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蓓
【摘 ?要】景物描寫是作文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初中記敘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景物描寫方法的訓練,明確景物描寫的目的,借助景物描寫烘托氛圍,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圍繞景物描寫方法的遷移訓練展開探討,以期提升學生景物描寫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初中;作文教學;景物描寫;遷移訓練
在記敘文寫作中,景物描寫至關(guān)重要,其描寫的對象是景物,借助景物來表情達意,渲染情境,襯托人心,突出主題。然而,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忽視景物描寫方法的訓練,對景物描寫缺乏目的性,描寫呆板、無序,教師也疏于對景物描寫方法的講解和訓練。在寫作過程中,往往強調(diào)學生抓住景物描寫的特征,細致刻畫景物內(nèi)容,如景物的形狀、色彩等,未能從景物描寫與人物情感、事件承接關(guān)系上挖掘景物描寫對作文整體結(jié)構(gòu)的促進作用。
一、抓住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促進情境交融
景物描寫,看似在寫景,實則在抒情。描寫景物的特點往往要與所敘述的主題情境相關(guān)聯(lián)。讀者在閱讀文本時,通過對景物描寫的閱讀,來感知景物所賦予的情感,從而實現(xiàn)“景物會說話”的寫作效果。教師進行作文指導時不能僅限于寫景,更要通過景物去把握作文的情感引線,讓讀者從景物中感悟出真摯的情感。
如魯迅在《故鄉(xiāng)》開篇中寫道:時候既然是深冬……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筆下的故鄉(xiāng),在漸近故鄉(xiāng)時,魯迅所看到的景物,引起內(nèi)心情感的悲涼。為什么?因為從景物描寫中,讀者看到了故鄉(xiāng)的蕭索、冷落,特別是“冷風”“荒村”,故鄉(xiāng)被渲染成了凄涼景色,也烘托出作者悲涼的心境。品讀作品時,景物描寫所透露的悲涼情感成為貫穿全篇的情感基調(diào),這些特定的描寫景物的語言,自然讓景物扮演了抒情的角色。再如茹志娟的《百合花》片段,有一段景物描寫: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從這段景物描寫中,時間節(jié)點是早晨的雨后,所描寫的主體部分為“秋莊稼”,空氣的“濕潤的香味”。作者在刻畫景物時,筆調(diào)很輕松、自然,情感很愉悅、興奮,特別是在描寫“秋莊稼”時,讓讀者感受到田野的清新與快樂。
從上述名家的景物描寫片段的對比中,總結(jié)其景物描寫的章法。顯然,在名家筆下,景物不再為景物,而是景物被賦予了深刻的情感。通過描寫景物,讀者從景物中感知作者的內(nèi)心想法和情感。魯迅筆下的悲涼,茹志娟筆下的愉悅,都是對景物的描寫,卻傳達出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在平時的作文指導和訓練中,教師通過剖析名家的景物描寫手法,提煉景物描寫的技能,讓學生將之遷移到作文訓練中。如某學生在《學會坦然接受》習作中寫道: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公布了,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周圍的空氣都是潮濕的。手里的試卷,布滿“紅叉”,好像寫在我的心上。內(nèi)心的憂愁與煩悶充斥我的胸膛。路邊的大樹,將樹影拉得很長。從學生的景物描寫中,有“潮濕的空氣”“樹影拉得很長”,這些景物描寫所襯托的是作者憂悶的心情,因為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通過景物描寫,傳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沉重與沮喪情感。所以說,景的描寫要融入情感,給作文增色。
二、描寫前后對應,借景推動情節(jié)
在作文訓練中,講究前后照應。針對景物描寫,也可以通過前后照應,對同一景物的描寫,來推動敘事情節(jié)的有序展開。我們在閱讀名作中,文中所描寫的景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感也會發(fā)生變化。
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對菊花的描寫,詮釋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平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將“菊花”貫穿于整個事件的敘述過程中,烘托出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如此描寫將前后照應起來。景物描寫既烘托了人物情感,也推動了整個情節(jié)的鋪陳與展開。同樣,我們在讀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時,該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第一處是我們上了輪船……海上駛向遠處。這里的景物描寫著重寫了一家人的喜悅心情,剛剛踏上旅行的輪船,內(nèi)心的情感是興奮的、快樂的,所看到的景物也是美好的。對海面的描寫,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比作“綠色大理石桌面”。情景的描寫,充滿溫馨的情感。在第二處景物描寫中:在我們面前……那就是哲爾賽島了。該處景物中,描寫的是島,卻用了擬人手法,“鉆”出來,周邊的海面,是紫色的陰影,折射出凝固、沉重的情感氛圍。為什么?因為這時的我們看到了于勒叔叔,父母感到恐慌、憤怒,而我卻感到不解、同情,所有復雜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好像沉重的“陰影”籠罩著全家人。由此,景物描寫在這里的運用,不僅讓情節(jié)發(fā)展相互銜接、照應,更起到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教師在作文指導中,對景物描寫的作用也要學生嘗試去體會前后照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如某學生在《難忘的雨天》中,開頭部分借景渲染情感。他這樣寫道:正值周五放學,路上的出租車很難打到。這時,秋雨卻簌簌而下,像被篩過一般,打在頭上、身上?;颐擅傻奶炜眨瑸踉茀s飄來蕩去。路邊的小樹,在風的吹打下?lián)u擺。天快暗下來,我哆嗦著,透著昏黑的薄霧,望著閃爍的車燈,歸心似箭。這一段開頭的景物描寫,將“打不到車”的急迫,烏云的飄動、狂風的肆虐,小樹的搖擺不定進行了生動描寫,也從這些景物描寫中,折射出作者急切回家的心情。結(jié)尾部分:這時的天空,雨綿綿而下,棗樹在風中舞動著枝條……。結(jié)尾又對雨天的景物進行描寫,形成前后照應,但此刻的景物特征所折射的情感卻是舒適的、美妙的。景觀描寫,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也讓情感在文末流淌。
三、融入感官體驗,描寫繪聲繪色
景物描寫,不只是寫景。對景物需要從所看、所聽、所觸、所想等方面讓景物描寫繪聲繪色,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由此,描寫景物,就要學生能夠激活多種感官,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讓景物描寫更生動。景物描寫是記敘文寫作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所占記敘文的比例并不大,但恰當?shù)木拔锩鑼憰屨恼赂鷦印?/p>
如在魯迅的《社戲》中,在對夜里去看戲,看到兩岸的景色時,內(nèi)心的喜悅情感油然而生。文章中寫道: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作者看到了“豆麥”,嗅到了“水草的清香”,觸到了“撲面的風”。將看到的“連山”,比作“踴躍的獸脊”。原本自然的景物,因為看戲的興奮心情,所看、所感、所想都是喜悅的。讀者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也會從景物描寫中讀出作者的快樂與喜悅。
對景物的描寫,運用多種感官來體驗,再配合修辭手法,讓景物描寫恰到好處。有學生這樣描寫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路,還是以前的土路。沒有水泥的堅硬,沒有柏油的松軟,卻給我一種踏實、平靜的感覺。陽光下,路面上的小草泛著光亮,油油的……作者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將自己對故鄉(xiāng)的依戀,通過“小路”“石子”“草木”等表達出來。由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感官體驗,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生動展現(xiàn),為文章增色。
四、借助教學實踐,奠定遷移基礎(chǔ)
生活中包羅了世間萬象,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景觀,都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內(nèi)容的極佳素材。教師應借助教學實踐展開觀景習作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觀景與寫作興趣,為遷移訓練奠定基礎(chǔ)。許多學生都不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因而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生活美的眼睛,若是教師通過觀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課外書目或雜志獲取景物的圖片資料,也可以將自拍照片或從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作為觀景素材。教師可以將活動分為三個部分,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體驗中樹立良好的遷移思維。
教師可以將觀景習作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到自己的寫作思路中。以《蘇州園林》為例,蘇州園林的創(chuàng)作目標是達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教師就可以圍繞著這個因素設(shè)計教學實踐活動的流程,激發(fā)學生觀景習作的興趣。首先,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自行收集蘇州園林的觀景素材??茖W技術(shù)賦予了人們便捷的生活,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都能為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布置收集蘇州園林的觀景圖片,并讓學生使用電腦或手機完成收集素材的任務。學生收集的觀景素材必須包含景物或人文因素。其次,讓學生對收集到的觀景素材進行描述,并寫下感受,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將照片按照類型進行分類,做好開展觀景習作、奠定遷移基礎(chǔ)的準備工作。最后,組織分享交流會。教師應當定期組織景物素材交流會,讓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圖片,并描述對此圖片的解讀與感想。教師可以將優(yōu)秀的圖片打印裝訂,匯集成冊,將電子版發(fā)送在班級的QQ群中,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
五、圍繞習作主題,挖掘景物內(nèi)涵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并培育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使學生擁有熱情的生活意識。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描寫景物的能力時,必須讓學生掌握習作主題,讓學生對景物進行觀察與賞析,幫助學生挖掘景物中的人文內(nèi)涵,將寫作思路與景物的內(nèi)涵相結(jié)合,讓學生通過描寫對景物的所思所想,實現(xiàn)借助個人思想銜接景物內(nèi)涵的目的,這不僅能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還起到了活化學生景物寫作思路的目作用。
以《最后一次演講》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生長在惡劣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植物,讓學生了解植物是如何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并繁衍的。使之深刻體會植物遵循大自然、尊重生命、努力生存的堅韌意志,由此聯(lián)系到中國共產(chǎn)黨不屈服、不認輸、不投降的堅定意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景角度,幫助學生充分地挖掘景物的內(nèi)在含義,使文章立意更加新穎獨特。以植物的病蟲害問題為例,從樹的角度來說,自己的葉子被蟲子吃光,但自己并沒有放棄努力生長的機會,表達了樹擁有積極進取的堅強精神。教師就可以以引導的形式,讓學生將中國共產(chǎn)黨與樹相結(jié)合,將蟲子比喻為擾亂中國和平的對象,表達中國共產(chǎn)黨努力生長積極進取的處事作風,并讓學生將其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信念結(jié)合到一起,借助植物與病蟲害問題描寫黨與共產(chǎn)黨人堅定不移地政治信念。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樹的努力與蟲的奮進,將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小小的蟲兒進行描寫,意在表達物資貧乏、技術(shù)落后的中國,并沒有因自己不夠強大而放棄生存,即便是面對擁有先進技術(shù)的西方國家,中國也沒有想過放棄和屈服。
總之,景物描寫要納入記敘文寫作訓練。平時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需要,抓住景物描寫契機,從剖析景物描寫中,讓學生將所學方法進行遷移運用?!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于景物描寫,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語言的貼切與優(yōu)美,增強景物描寫的感染力與意蘊,特別是對排比、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修辭的靈活運用,用景物描寫來表達真摯的情感,讓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作文主題。
【參考文獻】
[1]黃秀萍.初中語文景物描寫教學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0(41):100-101.
[2]許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景物描寫[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11):39.
[3]楊軍軍.初中作文景物描寫方法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8):5.
[4]繆蘭梅.風景這邊獨好——景物描寫五法[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2):126.
35475003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