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夏夏 王 瑩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近幾年大量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并肯定了網絡資源對于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分析了如何借助網絡資源進一步促進高校英語教學質量。邵迪、聶影影(2020)的研究探討了通過建立網絡端學習共同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來最大化利用網絡教學英語教學資源[1]。李新征(2021)探討了網絡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2]。
但對于網絡資源應用的不足之處還缺乏足夠研究,尤其近3年的研究少之又少。2013年隋曉冰的博士論文《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學的實證調查》,指出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的失衡問題[3]。2015年陶濤在其博士論文《大學英語教學有效性問題研究》中指出多媒體網絡資源背景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倦怠現象[4]。孫玲(2021)提出對待AI等信息技術資源,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5]。信息時代,網絡資源在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上還有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改進。
網絡資源具有數字化特征,信息量巨大,種類繁多,開放性強,可以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出現了多種在線教學模式: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以慕課為代表的網絡課程平臺作為一個國家精品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在大部分高校得到普及。它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同時具有快速和及時性,能讓學生享受到優(yōu)質課程資源。除了在課件中超鏈接音頻視頻和圖片資源等常見模式,一些App也在較大程度上輔助教學。比如FiF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希沃白板等著重于信息化時代的互動教學,將課堂教學由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轉變?yōu)榕d趣引導。
相比傳統(tǒng)的線下學術會議、培訓或講座,線上大學教師培訓平臺如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直播會議平臺、新華網新華思政平臺、慕課平臺等能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讓高校教師享受全國各地重量級教師最前沿的培訓。另外,一些高校教師的學習互助論壇,如水木社區(qū)的青椒版、小木蟲、科學網博客等也一定程度上幫助青年教師成長。TED、每日英語聽力、Economist等App幫助高校英語教師夯實基本功。
在線視頻自主學習種類繁多,具代表性的有網易公開課、慕課、極客學院、騰訊教育、大學生自學網、我要自學網、學堂在線等。另外,國外以edX、Udacity、Coursera為代表的資源聚合類網站,學生可以零距離免費獲得世界頂尖名校名師的講座和課程。即使英語不佳的學生,也可以通過Crash Course網站專門翻譯國外頂尖名校課程來學習。
英語教學網絡資源突破時間空間限制,促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多樣化,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語教學的質量。但隨著大學英語教學中網絡資源的逐漸普及,英語教學網絡資源應用上的不足也愈加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隋曉冰的博士論文《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學的實證調查》提到,PPT課堂教學中存在“電灌”現象,課件演示時間過多,PPT橫向內容過多,學生消化吸收困難,違背了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墨子曾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多能至而如從事焉”,強調了教學活動的安排需恰當把握內容的難度和量。
荀子認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他非常重視實踐和操練的作用,否定機械地聽教師填鴨式講解,強調聽和看相結合來幫助記憶并熟練運用?!半姽唷爆F象中,PPT的呈現占據了課堂絕大部分時間,導致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索、合作學習的活動時間大大壓縮。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學知識面更廣,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優(yōu)勢。出版社提供與英語教材配套的現成PPT,顯然已經不符合數字化、信息化的最新要求,需要不斷去更新。但實際情況是教師過于依賴現有的PPT,而沒有去升級創(chuàng)新,同時課堂上存在教師照本(PPT)宣科的現象。
《學記》有云:“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边@強調了“藏息相輔” :正課學習與課外練習必須兼顧,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相互補充。信息時代,除了傳統(tǒng)的紙質作業(yè)以外,也增添了課后配音(音頻)、角色扮演(視頻)、聽寫(音頻)、相關知識資源線上查找等作業(yè)形式。但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可利用智能圖片識別、智能語音識別、在線搜題等軟件(如萌果軟件公眾號)或搜索引擎,搜到相關答案,因而間接削弱了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導致藏息不輔,課后作業(yè)練習并沒有成為課堂所學的良好補充。
另外,慕課作為大學課堂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但形式主義的刷課現象一直存在。2018年的《大學生MOOC學習自主能動性調查研究》旨在調查大學生中慕課的刷課現象程度。有50.89%的同學表示“一般”,16.96%的同學表示“比較嚴重”,僅有16.96%的同學表示“不嚴重”。
現代化教學網絡資源提供了模象直觀,動靜結合、虛實交換,極大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多樣化。但學生們學習過程中對網絡資源過度依賴,一方面缺乏自主獨立思考,另一方面也忽略了紙質教材的意義。同時,從整體理解性、記憶程度、專心程度方面來看,紙質教材相比電子教材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心理學上的手表效應,指的是如果一個人只有一個手表,他知道時間;但如果給他兩個或者更多手表,他反而無法確定時間。在網絡資源極大豐富、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缺乏足夠地對海量信息進行甄別篩選的能力,在甄別過程中浪費了大量時間,并造成持續(xù)性信息過剩,使他們更難專注。
心理學上的鳥籠效應,其體現在無意識地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況。在閱讀電子教材和書籍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無意識被其他的網絡娛樂資源(2018年央視曾曝光一些學習類App夾帶游戲、打賞等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吸引而無形中浪費學習時間。同時網絡資源的便捷性和廣闊性,學生無意識地會心理上依賴它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阻礙了主動探索思考。
為提高高校大學英語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采用智能AI技術、內外兼“重”、克服PPT“盲從”、重視紙質+開放性電子作業(yè)等方式, 以優(yōu)化英語教學網絡資源的應用。
針對部分學生過于依賴網絡資源而缺乏獨立思考的問題,可以通過智能AI技術幫助解決。
1.智能抄襲身份認證
在線不具名提交作業(yè),作業(yè)的驗證碼由學號和硬件計算生成,具有唯一性。教師通過逆向運算得知學生的信息,或者參考類似照片的EXIF信息的模式來創(chuàng)作一個防止抄襲的系統(tǒng)。
2.智能技術查重避免抄襲
除了上述通過智能技術認證抄襲者以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查重算法進行內容查重來避免抄襲。比如最小編輯距離算法。在編程中,最小編輯距離算法常會被用來計算字符串相似度。同理在教學領域,可用模型來刻畫研究對象的某種特性,然后用這種算法求解模型的參數來判斷和避免作業(yè)和試卷的抄襲。
3.實時在線挑戰(zhàn)系統(tǒng)
參照ACM訓練平臺,在線發(fā)布作業(yè),以實時“在線PK”方式來提交作業(yè),集實用性和趣味性于一體。該系統(tǒng)可根據提前錄入的標準答案自動給學生們打分和進行實時更新排名,并設置經驗值和相應等級。根據“00后”學生的個性特點,允許學生在該平臺設置頭像、個性簽名等。學生之間可以查看其他學生的答題進度和等級經驗值,寓學于玩。學生們的刷榜搶答積極性可很大程度上被激發(fā)。
針對上述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手表效應和鳥籠效應問題,應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同時著手解決。
1.內部方面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網絡自主學習觀念,通過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幫助學生自覺抵御誘惑。除了通過激發(fā)興趣熱情等培養(yǎng)學生個人內部動機外,也應強調培養(yǎng)學生遠景的間接性學習動機,使其認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與個人前途掛鉤,從而持之以恒地約束和要求自己提高課上和課后的學習效能。在學習方法上,學習費曼學習法,通過小組討論、實做演練和轉教別人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由被動灌輸變?yōu)橹鲃虞敵觯饶茏畲蠡由顚χR的理解和掌握,還能獲得傳播知識的快樂,啟發(fā)思考。
2.外部方面
加強網絡學習平臺的外部監(jiān)控。輔導員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監(jiān)控者和診斷者,通過網絡平臺參與監(jiān)督和評價,從而幫助自控力低的學生科學使用網絡資源,避免網絡迷失。
大學英語課堂要避免照本(PPT)宣科,需要教師們克服對教材PPT的盲從心理,即使遇到停電或者多媒體設備出現故障等情況,也能從容有效完成授課。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熟悉教材,深度備課,對教材內容融會貫通。教師還應遵循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原則,根據教學效果相應調整手勢、語調、習題難度和重難點,強調書本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強調啟發(fā)學生去探索發(fā)現并獨立思考??鬃犹岢觥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學記》也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都在強調引導、啟發(fā)學生。教師同時要遵循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還應注重教學形式多樣化,除了講授法、問答法,還應增加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及發(fā)現法等。教學中也應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組織新穎靈活,通過線上線下培訓來完成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的高校教師通過線上培訓獲取培訓結業(yè)證書,形式新穎但容易流于形式。一些教師靠“刷”課程時長來敷衍應付。為避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在網課課程中穿插隨機問答的形式以及結課后的小測驗形式,來防止“一刷到底”。
這一代大學生用著紙質資源加筆成長起來,紙質課本加筆的使用感受及體驗已經相對固化。電子化教材雖然資源豐富快捷,但仍無法替代紙筆,他們更習慣于紙質課本。同時電子資源易帶來持續(xù)性信息過剩、甄別費時、整體理解性更弱等問題,所以現階段需重視紙質作業(yè)。
重視紙質作業(yè)的同時,電子作業(yè)則應具有開放性。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相對于電子作業(yè),紙質作業(yè)仍具有不少優(yōu)勢,比如學生注意力更集中、易于訓練單詞拼寫等。而如果布置電子作業(yè),則應避免像紙質作業(yè)般按標準答案評分的練習,而是設置開放性電子作業(yè)。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比較好的電子作業(yè)形式有配音、角色扮演情景劇、課上做小型的報告或陳述演講、課后查詢相關資料,雖沒有標準答案,但與紙質作業(yè)相輔相成。
本文針對英語教學網絡資源應用中的“電灌”現象、照本(PPT)宣科、藏息不輔、手表效應和鳥籠效應等不足,提出了智能抄襲身份認證和智能查重、實時在線挑戰(zhàn)系統(tǒng)、內外兼“重”、克服PPT“盲從”、重視紙質+開放性電子作業(yè)等建議,探討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網絡資源應用的途徑,以期提升大數據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