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峰
(長江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重慶 408100)
宋代杜詩學高度繁榮,眾多學者滿腔熱情投身于《杜集》的輯佚、校注、考訂等整理工作,以至于出現(xiàn)“千家注杜”的蔚為壯觀的文化盛景。流傳至今,多數(shù)宋刻《杜集》早已亡佚失傳,現(xiàn)今存世的宋刻《杜集》僅有19部(其中2部尚存疑),而其中《分門集注杜工部詩》(以下簡稱《分門集注》)則是其中唯一存世的宋刻《杜集》完本,其他宋刻均屬殘冊或存在闕頁補配的情況[1]。
《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共二十五卷,為南宋后期建陽坊刻本,版式為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小注雙行,行二十五字(個別地方二十六七字),雙魚尾,左右雙欄,細黑口。此書依據(jù)杜詩表達的主題和內(nèi)容,將其分為月、星河、節(jié)俗、樓閣、疾病、時事等七十二門。此書現(xiàn)存宋刻三部,其中潘宗周藏本后歸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翁同龢藏本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這兩部均為足本;另有一部為殘卷,僅存卷十四至卷十六,原為傅增湘舊藏,現(xiàn)流失于美國國會圖書館。此書后世未見重刻,僅有數(shù)部影印本,均是以潘宗周藏本為底本影印,如《四部叢刊初編》《續(xù)修四庫圖書》《中華再造善本》等。通過對現(xiàn)存的三部宋刻《分門集注》的版式、內(nèi)容、文字等認真比對,發(fā)現(xiàn)它們都屬于同一版本。
《分門集注》刻印精良,清末李希圣編纂的《雁影齋題跋》稱贊此書“紙墨既佳,塹印并妙,宋本中之上品也”[2],潘宗周《寶禮堂宋本書錄》贊揚它“版印精絕,亦南宋建陽佳刻也”[3],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評價它“寫刻雅麗,為建本之至精者”[4]。但因此書為南宋建陽坊刻,存在的瑕疵和錯誤較多,因而遭到學界的普遍批評,導致至今以其為直接研究對象的成果非常少,目前僅有1篇碩士論文對此書的“時事門”進行專門研究[5],另有若干關于宋代杜詩學的研究成果中有只言片語涉及,并且其中的部分成果因為未詳《分門集注》的版本及內(nèi)容而存在錯誤,故筆者撰文予以辨正。
《分門集注杜工部詩》二十五卷。現(xiàn)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南海潘氏藏宋本,共十冊?!窘癫孛绹鴩鴷D書館。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稱宋刻本,十二行,二十字,注雙行,二十五六七字。殘存三卷,共三冊,此本最為罕見?!侗本﹫D書館善本書目》亦著錄此書,為宋建陽刻本,存六冊,當與王重民著錄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者不同[6]。
按:上文錯誤之處有三:其一,將傅增湘收藏的殘宋本與潘宗周收藏的宋刻足本相混淆。上述“原本”,即潘宗周藏本,為全帙,共二十五卷,今藏國家圖書館,而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則是傅增湘的殘宋本,只有三卷。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的就是傅增湘收藏的殘宋本,但王氏在轉(zhuǎn)錄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入藏跋語“此本最為罕見”后,即予以駁正云:“不知寶禮堂竟有全帙也?!盵7]“寶禮堂”就是潘宗周的藏書室號。其二,將該書的版式“半頁十一行”,誤為“半頁十二行”。核美國國會圖書館入藏的《分門集注》,實乃“十一行”;再核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亦明明著錄為“十一行”。其三,將《分門集注》與《門類增廣十注杜工部詩》相混淆。國家圖書館(即以前的北京圖書館)收藏有一部宋刻《門類增廣十注杜工部詩》,原書二十五卷,現(xiàn)僅存六卷六冊,其版式與《分門集注》明顯不同,為半頁十二行,行二十一二字,小注雙行,行二十九至三十字。
上述錯誤的產(chǎn)生,當是因為作者使用的是第二手資料,并沒有親自查閱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一書而造成的,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分門集注》)有兩個明顯優(yōu)點:一是收杜詩較全,除1首重復者之外,達1454首[8]。
按:《分門集注》是宋代收錄杜詩較多的一個分類集注本,全書共收錄杜詩1454首,但其中有2首前后重錄:其一是《奉送崔都水翁下峽》,首見卷九“外族門”,復見卷二十一“送別門”;其二是《復愁十二首·其十一》,首見卷三“節(jié)俗門”,另題《絕句》,復見卷二十五“雜賦門”。因此,此書實際上收錄杜詩1452首。
《分門集注》首載王洙、胡宗愈……等人序?!巍岸殴げ吭婇T類”,共42門,與徐居仁編《集千家分類杜工部詩》門類相等[5]8。
按:《分門集注》是宋代分類編纂的杜詩注本,全書將杜詩分為雨雪、四時、節(jié)俗、宗族、山岳等72門,且《集千家分類杜工部詩》是在《分門集注》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其杜詩分類亦是72門,只不過其門類次序與《分門集注》不同而已。
關于百牢關的文獻史料,“所幸北宋呂大防《分門集注杜工部詩》……援引有關內(nèi)容,其中以《景宋本分門集注杜工部詩》所引最為詳盡”[9]。
按:《分門集注》共匯集唐宋注杜者共計149人,然多數(shù)人并無專書,而僅有只言片語有所涉及,如唐韓愈、元稹,宋石敏若、徐師川等。其中編者采用注家成果較多者,有王洙、趙次公、王彥輔、師尹、杜時可、薛夢符等人,是故,目前學界對本書的責任者一般均署名“(宋)王洙、趙次公注”。本書只是附錄了北宋呂大防的《杜工部年譜》,且此譜極為簡略,僅有800余字,因此,將本書的責任者署名“北宋呂大防”,是非常不恰當?shù)摹?/p>
北宋王得臣(字彥輔)的《增注杜工部詩集》是一個學術質(zhì)量頗高的杜詩注本,惜今已亡佚不傳,但其成果被不少宋刻《杜集》所吸收,其中就包括《分門集注》,且《分門集注》還全文收錄了王得臣的《增注杜工部詩集序》。吳懷東、許昕的《北宋著名學者王得臣論杜注杜考論》一文,依據(jù)《分門集注》,全文轉(zhuǎn)錄了王得臣的《增注杜工部詩集序》,該文標注的《分門集注》的版本信息為“佚名:《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四庫全書》(第1154冊集部9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
按:《分門集注》因為是南宋建陽坊刻本,書中瑕疵較多,是故清修《四庫全書》時,一共收錄了5種《杜集》,分別是《九家集注杜詩》《黃氏補注杜詩》《集千家注杜詩》《杜詩詳注》《杜詩攟》,卻并沒有收錄《分門集注》。因此,《分門集注》并不存在《四庫全書》本。
近人南海潘氏《寶禮堂宋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有著錄。傅增湘《藏園群書借經(jīng)眼錄》著錄為宋王洙、趙次公等注。是書現(xiàn)存于美國國會圖書館[11]75。
按:《分門集注》現(xiàn)存宋刊三部,分別是潘宗周藏本(現(xiàn)藏國家圖書館)、翁同龢藏本(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傅增湘藏本(現(xiàn)藏美國國會圖書館)。傅增湘《藏園群書借經(jīng)眼錄》著錄的《分門集注》是其舊藏,是僅存三卷的宋刻殘帙。該文將潘宗周藏的宋刻足本誤認為傅增湘收藏的殘宋本。
潘氏《寶禮堂宋本書錄》著錄版式“半葉十一行”,而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則著錄為“半葉十行”,因未親見是書,不知孰是[11]75。
按:現(xiàn)存的三部宋刻《分門集注》都屬同一版本,其行款均為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今復核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本,亦為半頁十一行。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著錄的《分門集注》行款當系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