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娟
小學低年級是兒童學習說話的最佳發(fā)展時期,從低年級開始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文語并重,從小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
一、采取多種方法培養(yǎng)說話興趣
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fā)言,甘當聽眾,說話結結巴巴,表意不清。其原因很多,生活見識少、詞匯量少、抽象思維差;鍛煉的機會少、心理緊張;或者迫于教師的威嚴,怕自己發(fā)言出錯等。為此,我有意識地多設計一些說話訓練。
1.設疑激趣。如學完《我為你驕傲》一課,我問學生:你覺得小男孩這種做法好嗎?為什么?如果是你遇到了這件事,你會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言,各抒己見。
2.競賽激趣。經(jīng)常在班內(nèi)開展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等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定期進行說話比賽,學生可以背兒歌、讀課文、講故事、說笑話、誦讀名家名作等,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表演激趣。好表現(xiàn)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表演,不僅可以使課堂妙趣橫生,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上完《荷葉圓圓》《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課文,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角色扮演。
4.模仿激趣。動畫片是孩子們的最愛。課余時間,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模仿動畫片中人物或動物的表情、語氣來表演一段內(nèi)容?;顫娪腥さ膬?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說話的欲望。
二、提煉多種話題訓練說話技能
1.看插圖訓練說話?,F(xiàn)在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優(yōu)美的插圖,便于兒童觀察想象,利用得當,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在看圖說話時,注意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整體到部分等進行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條理性;同時提醒學生,說話前要考慮好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邏輯性。
2.讀童話訓練說話。小學生特別愛看童話故事。因此,我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童話,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讀,完整地復述,并交流感悟。
3.談見聞訓練說話。為了訓練學生說話,我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一周來的所見所聞、奇聞軼事說給大家聽,在聽中糾正他的語法毛病,使大家共同受益。
4.說體驗訓練說話。體驗是一個人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發(fā)強烈的表達欲望。結合“十一”黃金周的社會公益實踐,我讓學生分享社會公益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因為有親身感受,學生都說得有聲有色,真實細膩。
5.做閱讀訓練說話。閱讀中強化說話訓練,最常見的就是仿寫說話和復述。在學習一些故事性強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同桌互說,小組試說,優(yōu)秀者上講臺說。
三、調(diào)動真情實感保證說話質(zhì)量
1.讓說話訓練貼近農(nóng)村生活。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空間相對更為狹窄,如何從有限的生活空間中提取豐富的有意義的話題,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農(nóng)家院迎來了城市小朋友、村頭建起了新型蔬菜大棚以及學校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讀書節(jié)、包餃子競賽、興趣小組活動等,學生都可以侃侃而談。
2.讓說話訓練更加富有內(nèi)涵。學生受生活閱歷簡單的影響,語言素材有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語言平淡、膚淺、單調(diào)的問題,例如:“好”的濫用,課堂互評中,往往是“某某同學讀得好”“某某同學說得很好”,原因一是語言積累少,二是對事物的本質(zhì)理解不深入。在平時的班級生活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廣泛的課外閱讀,接受文化的熏陶。
3.在說話訓練中融合生活化的語言。學生的語言是稚嫩的、樸實的,沒有經(jīng)過修飾的。說話訓練中教師不妨在語言的形式上去掉太多的要求和限制,鼓勵學生用生活化的語言在說話訓練中進行交流和表達,并嘗試著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