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春怡
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問題之一。由于生活經(jīng)驗有限、語言和表達能力有限,仍然是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在寫作教學中,想象作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自由地與自己、歷史角色和現(xiàn)實世界進行交談。
關(guān)鍵詞:小學中年段,想象作文,教學策略,
引言
想象習作是小學語文課堂常見的習作類型,也是小學生最樂意寫的習作。學生似乎可以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想象,教師也似乎可以不用特別指導,放心大膽地讓其寫作。但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學生不會想象、想象單調(diào)、缺乏創(chuàng)新等問題。即使教師創(chuàng)設(shè)了教學情境,營造了想象氛圍,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統(tǒng)編教材的想象習作體系應運而生。
一、主題發(fā)散思維,擁有豐富的表象
習作素材的多元選擇,常常需要思維的發(fā)散性。如何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寫出新穎有趣的想象習作?主題發(fā)散思維訓練是個比較好的方法。統(tǒng)編教材《宇宙的另一邊》《我變成了一棵樹》所描繪的想象世界,對學生進行主題發(fā)散思維訓練?!队钪娴牧硪贿叀分小拔摇毕胂罅嗽S多與現(xiàn)實相反的事物,還要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想象:“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我變成了一棵樹》圍繞主題,讓學生大膽想象: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這個單元的“初試身手”第1題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手指印想象成其他事物,看誰想得新奇有趣。學生在手指印上畫上幾筆,想象成小貓、小象、小?!@就是突破思維定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訓練。思維發(fā)散越廣,表象越豐富,想象內(nèi)容就寫得越具體。
二、豐富表象儲備,提升想象作文寫作能力
研究結(jié)果表明,想象力的程度與表象的積累密切相關(guān),想象的越多,思考的速度就越快。學生的想象都基于頭腦中表象的積累,當前大部分學生感到寫作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頭腦中缺乏表象材料,因而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儲備。觀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寫作能力,即把過去的經(jīng)驗與現(xiàn)在的觀察相結(jié)合的認知活動,從而形成一種習慣,即運用理性思維來分析事物,尤其是從理性觀察中獲得更豐富的表象積累,并在此基礎(chǔ)上加工思維。例如緊抓特點觀察:世間萬物各具特征,學生在觀察時應緊抓事物特點,描寫植物時不能一味運用“筆直挺拔”和“枝繁葉茂”,描寫人物時不能總運用“櫻桃小嘴”和“濃眉大眼”等,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寫作時應抓住事物特點,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巧用夸張,讓想象習作有趣生動
夸張,即通過突出舊形象的某些特點而形成新形象,如“超人”“千手觀音”的形象。例如,三(下)第八單元《這樣想象真有趣》,讓學生想象母雞能在天空飛翔,螞蟻的個頭比樹還大,老鷹變得膽小如鼠,蝸牛健步如飛……通過夸張的想象,寫出這些動物奇特有趣的經(jīng)歷。生動有趣的想象需要學生有豐富的表象儲備,所以應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動物展開想象,讓它們失去原有的主要特征,與原來完全相反,這才算是巧用夸張方法。同時,要借助細節(jié)描寫,讓這些“創(chuàng)新動物”立體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比如螞蟻的個頭比樹還大,具體描寫這只螞蟻的嘴巴、眼睛、腿、身體到底有多大。除了大膽地想象,還要細致地描寫,才能讓想象習作具體清楚、生動有趣,達到三年級“寫清楚”的教學目標。
四、鼓勵想象閱讀,提升想象寫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強化閱讀積累,擴大閱讀視野,打破傳統(tǒng)題海戰(zhàn)術(shù)現(xiàn)狀,真正做到“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兒童文學作品中含有較多想象力較強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話》《綠野仙蹤》《夏洛的網(wǎng)》《小王子》等,上述文學作品均有較強的想象力,從中吸收想象素材,充實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想象素材積累。語文教師可定期開展文學作品閱讀課,例如每周安排1-2節(jié)文學作品閱讀課,避免學生受到多種因素干擾。所謂干擾即部分學生在家閱讀會受電視節(jié)目、網(wǎng)絡(luò)游戲等影響,這會降低閱讀效率。而開展閱讀課則將課外閱讀轉(zhuǎn)移到課內(nèi),師生在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下汲取文學作品中的養(yǎng)分,有效積累想象素材。與此同時教師還能實時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監(jiān)控指導,避免學生因理解問題而影響閱讀效率。
五、在互評展示中保護想象興趣
激勵學生寫作和保持想象力尤為重要。這些練習中的每一個都是學生大腦和工作的結(jié)果,他們在評價和修改、表達和欣賞思想時傳播思想,相互補充,取得了想象力的成功。自評是寫每一篇作文的基本要求,小組交流的意義在于學生在相互閱讀彼此的故事時,可以指出自己看不到的錯誤,但需要教師提出明確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按照評價標準互評,根據(jù)標準給小組成員打星,打星的方法也會激發(fā)學生想寫好作文的欲望。孩子是最有權(quán)利評價童話故事的人,他們之間的相互爭論與欣賞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也會在爭議中修改得越來越有趣。
結(jié)束語
總之,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想象作文的教學,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想象方法,在寫作教學中明確想象要求,在互評展示中保護想象興趣。引導學生開發(fā)想象思維,樹立想象意識,發(fā)展想象能力,進一步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艷敏.小學中高年級想象類作文指導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1):48.
[2]王瑋.小學中年級想象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策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3]左小平.小學第二學段想象類作文指導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3):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