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核心經驗下幼兒進餐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

      2022-02-24 07:04:52暨南大學幼兒園
      兒童與健康(幼兒教師參考) 2022年1期
      關鍵詞:小班經驗教學活動

      暨南大學幼兒園 宋 靜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而進餐素養(yǎng)是文明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大人們就教我們“食不言”,教我們念古詩《憫農》,教我們勤儉節(jié)約、愛惜糧食,這其實就是一種“餐桌素養(yǎng)的教育”。2016年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指出:“學生應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也對幼兒進餐提出了具體要求,如不挑食、吃東西要細嚼慢咽、飯后漱口等。由此可見,國家、社會對未來公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出了具體要求。

      幼兒時期是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幼兒時期形成的生活素養(yǎng)對其一生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為了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相關的核心經驗,我以我園小班幼兒的“進餐教育”為例,探究基于核心經驗下幼兒進餐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

      1 問題的由來和發(fā)展目標的確定

      剛步入小班的孩子離開父母、長輩的精心呵護,開始在幼兒園學習獨立地生活與學習,其中,吃飯是小班幼兒在入園初期所要面臨的一個大難題。我們通過新生電訪及新生家長會等調查方式發(fā)現(xiàn),在小二班25名幼兒中,90%以上的幼兒存在進餐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集中表現(xiàn)在六個方面(見圖1)。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本研究把幼兒進餐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多元化、生活化的課程活動提升幼兒進餐的核心經驗。

      圖1.小二班幼兒在家進餐行為習慣問題

      為了讓幼兒能夠愉快地進餐、合理攝取營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我們根據(jù)《指南》和《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中關于幼兒進餐的目標與建議,確立了小班幼兒進餐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標和核心經驗(見表1)。

      表1.小班幼兒進餐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與核心經驗

      2 幼兒進餐核心經驗的提升和實施途徑

      對于幼兒進餐核心經驗的提升,我們從基本動作、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體育鍛煉、鼓勵和評價、家園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實施策略。

      基本動作

      在正常的進餐活動中,幼兒需要運用到端、舀、擦等基本動作。我們將這些基本動作細化成幼兒需要掌握的核心經驗:

      ⑴雙手平穩(wěn)地捧著碗緩慢前行,不撒飯菜和湯。

      ⑵用正確的姿勢熟練地使用勺子吃飯。

      ⑶用紙巾或餐巾順著一個方向擦嘴。

      ⑷使用抹布將食物殘渣清理到骨碟中。

      動作的學習首先要經歷“認識階段”,學習者在頭腦中形成關于模擬學習動作的表象。動作表象的正確與完整程度直接影響動作學習的效果,而示范和提示相結合是建立學前兒童生活自理動作表象的有效方法。以“小班幼兒正確使用勺子進餐”為例,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因為不會正確使用勺子而直接影響他們的進餐質量。教師通過動作示范和圖文表述讓幼兒知道使用勺子把飯菜送入口中時,手和嘴巴要怎樣配合才能不讓飯菜掉落,進而掌握正確抓握勺子的姿勢(見圖2)。

      圖2.抓握勺子的正確姿勢

      在游戲區(qū)域中,我們投放了一些能發(fā)展幼兒手部精細動作的操作材料——操作材料應體現(xiàn)層次性和可選擇性的原則,并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從而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逐步獲得相關經驗和動作技能。當幼兒能夠熟練地使用勺子將可口的飯菜一勺一勺地送入口中、裝進肚子時,將會大大激發(fā)他們自主進餐的興趣和信心,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進餐質量。

      生活活動

      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而需要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以常規(guī)的形式固定下來。根據(jù)《指南》的要求,小班幼兒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能邊吃邊玩,并在成人的引導下不偏食、不挑食,喜歡吃新鮮的食物。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掌握自主進餐的具體做法?!靶⌒∩變菏种心?,一口飯來一口菜,安靜吃飯不說話,殘渣輕輕盤中放,營養(yǎng)飯菜吃光光,桌面地面都干凈……”完整的進餐活動包括餐前準備、正式進餐以及餐后整理等環(huán)節(jié)是一項連續(xù)的系列活動??紤]到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我們運用學習故事的形式,以“我”的口吻介紹進餐的每一個步驟(見圖3、4),促使幼兒清楚地了解“進餐前、進餐時、進餐后,我應該怎 樣做”,加深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從而促進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

      圖3.我會這樣吃飯

      圖4.吃完飯,我會這樣做

      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是幼兒獲得認知經驗、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它能夠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同時也能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娃娃家,幼兒扮演媽媽給寶寶喂飯——一勺一勺地把“食物”喂進寶寶的口中,并提醒寶寶細嚼慢咽,吃完飯后還會給寶寶擦嘴巴。家里來客人了,要請客人吃飯怎么辦?小主人要先擦桌子、擺餐具,再請客人就餐;進餐結束后,小主人收拾桌面、洗碗筷。動作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生活常識自然地呈現(xiàn)在孩子們的游戲中,并內化成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由教師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活動,同時也是教師與兒童積極互動、合作建構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我們要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則要適時適度地提供一種暗示性、建議性的指導,為幼兒知識經驗的提升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活動“香香的米飯”中,教師把蒸米飯的材料和工具全部擺放在孩子們面前,他們立刻被這些真實的生活化材料吸引了,紛紛好奇地問:“我們吃的米飯真的是這些大米變成的嗎?”“大米變成香噴噴的米飯要經過哪些步驟?”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一起參與了淘米、蒸米飯、品嘗米飯的過程。正是這種有目的性的教學活動,才能激發(fā)幼兒對進餐的興趣與熱情。

      《指南》指出:“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在“香香的米飯”活動過后,我們在美工區(qū)投放了小剪刀、小紙條、玉米粒等材料,讓幼兒動手用小剪刀和小紙條做“小米?!?,再利用“玉米粒”做成“五彩飯團”,在促進幼兒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的同時,加深了他們對食物的認知與喜愛。

      在日常的進餐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豌豆、青菜、芹菜是孩子們普遍不喜歡的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組織幼兒剝豌豆、擇青菜,然后再由廚師叔叔將幼兒剝好的豌豆、擇好青菜做成美味的菜肴,最后鼓勵幼兒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另外,我們還在閱讀區(qū)投放了一些關于進餐的繪本,例如《美味的朋友系列》《小勺子》等,精彩有趣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孩子們對某些食物的偏見,提高了他們的食欲。

      體育鍛煉

      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而且有利于改善幼兒的食欲,進而促進營養(yǎng)吸收。在一日生活中,除了保證幼兒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外,還要確保一小時有質量、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體能活動。讓幼兒園的保健醫(yī)生參與幼兒戶外運動量的檢測,定期測量幼兒的身高、體重測量,用科學客觀的數(shù)據(jù)指導幼兒進行體能鍛煉,從而提升幼兒的進餐質量。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運動量大的孩子進餐質量普遍比運動量小的孩子好;而對于運動量小、進餐量偏少的孩子,老師更應該關注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的運動情況,鼓勵和引導他們適時適量地進行運動——運動量的增加可以加速幼兒的體力消耗,從而使其產生饑餓感,那么,孩子的進餐量就會自然而然地增加。

      鼓勵和評價

      在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中,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內在動機,教師應及時有效地給予符合他們認知發(fā)展的鼓勵和評價。首先,在進餐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形象而不失童趣的贊美語言來評價幼兒的具體行為,讓幼兒好的進餐行為得到強化。例如,當小朋友把碗里的飯菜都吃光時,老師會說:“哇!飯和菜都跑進你的肚子里去了,你的小肚子變成了百寶箱。”;其次,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獎勵“小紅花”的形式,為幼兒制作進餐日記本,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專屬頁——當進餐有進步時,引導幼兒口述今天進餐的過程,老師則協(xié)助他們將口述的結果記錄下來,并配上一些食物的貼紙等。到了餐前活動時,幼兒可以打開進餐日記本,在圖片和文字的指引下講述自己進餐的故事,體會進餐的樂趣,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讓好的進餐(經驗)習慣得到認可和推廣;最后,幼兒進餐的速度有快有慢,在餐后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已經進餐完畢的幼兒開展一些適宜的活動,例如編織、閱讀、悄悄話等——餐后活動的合理組織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同時避免了幼兒消極等待,有效提高了其進餐的積極性。

      幼兒是養(yǎng)成教育的主體,他們在進餐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獲得的核心經驗是衡量養(yǎng)成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據(jù)。教師通過幼兒進餐情況發(fā)展評價表定期對幼兒進餐的動作發(fā)展、習慣養(yǎng)成、身心狀態(tài)等方面進行評價(見表2),讓老師明確看到幼兒的進步以及后期還需加強引導的方面,從而讓幼兒的進餐習慣保持一種螺旋上升的發(fā)展趨勢。

      表2.小二班幼兒進餐情況發(fā)展評價表

      家園共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單靠幼兒園一方面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堅持。如果孩子回到家中依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包辦代替的生活,那將嚴重阻礙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只有家園同步,才會讓幼兒教育的效果達到最高的水平。

      在新生家長會上,家長們完成了我們準備的調查問卷,這讓他們對幼兒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通過這些具體而實在的指標,讓家長對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有了規(guī)范科學的認知。

      另外,我們還進行了“幼兒三餐一點喜好”的家長沙龍活動。通過對幼兒園一周食譜、幼兒和家長的評價研討來提升幼兒的進餐質量。例如,針對孩子們早餐吃得少、不愛吃青菜、不愿接受新菜品等問題,大家共同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為我園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平時我們還通過班級QQ群、《家園聯(lián)系手冊》等反饋幼兒的進餐情況,讓家長清楚地看到孩子的進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方法。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和家長對幼兒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有了共同的認知,并在實際生活中將其轉化為具體行為。

      3 反思與總結

      愉悅進餐、文明進餐是幼兒進餐素養(yǎng)的核心思想。

      首先,我們不能夠一味地強調幼兒的進餐量,身心愉悅和情緒穩(wěn)定有效結合才能讓幼兒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在進餐期間,教師可以播放輕松愉快的背景音樂,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介紹食譜,讓幼兒置身于輕松愉快的進餐環(huán)境之中。

      其次,文明進餐的好習慣不僅包括不挑食、不浪費、安靜有序地進餐等,還要教育幼兒適量飲食,不能暴飲暴食。教師要清楚地知道班里每個幼兒的進餐“標配值”,允許幼兒在進餐“標配值”上下波動,給幼兒預留一定的進餐空間。

      最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經常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對于為我們提供美味食物的農民伯伯、廚師阿姨,要始終懷有一種感恩的心。

      認知是基礎,態(tài)度是關鍵,行為是結果。對于小班幼兒進餐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我們要注重將幼兒的認知、態(tài)度轉化為健康、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行為的轉變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猜你喜歡
      小班經驗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小學數(shù)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小班教學 有效交流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都市麗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分成三等份
      资源县| 华亭县| 巴楚县| 寿宁县| 丁青县| 长阳| 田林县| 桂平市| 阿拉善右旗| 耿马| 梧州市| 南靖县| 即墨市| 星子县| 衡水市| 高密市| 朔州市| 宜君县| 鹤峰县| 通化县| 鄄城县| 大同县| 峨眉山市| 通州市| 盐亭县| 安顺市| 七台河市| 黔南| 惠安县| 西安市| 阿勒泰市| 西盟| 固始县| 临沧市| 鄂托克前旗| 齐齐哈尔市| 抚州市| 遂川县| 隆回县| 鄂尔多斯市|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