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宇
當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不難,但如何教學生學好這門功課那是難上加難,這是我從教30多年以來的深深體會。因為數(shù)學這門功課靈活性強,智力性高,不能死記硬背。因此,要教學生學好這門功課,本人總結了這些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那就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厚,大都以玩為主,以學為補,因此教學起來十分困難。如果教好這些小學生的數(shù)學科,我認為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盡量將教材的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問題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學好這門數(shù)學科知識的重要性,能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問題。不能枯燥無味地照本宣科,脫離實際生活去進行教學。例如:我教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人民幣的認識》內(nèi)容時,我提出這樣的質疑,讓學生去判斷:假如你拿1元錢去買一枝5角錢的鉛筆,售貨員補你3角錢,你認為對嗎?如果不對,應該補多少呢?這樣,同學們生怕自己吃虧,就會動腦筋去思考,最終大部分學生得出正確的補法。如此堅持下去,天長日久,學生們自然而然對數(shù)學學科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對數(shù)學學科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教學起來就會舉一反三,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們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學習習慣
由于他們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思想理念相對落后,有很多學優(yōu)生不愿去輔導那些學困生,生怕別人超過自己的錯誤想法。如果單獨靠教師去上課和課間輔導,那么就很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把學優(yōu)生調動起來,當擔起幫助教師輔導學困生的一些學習任務,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然而,教師在教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必須滲透一些思想教育,教育他們?nèi)绾螣釔奂w,幫助他人,樹立正確的集體榮譽感,多舉一些相關例子去感化他們,使他們認識到只有好的班集體,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自己離不開班集體的思想理念。因此,學優(yōu)生就能主動地去輔導學困生,學困生也會虛心的向學優(yōu)生請教,最終達到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境界。
三、如何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勝任教學,而不能應付教學,教師要想方設法去組織好課堂教學。首先教師要備好課,在備課當中,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內(nèi)容,注意到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自身素質,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舉的例子要與他們認知水平相符。其次,在教育教學當中,不要單調無味,更不能照本宣科,要巧設質疑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多動腦筋,提出的質疑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而且要靈活多變,遵循教材大綱并結合生活實際。這樣去組織課堂教學,學生就能學得快活,學得易懂,記得更牢。
四、如何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是學生自覺去獲取文化知識的一股強大動力。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不論學生是在檢測時的分數(shù)提高了,作業(yè)做對了,還是寫字認真了等等,教師都應該給予一些鼓勵,如:口頭班上表揚,或是批語鼓勵。這樣,學生稍微有一點點的進步便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他們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他們就能更加地努力去求學,就會學得更加用勁。
五、如何去關愛學生
教師的關愛,是學生最渴望得到的精神支柱,學生如果得到教師的關愛,他們就有十足的信心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該要和藹可親,對待學生要面帶笑容,不能高高在上,做學生的好朋友,和學生打成一片,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認為老師是可敬而不可畏。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難免偶爾犯些這樣那樣的小錯誤,如:檢測分數(shù)下降了,作業(yè)計算出錯了,寫字不規(guī)范了等等,教師都不要愚昧地去指責或批評他們,更不要去諷刺或嘲笑他們,而要正面的去教育開導他們,要心平氣和地與他們談心,在委婉的交談中找出犯這些錯誤的原因,教育他們以后如何注意,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如此得到教師的尊重、關心和諒解,他們就會正確的認識錯誤,就能努力去糾正錯誤,最終就能避免錯誤的出現(xiàn)。學生就會主動親近你,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會主動向你傾訴。
六、如何做好家校聯(lián)系
要教育好一個學生,單靠教師是很難辦到的,必須是多方面相結合,特別是要和家長進行配合。因此,教師要建立好每位家長的聯(lián)系檔案,要多走訪或多電話聯(lián)系,經(jīng)常和家長們交換意見,共同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到齊抓共管。這樣,學生在學校有教師教育指導,在家里有家長督促學習,他們就能按時按量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堅持不懈,他們自然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教師們都能做到以上幾點,我相信教師們就能輕而易舉地教好這門功課,自然會起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