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東寧
摘要:化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在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習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chuàng)新能力
引言
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屬于基礎化學教育的范疇,化學知識相對簡單,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索,能在化學學習中產生個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也能得到高效化的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學生在化學學習和探究方面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1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教學中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運用與現(xiàn)代教育要求聯(lián)系不夠緊密
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不夠豐富,與現(xiàn)代初中教育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上有較大不足。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主要采取課前由老師完成準備工作、課中學生按照實訓內容和老師講解逐項完成實踐任務、課后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和成效進行評價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較為嚴重的制約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2學生課前預習不足,存在被動等靠心理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關鍵的學習主體。但當前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受小學階段學習方式的影響,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明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雖然教師布置了課前預習任務,但學生的課前預習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他們也缺乏想象力,并沒有主動積極地思考。
2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1創(chuàng)新性實驗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通過開展創(chuàng)新性實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以及優(yōu)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進一步提升并夯實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是參與的主體,他們在學習以及實驗操作過程中,應該自主全面地結合所學內容,積極開展科學且高效化的化學實驗設計,自主開展實驗探究,自主建構實驗流程,自主完善實驗方案,高效優(yōu)化并提升自身的實驗能力和整體素養(yǎng)。作為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開設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研究型的實驗情境,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夯實學的實驗素養(yǎng)以及整體認知水平。
2.2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
在學生對研究任務進行系統(tǒng)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或者“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的猜想進行驗證。在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小組成員的分工進行定位,并借助問題引導的方式對探究的方向和路徑進行分析,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引導性問題,“要想對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進行驗證,我們需要在實驗中證明有什么物質存在?”“如果想要證明溶液中有碳酸鈉,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在我們前期學習過程中知道哪些試劑能輔助證明呢?你能依此設計實驗方案嗎?”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究,小組成員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在實驗設計方面的建議,并共同動手操作,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完成實驗設計。
2.3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是素養(yǎng)為本教學的基本要素,也是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要求,在教、學、評中起著重要作用。情境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fā),通過實驗、模型、圖片、多媒體、化學史等方式,提供學生學習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但情境的功能價值遠不止如此,它還具有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同的教師在同一個知識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一樣,它實現(xiàn)的功能也不一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過分渲染化學的弊,也不能只給學生灌輸化學的利,而是將化學的利弊都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構建辯證的認識物質用途的科學價值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例如學習“二氧化硫對環(huán)境的危害”,向學生傳遞正能量的方向,介紹酸雨形成原因及過程,還有我國防治酸雨措施。學習的過程不只是被動的接受信息,更是理解、加工、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通過對酸雨防治的化學知識進行加工,理解化學在研究、防治酸雨方面的貢獻,把信息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習慣。這樣的情境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化學就在自己身邊,能認識到化學不是制造問題,而是解決問題。通過知識內容和生活素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認識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滲透社會責任教育,有意融入科學技術、科學家事跡內容,體現(xiàn)化學育人的價值,培養(yǎng)“社會責任”素養(yǎng)。
2.4提高引課藝術性,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
采用獨特、有趣的引課方式更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喚醒學生的內驅力,為改善教學效果打好堅實的基礎。教育的藝術性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上,以傳遞探究的方式代替?zhèn)鬟f呆板的知識。建構式學習更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式、探究式、問題導向式教學法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方式,將學習中涉及的一些疑難點幫助學生有效突破。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些判斷類題目,讓學生們結合對原理的理解,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像在判斷一個現(xiàn)象屬于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時,就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們積極發(fā)言,有效思辨。如用食醋去除水垢,用干冰人工降雨,由煤炭來發(fā)電,用水去滅火,蠟燭受熱會熔化,自行車在夏天容易爆胎,節(jié)日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綻放絢麗色彩等。通過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為學生有效展示,為學生巧妙設疑,讓學生思辯和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一些化學概念加深理解。
結語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未能夠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深入全面地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適應當代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欣媛,隋洪玉.化學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J].廣東化工,2021(06):76-77.
[2]張?zhí)?,段?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中學化學有效教學設計[J].廣州化工,2020(09):138-140.
[3]史開麗.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20(13):214-215.
[4]馬曉霞.淺議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9(16):183.
240850118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