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英
摘 要:教育體制改革使語文教學發(fā)生巨大變化,同時對學生語文知識能力與藝術(shù)審美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古詩詞為代表的課程內(nèi)容受到更多關(guān)注,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意識,古詩詞教學也延伸出更多發(fā)展方向。教師要在此基礎(chǔ)上拓展,利用多類別的詩詞加深學生對古文化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yǎng),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古詩詞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高中;古詩詞;拓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9-0012-03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Expansion of Ancient Poetry in High School
LIN Dongying (Youxi No.1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Chinese knowledge abilit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The course content represented by ancient poetry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and cultiv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awareness,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has also extended to mo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eachers should expand on this basis, use multiple types of poems to deepen students' cognition of ancient culture,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ry qua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hind ancient poems.
【Keywords】High school; Ancient poetry; Extended teaching
從教學目的方面進行分析,古詩詞教學側(cè)重于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緩解考試帶來的巨大學習壓力,并通過其獨特的藝術(shù)之美來發(fā)展學生的美學認知,使其獲得新穎而獨特的閱讀學習體驗,還能夠憑借其傳承的文化特點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學會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從教學行為方面進行分析,通過托物言志、緣景明情等過程,使學生能夠形象化地理解詩詞相關(guān)的意象,品味作者的中心思想。同時,在精神文明的進一步建設(shè)下,學生透過詩詞的語言能夠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特點。以下是從實際的教學實踐策略出發(fā),以期使古詩詞發(fā)揮出更好的教育效果。
1.注重意象探尋,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對相關(guān)的課堂知識進行無意識的拓展,以開闊學生的見識與視野。但是許多教師對拓展內(nèi)容的把握往往不夠精確,容易陷入拓展知識與課堂關(guān)聯(lián)度低、對學情了解不夠充分的困境。而在古詩詞教學中這一點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有些教師深挖了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從意象的表征出發(fā),思考作者賦予詩詞的感情與主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而有些教師則拓展到了詩詞意象所指代的事物,力圖通過營造出的情境去輔助學生的閱讀,可以說是“走偏了”,阻礙了后續(xù)學習的展開。因而,教師需要注重對詩詞意象的探尋,幫助學生從典型意象的描寫去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針對詩詞意象的實際含義進行交流理解。進而,通過課堂討論這一拓展形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例如,在《錦瑟》一詩的學習中,由于詩的語言與意象較為隱晦,教師可以針對“藍田”“珠有淚”“杜鵑”“莊周夢蝶”等較為熟悉的典故,讓學生根據(jù)這類典故的內(nèi)涵去進行拓展,聯(lián)系到詩中的其他意象。在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拿出一些文學大家對《錦瑟》的解讀,使學生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在不斷的研習與思考中,學生能夠很快確立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為理解的突破口,以“感情”作為全詩的基調(diào),理解作者在詩中寄托的追思之情,并逐漸延伸到詩中的其他部分,探查關(guān)于情愛、回憶等方面的痕跡,從而去體味本詩所具有的朦朧、迷離、凄美的意境。此外,在進一步的討論中,這樣一種別離、遺憾的美,能夠讓學生回想起生活中那些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放手的事物,在照應中更能加深對詩詞的感悟,突出詩詞所具有的時代性與人文性。在課堂討論的拓展之下,高中生在詩詞學習中能夠確立以意象為核心的學習理解模式,并從詩詞意象的指代去理解其實義,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藝術(shù)知覺,品味詩詞的朦朧美。
2.凸顯學生主體,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
高中生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訓練,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自我學習方法,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傾向。也正因為如此,高中生的學習往往以考試內(nèi)容、目標為中心,在此之外的拓展內(nèi)容缺乏足夠的關(guān)注度,學習不夠用心,僅將其作為學習生活的娛樂調(diào)劑。對此,教師需要提高學生對拓展內(nèi)容的重視度,從趣味性與思維性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對拓展內(nèi)容的觀感,使其對詩詞有深入而不是大致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意識。如此,方能將古詩詞逐漸內(nèi)化到學生的心靈之中,逐漸形成人文修養(yǎng)與文化氣質(zhì),使其對拓展教學保持著學習的熱忱,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一方面,古詩詞的拓展教學需要注重對意境的營造,促進學生對詩詞的消化與理解;另一方面,拓展教學也應強調(diào)古詩詞的獨特教育意義,從人生哲理的挖掘中使學生理解古人的智慧,讀懂詩詞文化中的深刻意蘊。例如,在《琵琶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從封建社會的背景出發(fā),從諸如教坊司、青樓的風月場所延伸到社會的全貌,權(quán)貴均以聽曲、擷芳為風流雅事,無數(shù)像“琵琶女”這樣可憐的女子卻被充當伶人、藝伎,不僅沒有人身自由,更沒有尊嚴可言,而這還算是比其他底層人民更好的生活了。通過這樣的拓展,使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封建社會壓迫下不僅僅只有文人墨客的風流,更有無數(shù)發(fā)不出聲音、只能默默沉寂在歷史中的底層人民。進而,在拓展性學習之下,能夠使學生初步形成大愛世人的觀念,將學生塑造為符合新時代的高素質(zhì)人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添磚加瓦。通過詩詞所展現(xiàn)的社會背景,使學生個人的思想觀念能夠更加成熟,并在拓展中理解到文化的相對性。綜合來看,提高學生對拓展內(nèi)容的重視度,能夠使其獲得嶄新的學習體驗,理解詩詞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具有考古價值、歷史價值與教育價值,展現(xiàn)出了詩詞的多元性。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的感性為基礎(chǔ),可以加深學生對詩詞文化性與藝術(shù)性的認知,使其在詩詞學習中表現(xiàn)出更大的興趣,從而在不斷的解析中促使學生形成學習的高度自覺性。
3.應用活動拓展,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
活動拓展法也是拓展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式各樣有趣的教學活動為高中語文課堂帶來了更多的生氣,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詩詞的接受程度,也能在進一步的延伸中提高學生對其他文體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活動拓展法予以足夠的關(guān)注,并通過有趣的活動來打動學生,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中,可以通過話劇、朗誦、創(chuàng)作比賽等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用更加活潑的方式進行詩詞拓展教學,融入學生對詩詞的感受與看法,品味他人的思維特點。在活動中,學生能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接觸古詩詞,系統(tǒng)性地梳理相關(guān)的詩詞架構(gòu),剖析詩詞中的字句效果,最后在精細的語言中理解古詩詞的文字運用與表達效果。通過活動的展示,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也能發(fā)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在創(chuàng)造出的具體情境中理解字詞的內(nèi)涵。例如,《聲聲慢》一詞的教學拓展,首先可以用朗誦的形式展開,學生在朗誦過程中需要抓住作者的情緒,體味李清照的幽怨、彷徨、孤寂與無助,并聯(lián)系其成長的三個時期去理解詞風變化背后的苦楚。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朗誦需要緩慢、壓抑與悲憤。而在后續(xù)的話劇表演中,學生可以通過模擬李清照的一生,從歲月安好到顛沛流離,學會在詩詞中摳字眼,從而挖掘詩詞的語言特征,在悲涼的氛圍渲染之下,學生更能感受到這樣一位才女的悲慘與可憐,從家長的壓迫到丈夫的忽視,她無疑是封建制度下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受難者,這又為詩詞增添了一抹可悲之處。之后,教師可以以讀后感、觀后感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與思考,談?wù)剬W生對詩詞的見解、對封建社會的認知。在教學活動的幫助下,古詩詞拓展教學強化了閱讀學習的代入感,意境的表示也有了更多種方式,能夠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歷史人物的鮮活形象。在詩詞的拓展教學下,學生對詩詞的韻律、格律、背景、內(nèi)涵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豐富,體現(xiàn)出了詩詞獨特的韻味,增進了學生對語文詩詞乃至文化歷史的感情。
4.運用課外學習,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教學只局限于課內(nèi)當然是不完整的,教材的篇幅有限,只能選取最經(jīng)典的篇章,還有許多優(yōu)秀的古詩詞尚未被選錄。一旦缺少了課外古詩詞的閱讀,等到升上大學、步入社會,學生就再難有接觸課外古詩詞的機會了,而學生的文化視野也就只能局限于教材這一塊。因而,拓展教學也需要延伸到課外古詩詞,在不同類型的詩詞閱讀中,可以緩解學生的審美疲勞,促使詩詞學習逐步擺脫被動灌輸?shù)男问?,并在學習主動性的挖掘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理解詩詞的多元藝術(shù)性。此外,在課內(nèi)外詩詞對比的閱讀之下,學生還能夠理解相似詩篇的表達效果差異,這時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深化詩詞賞析能力,拓寬其學習的知識面。在閱讀的深入發(fā)展下,詩詞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藝術(shù)文化氣質(zhì),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充分體現(xiàn)出了詩詞的教育功能。這一過程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能夠?qū)υ娫~、語文乃至社會、世界產(chǎn)生更多的獨特認識,同時教學表現(xiàn)出獨特的人文性,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5.創(chuàng)造情境教學,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
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中的含義,并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科技并不發(fā)達,教師在設(shè)計情境教學時,設(shè)計出的教學活動有限,對情境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到位,因此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感覺。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人們思想的進步,多媒體等其他教學工具被廣泛使用,創(chuàng)設(shè)出的情境模式十分逼真。那么,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如何去設(shè)計情境教學呢?一是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而去創(chuàng)造一個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二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進而去創(chuàng)設(shè)情境模式。例如,在學習《歸園田居》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將古詩詞中的場景展示出來,比如他描繪了田園生活的景象:深巷中傳來狗的吠叫,雞在桑樹上咕咕叫著;房前房后綠樹成蔭,桃李滿枝;農(nóng)舍的屋頂上炊煙裊裊,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見……這種很平常的景象在作者的筆下頓時變得詩意、變得生動起來,可見和作者的心境有關(guān)。通過新媒體展示出的這種情境,讓學生對文章的意思理解得更加到位,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6.走入生活場景,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往往是基于書本或其他教學工具展開的,雖然對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有很大幫助,但是學生在理解方面總是很難深入。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帶領(lǐng)學生走入生活,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場景,將古詩詞和生活景象結(jié)合在一起,以此來促進學生古詩詞的學習深度。對此,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實施:一是教師根據(jù)古詩詞的內(nèi)容,帶領(lǐng)學生走入對應的生活場景,深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二是教師通過生活場景或?qū)嵉赜^察一些景色,來讓學生朗誦古詩詞,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引發(fā)和作者的共鳴;三是教師通過一些生活場景,將學習過的古詩詞串聯(lián)起來,達到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沁園春》時,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外出去看看冬天的景象,通過觀察雪景、看雪中的梅花等,去體驗書本中描寫的美景,感嘆大自然的美與祖國山河的壯麗。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去回憶之前學習過的描寫雪景的詩句,比如“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隕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等,通過聯(lián)想其他詩句,達到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復習??傊诟咧泄旁娫~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場所不要局限于課堂,而要通過生活場景來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想象力。
7.結(jié)語
總之,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可忽視,其特有的藝術(shù)價值與文化價值更展示出其獨特的魅力,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璀璨的瑰寶,應該被推崇和發(fā)揚光大。因此,對古詩詞的拓展教學需要更為慎重的考慮,教師應注重詩詞教學所產(chǎn)生的實際作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把握詩詞的寫作背景,在拓展中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賞析,借助詩詞的文化底蘊來增強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才權(quán).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教學策略新探[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31).
[2]張發(fā)明.關(guān)于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
[3]王驍.古詩詞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之友,2019(09).
[4]郭赟.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33).
[5]張官福.高中古詩詞教學方法探析[J].新課程·下旬,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