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妮
【摘要】現(xiàn)今高中語文教學不盡人意,其重要的弊端在于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科的界定:“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虼耍宋年P懷應該回歸語文本位、探尋個體生命意義。
【關鍵詞】教學現(xiàn)狀;人文視角;人文精神
一、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在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當中,語文能力的最主要表現(xiàn)就是讀寫能力。閱讀教學已然在語文教育中占有著重要地位。
以往在學校進行語文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課的教育與練習全部為學生應考服務,而語文閱讀課老師注重對試題的探究,用的固定的模板對試題加以講解。而這些模式卻全部為應考教育服務,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能力過于忽略。試卷、題型和答案的標準化,直接造成了高中生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標準化。在進行課文閱讀的解析時,教師嚴格遵照考綱,講解生硬死板,思想固化,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中小學生在語文的學習方面也嚴重的遵循著教師的規(guī)定,在語文整體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缺乏自主性,這直接導致了“高分低能”情況的普遍出現(xiàn)。
另外強調(diào)客觀的認識,忽視自我主觀感受。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基礎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習者對文本的深入的認識與感受。在老師具體實施文本教學的過程中,字、詞、句、文本布局、構思、寫作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導致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被肢解的支離碎片。文本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和教學者作為一個有一定人生閱歷,有一定審美情操能力的人的價值卻被忽略。這樣的教學方法僅僅完成了僵硬的傳遞知識的低級任務,不能適應現(xiàn)代的教學主流和新時代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二、挖掘閱讀文本中的人文視角
(一)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進行人文滲透。高中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進行人文思考引導。老師們要更深刻地認真鉆研課本寫出自已的體會、得出個性化理解,《于漪語文教育論集難在自我塑造》中就寫道“我為自已立了一個規(guī)定,絕不作教學參考資料照搬照抄的人,要思考方式,努力鉆研,努力做到自已的真理解?!薄睹ァ防锏呐魅斯庥鲈序_情騙婚,經(jīng)歷多年磨難,毅然決然做出反抗,“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是兩千多年前被壓迫的女性發(fā)出的獨立宣言。《孔雀東南飛》中的人物劉蘭芝和焦仲卿作為一對有情人,迫于封建家長的壓力無奈分離,二人約定假以時日再續(xù)前緣,結果劉蘭芝被阿兄逼迫改嫁,最終二人雙雙殉情,這是對愛情的祭奠,也是對維護自身獨立人格做出的奮力反抗!誰也不能規(guī)定我的人生,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些古典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對于觀照現(xiàn)代女性、現(xiàn)代家庭的生存狀態(tài),無疑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學生可以從課堂人文渲染中感受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對人們生活中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問題的關注,是一個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主題的思考過程。人文精神主要借助于人類主體的生命價值選擇與生活實踐來表現(xiàn),從生命意識的視角去探索與尋求人們生命的真善美;人文精神存在的目的,主要就是尋找與建立符合個體生命、人格發(fā)展的生命價值,是崇尚人本、人道、人性和弘揚生命人格的一種精神。在進行文本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接觸到不少品質(zhì)很高的文章,而這種文字的內(nèi)涵也非常的豐厚,對學生的審美情趣、性格、情操、情感等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疤幪幜粜慕詫W問”,學好語文,對學生處理人際關系有莫大的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區(qū)別是與非、高尚和虛偽?!独锶省分兄v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衛(wèi)靈公》中講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探尋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源頭活水
首都理工楊東平博士說:“中學語文教育的各種問題,一言以蔽之,是人文科學精神價值、人文科學內(nèi)涵的喪失?!笨梢姡诰裎拿骱臀镔|(zhì)文明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的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應該得到極大的重視,其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應該是學生成長階段的語文課堂。而學生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就可以解決問題,應該是滲透在每一節(jié)課,每一節(jié)課的師生交流對話、生生交流對話。平等的對話是對學生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就像有人講過的那樣“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一棵樹推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撼動另一個靈魂?!彼^靈魂的工程師大概意思也是這樣吧!現(xiàn)代社會獲取信息途徑廣泛,書籍五花八門,學生由于受到不同聲音的影響,對文字意蘊理解多元化,自身經(jīng)驗缺乏,在沒有得到有效指導的時候,讀書就會天馬行空,想入非非。而讀書的真正意義、語文課的教學功能,也就無從談起。這個時候“讀書授業(yè)解惑”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應該推薦書目,師生共讀一本書,給出閱讀指導,情景設置,將推薦書目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理解作家的政治觀點與情感渲泄,走進作者的生命,體驗作者的體驗,思考作者的思考,學生們就會擴展視野,凝神思考,從而披文入境,以事見情,也就會逐漸體驗到了文章的文學氣質(zhì)與人文精神。
物質(zhì)文明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國人對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的中學生已然不是往昔的中學生,他們更加注重個性化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這就對現(xiàn)在的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語文高考內(nèi)容的新變化都要求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所以,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校和老師都要重視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的教育,把對語文課的閱讀教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改之路漫漫,教學之路已漫漫!人文精神探索之路會愈走愈寬闊!
參考文獻:
[1] 張民鋒,高居紅. 論學生閱讀影響因素及教師應對策略[J]. 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
[2] 成授昌. 閱讀期待:閱讀文本的認知前提[J]. 揚州: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2 .
[3] 張民鋒. 期待視野對閱讀教學的啟示[J]. 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 .
[4] 屠軍芳. 語文閱讀教學中“期待視野”的培養(yǎng)[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 .
[5] 姜榮娟. “期待視野”“第二文本”與學生中心論[J]. 西安:陜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0.
20645005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