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笏石中心小學 潘麗暉
引子范本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思維,還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子范本閱讀可以成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為學生的學習打開新思路,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在小學語文引子范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途徑、信息技術(shù)、語言學習等五個方面展開課程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子范本閱讀,就是以文本閱讀為引,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以及閱讀品質(zhì)。引子范本閱讀,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閱讀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閱讀到更多同系列、同主題的文章。它與目前統(tǒng)編語文教材設(shè)計的單元主題閱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符合當前統(tǒng)編教科書的編輯理念,即倡導閱讀,課外大閱讀的理念,而引子范本閱讀符合統(tǒng)編教科書的教學要求。引子要有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在此基礎(chǔ)上生發(fā)閱讀同類文本的興趣,還要有典型性,在分析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延伸,在同類文章的閱讀中得到檢驗和提升,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自信心。當前,小學生語文閱讀在量和質(zhì)方面都沒有得到保障,教師可以利用引子范本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廣闊,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文章基于小學語文引子范本閱讀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就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1+X的海量閱讀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探討。
引子范本閱讀中,引子的選擇至關(guān)重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好閱讀主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何為引子范本?就是指利用它,引出其他的作品,那么是不是這樣的引便可以肆無忌憚呢?當然不是,我們首先要確定好引子范本的主題,在主題設(shè)定后再去尋找相關(guān)的文章,而這些文章之間應(yīng)該有著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而不能隨意地選擇?;蛘呖梢宰寣W生選擇,使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態(tài)度,讓他們可以在這樣的閱讀中實現(xiàn)精神上的共鳴,從而突破閱讀障礙,積累閱讀經(jīng)驗的同時,還可以增強閱讀的情感性,使海量閱讀目標在無形中得到實現(xiàn)。
例如,在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愤@篇課文的閱讀中,教師便可以選定一個專題,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都是神話故事。那么我們不妨以這篇文章作為引子,確定神話故事的閱讀專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nèi)容(在單元教學開始前布置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預習作業(yè),對部分學生而言,教師可以指定一定數(shù)量的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篇目),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將你們課前搜集到的閱讀內(nèi)容拿出來,我們可以互換內(nèi)容,一起來閱讀,在小組中研究一下,怎么閱讀此類文章更加有效?!庇捎诮處熢趩卧虒W前就布置了閱讀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的作業(yè),再加上今天學習的《精衛(wèi)填?!氛n文,學生會自主探尋閱讀神話故事的方法,明確神話故事的主旨,充分展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專題閱讀中突破閱讀的難點,掌握閱讀神話故事的方法。這樣的引子閱讀的方法可以使學生開闊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質(zhì)。設(shè)定閱讀專題,教師可以留給學生最大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自覺意識,使其能在閱讀中不斷豐富情感,強化主題意識。在專題閱讀中,他們才能夠積極參與,從而獲得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隨著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現(xiàn)階段人們逐漸認識到在教育展開的過程當中想要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影響,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想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思考空間和分析空間,一方面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和分析空間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另一方面主題式閱讀的引入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文本,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選擇來確定的閱讀文本素材,學生更愿意閱讀,在閱讀展開的過程當中探索的積極性和分析的積極性也相對較高,進而讓學生的閱讀效率閱讀能力都得到相應(yīng)的提升和發(fā)展,在擴充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引子范本閱讀中,拓展文本的閱讀空間,需要教師實現(xiàn)一篇帶多篇的閱讀構(gòu)想,而這樣的構(gòu)想,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策略,采取比較閱讀的方式展開,使學生能夠在多篇文本的比較中學會審美和思考,提升自我的語言理解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比較閱讀。當前,很多教師意識到了引子閱讀的價值,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改變不了固有的閱讀教學模式,總是想面面俱到,但這樣難以突顯主體目標甚至使閱讀陷入低效。教師不妨將閱讀的自主性留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文本之前的聯(lián)系,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例如,在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閱讀《老北京的春節(jié)廟會》《故都的秋》這兩篇文章,在引子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場景,而在《老北京的春節(jié)廟會》中則詳細介紹了廟會的場景,那么這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同是介紹老北京的文化特色,那么在《故都的秋》里面又是怎樣詮釋老北京文化的呢……在這樣的比較閱讀中,學生對于語言表達、情感滲透及審美情趣等方面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學生不僅接觸到了更多與老北京有關(guān)的文本,而且在閱讀品質(zhì)方面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很多類似主題的文章,都可以這樣對比閱讀。立足文本內(nèi)容,使學生可以自主拓展閱讀空間,幫助學生掌握的方法,以引子為據(jù),展開其他篇目的閱讀活動,從而在課堂中為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也為我們的學習找到明確的方向。其實很多作品同主題下的延伸閱讀都存在差異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進行比較,落實文本閱讀的解讀方法,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
引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法所起到的效益和影響是相對較好的。首先,一篇帶多篇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的視野得到充分開闊,能力得到充分的成長,在大量閱讀素材文本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閱讀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建構(gòu);其次,以一篇帶多篇,從原始閱讀文本素材上講可以讓學生通過更多閱讀素材的引入加深對原始閱讀素材的理解和認知,在相互驗證下加深感悟;最后,學生有了原始閱讀素材的閱讀基礎(chǔ),在閱讀其他閱讀文本素材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參考和借鑒,閱讀的中效率和質(zhì)量更高,可以讓學生在文本閱讀素材的過程當中收獲更多、成長更多,發(fā)揮閱讀的最大效益和價值。
整本書閱讀在當下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日益受到關(guān)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要關(guān)注整本書閱讀,使學生產(chǎn)生整體閱讀思維。引子范本閱讀便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它可以將我們帶進一個共同的語境中實現(xiàn)閱讀目標。當前,語文文本閱讀教學大都是單篇講述,缺乏整體閱讀意識,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書籍的節(jié)選部分,使學生學會整本書閱讀,以節(jié)選為引子,打開學生的閱讀思維,展望整本書的閱讀體系,從而使閱讀更加高效。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引子閱讀中為學生講述閱讀的方法,使學生產(chǎn)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在興致盎然中突破狹隘的閱讀理念,走向更加深遠的書本世界。
例如,在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的閱讀中,教師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這篇文章出自《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為學生講述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文本中的故事放在整本書去,這樣學生對整本書閱讀便產(chǎn)生了閱讀欲望。在引子范本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閱讀小說的方法,逐漸突破人物分析的方法,理解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使學生能在整本書閱讀中能夠從小說的三要素中找到學習的方法,提升整體閱讀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一篇文章延伸到整本書閱讀,這樣能從局部到整體上了解作家的寫作情況,對語文學習大有益處,使文本閱讀發(fā)揮更長足的效益,讓課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從節(jié)選到整本書的閱讀遷移中,教師更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掌握閱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實現(xiàn)更有價值的自主閱讀目標。如某些長篇名著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這些文章往往與原文長篇存在一定的學習聯(lián)系,教師在學習中必然引導學生從整本書視角,加深學生對教材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素養(yǎng)。
基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生活閱歷的局限性,在很多小學語文課教學中,尚不能對所有閱讀的文章都能有效的理解,教師需要借助現(xiàn)有信息技術(shù),讓學生的閱讀更加形象具體化。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shù)的輔助,將課文中所描述的圖片、文本、視頻根據(jù)需要進行播放,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讓閱讀形象直觀化。當然,教師可以導入與學生課內(nèi)閱讀文章相關(guān)的拓展文章。
例如,在統(tǒng)編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教學中,這篇課文描述了秋天的景物,尤其是多種具體瓜果豐收的一派秋意濃濃的畫面。教師在課上補充一些所描述的畫面圖片,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秋天與豐收的關(guān)系,在學習中無形之中簡短插入一些其他信息,即秋天是豐收季節(jié),是農(nóng)民伯伯一年一度的喜悅季節(jié)。教師在信息技術(shù)平臺播放我國這幾年關(guān)于“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節(jié)日時間為“秋分”節(jié)氣)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在這篇課文結(jié)束時,讓學生在這個主題延時中,可以閱讀如下關(guān)于秋天主題的文章,諸如《北大荒的秋天》,劉大白《一剪梅·西湖秋泛》與《秋晚的江上》,安娜瑪麗·范德海登的《秋天的森林》,郭小川的《團泊洼的秋天》等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教師需要提供這些作品的主題(涉及作品寫作對象)圖片,讓學生對閱讀前進行一些遐想,激發(fā)學生的去閱讀的欲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重點分析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在學生不熟悉的知識中需要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讓學生在閱讀中能更加直觀地去理解文本。
小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和社會閱歷相對而言較為欠缺,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接觸文本素材的過程中往往無法有效地了解文本素材背后的情感,以及所描述的內(nèi)容,為此教師就需要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的技術(shù)優(yōu)勢,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引入更多的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圖片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素材背后所闡述的觀點、看法,以及作者賦予的情緒,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素材的理解和感悟。
課文是好的學習范本,尤其是一篇篇經(jīng)典語言是學生寫作語言學習的范本,比市面上的作文教輔資料好。能入選成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其語言是值得我們學習推敲的范本。立足閱讀文本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或評價性寫作是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用做法,畢竟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在小學語文范本閱讀中,要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文章語句作為引子、范本,是今后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模擬的。
例如,在統(tǒng)編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窮人》教學中,整篇課文以一種樸實、準確的語言讓文章出彩,這樣的語言得以恰如其分地表達作者所要傳達給讀者的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定位為:“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讀懂心理活動描寫”“嘗試心理活動描寫”,旨在關(guān)注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關(guān)注語言的表達形式。課上教師需要理解心理活動描寫分別在哪些?諸如怎么從多層面去理解“忐忑不安”?細讀文本怎么去解讀桑娜心里想法?還有又是如何去解讀丈夫心理想法?課文在賞析文本后教師就引導學生去仿寫文章,尤其需要抓住心理描寫。同樣,在上文提到的《秋天的雨》教學中,文章很多漂亮的句子值得學生模仿,在課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寫這樣的句子。一直以來,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感覺文章的語言比較平淡,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研讀教材文本,教材語言是學生學習寫作文語言最好的教育素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引子范本閱讀的模式為學生的閱讀打開全新的世界,使學生可以在這樣的閱讀中找到新的閱讀方法,拓寬學生的閱讀思維,實現(xiàn)1+x 的海量閱讀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引子范本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主題的選擇、閱讀方法的傳授以及閱讀理念的轉(zhuǎn)變等方面著手,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創(chuàng)設(shè)更有價值的閱讀模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