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武
小學生接觸寫作的時間較短,寫作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教師應重視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诖耍疚膶⒎治鲂W作文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并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小學階段學生知識儲備不足,語言應用能力有限,學生對寫作的認識還不夠深刻,這就導致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空洞無物、語言生硬、脫離生活實際等問題。對此,教師應該根據實際問題,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生作文中常見的問題
1.素材積累不夠,表達能力有限
小學生作文中比較常見的問題是素材積累不夠,寫作時無話可說。很多時候,學生不是沒有想法,而是不知道怎么表達。小學生閱讀的文章較少,積累的素材不多,導致寫作時內容千篇一律,應用的詞匯和語句都平淡無味。比如,描寫時間過得很快,學生幾乎都會用“時光飛逝”這個詞。除此之外,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作文中的情感表達就顯得蒼白無力。
2.文章生搬硬套,想象力不足
很多學生不會寫,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就硬性向這篇文章靠攏,導致文章詞不達意或結構不合理。想象力不足也是小學生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很多學生想把作文寫好,但是困在了思維的牢籠里,不知道該從哪里下筆。導致想象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能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使得學生的想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如在寫事物的時候,許多學生都只會描寫事物的表面,而很少圍繞事物展開聯(lián)想。這樣的作文只有外部的形,沒有內部的魂。不敢下筆也是部分學生想象力不足的一個原因,對于作文中要寫的事物,有些學生在下筆之前會有較多的想法,但是在下筆的時候就會出現猶豫,不敢將自己的想法寫到作文中,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像被束縛住手腳的孩子,缺少活力。為解決學生寫作想象力不足這一問題,教師應從多方面著手,避免多種因素對學生想象力的影響。
3.文章內容脫離生活,情感不充沛
小學生寫作中,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脫離生活,缺乏情感,作文內容空洞。寫作應該是描述所見所聞,表達所思所想,再現生活實際,表達個性觀點。然而,很多小學生沒有理解寫作的真正意義,寫作時總是難以將作文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仿佛作文是別人的生活,與自己無關。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空洞無味。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就是要寫自己做過的好事時,很多學生寫扶老奶奶過馬路。這樣的經歷有些學生可能有過,但是寫得多了便顯得有些假。學生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事,有時候不經意間就會做一件好事,可寫的內容其實很多,但就是難以將生活融入寫作中。
寫作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作文作的主題大多來源于生活,比如寫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但學生難以將這種聯(lián)系表現在作文中。要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先要明確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從小學生寫作情況看,導致學生寫作脫離生活的原因有多種,比如部分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缺乏敏銳的觀察能力,對于要在作文中描寫的事物,難以用自身的生活體驗,不能敏銳地洞察事物的特點,學生的描寫就容易浮于表面,顯得刻板。有些學生對寫作缺少興趣,同時也缺少認識,在他們眼中,寫作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因而難以將生動有趣的生活與作文聯(lián)系起來。無論是哪種原因,最終都會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4.寫作能力不強,技巧不夠
命題作文是小學寫作中常見的一種形式,審清題目尤其重要,學生需要從作文題目中了解寫作的主題、寫作要求等。然而許多學生會出現審題不清的現象,導致偏題,部分學生甚至還會出現離題的現象??磮D作文也是小學作文的一種形式,對于看圖作文,學生也容易出現偏題問題。其次,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技巧不夠。有些學生并不缺乏想象力,但是所想的內容不能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有些學生會重復使用簡單的詞匯,比如,表現愉悅的心情總是用“開心”這個詞,這樣的表達使作文缺乏特色和美感。除了詞匯之外,多數學生寫作語言簡單,甚至會有病句,影響了表達。另外,寫作不只是簡單的詞匯堆砌,也不是簡單的語句羅列,而是需要經過構思,使表達具有邏輯性。然而許多學生的寫作不善構思,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文章結構比較混亂。
二、解決小學作文問題的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掘課本資源,在學習課本文章時,讓學生關注經典語句,體會怎樣用語言表達思想;也可以將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摘錄下來,寫作遇到表達困難的時候可以借鑒一下。例如,很多學生寫時間流逝都用時光飛逝、時光匆匆等,卻沒有具體的描寫,讀起來讓人乏味。對此,教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時,便可以讓學生摘錄一些語句,比如“在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等。
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從優(yōu)秀的書籍中積累素材,提升閱讀水平。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較多,不同的課外讀物有不同的特點,閱讀多種課外讀物,學生就能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課外讀物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指導學生領會文章中優(yōu)秀的語言表達。比如,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城南舊事》,帶領學生閱讀其中的精彩片段。具體來說,可以選擇文中描寫作者上學遲到的那段文字。上學遲到是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對于這件事情,大多數學生難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教師選擇這段文字,并帶領學生賞析文段內容,與學生一起分析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使學生看到自己在語言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于文中精彩的語言描述,教師可以讓學生記錄或背誦,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素材庫。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日記積累寫作素材。在每日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總會學到一些新的語言或者詞匯,學生周圍也會發(fā)生許多事情,同時學生的腦海中也可能迸發(fā)各種想法,這些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并指導學生在日記中記錄所見、所學、所想。在寫作時,若學生一時沒有靈感,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去日記中尋找靈感與思路。長期堅持寫日記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2.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聯(lián)想
想象是寫作的翅膀,如果沒有這個翅膀,學生積累的素材再多也很難發(fā)揮作用,寫作也只能停留在原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聯(lián)想。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關鍵詞,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學生的想法多么奇特,教師都應該給予一定的鼓勵。在日常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多布置一些啟發(fā)性的寫作任務,并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之后對學生新穎的想法給予肯定。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習慣套用別人的作文模板,這樣的寫作就像沿著別人的腳印走路,永遠難以留下自己的痕跡,寫出來的作文必然沒有特點。學生之所以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寫作時不夠大膽,總怕自己寫會出問題。為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應改變學生的想法。具體地說,就是在寫作教學中,一方面應重視教授學生寫作的技巧與思路,讓學生對寫作內容有一定的頭緒;另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合理想象,并大膽地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作文,以活躍學生的寫作思維。
3.指引學生寫作時要聯(lián)系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的,可以說沒有完全脫離生活的寫作,即使是科幻故事,其思想的出發(fā)點也是生活。脫離了生活的寫作就如同沒有根基的樹木,輕輕一推就倒了。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寫作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作文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寫作。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提出寫作要求之后,應該讓學生以此聯(lián)系生活,將想到的生活中與此有關的事物先記下來,然后在寫作中再做取舍。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有意義的事,或者產生一些感想的時候,應該立刻寫下來,長期積累,學生就會將寫作和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
4.合理開展寫作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技巧缺乏,寫作能力不足,必定會影響作文的質量。對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通過科學訓練提升作文水平。針對學生審題能力不強的問題,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一些題目,然后讓學生自主分析其他題目。學生分析之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達想法,通過學生的反饋尋找他們去審題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帶領他們再次分析,使他們對題目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如此反復練習,學生的審題能力便會逐步提升。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字詞使用、語句表達及整體構思可能都會出現問題,從而影響文章質量。對此,教師應加強學生各方面的訓練。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字詞訓練,鼓勵學生積累字詞,可以積累課程中的詞匯,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積累字詞。積累的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多使用所積累的字詞,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選詞填空訓練。其次,要組織語句訓練,包括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訓練。訓練時可以先讓學生寫出主干,然后在句子主干前添加修飾語,使語句更加豐滿。再次,段落訓練。段落之間有多種關系,包括并列、轉折、遞進等,合理運用段落關系能使文章的表述更加清晰。應使學生明確段落關系,并引導學生將段落關系融入作文。最后,篇章構思訓練。明確寫作要求后,教師應指導學生設計文章結構,讓學生明確寫作應該怎樣構思,文章內容應該怎樣銜接,結尾應如何總結,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總體而言,小學階段,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寫出的作文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當想學生所想,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困難,改進作文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搭建生活和寫作之間的橋梁,使學生能夠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