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周氏兄弟在“百草園”敘述中的隱去與凸顯

      2022-03-15 09:20:09
      麗水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兄弟二人周樹人百草園

      王 琦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魯迅關于“百草園”的敘述主要集中在其1926年創(chuàng)作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回憶和敘述打造了一個看似無憂無慮的金色樂園,內(nèi)容不多但妙趣橫生。二十五年后,周作人開設“百草園”專欄,寫作了一系列回憶“百草園”的文章。他不僅在《知堂回想錄》《魯迅的青年時代》《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中提及了魯迅的“百草園”,更是在《魯迅的故家》特意留出一個版塊去竭力呈現(xiàn)他眼中的“魯迅的百草園”,將記憶與歷史進行勾連,賦予了“百草園”更多的歷史厚重感與地理意義。相比之下,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篇幅上更占優(yōu)勢,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也作出了較多的注解,為魯迅研究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周作人對魯迅“百草園”敘述的部分認同與忽而批駁,又體現(xiàn)出周作人在搭建“百草園”時的微妙態(tài)度??梢哉f,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與魯迅的《朝花夕拾》構成了具有時空跨度的潛在“爭鳴”關系,這反映出這對昆仲之間已然形成的、抹不去的厚障壁。

      一、“樂園”:悲從中來

      在魯迅的記憶時空中,“百草園”是珍藏心底的童年樂園,是他撥開紛擾世事所尋到的“一點閑靜”,在這里他能夠無憂無慮地做“孩子”。無論是園中的動植物,還是憶及的長媽媽,抑或是雪地捕鳥的趣事,都凝聚了作者的故鄉(xiāng)之思,赤練蛇的故事更是為百草園增添了鬼魅與神秘色彩,整個文本氤氳著濃重的文學與抒情氣息??梢哉f,“百草園”凝聚著魯迅對故鄉(xiāng)的款款深情,是他對金色童年的歸納與整理,這在文學史上也是得到廣泛認可的。不過,“我們對記憶敘述的分析不僅需要關注明確表述的內(nèi)容,也需要關注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內(nèi)容”[1],魯迅的“百草園”敘述有意地排除或略去了周作人的身影,仿佛是在作寂寞的“獨語”,這一點值得被突出。

      關于園中的風物,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低唱的油蛉以及彈琴的蟋蟀都出現(xiàn)在了兄弟二人的“百草園”敘述中,不過魯迅是直接描寫,周作人則是在剪貼了魯迅部分“百草園”敘述的基礎上試圖作出豐富、敞開的全景描寫。比較標志性的事件是二人為了“父親的病”在“百草園”的菜地里捉原配蟋蟀。魯迅在《父親的病》一篇中提及“名醫(yī)”陳蓮河藥方上的一味奇怪藥引——一對原配蟋蟀,雖未仔細描寫得到原配蟋蟀的過程,但明確提及“這差使在我并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2]394,最終也尋到了,這表明藥引確實是在“百草園”這一標志性場所中尋得的。而尋藥引的場景在周作人的《知堂回想錄》中仿佛被激活,“在‘百草園’的菜地里,翻開土塊,同居的蟋蟀隨地都是,可是隨即逃走了,而且各奔東西,不能同時抓到。幸虧我們有兩個人,可以分頭追趕,可是假如運氣不好捉到了一只,那一只卻被逃掉了,那么這一只捉著的也只好放走了事”[3]30。二人的同題文章《父親的病》足以證明他們都因為父親的病去幫助尋找過藥引,而周作人的“我們有兩個人”似乎更能說明在捉蟋蟀這件事上他和魯迅確實達成過合作伙伴的關系,且他似乎也無理由去扯謊。只是,在魯迅的“百草園”敘述中,二人共捉蟋蟀的經(jīng)歷仿佛“不值一提”、周作人的身影似乎有意被擯棄,兩人共同的“記憶”時空被拆解,原因何在?

      通過梳理時間線,我們知道魯迅寫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在1926年,此時魯迅當屬中年、壯年時期,對于一位作家來說正是筆墨揮灑、意氣風發(fā)之年。古怪的是,此時魯迅字里行間就體現(xiàn)出了別的作家晚年才有的遲暮感。這固然與五四落潮、新文化陣營的分化、“三一八”慘案等因素不可分割,與生理性乃至精神上的病痛也脫不開干系,但若聚焦于“百草園”敘述,魯迅的“百草園”中有意抹去“周作人”的痕跡,難道不是更凸顯出這種暮年心態(tài)與兄弟失和之間的直接關聯(lián)?這樣一來,魯迅的“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仿佛更多的是將“百草園”定義為“昔日樂園”而不是“樂園”,對于昔日樂園的回憶又仿佛更多的是將童年美好記憶與昆仲之情進行埋葬。除此之外,“三味書屋”對“百草園”的取代、“百草園”這一昔日樂園的“被賣”,也很能體現(xiàn)出魯迅立足當下、瞻望過去的滄桑感。而對讀周氏兄弟的“百草園”敘述后所發(fā)現(xiàn)的魯迅在自己構筑的“百草園”中對“周作人”的全然“拋棄”,更體現(xiàn)出其孑然一身、身陷無物之陣的悲戚。再聯(lián)系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來看,其“百草園”敘述始自1951年在《亦報》上開設“百草園”專欄,而早在1923年兄弟二人就已失和。那么,魯迅在與周作人失和三年后所書寫的有關“百草園”的回憶中擯棄周作人的痕跡似乎也是有理有據(jù)。也就是說,就魯迅的“百草園”敘述而言,表面上是以款款深情拾取兒時在“百草園”的種種樂趣;但從深層內(nèi)容來看,仿佛是在對兄弟之情作最后的挽歌。童年時兄弟二人合作捕捉蟋蟀,“百草園”中遍布兄弟倆共同的身影,但中年時卻世事變幻,歧路只剩自己一人獨自彷徨,于是悲從中來,頗有往事不堪回首甚至難以啟齒之意。這樣看來,“百草園”已經(jīng)不是樂園,而是成為魯迅“夕時”葬“朝花”的衣冠冢,“百草園”的“被賣”或許也另有深意,即暗示著兄弟情的葬送。有意的抹去恰恰因為“耿耿于懷”,對“百草園”的回憶或許也終究是一種“為了忘卻的懷念”,其中包含了魯迅的創(chuàng)傷性體驗。

      二、幫助搭建還是趁機攻陷?

      魯迅的“百草園”敘述以“我”為主角而不涉及周作人的身影,但是周作人卻借“魯迅”去搭建“百草園”,其“百草園”敘述幾乎不離魯迅?!吨没叵脘洝放c《魯迅的故家》中“百草園”的部分敘述直接摘取了魯迅《朝花夕拾》中的內(nèi)容,《魯迅的故家》中周作人更是試圖一種全景敞開的方式呈現(xiàn)“魯迅的百草園”,力圖將“真實”做到極致。細讀文本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中,“我的”幾乎被“魯迅的”所替代,一切與周作人相關的人事都盡量由“魯迅”代言,所以文本中遍布“魯迅的母親”“魯迅的父親”“魯迅的舊家”,而沒有出現(xiàn)“我的母親”“我的父親”或是“我的舊家”??梢哉f,在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中,“魯迅”已經(jīng)成為一種標志性的“話語”[4]。

      既然周作人在敘述“百草園”時摘取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且在《魯迅的故家》中,其“百草園”敘述由魯迅的《朝花夕拾》起始之后才擴及園內(nèi)外的人事風物,這說明他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非常熟悉并且一定程度上是認可的。所以在二人的筆下,園中的植物、動物以及菜蔬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故鄉(xiāng)之思。只是周作人更多地從時間和地理上考察“百草園”,不僅向讀者明確了“民國以前”的時間概念,更是對百草園的地理位置進行了比較精準的定位,他認為百草園的所在地“應當說是浙江的會稽縣城內(nèi)東陶坊,通稱東昌坊口”[5],這無疑為“魯迅的百草園”添上了歷史、文化的厚重感與地理意義。他從動植物說開去,一路領著讀者走過園門口、天井、灶頭、藍門,讓讀者在不同的地點觀看彼時園中各個人物的“回放”。一定程度上,周作人對魯迅的“百草園”作了補敘,“以‘地點’為中心,周作人將被魯迅剪裁進入其文學世界的‘百草園’人事,還原到其最初生成的原始情境中去,為魯迅文本的生成提供了一層歷史(或許同時是地理學意義)的闡釋”[6],對魯迅的“百草園”搭建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

      不過,周作人在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進行部分附和的同時也夾雜著批駁,這似乎又是在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做出攻陷。在提及園中植物時,周作人肯定了魯迅的“百草園”中皂莢樹、木蓮藤、何首烏、覆盆子的存在,卻態(tài)度明確地將“紫紅的桑葚”排除在“魯迅的百草園”之外,這意味著他就“百草園”的空間范圍與魯迅產(chǎn)生了“糾紛”。關于魯迅所提及的園中鳥類,周作人雖未作出明確的反駁,但還是對“叫天子”(云雀)的存在提出質(zhì)疑,說“不曾看見”,竭力表明客觀立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還是二人同題文章《父親的病》中的捉蟋蟀事件,魯迅與周作人都明確表示去園中捉蟋蟀作藥引并不是日常,但是兩人在對捉蟋蟀事件難易程度的描述上卻大相徑庭。在魯迅看來,“蟋蟀一對”的藥引雖說奇特,但是于他而言并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2]394,仿佛得到藥引與藥引入藥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而在周作人筆下,捉蟋蟀事件仿佛在“百草園”得到了場景重現(xiàn),不僅將兩人捉蟋蟀的場面細致描寫一番,更是發(fā)出感慨“說時雖快,那時卻不知道要花若干功夫呢”[3]30。前者不描寫捉蟋蟀的具體過程,只是用“并不為難”和“完事”簡單帶過,后者卻強調(diào)“不能同時抓到”與“花若干功夫”,這很能說明周作人“對于自身的‘百草園’經(jīng)驗開始越來越多地強調(diào),并在其反復強調(diào)恢復‘整個的百草園’、復原歷史的呼聲中,消解或淡化著魯迅的‘百草園’印象”[7]。

      不難看出,周作人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進行了解構與再建構。不過,這到底是因為他對魯迅耿耿于懷而做出攻陷,還是對魯迅“百草園”敘述中“詩”的成分進行批評指正?筆者以為,關于魯迅與周作人“百草園”敘述中的齟齬乃至對抗,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性格差異、心境差別,或是用一方去否定另一方,而是應該更多地將兄弟失和這一標志性事件納入視野當中,思考兄弟二人在“百草園”敘述中的存在痕跡以及探究其根源。

      三、“編碼”后的“百草園”:挽歌二重唱

      不以“詩與真實”的標準去嚴加拷問魯迅與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以還原出所謂的“百草園”,而是蕩開一步,將他們的齟齬理解為一個“被編碼”的問題,進而思考兄弟二人在“百草園”敘述中的隱去與凸顯所反映出的親屬關系,這是更有意思且具有意義的。何況由于記憶所具有的個體性、敘述性,晚清“百草園”的本真面貌也幾乎不可能得到還原。

      童年經(jīng)歷以回憶的方式在不同時期被編碼、敘述,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自然也是各有側(cè)重,這導致魯迅與周作人二人的“百草園”敘述存在齟齬、產(chǎn)生矛盾,由此生成了各自筆下“編碼”后的“百草園”。關于編碼所帶來的“百草園”多面性以及文本間的間隙,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的“后序”中歸結為自敘傳中“詩與真實”的問題。他認為自己的回想錄“里邊并沒有什么詩,乃是完全只憑真實所寫的”[3]724,也就是說他對于自己筆下“魯迅的百草園”敘述是作出了擔保的,而另一方面則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提出質(zhì)疑并列出一些質(zhì)疑的論據(jù),因此周作人在部分肯定魯迅的“百草園”敘述時又“順手刺他一下”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不過,周作人是留有余地的,雖說他否認自己詩化、說假話的可能,但也用“偶有記憶不真”為自己文本中可能存在的不準確和謬誤作了巧妙的“開脫”。所以,即使其文本中確有因遺忘等因素造成的“不真”,讀者或者研究者也很可能會因其誠懇、嚴肅的態(tài)度抱以寬容,不過這一措辭倒是弱化了他對魯迅的“百草園”敘述的攻勢。

      然而巧合的是,魯迅仿佛早已考慮過“被質(zhì)疑”的可能性,有先見之明地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留下了這樣意味深長的一段,“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xiàn)在只記得是這樣”[2]340。這表明魯迅確實是在以一種回顧性的視角去審視記憶時空中的“百草園”以及把它“抄”——敘述出來,他也確實帶有較強的主觀敘述的意愿,認定他筆下的“百草園”敘述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不會出現(xiàn)與真實相悖的可能。但是他同時又承認他記憶中的百草園“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對其事實上不可能完全真實作出了心理默認,為文本的不可靠敘述保留了一定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我們在對讀魯迅的“百草園”敘述與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之時,發(fā)現(xiàn)了二人文本之間的敘述歧義以及周作人對魯迅的“百草園”作出的部分拆解,我們也無法對魯迅的具有彈性的“百草園”敘述作出想當然的批駁。何況,周作人與魯迅在對真實性作出擔保的同時又不約而同地在真實性問題上留有余地,承認各自“百草園”敘述的“有選擇性”,從而使得各自的“百草園”敘述富有彈性,這說明作家也意識到記憶與敘述之間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即意識到記憶“被編碼”的問題。

      周氏兄弟對各自記憶中的百草園進行編碼,從而產(chǎn)生了兩種“百草園”,其中更顯眼的是周作人的“百草園”,以周作人“百草園”敘述中對兄弟的稱呼為切口,能夠發(fā)掘出更多被隱去的“尷尬”。哈布瓦赫在《論集體記憶》中認為,與家庭有關的集體記憶由觀念和意象構成,觀念即家人的姓名與稱謂,“沒有什么比名字(first names)能更好地顯示出這種記憶的了”[8],或許周作人是因為不想忘記已經(jīng)離世的哥哥,所以才固執(zhí)地念叨他的名字,但是他所喊出口的并非哥哥在他初始記憶中的姓名——“周樹人”,而是“魯迅”這一后來的筆名。也就是說,雖然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中充斥著“魯迅”二字,但“魯迅”似乎更多的是作為話語、成為符號,由家庭意象轉(zhuǎn)變成了抽象的社會意象,作為周作人親屬的“周樹人”遭到了隱匿。所以哪怕“魯迅”在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中得到了凸顯,周作人關于“周樹人”的記憶還是如同魯迅“百草園”敘述中對“周作人”的處理一樣,都遭到了排除和雪藏,這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周作人對“周樹人”的“介意”,他似乎是以“魯迅”二字劃清與作為哥哥的“周樹人”的界限。在這種意義上,他的“魯迅的百草園”看似是對“周作人的百草園”作出了舍棄,但更本質(zhì)的是對“周樹人的百草園”作出了排除,為昆仲之情再奏了一曲挽歌。

      四、結語

      經(jīng)典文本是多解的,長久以來“百草園”都被解讀為“樂園”。但如果考慮到《朝花夕拾》的創(chuàng)作時間以及兄弟失和這一標志性事件,再聯(lián)系周作人的“百草園”敘述,或能發(fā)掘出“百草園”所蘊含的悲劇性因素。將魯迅的“百草園”敘述中缺乏周作人的身影理解為魯迅對兄弟之情作最后的挽歌,這或許只是我們對魯迅的隱晦描寫所作出的猜想。但聯(lián)系周作人的將“魯迅”打滿屏幕的“百草園”敘述,我們不難看出周作人的《知堂回想錄》《魯迅的故家》等作品中“百草園”敘述所充斥著的“魯迅”話語其實更多地回避了親屬關系,將“周樹人”“拒之門外”。這表明兄弟二人確實早已斷絕恩情往來,且在魯迅去世多年之后,周作人還是難以釋懷。

      必須看到,無論是魯迅筆下的“隱去”還是周作人筆下的有意“凸顯”,都是加重了兄弟二人之間的隔膜,甚至周氏兄弟“百草園”敘述的重合部分反而充當了兄弟二人之間的厚障壁。二人的“百草園”敘述在構成具有時空跨度的潛在對話關系的同時,實現(xiàn)了挽歌的二重唱,極具“爭鳴”意味。在這種程度上,“百草園”作為標志性地點與經(jīng)典意象,一方面再現(xiàn)了極為豐富的畫面,成為我們探索晚清百草園與周氏兄弟文學世界的重要線索;另一方面,“百草園”敘述的對讀也使得我們采取一種群體的眼光去看待兄弟二人,思索他們之間的親屬關系?!鞍俨輬@”是周氏兄弟共同擁有的記憶財富,同時也是二人之間隔膜的象征物,以此為視角去探尋二人的集體記憶,或成為考察兄弟二人關系的一條重要路徑。

      猜你喜歡
      兄弟二人周樹人百草園
      掃陽光
      “才高八斗”
      雜文選刊(2023年5期)2023-05-12 21:55:52
      學校里的“百草園”
      小主人報(2022年3期)2022-03-11 08:26:44
      魯迅31歲才謀得一個鐵飯碗
      閱讀時代(2020年9期)2020-09-10 15:54:00
      坐到對方的椅子上
      藍鼎元斷案不走尋常路
      劉西潔作品
      畫刊(2017年9期)2017-09-25 09:49:04
      1918年的“中國好聲音”
      人生十六七(2015年1期)2015-11-20 22:38:10
      以景寫情——探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情感
      語文知識(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08
      試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幾組對比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富民县| 温宿县| 佛教| 赞皇县| 仙居县| 保定市| 岳阳县| 镇赉县| 鄢陵县| 沐川县| 英德市| 澄城县| 恩施市| 深圳市| 大渡口区| 汉源县| 梧州市| 克拉玛依市| 洞头县| 利辛县| 瓦房店市| 巴林右旗| 甘南县| 开封市| 长乐市| 四平市| 隆尧县| 巩留县| 田林县| 沛县| 沙河市| 滁州市| 本溪| 西峡县| 广宗县| 如皋市| 武城县| 庆阳市| 德安县| 台东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