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琨
摘要:青少年在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則是生命意識與安全教育的問題。唯有在生命與安全教育方面,扎實了教學基礎,學生的學習活動才能夠更加良好的開展,基于此,教師要深度探索如何在中小學的教育工作中中,開展生命教育。本文重點探索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的經(jīng)驗與實踐。
關鍵詞:中小學;生命教育;典型經(jīng)驗
引言
對于很多的中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閱歷有限,對于生命的理解不夠深刻,生命意識比較薄弱,很多思想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為了更好地提高中小學生命教育的效率,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時,應當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重視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現(xiàn)狀,能夠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盡可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分析教學法,起到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教學效果,加強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
一、完善生命教育理念,樹立良好的身教典范
教育是對人類靈魂的塑造,并非只有理性的認知建設。在教育工作中,良好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根本。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時,要在校本課程方面,能夠完善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時在教師層面,樹立良好的身教典范,從而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教育的價值。
學校是對學生傳授知識,灌輸理念的重要場所。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之前,學校方面要對教師做出明確的要求與指示,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首先自己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要對學生傳遞負能量,并且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學習與表現(xiàn),能夠更好地更好地用生命的姿態(tài)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可以遇到困難時,也能夠以教師為榜樣;而同時,教師在專業(yè)教學方面,也要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不斷地提升,可以在認知、情感與技能方面,要盡可能地多充實自我,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不斷地扎實理論知識,從而為學生培養(yǎng)出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tài),讓學生可以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以及關愛生命,可以本著赤子之心,與學生一起去分享自身對生命的情感與體會。
二、結(jié)合教學中的教育主題,開展生命教育
在中小學的教育活動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非常得多,不同學科里面,都會涉及到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內(nèi)容,為了可以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師應當在教育工作中,抓住知識點,通過向?qū)W生透徹地分析問題,講解問題,讓學生可以挖掘出知識點中生命相關的內(nèi)涵,繼而可以增強自己對生命的見解。在基于此前提下,教師可以放大生命教育的主題,擴大知識講解的范圍,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認知將教育的價值,深度的挖掘出來。
例如,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其中有很多內(nèi)容是探索人生的價值與理想,研究人生應當追求的價值觀和生命的意義。為了更好地推動教育工作的發(fā)展,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將與生命相關的話題進行擴散,拓展到人生每個階段應當實現(xiàn)的事情,從“時間、理想、信念、人生追求”等幾個層面,帶領學生深度的去探索,人為什么要活著,如何才能活出高質(zhì)量的人生。對于身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要在生活中帶著什么樣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最后,教師可以挑選出身殘志堅,具有美好精神品質(zhì)的學生作為教學案例,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析,帶領學生進行深度探析。
三、深度挖掘教材,為學生構建富有生命氣息的課堂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滿活力的教育,是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走向美好的教育。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讓課堂充滿關注生命的氣息。從當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來看,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色彩,可以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的激勵學生去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可以在學習中,能夠迎難而上,勇于迎接挑戰(zhàn),去戰(zhàn)勝生命中的困難,同時,也能夠因具備的美好品質(zhì),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初中階段的生物課程中,有關于介紹人體的構造的知識,關于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從不同的器官介紹上引導學生去認識身體構造,并給予合理的建議和指導,讓學生清楚如何在生活中,去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能夠在飲食與運動方面,更好呵護自己的身體,避免不當?shù)娘嬍硞Φ狡⑽概c身體。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就不合理的生命意識(吸煙、喝酒等行為)對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從而啟發(fā)學生重視自身的健康,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健康意識,可以在行為上引起重視,減少熬夜、喝飲料等行為。
四、開啟人類、動物、植物命運共同體的生命意識教育
在世界上,有不同種類的人口,也有不同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是以不同的特征存在著。在自然界,有人類、有動植物,我們都是依賴于自然的條件而生存。為了更好地讓中小學生在思想意識上有一個良好的認知與概念,能夠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以一顆包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萬物,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可以在思想意識上建立起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和諧生活的理念,讓小學生知道如何去關注自然、融入社會,形成科學的社會觀、生命觀。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生命意識教育時,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人類與自然互為一體,自然的威力無窮,則是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帶領學生去觀看人類馴化的動物、自然雪崩、動物幫警察破案、忠犬八公等一些教學案例片,讓學生通過了解自然界的現(xiàn)象,可以思想意識上擺脫人類至尊的傲慢,而是以平和,謙卑的心態(tài)去對待自然,敬畏自然,可以在尊重人類,尊重自然萬物,尊重社會的形態(tài)意識之下,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識。
總結(jié):關于生命意識的教育,小到自我,大到自然界萬物,整個宇宙,針對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意識教育,則是需要教師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從學生的課堂行為案例法、學科知識點教學案例法、課外知識案例法對學生實施生命意識教育。
參考文獻:
[1]羅追曲平.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J].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2019:0159-0159.
[2]付艷玲.中小學學生廉潔教育實踐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