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理念被廣泛應用于課堂之中。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思想是時代發(fā)展對地理學科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生活化的思想理念是指教師在運用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事物,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生動有趣的話語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本文從探討中學地理學科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了當前我國初中地理課堂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并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的鄉(xiāng)土情融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結合教材內容篩選課堂講課內容的教學方法原則,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等建議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
引言
地理教學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實踐表明,初中階段是人一生中接觸自然與人類物質世界最多且最頻繁的時期、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快速、最為復雜,思維可創(chuàng)性強及認知結構豐富多樣等特征。本文在分析地理教學中采取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運用的相關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和地理學科良好的發(fā)展。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采取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一)從學生經驗出發(fā)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學習任何學科都是從具體形式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的地理教學應適當添加具體、簡單的知識。同時根據(jù)學生的接受學習知識的特點可知,學生更愿意接受符合學生認知的、從學生經驗出發(fā)的知識。初中的地理學習貼近學生的日常經驗,可以有利于學生理解地理知識,保障地理教學的正常進行,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二)推進教學進程
通過將生活化的知識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集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耙谎蕴谩钡膫鹘y(tǒng)的講授法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教學,從學生經驗出發(f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初中地理教學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正是避免的傳統(tǒng)的講授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厭惡學習等情況的發(fā)生,真正讓學生通過課堂的知識學習進而豐富自身的生活,從而推進教學進程,完成教學任務。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如何更好地開展運用
在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采取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其如何開展運用,具體方法有:將鄉(xiāng)土情融入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并運用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yǎng)。
(一)融入鄉(xiāng)土情
學生除學校生活外,有大部分的時間去感知外面的世界,因此對于家鄉(xiāng)的了解甚多。初中學生具備一定的有關家鄉(xiāng)的地理知識,有的學生家鄉(xiāng)靠海,有的學生家鄉(xiāng)靠山,不同的學生的家鄉(xiāng)都不盡相同。這都對學生認識地理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基礎。因此在開展教學時,適當加入與學生家鄉(xiāng)相關的教學內容,給予學生介紹家鄉(xiāng)的機會,拓寬學生的眼界,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學習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內容時,會學習到人口與人種等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之上,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從而了解不同地域之間的差別。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開展地理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局限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為重要。地理知識生活化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契機,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悉,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展開學習。例如,在學習地球儀相關知識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從而了解國家分布,同時會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人類探索地球的歷史,指導學生制作簡易的地球儀。這一過程中,觀察地球儀便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開展多種教學方法
撇開傳統(tǒng)的講授法,采用練習法、實習參觀法、動手實踐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對探索地理知識的興趣,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教師預設的問題情境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地理教學中,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教育教學的開展。如在了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時,教師應在課前搜集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等相關數(shù)據(jù),并通過預設“哪個國家的人口最多”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師預設的情景之中,并通過相關資料的展示,得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結論。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關鍵,理應培養(yǎng)起學生對地理相關方面知識的興趣,從而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通過將生活理念與鄉(xiāng)土情趣相結合、利用日常生活實例等方式進行教育研究,這不但能為教師從傳統(tǒng)教學觀念到現(xiàn)代課堂模式轉變提供條件;同時也為廣大中學老師提出新思路,將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在地理教學中,并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恰逢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關鍵時期之一,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尤玉東. 生活化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 中學教學參考, 2020.
[2]周慧. 走進生活,迎接未來———生活化理念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上旬, 2021(12):1.
[3]代永財. 初中地理課堂中課程多樣化教學策略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20(21):1.
[4]陳慈穎. 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探討——以湘教版八年級地理《季風氣候顯著》一節(jié)為例[J]. 才智, 20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