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星粹
摘要: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生成性教學作為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體育老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教學,發(fā)揮出自己的教學智慧,利用生成性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初中體育生成性教學策略展開探究,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生成性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成性教學理念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師生的認可,生成性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說,更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挖掘學生潛力,豐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體育課堂注入更多活力。
1? ?構建開放性課堂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以及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在這其中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體育課程主要以戶外教學形式為主。相對于其他傳統(tǒng)科目來說,體育課程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而體育自身的特點也讓其更加適合于去構建開放性課堂。體育老師要通過構建開放的體育課堂來推動體育教學的改革發(fā)展,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隨著課堂開放程度的提升,課堂生成和預設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比如在彎道跑技術的教學當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般是由老師演示,向學生展示相應的技巧,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練習。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動作,掌握要領,這就導致原本應該活躍的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興趣不足。雖然學生在課堂當中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了訓練任務,但是其主動性并沒有被激發(fā)出來,只是被動地遵循老師的要求來完成任務。為了提高學生運動的積極性,發(fā)揮出體育教學的魅力,老師應該將主動權放在學生手中,解放學生天性,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借由自主探究來完成生成,在生成當中產生新的探究,完成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彎道跑這一內容有著一定的枯燥性,同時難度也比較高,但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彎道跑的技術核心在于身體要向彎道內部稍稍傾斜,靠近彎道內側的手臂擺動幅度要小于彎道外側的手臂擺動,腳朝身體的后下方用力。
在明確了教學重點之后,老師要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利用競爭游戲完成課程導入,從而不知不覺地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進入正式的課程學習。
借由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學生能夠明確學習內容,并且也借由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幫助老師了解目前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對于技巧的掌握程度,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來決定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比賽方式來更好地契合初中生的好勝心理,讓學生在競爭下形成團隊意識,為了集體榮譽而努力奮斗。在生成課堂中,老師不需要事無巨細地對動作進行拆解,而是讓學生直接進行彎道跑訓練,在訓練當中由學生自己總結出動作要領以及注意事項,這樣學生所獲得的體會才會更加深刻,所獲得的經驗也會更為直接。學生在游戲當中體會到彎道跑的姿勢要點,借由交流討論來互相交換彼此的發(fā)現點,并且?guī)е@一觀點再一次進行練習體會,還可以讓其他同學來觀察自己彎道跑的過程,對自己提出動作技術指導,整個教學氛圍非?;钴S,學生也能夠在探索中逐漸找到竅門,掌握相應技巧。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深學生的印象,用更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方式來進行誘導式啟發(fā)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
2? ?促進教學生成
學生在探索當中收獲新的學習資源,而這一資源又能夠進一步輔助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在素質和技術掌握方面都有所提高,由此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是課堂氛圍,都取決于課堂的開放程度,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地掌握事物規(guī)律,協(xié)調動作要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老師應該解放學生,讓學生以自由狀態(tài)來完成學習。在課堂中開放性的提問,更能夠促進課堂生成,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質疑,有更多交流的空間。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要幫助學生整合生成資源。
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決定了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程度,學生只有主導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會在課堂當中自由地進行交流,保持課堂的活躍性,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學生一起完成探討和學習,無論學生表達出的觀點是正確還是錯誤的,老師首先都要肯定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并且?guī)ьI學生去驗證結論,以此來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收獲豐富的學習體驗感。
3? ?提升體育老師的生成意識和能力
體育課程本身的特征決定了其更加適合于去構建開放性的課堂,用生成性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體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完成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并且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體育課程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因此體育老師自身要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不斷提升生成意識和能力。
首先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程觀念,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不論是課堂設計還是教學活動目標的設定等等,都要以學生為核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做到個性化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生成是一瞬間的事情,所以這也就要求老師要有敏銳的發(fā)現能力和捕捉能力,體育課堂大多數都是在戶外進行,所以也會有更多的突發(fā)事件,而學生作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個體,在體育課程當中常常會出現讓老師意料不到的行為和言語,體育老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基本學情來對教學完成預設,但是課堂的走向不會完全按照預設發(fā)展,老師如果固執(zhí)地依照自己的預設來生硬地完成教學,那么將會剝奪體育課堂的靈活性,讓課堂氛圍生硬枯燥,因此老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充分體驗在探究當中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老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不是教學的核心,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來明確教學重點,抓住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生成資源的過程。老師要善于捕捉在課堂當中稍縱即逝的資源,找準教學切入點,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擴充教學渠道。每一節(jié)課中,會因為學生的不可控因素而發(fā)生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這也要求老師要具備更強的隨機應變能力,以確保教學不偏離大方向,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老師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將突發(fā)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對其進行最佳處理,確保教學的順利開展。
4? ?做好彈性預設
老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設計。生成教學并不意味著要否定教學預設,而是要以教學預設為基礎,有目的有計劃地去生成,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老師也不必過于死板地按照既定流程來開展教學活動,要堅持彈性預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充分預設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留有充足的緩沖空間。
特別是在教學任務的安排上,老師切忌將整堂課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而是要留有一定的學習空間和自由,讓學生有更多學習自主權,如果在課堂當中有過多預設,則會影響到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
老師常常為了完成教學內容而盲目壓縮學生的互動時間,將課堂變?yōu)槔蠋熞蝗说恼故疚枧_,學生在課堂上過于被動。
給予充分的彈性空間,可以加強生生和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有效性,老師能夠借由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反饋,來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適配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在預設中,老師要避免受到目標的影響完全僵化教學過程,為了教學而教學,將師生互動淪為形式,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也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按照教學目標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其本質上是為教學指明大致方向。體育教學的目標應該是起引導作用,生成性的教學目標更加注重開放性、多元性,所以教學目標呈現出動態(tài)變化的特征,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體育水平以及身體發(fā)展狀況來隨時調整教學目標,從而促使學生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得到實質性提升。在保持教學方向的情況下,又能夠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隨著教育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老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出教材的作用,整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為課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老師要有良好的控場能力,能夠對課堂中的生成資源進行轉化,在教材當中完成生成。
5? ?完成課堂生成
體育和其他學科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以戶外教學為主,著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因此體育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熱情,結合趣味性比較強的體育項目,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其應用水平。初中生本身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學習的動力大多源于對該課程的興趣。在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身體發(fā)育不夠完全。因此老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出發(fā),激發(fā)出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愛之情,通過體育教學的生成,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一顆體育的種子,為體育意識的形成奠定基礎。
老師要抓住初中這一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根據不同學生的生理特點來采取不同的運動訓練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訓練內容的接受程度,更好地鍛煉其身體素質。老師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應用本土資源,充分利用和開發(fā)生成性資源,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課堂中實現生成,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體育老師也要重視環(huán)境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老師自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的素養(yǎng)也會影響學生。體育鍛煉需要長期堅持,在反復練習中掌握運動技巧,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多變的環(huán)境也為生成制造了更多機會,不斷完成創(chuàng)新,確保學生在生成和學習過程中不斷涌現出新內容,獲取新知識。
6? ?構建全新的評價體系
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老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作為生成資源加以利用,以豐富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身為課堂的主人,其自身的體會和感受可以充分反映教學效果,但是在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評價中,常常是以老師為主體,單純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技能方面來進行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生在評價當中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沒有自己評價的權利。
因此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將學生也納入評價體系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評價并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更能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從而主動去完成自我建構。老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對于學生的評價至關重要,只有將教和學結合起來,通過雙重評價才能夠客觀全面地對體育鍛煉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老師的評價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總結評價和形成評價、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定性評價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對其進行評價,比如當學生有進步時,老師給予的鼓勵和表揚,更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是對學生學習做出的一種質的總結,所以這種評價更多的是對目標的完成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定量評價則更加精確,但是體育教學不能完全采用定量評價,只有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形成評價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而總結評價就是對其學習結果的評價,將二者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以及結果綜合評價,為老師教學資源的調整提供依據。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就是對學生和目標之間的差異進行評價,同時也能夠對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出評價,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彌補學習漏洞,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7? ?結語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老師要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能夠捕捉到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生成資源,完成生成性教學。老師要為學生構建開放的體育課堂,提升自身的生成意識和能力,注重彈性預設,在教學當中捕捉和利用生成資源,落實生成教學,采用生成性的教學評價來全面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陽陽.促進“生成”,綻放異彩——初中體育生成性教學的思考[J].知識窗(教師版),2019(03):37.
[2]劉苗苗. 初中體育生成性教學的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