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安 張顯相
“一發(fā)六手”在五行通背門里,又稱“六手操功法”,是非常著名的操功法之一,也是五行通背門學者最常練、最常用、效果最顯著的實用操法。整套組合操法動作由摔掌、撣掌、拍掌、穿掌、中拳、劈山掌六個單操動作組合而成。其特點是組合動作緊湊、連貫、冷彈,勁力順達,節(jié)奏感強烈,實戰(zhàn)風格突出。
六手操功法在搏擊實戰(zhàn)中步法靈活、敏捷、隨意、順勢、順勁、順步,上步即連打,退步即防打合一,守中打中,在引手掌真假虛實掩護下隨心所欲變化運用。另外,一發(fā)六手組合操法能夠在搏擊實戰(zhàn)中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與密而不透的“捋帶管控”小手法發(fā)揮出的特殊作用分不開的(可參看《少林與太極》2012年第9期《五行通背絕掌》一文),無影無形的“引管打”小手法在“一發(fā)六手”組合操法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下面介紹一發(fā)六手組合單操練習法及實用法。
引手掌抱勢
引手掌(圖1)又稱陰陽手,側(cè)身時以受敵面越小越好。右腳在前,左腳在后,成虛步(高低都可),重心前三后七。前手為陽掌,掌心朝上,要求出手目標高不過眉、低不過口;后手為陰掌,掌心朝下,藏于前手肘下。雙掌交替練習,運動時不離中線,虛引要真實,目的是引誘、迷惑對方,然后用重招摔、拍、穿、劈、鉆拳擊敵中線要害部位。
圖1
要點:以鷹目猿神的敏銳目光緊盯前方,身形要含有“三折、九扣、五護、八斷”之氣勢,吃透“陰陽”內(nèi)涵。
上左步,成高虛步,重心前三后七。前右手經(jīng)中線回捋,帶至腹部變摔掌,以掌背為著力點,經(jīng)口沿中線向前摔擊;同時,左掌經(jīng)中線回捋,帶至腹部,沿中線向前出擊,護至右臂肘下。(圖2)
圖2
上右步,跟左步,成高虛步,重心前四后六。左手由右肘下變摔掌手形,以手背為著力點,經(jīng)中線向前橫撣手擊打;同時,右掌回捋帶,經(jīng)中線收至肋部。(圖3)
圖3
左腳向左閃展,跟右步,成半弓步。右手由肋部變拍掌,以掌心為著力點沿中線向前拍擊;同時,左手經(jīng)中線回捋,帶至右臂肘下。(圖4)
圖4
上右步,跟左步,成高虛步,重心前三后七。左手變穿掌,以指尖為著力點,沿中線向前穿擊;同時,右手經(jīng)中線回捋,帶收至肋部。(圖5)
圖5
上左步,跟右步,成半弓步。右手由肋部變中拳,以拳尖為著力點,沿中線向前探打;同時,左手經(jīng)中線回捋,帶收至右臂肘下。(圖6)
圖6
上右步,跟上左步,成高弓步。左手由右臂肘下變穿掌手形,緊緊沾黏右臂之上擠滾向前穿拍;同時,右手變劈掌,以掌輪為著力點,向下后擺(圖7—1)。動作不停,左掌經(jīng)中線捋帶至大腿上;同時,右劈掌轉(zhuǎn)臂,以掌輪為著力點伸直高拔,上舉至耳部(圖7—2)。
圖7-1
圖7-2
動作不停,右劈掌以掌輪為著力點,經(jīng)中線向前探臂劈擊至大腿處;同時,左手由大腿處變劈掌,以掌輪為著力點,經(jīng)中線上挑,與劈掌重合后至右耳處(圖7—3、7—4)。
圖7-3
圖7-4
最后還原引手掌抱勢(圖8),反復練習。
圖8
一發(fā)六手操功法在演練時,整體勁力可發(fā)出機關(guān)槍連射“噠、噠噠、噠噠噠”聲,極有節(jié)奏感。通過六手操功法的擊響聲,可以邊練邊檢驗“貼衣發(fā)勁”的效果,即寸勁、力度、節(jié)奏感、協(xié)調(diào)性及實戰(zhàn)中的快速應變能力。
另外,練習時一定要注意進步及撤步的大小、快慢、急緩程度,步法變化不受限制,是很隨意的,目的是為一發(fā)六手操功法服務,即整體發(fā)勁。
六手組合操功法要做到身體輕松自然,似猿猴之形,如虎獅驚炸之威,劈掌直而不僵,穿摔拍柔而不軟,中拳冷彈勇猛,手法變化莫測、無影無形,身體大起大落,如浪里行舟,連綿不斷,目光敏銳,寒氣逼人,令人膽戰(zhàn)。其擊響節(jié)奏強烈,聲音清脆響亮,響聲消失動作完成。演練方式可1、23、456練習,也可12、3456練習,還可123、456練習,還可倒序12、6543等等方式演練。
引手掌抱勢要含有三折、九扣、五護、八斷,有一種弓上滿弦、出手似放箭之氣勢。對峙中,要有必勝的信心,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不急不躁,如上戰(zhàn)場一樣,兩眼緊盯敵方如日射寒霜,逼敵手似猛虎攔路,制敵手似餓鷹捉兔。交手前在心理上、精神上、氣勢上壓倒對方,震懾敵方,并做好準備,隨時采取有效的技戰(zhàn)術(shù),將敵方制服(圖9,白衣者為我方)。
圖9
要點:保持有效的攻守距離,掌握好陰手、陽手的變化。陰手看不見,是暗面、是心計;陽手是表面、引誘、迷惑,使敵方上當,屬“笑里藏刀”。
雙方拉開架勢后,我方使用引手掌左右伺機進攻敵方,抓住戰(zhàn)機后,突然躥步用引手掌攻擊敵方面部,迫使敵方擋架;同時,進攻中觀察敵方反應,把握控制住對手變化的氣勢(圖10)。
圖10
要點:兩眼緊盯敵方,防護好自己的中線,手步協(xié)調(diào),動作敏捷,迅速有力,有真實感。引手掌進步時以小步、擠步、拖步、偷步為宜,可進退自如。
敵方擋架時,我左手迅速捋帶勾采拿敵防打手,急速跟上步;同時,右手以掌輪為著力點劈擊敵右耳穴、三山穴、太陽穴等(圖11)。
圖11
動作不停,我右手先捋帶后左手再捋帶,右手變劈掌,以掌輪為著力點,再劈擊敵方左耳穴、三山穴、太陽穴(圖12)。
圖12
要點:捋帶采拿手法快準到位,劈掌力度大,勁力達掌輪,連劈,將敵方打蒙。
遭我連擊后,敵方已無力招架。我迅速用雙手,以掌心、掌指為著力點,推撲塌壓敵方前胸、面部等(圖13)。
圖13
要點:兇猛、急狠,步到手到,力達掌、指。
上動不停,左手回捋帶敵防打手,右手變拍掌,以掌心為著力點拍擊敵面部(圖14)。
圖14
動作不停,右手回捋帶敵防打手,左手變摔掌,以掌背為著力點摔擊敵方面部(圖15)。
圖15
要點:拍掌、摔掌、捋帶采拿判斷準確,兇猛、狠急。
對峙中(同圖9),敵方突然出拳攻我面部(圖16),我方迅速收回前手,用后手捋帶敵防打手;同時,前手變撣手,以手背為著力點,橫扇敵右耳穴、三山穴、太陽穴等(圖17)。
圖16
圖17
動作不停,前手繼續(xù)回捋帶敵防打手,左手以掌心為著力點橫扇敵方右耳穴、三山穴、太陽穴等(圖18)。
圖18
要點:雙撣手橫扇抽打時要含有擠滾壓黏住敵方胳臂的小手法,雙手必須準確捋帶采拿住敵防打手,采拿捋帶不住時即變打手。
趁敵被動挨打無力防守之際,我乘勝追擊擠步,右手沾黏住敵防打手,迅速變中拳,以拳尖為著力點順勢擊打敵方心窩,同時,左手采抓捋帶敵防打手(圖19)。
圖19
要點:手腳協(xié)調(diào),捋帶手法自然敏捷,隨敵方變化而變化,并有連續(xù)進攻重創(chuàng)敵方之氣勢。
對峙中(同圖9),敵方突然出拳擊我面部(圖20)。我前手迅速回縮收至腰間,并迅速上步;同時,左手變穿掌,以指尖為著力點,緊沾敵方來拳擠滾,穿擊敵雙眼(圖21)。
圖20
圖21
動作不停,右手由腰間急變鉆拳,以拳尖為著力點,黏壓擠滾敵防打手,擊敵心窩(圖22)。
圖22
要點:身體上下起伏,重心穩(wěn)定。穿掌、鉆掌守中打中突然爆發(fā),快、冷、彈,有大炮發(fā)射后的回坐力。
上動不停,敵方顧守腹部時左面部已暴露,我迅速起身追步,左手繼續(xù)捋帶敵防打手,同時,中拳變拍掌手形,并以掌心為著力點,橫扇敵左耳穴、三山穴、太陽穴等(圖23)。
圖23
如敵方?jīng)]被打倒,出拳擊我面部,我迅速向右閃展,下蹲躲過來拳,左手變摔掌手形,以手背為著力點,橫撣手猛擊敵方軟肋部(圖24)。趁敵方被動挨打無力防守時,我迅速起身,右手捋帶敵防打手,左手變摔掌,以手背為著力點橫扇連擊敵方左耳穴、三山穴、太陽穴等(圖25)。
圖24
圖25
要點:指上打下,身法靈敏,連續(xù)不斷,擊敵目標穩(wěn)準毒狠。
我急速進步往敵方懷里鉆,右手變中拳,以拳尖為著力點猛擊敵心窩;同時,左手收回胸前,緊護中線,準備再進攻(圖26)。
圖26
要點:步到、手到,有彈簧的勁力,如打不倒敵方應連續(xù)使用中拳,一穩(wěn)、二準、三毒、四狠,攻擊敵心窩,直至將敵方制服。
總之,五行通背“一發(fā)六手”組合操法的任何一手單操,無論是進攻或防守,引手掌戰(zhàn)術(shù)的使用不厭其煩。使用引手掌的火候應當適度,假動作應該要像真的一樣,然而又不能一模一樣,不像不能迷惑對手,全像又失去了“假”的意義,應為“一發(fā)六手”創(chuàng)造最佳的有利條件。搏擊實戰(zhàn)中頭腦必須沉著、冷靜、自信、果斷。面對強攻猛進的對手,最忌緊張、慌亂,這樣可能導致肌肉僵硬、六手組合動作變形,從而影響“引管打”小手法——采拿捋帶及擊打的準確度與時間差,因此喪失進攻的主動權(quán),甚至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