊購物》一課中,學生在小勾學習圈上提前完成了前置性學習。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全班57人,有50人完成了前置性學習任務完成率是87%。而完成的時間上來看,用是最少的只用了6分鐘,而用時最多的居然用了40分鐘,大多數的同學用時集中在10分鐘左右。而從全班同學完成前置性學習錯誤的類型進行統計可以發(fā)現:在A處,結果算錯,結果不是兩個數相乘的積出現錯誤次數是3次;在B處,分別出現了列式錯誤,數學信息出錯,結果算錯的情況,錯誤次數最少的2次,而最多的結果不是兩個數相減的差就出現了18次的錯誤;在C處出現結果算錯次數較少,只有1處;而在D處,分別出現了數字信息出錯,結果出錯的情況。
通過大數據深入分析挖掘,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效果,明確了學生的知識起點,也橫向比較出學生學習完成情況差距,縱向與自身對比找出學習上的進步。這樣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教學,為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策略提供了數據支撐,提升了學生數學能力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有的放矢實現精準教學。
三、大數據的運用對實現精準教學的意義
大數據的技術優(yōu)勢對現存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但獲得了相應的知識,也能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已成為教師未來必備的能力,而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并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實現精準教學。這有助于師生素養(yǎng)提升提高,也是當下學校、老師、家長所關注的焦點。大數據的運用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角色:第一,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教師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機會;第二,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大數據的運用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一:應用大數據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應用大數據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第三:應用大數據開展分層式的教學形式。
利用大數據為家長提供教育平臺:家長可以通過固定的軟件進行賬號綁定,然后隨時對自己家的孩子上課以及課后情況進行了解,進而更好的了解學生近期的表現情況。[4]
參考文獻
[1]陳剛.由學習“前置”,促學習“自主”——大數據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前置學習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8(24):12-14.
[2]何曉紅,王敏軍.依托數據分析 落實精準教學——基于大數據的小學數學精準教學的操作與實施[J].浙江教育技術,2016(04):41-44.
[3]田華.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51.
[4]陳松,馬丹,高琳琳,葛忠強.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教育應用探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0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