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芃悅
(三明學院海外學院(外國語學院) 福建三明 365000)
(一)學習自主性難保證。與傳統(tǒng)面授教學不同,網絡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對知識進行認知、理解與掌握,而不是被動接收。因此,在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與自律性對于最終學習質量的保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王文丹等人關于大學生自律性的問卷報告結果顯示,全部調查對象中僅55%的大學生能做到自主學習。[1]學生自發(fā)的興趣與主動的學習在語言類課程的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因而自主性的欠缺必然成為英語視聽說網絡教學的首要困難。
(二)課堂效率難把握。線上教學模式的開啟意味著教學活動必須依托于網絡,各教學平臺包括相應的多媒體應用軟件在給廣大師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因其對電子設備以及網絡的絕對依賴而給使用者帶來了一道無形的屏障。一方面,自主性差的學生容易利用網絡這道屏障,放松自我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在‘屏障’保護下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另一方面,教師較難獲取即時的信息反饋,而信息的延時傳遞不利于教師對學生課堂反饋情況的實時把握,從而使得課堂效率大打折扣。
(三)學習質量難保障。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任務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同時也需要進行相應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因受教學課時有限、學生開口難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將重心放于聽力教學內容,從而壓縮學生口語練習實踐的時間。[2]
因此,英語視聽說課程線上網絡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沒有教師對課程的精心安排以及對教學活動的有效管理,限制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不僅無法規(guī)避,網絡教學還容易將這些因素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擴大,使得網絡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一)充分發(fā)揮線上優(yōu)質資源的優(yōu)勢。教學資源是影響在線教學的七大因素之一[3],將網絡運用于教學之中,其最大優(yōu)勢就是教師可充分整合線上豐富資源。疫情期間,各類優(yōu)質資源相繼向高校師生開放,“2020年2月2日,組織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制定了多樣化在線教學解決方案,免費開放國家精品等在線課程2.4萬余門,覆蓋了本科12個學科門類,專科高職18個專業(yè)大類,供高校選擇使用?!盵4]
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與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課程教學資源的選擇上應更充分地考慮學生群體的興趣與關注點,從而使得各種優(yōu)質資源輔助學生有效學習的優(yōu)勢能夠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揮。
(二)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翻轉課堂模式鼓勵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主動接受,而課堂時間不再以教師傳遞知識為主,而是關注于輔助學生深化知識的掌握,解決自主學習過程當中產生的問題。就英語視聽說課程來說,學生課前的學習可以使得課堂上的實踐操練更有時間保證,同時課堂上教師能夠將更多時間用于引導,學生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更好地思考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個性化問題,逐步擺脫依賴心理,形成自主學習的慣性。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翻轉課堂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準備與設計中,以學生為中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使得其教學資源的選擇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更有吸引力,加之網絡資源的多元化,學生的興趣會更加容易被激發(fā)。同時,翻轉課堂帶來的師生角色轉型,使得學生逐步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導者,而不是被動的接收者,隨之而生的是一種趨于平等化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能夠感受到被尊重,教師也能從課堂知識講解中解脫出來,更多地關注學生差異性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得到老師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從而更樂于進行自發(fā)地學習與探索。
(一)課前設計。第一,選取師生共同適應的交互平臺。目前可供選擇的平臺有多種,如:微信、QQ、學習通等,教師可根據各平臺特性、視課程的具體情況及需求進行選擇,必要時也可搭配使用多個平臺。總的說來,平臺的選擇要在方便師生使用的同時,滿足教學信息交流與傳遞、課堂實踐演練與操作、課后學習情況跟蹤與反饋這幾部分的線上教學需求。
第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前知識傳遞。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傳遞提前到課前進行,即學生通過教師分享的相關資料與資源,以自學方式在課前完成知識的主動傳遞過程。課前教學資料的篩選與編排便成了翻轉課堂得以順利開展的敲門磚。教師需對與英語視聽說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查詢與收集,依據各教學單元重難點進行篩選與提煉,最后以學生易于接受并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設計與編排,比如,微課視頻、PPT及PPT錄頻等,制作成相應的課前自學課件,課件盡可能達到內容豐富但精煉、時長恰當(十五分鐘之內為宜)、制作精美的要求,并于課程開始之前發(fā)放給學生。
(二)課堂設計。首先,合理設置教學任務。就英語視聽說課程來說,課堂任務的設置應滿足與知識點關聯(lián)性強、實踐性強、富于啟發(fā)性的要求。課前準備部分多以文化、詞匯、語法方面的知識輸入為主,那么相應地,課堂教學應將重心放于知識點的實際掌握,即聽與說。在線上教學的實際操作當中,教師可利用網絡這一媒介優(yōu)勢,要求每位學生將自己完成的練習或音頻上傳至交互平臺,實現課堂任務的全員覆蓋,不僅方便教師針對性的指導,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探討。其次,適當采用分組教學的形式。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要求的不同,部分任務可考慮以學生分組的方式完成。比如,以情景對話演練的課堂任務中,可根據相應情景的要求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各小組提交本組設計的情景對話文本及音頻的形式完成任務;或是一些話題討論的任務中,也可讓學生分為討論小組,以在線小組演講報告的形式來完成。筆者所使用過的超星平臺可以實現學生在線按需分組、任務按組提交,并且支持文本與音頻同時提交,教師可根據各平臺的特性與功能進行任務的發(fā)放與收集,對于在該方面功能不齊全或是尚未開發(fā)的平臺,可以在其它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輔助。最后,知識的歸納總結不可少。為進一步保證課堂網絡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時間結束之際建議教師將本課知識的重難點作簡要的梳理,可以達到鞏固學生所學,加深知識內化的效果。重難點的梳理可以教師口頭總結、在線板書羅列、師生在線提問互動等各種方式進行,但不論何種方式,都需保證足夠簡短、凝練和到位。
(三)課后設計。完善的課后管理與設計是教學完整性的保障,尤其在基于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當中,課后持續(xù)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尤為重要。一方面,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對課內學習進行拓展和延續(x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上的相關資源,通過英語網站、英語APP以及一些優(yōu)質的網絡課程開展自主探索和學習。必要的話,教師也可考慮將課后自主學習與作業(yè)布置考核相結合,比如,可以讓學生將課外學習的截圖或者音頻鏈接發(fā)至班級教學群,并將課外學習情況也納入學生的課程成績考核當中。另一方面,適時收集學生的教學效果評估與反饋,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進。在一個階段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并發(fā)放問卷,來了解各個階段學生對于該階段所使用的教學模式的看法以及建議,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需求,在實踐中建立日趨完善的反饋評估模式,有助于英語視聽說課程網絡教學的改進和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