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飛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加強語文要素在語文教學中的落實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幫助學生建構豐富的認知和語言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認真分析學情,研讀教材,讀懂語文要素,確定教學目標,用不同的方法,逐步落實語文要素,打造有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要素;有效課堂;落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1-0057-03
統(tǒng)編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詞——語文要素。如何簡單理解語文要素呢?要素,即構成事物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語文要素可以理解為“語文學習必備的因素”。陳先云先生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中指出,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對于這些基本元素,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抓基本方法,學基本內容,形成基本習慣,培養(yǎng)基本能力。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都有一整頁的單元篇章頁,篇章頁由“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和精美插圖三部分組成。這樣設置,明確了單元主題內容和單元教學目標。對比以前的教材,可以說,教師備課和教學更有了方向,不至于“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語文要素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效果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語文要素有些什么呢?在使用的統(tǒng)編教材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朗讀、想象、觀察、積累、預測、提問、批注、查找資料、復述故事等,這些都是語文要素。這些要素在教材中全部呈梯級分布,每一個單元都是通過單元篇章頁來明確語文要素的,而落實語文要素主要通過課后習題來實現(xiàn),方法指導貫穿其中,梳理總結語文要素、進一步提煉相關方法是放置在單元的“語文園地”中,最后通過習作進行實踐運用(如圖1)。基于此,我們對語文要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落實進行了研究。
一、理解語文要素,明晰教學目標
語文要素猶如將帥,統(tǒng)領著小學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掌握核心素養(yǎng)下不同年級的語文要素特點,通過對教材的研讀,清楚地了解每個單元和每篇文章的語文要素。例如,四年級上冊《麻雀》一文的教學,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就要依據(jù)單元語文要素和課后習題。“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和“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是單元語文要素;本課的習題有“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和“課文是怎樣把下面的內容(略)寫清楚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庇纱?,我們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1)認識“嗅、奈”等6個生字,會寫“嗅、呆”等13個字,會寫“打獵、猛烈”等17個詞語。(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一件事,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交代清楚。(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清楚展現(xiàn)事情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這三個教學目標中,第一個目標是常規(guī)目標,這是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要落實的。第二、第三個目標制訂的依據(jù)就是語文要素和課后練習題。但是對于這篇老課文,直到今天,仍有教師把“母愛”作為重點來講,那就是定位不準確了。以這課為例,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就是一定要從我們以前關注的“人文主題”的思維定式中走出來,教出統(tǒng)編教材的特色。
二、用豐富的方法,落實語文要素
同一個語文要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落實是可以運用多種方法的。例如,“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這一語文要素,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教給學生的有借助工具書理解、借助注釋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借助近義詞理解、借助反義詞理解、拆字理解、圖畫理解等近十種方法。這么多的方法可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再如,“復述故事”這一語文要素,我們可選擇的方法有抓關鍵詞復述、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根據(jù)圖畫提示復述等。以《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文為例,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落實“復述故事”這一語文要素。
復述故事,講述“慢性子”和“急性子”的活動。
1.根據(jù)句子,學習轉述
(1)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你們想把這個故事介紹給別人嗎?介紹故事不是講故事,是把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
(2)怎么復述呢?請同學們看下面兩個句子。
①顧客說:“對不起,麻煩您再給我改成春裝吧。袖子嘛,把上次剪下來的再接上去就是啦?!?/p>
②顧客對裁縫說對不起,麻煩裁縫再給他改成春裝。袖子嘛,把上次剪下來的再接上去就是啦。
讀讀兩句話,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第1句話是課文中的內容,是顧客說的話;第2句是復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話中的人稱有了變化,第一人稱變成了第三人稱)
(3)出示課文中的句子進行練習。
①裁縫說:“我和別的裁縫不一樣,我是個性子最慢的裁縫啊?!?/p>
②裁縫又補充一句:“不過,我指的是明年冬天?!?/p>
2.借助表格,練習復述
(1)請同學們借助表格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這個故事。
[時間 急性子顧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縫的表現(xiàn) 第一天 做棉衣 耐心說服 第二天 拽掉棉花改做夾襖 答應 第三天 剪掉袖子改做短袖襯衫 爽快答應 第四天 接上袖子改做春裝 搖頭 ]
(2)先自己練一練,然后在小組內講一講。
(3)按時間順序復述故事。
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語文要素,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方法,用多種方法去落實語文要素。
三、用習題和插圖,落實語文要素
例如,“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是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那么,如何借助課后習題落實這一語文要素呢?
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本課課后習題:(1)默讀課文,結合關鍵句,說說課文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2)“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結論是怎樣一步步得出的?結合課文內容,和同學交流。
對于第一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句的方式讀懂段落意思,通過自主讀書并交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比如,前兩個自然段可以抓住“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和“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這兩個關鍵句來理解地球是美麗的,但也是渺小的。這樣,學生通過自主交流,抓住段落中的關鍵句梳理課文層次,就能明白課文主要寫了“地球美麗但渺小”“地球的自然資源有限”“目前人類還無法移居”“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這幾方面的內容。此外,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在抓關鍵句時不要遺漏掉重要信息。
對于第二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xù)讀文并思考課文前三部分和最后一部分之間的關系。學生自由交流,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說得有理有據(jù)。在這里,教師可提示學生選擇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讓表述層次分明、邏輯清楚。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梳理出“美麗渺小”“資源有限”“無法移居”與“保護地球”之間的因果關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弄清楚“保護地球”的結論是怎樣一步步得出的。 作者首先從地球的美麗和渺小談起,激發(fā)人類保護地球的情感,接著指出自然資源有限,人類無法移居其他星球,促使讀者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地球不僅重要,而且必要,由此層層遞進,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
如何借助課文插圖落實語文要素呢?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的要求相比,這個單元不但要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而且要通過奇妙的想象體會人物的形象。以《巨人的花園》一課為例,在揭示課題后,教師可以呈現(xiàn)巨人趕孩子們離開花園的課文插圖(圖2),引導學生由巨大的雙腳想象巨人的樣子,推想巨人來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來之后又發(fā)生了什么。這樣一舉兩得,既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又巧妙落實了語文要素。隨后,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獨立閱讀,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描寫了哪些畫面,文中的巨人給他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以此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目標。
與上述單元語文要素類似的還有三年級下冊的“試著邊讀邊想象畫面”(第一單元)和“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第五單元)。其中,《燕子》一課,教師就可以借助課后習題和文中插圖來落實語文要素。
四、用閱讀手段,落實語文要素
教師想讓學生深入領會語文要素,還可以借助閱讀這一手段來助推學生認識并掌握語文要素,幫助學生形成語文能力。這個方法適合各個年級的習作單元的學習。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有:“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边@一單元編排的兩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怎樣使用不同的語言風格把事物的特點介紹清楚的呢?《太陽》一文語言平實,通俗易懂;《松鼠》一文語言活潑,描述生動。那么,這些說明性文章的語言風格怎樣引導學生去領會和感悟呢?
以體會《松鼠》一文的語言風格為例。
1.課件出示課后第二題第1句:“松鼠體形細長,體長17~26厘米,尾長15~21厘米,體重300~400克?!闭埬阏业轿闹信c它對應的內容讀一讀。
2.對比讀一讀,思考:工具書中介紹松鼠的外形和課文中對松鼠外形的描述,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預設】
語言特點:工具書中的語言特別簡潔,用詞準確、嚴謹;課文中的語言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運用的寫法:工具書運用具體數(shù)字介紹了松鼠的外形,課文采用的是抓住特點具體說明的方法。
3.在介紹松鼠外形時這兩段話分別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你再仔細讀一讀。
【預設】
第一個句子從四個方面(松鼠的體形、身長、尾長、體重)介紹了松鼠的外形。課文是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等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相比工具書,課文介紹得更全面,更有條理,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抓住松鼠每一部分的特點進行了細致的描述。
4.小結:老師也有發(fā)現(xiàn),一起來讀讀吧!(課件出示句子和“交流平臺”的內容)同是介紹松鼠,表達卻不同,有的文章語言表達簡潔、平實,而有的語言卻活潑有趣、描寫生動。但無論怎樣表達,都要做到準確清楚、有條理。
5.小組合作探究課后習題二中的第2、第3兩個句子。(對比閱讀,體會特點)
這些課文的語言的確很有特點,因此,教師要抓住關鍵句子,引導學生通過多遍、多層次的對比閱讀,感受說明性文章不同的語言風格,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總之,面對統(tǒng)編教材中的新內容——語文要素,教師要認真鉆研、解讀教材,有效落實語文要素。在課堂上,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法,讓語文要素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 參 考 文 獻 ]
[1] 蘭道祥.落實語文要素,提升語文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6):92-94.
[2] 陳虹.語文要素在教學中的有效落實:以《父愛之舟》的教學為例[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06):53.
[3] 張波蘭. 淺析部編教材中“語文要素”如何在課堂中落實[J]. 課外語文,2019(25):35-36.
[4] 季曉麗.引導自主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yǎng)[J].小學教學參考,2021(21):23-24.
[5] 武鳳霞.武鳳霞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責編 劉宇帆)
39325003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