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力威
《新課標》中要求低學段的學生對寫話有興趣,能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寫自己想說的話。單元測試中也有關(guān)于寫話的測試。因此,從低年級起,要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觀察的好習慣
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應(yīng)當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第一條就是要會觀察周圍世界的現(xiàn)象。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將來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1.教會學生觀察方法
觀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順序。順序觀察法是一種運用廣泛的觀察方法,它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感知事物或畫面的各個組成部分,對靜態(tài)事物按空間順序觀察。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色彩鮮艷、內(nèi)容豐富的畫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播放多媒體課件時,教會學生對動態(tài)事物可按時間順序觀察。此外,還可以用重點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等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2.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明確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wù)
教師必須明確地給學生提出觀察目的和任務(wù)。只有明確觀察的目標,才能正確地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如看圖說話教學,如果籠統(tǒng)地只讓學生看書中的插圖說話,學生一般說不出來。教師要進一步引導,一邊叫學生觀察,一邊指導講解: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時候、在干什么、他們是怎么做的,等等。學生在全面系統(tǒng)觀察圖畫的基礎(chǔ)上,才能完整地講出插圖的思想內(nèi)容。
3.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近大自然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有一章節(jié)叫“散步”,講的就是教師領(lǐng)著學生們?nèi)ソ纪馍⒉降氖隆W生們沿著河邊走著,看見了小河兩岸排列著高大的櫻花樹,天空藍藍的,許多蝴蝶翩翩飛舞著……學生們回歸到了大自然,就像放飛的小鳥,怎么能不歡欣鼓舞呢?怎么能不從最悅目的景物中尋找到美呢?學生的觀察力怎么會培養(yǎng)不出來呢?
可是,那畢竟是小說中的情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去放寬眼界。如,春天來臨的時候,筆者會在休息日帶領(lǐng)學生去公園“尋找春天”。學生們可以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子聞。筆者相信,運用多種感覺器官直接感知身邊的景物,一定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主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生觀察一切事物的熱情。
此外,筆者還鼓勵學生“輕輕地撥開草叢”,搜尋草叢中的奧秘。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讓很多學生寫出了生動的文章。他們從一個細微的動作中看到了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二、寫日記是提高寫話能力的關(guān)鍵
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學會游泳,你就要跳進水里去?!倍鴮懭沼浻兄谔岣邔W生的寫話能力,因此,筆者先讓學生為自己準備一本喜歡的筆記本,或是用拼音本,每天堅持寫幾句話??墒?,日記里寫什么呢?經(jīng)過思考和實踐,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1.寫親身經(jīng)歷的事
如,春天來了,學生們可以觀察春天的景物后,寫寫看到的、聽到的,以及在書上讀到的內(nèi)容;有時自己說錯話或做錯事,可能會傷害別人,可以寫寫是怎樣向別人道歉的?同學又是怎樣說的?此外,過完“六一”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后,可以讓學生寫寫什么時候,都有誰,在哪里都做了什么?把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法寫下來。寫親身經(jīng)歷的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在筆者的鼓勵下,學生們開始喜歡寫日記了。雖然他們的日記中有很多錯字,而且很多語句不通順,但是他們的寫話能力有明顯的提高。筆者為他們的進步而感到欣喜。
2.概括課文內(nèi)容,寫感想和收獲
學習是需要思考的,學習文章是需要理解和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為了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思考和概括意識,以便養(yǎng)成習慣,在課堂上,筆者特別重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注重引導學生發(fā)問,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學完第6課《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后,有的學生說:“小白兔不怕輸,他敢和高手比賽,所以,兔媽媽就把蘑菇獎給他了?!庇械膶W生說:“我要加油!我也要和我們班的高手小穎比!”
學了第7課《騎牛比賽》后,小羅在日記里寫到:學了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多努力,多練習,失敗很多次也沒有關(guān)系,最后,總有成功的時候。就像那位騎手,因為他練習了很多次,從牛背上摔下來很多次,所以最后他終于成功了。
在總結(jié)第10課《他得的紅圈圈最多》時,很多學生在日記中寫了自己的感想,要向鄧小平爺爺學習,要勤奮學習,認真寫作業(yè),認真寫字帖,希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表揚,等等。讓一年級學生試著概括課文,寫寫自己的想法,不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擴展思維,還可以訓練他們寫話能力,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
3.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見縫插針”進行擴寫練習
如,《放小鳥》這篇課文的第二段第一句,“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惫P者問學生:“小鳥為什么會叫起來呢?它會看到什么呢?”于是,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它看到了一只漂亮的伙伴,也許是它的媽媽?!庇械恼f:“它在叫它的媽媽,‘媽媽,媽媽,快來就我呀!’”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
第三段,“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于是,筆者問學生:“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心里會想什么呢?”小露說:“我心想,這只小鳥離開了媽媽,好可憐呀!要是我離開了媽媽,我一定也會傷心的?!毙№嫡f:“我看了看小鳥,小鳥也看著我,它好像對我說,‘小主人,我好想要自由呀,我好想在藍天上自由自在地飛,你能放我走嗎?’”通過這種“見縫插針式”的擴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深入體會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原以為一年級學生有很多不懂的東西,不必教給他們太多知識。但是,通過一學期的教學,筆者對一年級學生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驚人的。如寫日記,剛開始,學生只能寫三、五句,但隨著不斷的積累和學習,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已能寫四、五十字了,有的學生甚至能寫更多的內(nèi)容。筆者深深地為他們驕傲。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要繼續(xù)尋找最佳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讓學生從小就喜歡用文字來抒發(fā)情感,表達意志,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責任編輯? 趙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