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婭
寫作是人們通過語言文字進行互相交流與表達的重要途徑,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是他們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集中表現(xiàn)。如果說寫作是一種輸出的話,那閱讀就是輸入了。在課內課外的閱讀中,學生積累詞匯,學習知識,體會情感,同時也學習表達方法、學習寫作技巧,這些就是輸入。慢慢地,當輸入到一定量后,學生就會輸出了,從寫字、組詞,到造句、寫話,再到作文——用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沒有輸入哪里來的輸出呢?所以從輸入到輸出這一過程中,閱讀占據(jù)著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的地位。
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切實地感受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閱讀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認識事物、提升思維能力、達到審美需求的主要方式。信息化的時代下,閱讀就好比呼吸,無時無刻不在。
課內的閱讀,一年兩本書,一本書二十多篇課文,一年就只讀了四十多篇文章,雖然是精讀,閱讀面較廣,閱讀質量很高,但在數(shù)量的要求上是絕對達不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年級不少于100萬字。從5萬到40萬,翻了8倍,從40萬到100萬,翻了2.5倍。這樣的幾個數(shù)字,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數(shù)量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當然這些規(guī)定的數(shù)字只是最基礎的,因為每一個數(shù)字前面都有一個詞語——不少于!可見,要想真正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定還需要在閱讀上花更多的時間。
同時,大多數(shù)中國的小學生在不久的將來都會面臨中考和高考,在這些關乎自己升學的考試中,閱讀與寫作的比重也一年比一年大,題目難度也一年比一年大,思考深度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許多人甚至這樣說——得閱讀者得天下。細看最近幾年的各大語文試卷,閱讀與寫作的難度和比重確實是越來越大,可見“得閱讀者得天下”這樣的說法也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二、課外閱讀之現(xiàn)狀
(一)在學校的課外閱讀
在市區(qū)的小學,閱覽室、圖書館是必備的,藏書量大,利用率也高。筆者所在的市區(qū)學校,有一位負責任的圖書館老師,她為學校每一個孩子都辦理了圖書借閱卡,同時她能安排好每個班級去學校圖書館借還圖書的時間,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校圖書館借到喜歡的課外書。
同時,學校的每個班級也設有自己的閱讀角,閱讀角里,一個寬大的四層書架,擺滿了孩子們帶來的或者班級籌資買來的課外書,孩子們一有空就能隨時借到一本課外書進行閱讀。
另外,學校還引進了訂閱優(yōu)秀雜志的平臺,學生可以自愿自費訂閱自己喜歡的雜志進行補充閱讀。這是學生相當喜歡的,因為雜志的內容新穎、時尚,作為課后的放松閱讀材料,頗合學生胃口。
當然,報刊的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蛾P心下一代周報》《昆山日報》等在當?shù)赜忻膱罂?,學生都可以自由訂閱和借閱,甚至還可以在報紙上發(fā)表自己的優(yōu)秀文章。
閱讀的書籍問題解決了,學校還專門設置了閱讀時間,每天中午飯前或者飯后,都有半個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這一段時間,只能用來閱讀課外書,不能進行其他任何活動。孩子們伴著悠揚地音樂,沉浸在書籍的世界里,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學校九月份一年一度的讀書節(jié)也是孩子們向往的讀書天堂。當天全校不上課,孩子們可以自由閱讀,還可以去學校組織的跳蚤書市買書、賣書,熱鬧非凡而又意義非凡!
去年,筆者有幸在郊區(qū)小學任教一年,發(fā)現(xiàn)郊區(qū)的學校在課外閱讀上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便利。首先,市區(qū)圖書館的流動巴士每周都會來到郊區(qū)小學供孩子們借還圖書,孩子們不用驅車到市區(qū)就能夠享受到市區(qū)大圖書館的資源。
其次,學校的圖書館每天都會安排一個班級去到閱覽室進行整班閱讀。圖書館的老師用心地為不同年紀的孩子挑選不同的書籍,以點燃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安靜的圖書館看書,孩子們也更容易進入到閱讀氛圍里。
教育資源是公平的,郊區(qū)的學校同樣也能訂閱到雜志、報刊等優(yōu)秀讀物作為補充閱讀材料。
可見,在學校本就緊湊、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不論是市區(qū)還是郊區(qū)的學校,都能夠高效地組織讀書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些方法都是值得借鑒的。
但是畢竟在校的時間主要用來學習課內的知識,分給課外閱讀的時間是很有限的,要想充分課外閱讀,還是要靠課后的時間。
(二)在家庭的課外閱讀
電子產品的快速普及,給孩子們在家進行閱讀帶來了不少障礙。誘人的手機游戲,精彩無限的短視頻,還有各種有意思的APP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視線。不少家長自身沉迷手機、電腦的世界,一邊自己刷著手機哈哈笑,一邊卻讓孩子認真地閱讀課外書。孩子們的自控能力較弱,要想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環(huán)境里靜下心來做大量的課外閱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的家庭中,父母或是忙于工作,或是自身沉迷于手機,或是本身也不愛看書,陪孩子進行閱讀的時間確實不多,父母們以身作則的閱讀示范自然就少了。沒有良好的榜樣作用,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又多了一道障礙。
在筆者一年的郊區(qū)教學過程中還了解到,不少家庭是沒有藏書的。記得剛開學,學校要求每個班級布置圖書角,希望同學們拿出幾本自己的課外書與大家一起分享閱讀。幾位家長問:“帶到學校的書什么時候能帶回家?如果不能帶回家,那在家里就沒有課外書可以看了。這是非常令人吃驚的一個現(xiàn)狀。什么原因呢?后來,筆者經過了解才知道,這些學生的家里沒有藏書,只有三四本課外讀物,如果拿到學校后在家就沒有課外書可以看了。
由此可見,當代在很多家庭中,沒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沒有足夠的閱讀書籍,是顯著的問題。
三、課外閱讀之提升
小學時代的閱讀是一塊基石,決定著將來的語文素養(yǎng)“大樓”能蓋多高。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外閱讀呢?
(一)營造閱讀氛圍,增加閱讀時間
有位英國大師說過:“給孩子時間閱讀,并幫助孩子從一點一點增加的閱讀時間中品味文學給他帶來的樂趣,是大人的一項重要工作?!币虼耍處煈摫M力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在每一個孩子的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從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首先,家長應該為孩子布置一個閱讀角,閱讀角中有擺滿圖書的書架、書桌、臺燈、讀書名言等。除閱讀角之外,其他休息的區(qū)域也可以放置一些孩子愛讀的報刊雜志,比如客廳的茶幾上,沙發(fā)邊,陽臺的小桌上,衛(wèi)生間的抽屜里,床頭等等。讓孩子在零碎的時間中,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書本,隨手就能拿到愛讀的書本,隨時可以開始愉快而輕松的閱讀活動。
同時將定時、定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列為每日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yè)。當孩子識字量還不夠,無法獨立閱讀的時候,家長應進行充分地親子閱讀,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親子閱讀進行得是否有效,通常決定著孩子今后閱讀興趣的高低。
更重要的是,家長應以身作則。孩子在閱讀時,家長也應該放下手機,離開電腦,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或者雜志讀一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同時,給孩子做一個閱讀好榜樣。
小學階段,每天保證1小時的課外閱讀是必要的。
(二)選擇適宜讀物,拓寬閱讀范圍
由于孩子年齡小,不一定能正確選擇適宜的課外閱讀書籍,因此家長要當好孩子的參謀。有的家長雖然給孩子購買了課外書,卻發(fā)現(xiàn)孩子不喜歡閱讀,買來的書成了擺設,還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就會很困惑。其實,有時候孩子不想看可能與買的是什么樣的書、是什么書有關系。家長買的書可能不適合孩子看,或這些書偏難或過于簡單,與孩子當時的閱讀水平不匹配。所以,教師應當主動向家長介紹哪些課外讀物適合孩子閱讀。各個年齡層次的心理特點是不同的,認知水平也不同,因此語文專家建議: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很少,拼音還不太熟,這時他們讀的書應主要以圖為主,有標注拼音的版本,而且字盡量要大,最好不要厚。這階段的孩子非常喜歡讀繪本、卡通書、童話與神話故事的書等。對于中年級學生,可推薦一些篇幅較長、含義較深的童話故事書、知識類的書,名家經典書籍等,比如《淘氣包馬小跳》《故宮里的打怪獸》《十萬個為什么》《動物世界》……還有兒童報刊、介紹偉人故事的書,如《名人傳》等。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讀一些寓言、兒童小說、漫畫、科幻類小說,還有少兒百科、為人處世方面的書籍,等等。如《中國民間故事》、常青藤獲獎小說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