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珍
摘要:責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礎,高年級是培養(yǎng)責任感是非常重要時期,構建正確是非觀,讓孩子懂得“分享”責任,“擔”起責任,“負”起責任,勇于承擔責任,做個自強自立,有責任感的有用之才。
關鍵詞:責任感;正確是非觀;分享責任;擔起責任;負起責任;勇于承擔責任;做有用之才
責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礎。培養(yǎng)學的責任感 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同是也離不開學校的教育。作為班主任很有必要將它滲透到我們教學中去,讓我們的學生養(yǎng)成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和國家負責的好品質(zhì)。所以在高年級在孩子心中樹立責任意識,構建責任感的非常重要時期。伴隨孩子的“長大”身上責任也會增多,而讓孩子構建責任意識和培養(yǎng)責任感就得在我們課堂中,生活中,平常交流中潛移默化中去滲透,去培養(yǎng),有了責任感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體系。下面就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的責任感談談我的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讓學生心中構建正確的是非觀,是建立責任感的前提
小學高年級學生大概11—12歲,基本上有“小大人”的意識了,漸漸進入青春期,內(nèi)心慢慢覺的“我長大了!”,會用自己思維去看看待事物,有一定的判斷力,但責任心、明辨是非力還是不夠健全的,處于一們朦朧不清晰的狀態(tài),所以,老師必須在平時點滴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去滲透正確的是非觀、責任感。剛接手六(9)班幾個星期就陸陸續(xù)續(xù)發(fā)現(xiàn)課間經(jīng)常有幾個幾個人結隊遲到現(xiàn)象,那天我把其中兩個同學黃浚彬和林茂源攔在外面責問他們“你們?yōu)槭裁催t到?”黃浚彬同學沒出聲,林茂源同學竊竊地說:“是黃浚彬上課才拉我去上廁所的,所以遲到了”。這兩位林同學是根本沒意識到遵守紀律也是我們每個學生的責任的重要部分,下課用來玩,上課才急急忙忙上廁所造成遲到是錯誤的,不但影響自己學習,也會影響到同學們和老師的正常上課。而林同學更是把遲到的責任推到他人身上,紀律意識薄弱的、是非觀不清晰的表現(xiàn)。沒有意識到遲到是錯誤的行為和會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就不會產(chǎn)生讓自己“不能遲到”這們的責任心,所以在學生心中構建正確的是非觀,才能建立學生的責任感。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就是責任。所以,我開了一節(jié)“責任從我做起”大討論主題班會,平時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開展相應的討論活動,效果非常好。
二、讓學生懂得“分享”責任,家校迸進
從小到大父母往往都教育我們的孩子有好事情,好東西,好的食物要學會分享,分享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分享才能得到更多幸福感,確實父母這種教育是正確的和值得支持的。但家長往往忘記教育孩子,責任也需要分享。在家庭里,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一員,家庭里都很多家庭責任,作為家長要學會跟孩子分享責任,如我們每天每餐飯中會產(chǎn)生:洗米,煮飯,洗菜,做菜,洗碗等責任,其它還有更多洗衣、衛(wèi)生等責任,父母要和孩子分享在這過程中產(chǎn)生的責任,從家庭中開始讓孩子分享責任并履行責任。在學校,作為班主任讓學生知道每天來到學校除了完成學習個人最大責任以外,還很多公共責任要“分享”下去,如:班里衛(wèi)生責任,環(huán)境區(qū)衛(wèi)生責任,保潔工作,擦黑板,擺好工具,收拾講臺,文明禮儀、遵守規(guī)章制度等方面的責任,每一項責任都關系到每個人成長、班級成長和班級凝聚力,都要我們每位同學自覺去遵守和盡職盡責的。所以,作為班主任要分享給我們的學生,每個人都是班級一員,我們對班級有什么責任和義務?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你的不良行為,你的不負責任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和哪些方面后果。分享責任是讓孩子明確每個人都有不同角色,身上都有這樣那樣不同的職責,每個人在不同角色里都要履行職責,做一個有擔當?shù)娜恕?/p>
三、讓學生學會“擔”起責任
讓孩子“擔”起責任,不“擔”就沒有責任感,如同挑擔子,肩上擔起東西就有了重量,有了重量就有了責任,沒有重量就沒有責任。作為班主任,你不給你的學生派“活”了,他怎會有責任感了呢?班干部有班干部“擔”的擔子,普通同學有普通同“擔”的責任。所以通常我班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負責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區(qū)或在班級里面,我是落實到個人管理范圍,我的要求是“誰的地盤誰負責”,能落實到個人的不落實到組,能落實到組的不落實到班,責任越清晰,干得越實,如:我的環(huán)境區(qū)是五層樓梯,一個負責一層樓,包干到個人,分工明確,獎罰分明。班里每天有四位同學負責,有人負責擦黑板收拾講臺,有人負責掃地,有人負責拖地,有人負責檢查每節(jié)課間衛(wèi)生。 這樣孩子干起事來沒有推脫,責任很清晰,知道自己的責任在哪?該干嘛?如果做不好就是沒履行好責任,就要受到處罰。所以就會努力“擔”起責任,孩子在履行責任的時候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壓力,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有責任,沒壓力就沒有責任,在這個擔起責任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孩子責任感,讓孩子知道班級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有責!
四、讓學生“負”起責任
高年級的孩子漸漸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加強,自我表現(xiàn)日趨明顯。不管對錯都會嘗試做很多事,挑戰(zhàn)各種事,甚至慢慢滋長些不良行為,如挑戰(zhàn)父母、教師的權威,頂撞父母、老師,故意不做作業(yè),遲到、曠課,甚至打架斗毆,,孩子犯錯,往往比較沖動,不考慮后果。過后也一定會擔心害怕,如果在他第一次犯錯時沒得到嚴厲的處罰,不能讓他從內(nèi)心深處認識到錯誤,他就會再犯,一旦形成僥幸心理,將來就會犯更大的錯,所以,孩子犯錯要讓孩子學會承擔錯誤,承擔責任,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時就要用最嚴厲最為觸及孩子內(nèi)心深處處理辦法來解決。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在什么地方,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如何最大彌補錯誤,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如損壞公物要孩子用自己零花錢來賠償,故意頂撞父母老師,要寫檢討,保證書,深刻反省,并明確如何把浪費的時間補回來,讓孩子以自己行動去彌補自己過失,達到“自食其果”教育目的,讓其記住教訓,懂得對自己的行為,過失負責,培養(yǎng)自己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當然,讓孩子成為有擔當?shù)娜瞬皇且惶靸商炀鸵耘囵B(yǎng)出來的,是長期教育孩子,潛移默化中,在榜樣作用中,在以身作則感染中在,在社會實踐中,在實際鍛煉中不斷強化責任感,讓孩子成為有擔當?shù)娜?,讓孩子成為勇于承擔責任的人,讓孩子在培養(yǎng)責任感中自強自立,感受擔當責任的幸福,為成為社會有用之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