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相中教授中醫(yī)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經驗總結*

      2022-02-15 16:52:48張克清付占宇李相中
      光明中醫(yī) 2022年24期
      關鍵詞:宗氣李教授健脾

      張克清 付占宇 李相中△

      李相中教授是第七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名中醫(yī),河南省中醫(yī)藥青苗人才培養(yǎng)項目指導老師,國家二級教授。他從事中醫(yī)臨床、教育近40載,精研經典,專注臨床,特別對中醫(y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具有獨到的見解,臨證經驗豐富。筆者作為第七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學術繼承人,有幸?guī)煆睦罱淌?,現將李教授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臨證經驗總結如下。

      1 病因病機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病癥,包括一組臨床表現、起源部位、傳導路徑、電生理和預后意義很不相同的心律失常,臨床上主要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過早搏動、心動過速、撲動和顫動等[1],常見癥狀有心悸、氣短、乏力、胸悶等,嚴重者可見汗出煩躁、頭暈目眩、夜寐不安等。快速心律失常類型不同,其臨床癥狀也不相同,其危害也不相同?,F代醫(yī)學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和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抗心律失常藥物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而使其應用受到限制。近些年來,中醫(yī)藥在心律失常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2],特別是在改善癥狀和生活質量方面中醫(yī)療效卓著[3]。李教授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中醫(yī)藥不僅可以改善臨床癥狀、控制心律失常,還具有不良反應少、標本兼治等優(yōu)點。李教授根據歷代醫(yī)家論述,結合多年的臨證經驗,認為心悸病位在心,因心之氣血陰陽虧損,心神失養(yǎng)或瘀血、痰飲、火熱擾亂心神所致,但涉及多個臟腑功能失調,證屬本虛標實,多數為虛實并見,寒熱錯雜證候。李教授認為臨床上最常見的證型為氣陰兩虛證和痰熱擾心證,且多數同時存在,但宗氣虧虛是其根本原因,治療以補宗氣為基本治法,根據證型再輔以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痰、安神等治法,以整體調節(jié),辨證施治,臨床效果顯著。

      2 臨床經驗組方

      依據心悸病常見證的病因病機,李相中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病證結合,以宗氣不足,陰虛內熱為核心病機,本著“標本同治”的原則,從益氣養(yǎng)陰,清熱活血,安神定悸來立法施治,以升陷湯、生脈散加減擬黃芪五參湯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別是頻發(fā)早搏,每獲良效?;A組方:黃芪30~60 g,黨參20 g,麥冬30 g,五味子10 g,山萸肉30 g,沙參15 g,玄參10 g,丹參15 g,苦參12 g,黃連8 g,炙甘草12 g,陳皮12 g,甘松10 g。常用加減:伴眠差、驚恐者,加龍骨30 g,牡蠣30 g,琥珀(沖服)3 g;伴胸悶、胸痛者,加瓜蔞20 g,薤白30 g,川芎15 g,降香10 g;伴眩暈、頭沉重者,加天麻10 g,姜半夏10 g,茯苓15 g;伴慢性心衰者,氣喘、下肢水腫,加桑白皮20 g,葶藶子20 g,益母草30 g;伴脾陽不足,大便溏泄者,加干姜10 g,肉桂6 g。其他皆可隨癥加減。

      組方分析:黃芪甘溫,大補宗氣,為治本之君藥。黨參健脾益氣,助黃芪補宗氣之虛;麥冬、沙參、玄參、山萸肉、五味子,補心肺肝腎之陰,共為臣藥。丹參,活血化瘀、通脈止痛;黃連、苦參清心降火;甘松、陳皮健脾和胃,佐制益氣養(yǎng)陰藥之滋膩;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益氣養(yǎng)陰、清熱活血、養(yǎng)心定悸之效。

      3 用藥經驗

      3.1 重視宗氣 重用黃芪與黨參中醫(yī)宗氣理論,又稱大氣理論,源于《黃帝內經》,是指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與肺吸入之自然界清氣相合,聚于胸中之氣[4]。《靈樞·邪客》描述為:“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清代喻嘉言《醫(yī)門法律》中云:“五臟六腑,大經小絡,晝夜循環(huán)不息,心賴胸中大氣斡旋其間”,他把宗氣看為人體生命的重要物質能量基礎[5];到近代中西匯通派醫(yī)家張錫純總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宗氣理論,他認為宗氣即胸中大氣,為上焦之陽氣,故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大氣者,原以元氣為根本,水谷之氣為養(yǎng)料,以胸中之地為宅窟也”。

      李教授根據經典論述及后世已經觀點,結合臨床觀察認為,宗氣把肺的呼吸和心臟搏動的緊密關聯在一起。《素問·平人氣象論》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所以宗氣搏動于左乳下,是和心臟搏動密切聯系和配合的說明宗氣的動態(tài),是通過肺的呼吸運動而影響心臟搏動的。故當宗氣異常時,則會出現心臟節(jié)律的異常,而心悸病以宗氣先虛為多見。因此,臨床上借鑒張錫純升陷湯之意在方中重用黃芪以補胸中(心肺)之大氣(宗氣)。李教授以黃芪大補宗氣,使氣旺以促進血脈和暢。且用黃芪,一則量大,二則生用,往往效如桴鼓。故治療心悸之癥,重用生黃芪為君,根據患者氣短乏力之輕重、脈之強弱,常以40 g起用,期間根據患者治療反應,逐漸增加,最大可用至60 g。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yǎng)血生津功效,《本草正義》言:“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yǎng)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 振動中氣 ,而無剛燥之弊”。因此,李教授用黨參來配合黃芪共同補益不足之宗氣,宗氣旺盛,氣血充盈,心臟功能則正常有序。

      3.2 重視養(yǎng)陰 不忘清熱血脈形成一要心氣推動,二要陰血充盈。如心氣不足,則不能行血脈;陰血耗虧,則脈道不充,心失滋養(yǎng),都可使心跳失去常度而出現數、結、代、促諸節(jié)律異常脈象,而發(fā)為此病。心居上焦屬陽,五行屬火,腎居下焦屬陰,五行屬水。心腎之間的水火升降既濟,維持了兩臟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五志化火,久病陰傷,耗傷陰血,水不濟火,內火內動,擾動心神而發(fā)心悸?!恫痪蛹ふ缃⊥瓶植幻摺费? “陰氣內虛,虛火妄動,體瘦心悸”?!毒霸廊珪ふ珞@恐》曰:“此證唯陰虛勞損之人乃有之,蓋陰虛于下,則宗氣無根,而氣不歸源”。因此李教授在大補宗氣的同時不忘養(yǎng)陰生津,因為要發(fā)揮氣的推動作用,必須血脈津血充盈。應用麥冬、五味子與黨參相配,取生脈散之意以加強益氣養(yǎng)陰,生津復脈之力,輔以沙參、玄參、山萸肉滋腎水、補肝陰,上承于心,濡養(yǎng)心神;心陰血虛,心陽偏亢,故虛熱內生,熱擾心神,而發(fā)心悸,因此在應用滋陰藥的同時也要清熱藥物,效果更佳,用黃連、苦參專清心經之余火,泄熱除煩,使陰血得充,心火得平,神安悸止。

      3.3 重視顧護脾胃脾胃居中焦,五行屬土。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入胃,經脾土之運化輸布,化生氣血津液,供養(yǎng)臟腑,心亦受之,且土為火之子,子虛可盜母氣,故飲食勞倦傷脾,則氣血生化乏源,宗氣生成不足,心失所養(yǎng),發(fā)為心悸。若脾虛日久,痰濁內生,甚則郁而化火,挾痰上擾心神,發(fā)為心悸。且脾胃居人體中焦,為氣血升降之樞紐,心腎相交,亦需依賴脾胃之升降功能正常。因此,李教授在益氣養(yǎng)陰、清熱活血的同時,也主要加強益氣健脾和胃,用辛、苦之陳皮以理氣和中,健脾化痰;辛、甘,溫之甘松以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甘溫之炙甘草以健脾益氣,緩急和中,調和諸藥;三藥共用,取香砂六君子之意,以理氣健脾和胃,同時佐制大劑量的益氣養(yǎng)陰之滋膩礙胃之弊。

      3.4 辨證用藥與現代藥理結合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主體形式是辨證論治[6]。但李教授在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是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中醫(yī)辨證與西醫(yī)診斷相結合,辨證用藥與中藥現代藥量作用相結合,使患者應用中藥可以快速改善癥狀、控制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宗氣不足,陰虛內熱”為基本證型,但與其原發(fā)病有密切的關系。如因冠心病引起者多伴有痰瘀證;因肺心病引起者多為伴痰濁證;因心肌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者多屬陰虛火旺或氣陰兩虛證;因慢性心力衰竭伴發(fā)者,多屬心陽不足或陽虛水泛證;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者,常為伴陰虛內熱或肝氣郁結證。在對證用藥時同時要考慮中藥藥理學是否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藥,比如黃芪中黃芪苷Ⅳ能是通過增加Ca2+-Mg2+-ATP 酶的活性從而影響心肌細胞內的Ca2+濃度,明顯減少室性早搏和室速的次數[7];山茱萸主要通過Na+、Ca2+和K+的轉運,糾正電生理紊亂而發(fā)揮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顯著增加心肌收縮力[8];北五味子具有β受體阻滯作用,可以減慢心率,減少心律失常發(fā)生;丹參可降低心肌組織中丙二醛含量、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減低缺血再灌注損傷后心律失常發(fā)生[9];黃連提取物小檗堿有顯著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激動,抑制Na+、Ca+通道等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0];苦參及其提取物總黃酮具有心臟的負性頻率、負性自律性、負性傳導和延長有效不應期等多重作用[11];甘松提取物纈草酮對異位室性心律的抑制要強與奎尼丁,并有中樞鎮(zhèn)靜作用[12]。辨證選用這些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藥,既可以針對中醫(yī)整體辨證施治,改善患者的整體證候狀態(tài),又可以發(fā)揮較好的直接抗心律失常作用,其臨床療效遠高于單純的辨證論治。同時,在服用中藥時不應放棄西醫(yī)的基礎藥物的治療,比如降壓、降脂等基礎藥物。

      4 醫(yī)案舉例

      李某,男,42歲,消防隊干部,2021年10月4日就診。主訴:發(fā)作性心慌胸悶半年?,F病史:患者半年前因勞累出現陣發(fā)心慌胸悶,伴易驚、恐懼感,在外院檢查為頻發(fā)室性早搏,24 h達9000余次,有二聯律。外院給予美托洛爾片、穩(wěn)心顆粒治療,服用2周效果不明顯,后又到河南省某中醫(yī)院服用中藥3個月,癥狀略減輕,但遇勞累、熬夜或飲酒后即心慌發(fā)作,且伴胸悶氣短?,F癥見:陣發(fā)心慌心悸、胸悶、氣短,遇勞累發(fā)作,乏力,口干,多飲,易驚恐,夜眠差,易醒多夢,納可,大便溏且每天1~2次,小便正常,舌紅苔黃厚膩,脈弦細數、有結代。血壓: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95次/min。輔助檢查:①動態(tài)心電圖(2021-9-24):竇性心率,頻發(fā)室性早搏,平均心率89次/min,24 h室早8563次,有二聯律;②心臟彩超(2021-9-24):心臟結構未見明顯異常,可見心律失常。根據患者癥狀、舌脈及輔助檢查,中醫(yī)診斷:心悸病,氣陰兩虛,心火亢盛,脾腎不足證;西醫(yī)診斷:心律失常 頻發(fā)室早。治法:補氣養(yǎng)陰,清心瀉熱,健脾益腎,安神定悸,以升陷湯、生脈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方藥:黃芪60 g,太子參20 g,麥冬30 g,五味子10 g,山萸肉30 g,丹參15 g,沙參15 g,黃連10 g,苦參12 g,龍骨、牡蠣各30 g,瓜蔞20 g,薤白20 g,降香10 g,干姜9 g,生地黃15 g,姜半夏15 g,蒼術15 g,炙甘草12 g。7劑,每天1劑,水煎600 ml,早晚飯后溫服。囑其暫禁煙酒,避免勞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2021年10月11日二診:患者自述服藥后第3天時,明顯感覺心慌次數減少,乏力改善,夜眠改善,恐懼感消失,口干也改善,大便日1次,基本成形,小便正常,舌質紅,苔仍黃厚,患者中焦仍有濕濁,上方加藿香15 g。前后以上方調理1個月余,癥狀基本消失,活動耐量也明顯增加,活動心悸基本不發(fā)作,復查24 h動態(tài)心電圖,平均心率為80次/min,室早總數600次,無二聯律。后改為每周服藥3劑,連服4周以鞏固療效。停藥后隨訪,患者早搏基本消失,已恢復正常工作生活。

      按語:本案為單純性頻發(fā)室性早搏患者,屬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無基礎性疾病,經其他醫(yī)院中西醫(yī)治療效差,再次就診。四診合參,病證結合,患者屬于氣陰兩虛,心火亢盛,脾腎不足多臟腑功能失調的復合證型,且寒熱錯雜?;颊咭研?、肺、脾氣虛為本,即宗氣不足,同時伴有心腎陰津不足,脾氣不足,運化失司,中焦?jié)駵?,郁而化熱。因此治療要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同時健脾化濕,清化痰熱,輔以活血安神,以標本兼治,使心氣充足,血脈和暢,心腎相交,脾胃健運,陰平陽秘,心神寧靜。同時心律失常與生活起居、飲食等有密切關系,服藥同時要注意戒煙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減少熬夜勞累和不良情緒刺激,方可療效持久,防止復發(fā)。

      猜你喜歡
      宗氣李教授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32
      老年健脾操(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34
      老年健脾操(四)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38
      老年健脾操(三)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26
      論“宗氣不足”與勃起功能障礙
      育槐
      宗氣理論的整合教學嘗試
      長安米氏內科“宗氣為本”理論及臨床經驗列舉
      運用調補宗氣治則治療胸痹經驗*
      廚子救人
      故事會(2016年20期)2016-10-24 09:54:45
      湘西| 赤壁市| 闽清县| 大洼县| 密山市| 镇原县| 闽清县| 巩义市| 云龙县| 乌拉特中旗| 丹寨县| 辽阳市| 邵阳县| 马尔康县| 深水埗区| 松溪县| 阳江市| 民勤县| 神池县| 长子县| 买车| 金沙县| 方山县| 莆田市| 伊金霍洛旗| 井冈山市| 札达县| 凌云县| 万山特区| 扬州市| 桓台县| 永定县| 额尔古纳市| 留坝县| 萝北县| 高尔夫| 揭西县| 青铜峡市| 尼玛县| 泗水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