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芝
摘? ?要:歌唱教學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其愉快地投入音樂學習活動。歌唱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既能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又能學會自信、自然、有感情地歌唱。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特長,引導學生在歌唱活動中深入體驗歌曲的情感內涵。同時,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音樂感受力與表現(xiàn)力的提升,從而達到以情激趣、以美育人的效果。
關鍵詞:歌唱教學? 情感體驗 表達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古人常?!案枰栽佒尽?,歌唱是人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情感的體驗與表達是歌唱的內核。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在整個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基本上以傳授學生歌唱技巧為主,而忽視了歌唱教學中的情感體驗與表達。在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音樂課堂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歌唱技巧和情感體驗與表達能力的雙重提升。
一、情感價值目標缺失的歸因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也發(fā)生了改變。審視當下的一些音樂課堂教學實踐,大部分的音樂教學都存在情感價值目標缺失的問題。情感價值是音樂作品的內涵,當音樂學習缺失了情感體驗,音樂教學也就與一般的知識技能的學習無異了。
(一) 注重識譜教學,忽視情感表現(xiàn)
識譜是學生掌握音樂旋律的基礎,但是音樂學習不應止于旋律,更應深入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淺顯地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只要熟悉歌譜,能正確唱出歌曲就可以。因此,在課堂上,很多教師常?;ㄙM大量的時間去講解樂理知識,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古往今來,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尤其是植根于民間的民歌,都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代代傳唱,最終形成了彌足珍貴的藝術瑰寶。勞動人民看不懂樂譜,更不懂樂理,但絲毫阻礙不了他們用歌曲表達情感,謳歌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實際上,除了專業(yè)的音樂人,很少有人會去專門學習譜曲。歌唱重在情感的抒發(fā),而不是歌唱的形式。因此,讓學生能通過自由的歌唱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才是歌唱教學的最終目標,而不是“未成曲調先有譜”。
(二) 注重教學設計,輕視能力培養(yǎng)
部分音樂教師將教學注意力放在教學設計上,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挖空心思去制作精美的課件,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設計音樂活動。這種做法本身無可厚非,但是過度重視教學設計也會帶來一些弊端。首先,音樂活動過多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以歌唱為主的音樂教學變成了以活動為主、歌唱為輔的“體育活動課”。筆者曾專門做過此類課的課堂觀察量表,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音準和節(jié)奏都存在問題,更不要談歌唱中的情感處理了。其次,教師的關注點聚焦在活動設計的達成度上,就忽視了音樂作品內在情感要素的挖掘,也淡化了歌唱的方法要求。長此以往,學生的注意力全在活動表演上了,容易忽視自身的歌唱水平與狀態(tài),更不會去思考歌唱的情感表達了。
二、培養(yǎng)情感體驗與表達能力的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并學以致用,學會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讓音樂學習落到實處。
(一)把握教材,挖掘情感
歌譜是用特定的符號記錄音樂的方法,節(jié)奏、曲調、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均在歌譜中有所呈現(xiàn)。歌譜配上合適的歌詞,能體現(xiàn)出音樂作品的人文特點和時代特色。但是,歌譜這種靜態(tài)的呈現(xiàn)方式,并不能反映創(chuàng)作者的內在情感。在歌唱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能正確解讀歌詞,結合歌詞的內涵與歌譜的信息挖掘作品的內在情感,并據(jù)此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以多種形式將情感外化。
例如,《走路》歌譜的最后四小節(jié)的歌詞是“靜悄悄”,兩個四分休止符的運用,把貓捉老鼠時先輕輕地一步一步接近,然后迅速躍起的動作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講解兩個四分休止符的作用時,筆者讓學生模仿貓捉老鼠的動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貓抓老鼠時的緊張氛圍,也能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二)注重范唱,傳遞情感
在歌唱活動中,教師應該把歌曲所蘊含的知識技能、人文信息及情感信息適時地傳遞給學生。通過講解與范唱,激發(fā)學生的歌唱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范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自身的歌唱能力是進行歌唱教學的前提,范唱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歌唱欲望的有效方法。例如,《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表達了對祖國無限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歌聲委婉,情深意長。在唱到“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時,鏗鏘的聲音輔以堅定的身形,向學生傳遞了同仇敵愾的戰(zhàn)斗決心。教師的范唱可以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在跟唱的過程中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的范唱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歌曲的真實場景,讓學生感知歌曲的情感內涵。例如,聶耳創(chuàng)作的《賣報歌》,整體節(jié)奏是歡快的,但是時代賦予了這首歌不一樣的情感張力,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教師充滿感情的范唱,輔以圖片或短視頻,能將學生引入當時的情境,讓學生感受舊社會報童顛沛流離的生活,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作品的情感表達。
(三)感受交流,體驗情感
音樂是“體驗的感覺尺度的一種直接呈現(xiàn)”。在歌唱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進行歌唱教學前,教師應熟記歌譜與歌詞,在此基礎上把目光由書本轉向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并且主動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在情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轉變自己的觀念,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強調實踐,表達情感
實踐出真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與示范只能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無論是歌譜,還是樂理知識,抑或是歌曲所蘊含的情感,只有當學生聆聽或親身實踐后,才能真正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當學生理解了音樂作品之后,才能學會用音樂進行表達,用音樂展示自我。在音樂課堂上,無論是教授樂理知識,還是識譜教學,教師都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天賦,讓學生樹立自信心。
音樂對人的影響不是知識層面的,而是綜合素養(yǎng)層面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塑造學生的性格,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表達,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yǎng)。歌唱教學是學生掌握歌唱技巧和體會情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充分理解音樂作品內涵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必要的教學情境,把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展示個性、表現(xiàn)自我的舞臺。
綜上所述,歌唱教學不應局限于對學生進行歌唱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把人類美好的情感通過音樂作品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音樂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挖掘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每首音樂作品的情感要素。同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學會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理解、體驗音樂作品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有感知情感和表達情感的能力,這才是音樂審美教育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鄭菲菲.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關注情感體驗,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歌唱課型的實踐和研究[J].品位·經(jīng)典,2020(7):163-164,170.
[2]王莉娜.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樂,2020(2):146,150.
[3]劉薇.樂由心生——談情感體驗在小學音樂課中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9,39(13):136,139.
[4]許夢薇. 情美合一:基于情感體驗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5]楊澤風.關注情感體驗 提升音樂素養(yǎng)——以歌唱教學《打掌掌》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2):88,132.◆(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共青團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