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園園
【摘 ?要】與語言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一樣,思辨能力是提升高中生英語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做出反思,總結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首先應在教學觀念上進行改革,將思辨能力當作教學的重點內容。其次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整,在每一部分的教學中都巧妙地融入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開展如情境教學等更加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興趣中自覺進行思想的鍛煉。最后從考核方式入手,將單一的知識技能的考核變成知識技能與思辨能力并重的考核,從全方位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出要求。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途徑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tǒng)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單詞、語法、閱讀、寫作等知識技能上面,而很少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久而久之,不僅學生的思辨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教師也不知道如何從思辨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形成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雖然思辨能力不能直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但其作為一種必要的思考能力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轉化、運用知識的速度和效率,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引發(fā)更深層次的思考,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思辨能力講究邏輯和理性,要求在已有適時的基礎上進行準確、邏輯清晰的分析,將事物按條例和層次進行劃分,包括分析問題、認識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三個方面。判斷一個人思辨能力強弱的主要依據(jù)是其在思考、解決問題時能夠做到條理分明、邏輯清晰。
第二,我國高中英語目前普遍施行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落入程式化窠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只作為附庸存在,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輸出的知識。一方面,教師出于教學任務的繁重和教學時間的緊張不會考慮讓學生自主探索,而是以耗時最少的方式將知識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另一方面,學生在填鴨式教學中逐漸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他們只需要跟隨教師的腳步背誦即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盡管學生背誦了很多單詞,學會了很多語法,但是語言學習并不等同于知識儲備,只有學生能夠將儲備的知識進行輸出才算完成了一個程序的語言學習。通過實際教學效果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高中生輸出英語的能力非常差。
第三,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是語言的靈魂,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高中生正處于一生中最關鍵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中,高中生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都在不斷深化,高中階段學生是最容易吸收知識,也是最渴望新知識的階段。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輸,而不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其發(fā)展會受到非常大的限制。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其語言運用能力也會在思維的帶動下大幅度增強。同時,在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越發(fā)重視的大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就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現(xiàn)狀
(一)高中生思辨能力分析
第一,我國高中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許多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不能獨立解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以單詞的學習為例,詞根詞綴是單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單詞的詞性、詞義進行判斷與猜測的重要依據(jù),但是大部分學生知道詞根和詞綴,在背誦單詞時卻很少有意識地對詞根和詞綴進行歸類,只是“圖省事”一般直接背誦單詞。死記硬背帶來的壞處除大幅度增加學習時間和負擔外,還包括無法正確對知識進行應用,例如在英語寫作中統(tǒng)籌全局的能力不強,造成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性差、分論點不足以說明總論點等。
第二,我國高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差。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口語能力并不納入考試范圍,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并沒有進行針對性訓練,這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英語環(huán)境的熏陶,以致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一旦開口就緊張焦慮,害怕發(fā)音不準會被教師和同學嘲笑,因此在英語課堂中往往只有教師在講,學生死氣沉沉,學生也不會主動在英語課堂中思考。
(二)學生思辨能力差的原因簡析
第一,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并沒有將思辨能力納入教學目標,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辨能力的關注也表現(xiàn)出不足。第二,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從思維上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不突出,學生不會主動進行思考,其思維能力自然得不到訓練。第三,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體系只能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做出評價,而無法檢測到學生思維能力究竟是落后還是進步。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的途徑
(一)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部分教師在接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的任務時感到無從下手,這其實是教師在教學觀念上鉆了牛角尖,為了改變教學現(xiàn)狀,對學生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需要改變自身教學觀念。思辨能力和語言教學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是教師最容易一籌莫展的地方,事實上二者之間的關系并非相互獨立,他們之間相對獨立的關系只表現(xiàn)在表面上,在內部關系上,二者之間是具有較強的統(tǒng)一性的。語言知識會影響學生的思辨能力,而學生的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又反過來促進學生運用語言知識能力的提升。在改變教學觀念時這是最重要的理論支撐。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教師需要意識到只有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學生才會改變自己的思想,從而將思辨能力與語言能力進行組合,提升在對語言的運用中訓練自身的思辨能力。第一,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引導式教學代替灌輸式教學。第二,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第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點,以鼓勵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對現(xiàn)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重新規(guī)劃
1.單詞語法教學
第一,對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單詞是一切的基礎,是構建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最小單位,屬于血肉的積累與填充。在傳統(tǒng)的單詞教學中,枯燥的反復背誦和默寫是主要的教學方式,也是所有學生共同的痛點,前文已經(jīng)提到過這種單詞背誦方式并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取得的效果也事倍功半。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對單詞教學進行重新整合,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單詞的種種特征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教師可以從單詞性狀入手進行引導,有的單詞在性狀上具有獨一無二和巧合性,例如單詞“evil”,這是“惡魔”的意思,但是將單詞倒過來寫就成了“l(fā)ive”,“生活”,于是教師就可利用這種特征讓學生根據(jù)單詞的形象進行記憶。其次,教師可從單詞的讀音入手,作為表音文字,英語的字形和字音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背誦單詞時關注單詞的讀音,從單詞的讀音猜測單詞的寫法,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只需要掌握單詞的讀音,不用背誦就能掌握單詞的寫法。最后,教師要關注英語單詞的詞根詞綴。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不僅能夠簡化已有單詞的背誦程序,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對未知單詞進行猜測。
第二,與單詞相比,語法更令學生頭疼。一方面,英語中單詞加上介詞能組成數(shù)不勝數(shù)的短語,另一方面,英語閱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復雜的從句,這些都令學生防不勝防。因此,為了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為了加深學生對語法的理解程度,教師應采取舉一反三的教學,用之替代傳統(tǒng)教學。
2.聽說練習教學
聽說練習是傳統(tǒng)教學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最有效的部分。因為聽說練習一般發(fā)生在對話中,而在交流時學生需要以較快的速度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并組建出想要輸出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大腦飛速運轉,其思辨能力將得到有效訓練。因為缺乏英語口語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學生在聽說練習時很容易大腦一片空白,所以教師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出現(xiàn)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聽說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按照教材的步驟進行。接著在學生能力不斷提升時一點點將教材撤出,最終實現(xiàn)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英語口語交流。
3.閱讀寫作教學
與口語訓練相比,英語寫作更正式,要求也更細致,通過英語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更縝密的思維。由于學生無論在謀篇布局還是句子組合方面能力都較弱,因此教師也可以通過閱讀文章開展寫作教學,讓學生從課本中借鑒優(yōu)美的句型句式和完善的寫作結構。例如《Science and Scientists》中共出現(xiàn)了三篇描寫科學家的文章,于是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積累其中出現(xiàn)的句子,將其句式總結出來在描寫人物時使用,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總結該句型的規(guī)律,將其納入自己的素材庫中。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時刻保持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永遠有探索的欲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首先,教師通過營造情境構建出平等的課堂氛圍。通過課堂氛圍的和諧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思考。其次,教師在營造出情境之后要對學生進行巧妙的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在情境刺激下,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基本的教學目標,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與總結,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中并不包含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評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關注思辨能力,寧愿通過死記硬背學習,也不愿意多動腦筋。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評價模式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限制,讓學生一點點地開動腦筋,培養(yǎng)其思辨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可以多布置一些開放性作業(yè),以之代替?zhèn)鹘y(tǒng)作業(yè)。
綜上所述,對新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單純的知識能力培養(yǎng)已經(jīng)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學生做到思辨能力和語言知識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高中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需要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反思,站在教學觀念和目標的總體高度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并且將其落實在英語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單詞、語法、聽說讀寫等。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其思辨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檢查。
【參考文獻】
[1]張愛英.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9):2.
[2]劉歡.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探究[J].讀與寫(教師),2018(3):180-181.
[3]韓小花.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J].基礎教育論壇,2021(10):2.
[4]李思燈.高中英語議論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途徑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17):2.
370050033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