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建新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審美性極強的散文,兼具文與質(zhì)之美,既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一場心靈盛宴,紫藤蘿呈現(xiàn)出一掛紫色飛瀑,也折射出永無止境的生命長河?!蹲咸偬}瀑布》是一篇富有典型性的閱讀與習作教學素材,在“形”與“神”兩方面為學生提供良好借鑒。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習作教學,把握并學習這篇文章的形與神,是本課教學的問題主線。
《紫藤蘿瀑布》在語言文字表達上最為明顯的特征便是善用修辭、清新明快,最值得學習的便是其生動傳神的修辭手法。除此之外,文章的開頭也富有借鑒意義。
1.學開頭
不少學生在為文章開頭時,喜歡使用“題記”式、排比式、名言警句式、開門見山式等,雖然也能體現(xiàn)一定的習作技巧,卻顯得千篇一律、平平無奇。將寫作模式化,是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蹲咸偬}瀑布》中的開頭為:“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遍_頭簡明而神秘,短短9個字,讓人生發(fā)出一探究竟的欲望:到底是什么事物如此勾人,讓作者停住了腳步?于是繼續(xù)閱讀下去,發(fā)現(xiàn)原來是那如瀑布般華麗盛開的紫藤蘿。此處,教師請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為自己即將創(chuàng)作的狀物散文寫一個簡明的開頭,思考片刻后,有學生生硬地將句子變成了“我不由得定睛一看”“我的思緒一滯”,也有部分學生寫出一些更有靈氣的句子:“她是春天里最熱烈的一抹紅”“我心目中還有一個第五君子”“黛玉似何林似何”等,粗略得到了簡明且神秘式的開頭的精髓。
2.學比喻
這篇課文中的比喻句不僅數(shù)量多,且十分精當,諸如“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薄白仙拇髼l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痹谧髡叩谋扔髦?,紫藤蘿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富有動態(tài)美。但學生對比喻手法的應用還僅僅停留在借鑒通用比喻的水平上,缺乏自己的想象與思考,諸如“圓月如銀盤,彎月似彎弓”“深潭如碧玉”“河流似玉帶”,貼切卻沒有靈氣,缺乏創(chuàng)新。于是教師請學生想一想有哪些自己曾想到過的富有新意的比喻,學生們一時之間難以給出答案,只有極少數(shù)同學展現(xiàn)出自己別具一格的想象力:“被揉制后的茶像是皺巴巴的老頭,渾然不似翕動于茶樹上時那般明媚耀眼”“眼前的月亮如同故鄉(xiāng),近在眼前卻遙不可及”“晨光間溫柔的日頭讓我誤以為它是尚未離開的月”。
3.學擬人
在作者宗璞筆下,紫藤蘿挨著、擠著,又會笑又會嚷,好不熱鬧,將紫藤蘿瀑布的勃勃生機用擬人手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們在擬人手法運用上的問題仍然是缺乏新意。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絕妙的修辭手法,教師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閱讀《圍城》這本書,告訴學生書中有不少令人叫絕的修辭手法。例如“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著酡紅”……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同樣給予學生運用擬人手法進行造句的機會,有一名學生的句子是:“山茶花苞綻放笑顏的夢想幻滅,被一場風雨折斷腰肢”,令人印象深刻。
4.學通感
通感是初中生較少接觸到的一種修辭手法,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學生僅對通感這一名稱感到陌生,在生活與學習中時常會接觸到通感這一手法。《紫藤蘿瀑布》中運用通感這一手法的體現(xiàn)為將紫藤蘿的香氣形容成紫色,學生此時還并不理解什么是通感,也不懂為何作者覺得紫藤蘿的香氣是紫色的,教師在為學生解釋完通感一詞的概念后,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桂花的香氣甜甜的。甜是一種味覺,此處的甜卻說的是嗅覺。”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出通感的表達效果:突破語言限制、增添文采、增強表達效果……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分析作者為何說連紫藤花的香氣都是紫色的——因為單個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群體生命無休止,群花的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形成濃烈的氛圍感,給人帶來“紫色香氣”的印象。
5.學結(jié)尾
《紫藤蘿瀑布》中的結(jié)尾是“我不覺加快了腳步”,與文章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相呼應,停住了腳步是因為紫藤蘿花輝煌的美麗,而加快了腳步是因為作者從紫藤蘿花中悟出了生命長河永無止境的道理,由外形到精神,這不僅是一種呼應,更是一種升華。于是教師請之前幾位寫開頭的學生來寫一個與開頭相呼應的結(jié)尾:“山茶花謝,明年春又紅,而我的金色童年逝去,迎來多彩青春”“第五君子,茶當之無愧”“山如黛玉林如海,養(yǎng)育了同樣靈秀的大山子民”。
《紫藤蘿瀑布》在語言表達上十分值得學習與借鑒,無論是其活潑清麗的語言風格、恰到好處的修辭運用,還是其首尾呼應的結(jié)構,都可成為借物抒情類習作教學的經(jīng)典范例。
《紫藤蘿瀑布》的精髓在于作者從華麗綻放的紫藤蘿花身上所悟出的生命真諦: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在文中,作者先說眼前紫藤蘿花的輝煌,繼而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不幸的紫藤蘿,然后由花的命運聯(lián)想到人的命運。
1.悟文章
青春期的學生在作文中總喜歡“少年強說愁”,其中一個原因大概在于學課文時便不知道文中的作者為何“愁”,為何能生發(fā)出那般有深度的感慨來,卻又想成為和作者一樣有思想有深度的人。對此,教師在講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一句時,再次強調(diào)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弟弟身患絕癥,作者十分悲痛,這就是作者所說的“人的不幸”。緊接著,教師設疑“作者為什么加快了腳步?”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不多時便給出答案:“此時的作者已經(jīng)悟出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道理,努力盛開的紫藤蘿花激勵著作者不斷向前,樂觀面對生命中的不幸,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出永恒的價值?!?/p>
2.悟生活
與其說是學習課文中的“神”之所在,不如說是要引導學生能從自己的生活中悟出生活的道理,只有親身體驗過,創(chuàng)作出的文章才是真實的、有味道的、有靈魂的。在這樣真實的文章中,有真情,也有灼見。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借物抒情幾個大字,并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給本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進行預設,你將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景與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一位學生說:“我要借活生生的翠綠的仍然生長在茶樹上的茶葉,啟迪人們許多事物或人物都有另外一面鮮有人知的活力與光輝。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只認識已經(jīng)被揉制好的干枯的茶葉,并不了解鮮活的茶葉其實也富有魅力,足以成為第五君子。”“我想借山茶花抒發(fā)‘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感慨,山茶年年盛放,我卻從孩童變成少年,開啟了一段更豐富的征程……”
總而言之,在習作方面,不論是在“形”上,還是在“神”上,《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都十分值得學習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