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及其實現(xiàn)

      2022-04-18 15:09:22劉志軍徐彬
      中國電化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育評價教育實踐

      劉志軍 徐彬

      摘要:任何一種教育評價理論或理念的實現(xiàn),以及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或制度設計的落地,關鍵在于作為實踐主體的人如何對教育評價的實踐進行定位以及定位為什么。為了改變?nèi)藗兤毡閷⒔逃u價實踐定位為功利化實踐和技術化實踐的現(xiàn)狀,幫助實踐主體正確定位教育評價實踐,實踐哲學或可提供一種較為契合的定位思路和方向。基于實踐哲學的視角,實踐主體可以將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為教育實踐、政治實踐和倫理實踐。教育評價作為教育實踐的實現(xiàn),需要實踐主體回歸育人的教育本質、推動實踐主體間的合作參與、堅持教育學的立場和理解教育的實踐邏輯;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的實現(xiàn),需要實踐主體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運用實驗方法的決策邏輯和厘清不同實踐主體的評價權責;教育評價作為倫理實踐的實現(xiàn),需要實踐主體遵循一定的倫理原則、具備一定的倫理品性和發(fā)揮一定的實踐智慧。

      關鍵詞:教育評價;實踐哲學;實踐定位;教育實踐;政治實踐;倫理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9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課題編號:BHA190140)階段性研究成果。① 徐彬為本文通訊作者。

      一、教育評價實踐定位:一個需要重視的研究問題

      教育評價是一種為人和人為的實踐活動。為人是指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和價值旨歸在于實現(xiàn)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人為是指教育評價的實踐是由人進行、實施和完成的,人是教育評價實踐的主體。但現(xiàn)實卻是,教育評價淪為一種為己和技為的實踐活動。為己是指人們普遍將教育評價作為一種追名逐利的功利化實踐。學生實踐教育評價旨在獲得高分,教師實踐教育評價旨在獲得晉升,學校實踐教育評價旨在獲得名利,教育行政部門實踐教育評價旨在獲得政績,而為了實現(xiàn)人的整全發(fā)展的目的和立德樹人的任務則有意或無意的被這種為己的功利化實踐浪潮所淹沒。技為是指作為教育評價實踐主體的人已經(jīng)在部分或完全將教育評價權利讓渡予數(shù)據(jù)或技術。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是由學生的成績分數(shù)和升學數(shù)據(jù)決定,高校教師的評價是由科研數(shù)據(jù)和“帽子”多寡決定,社會用人是由文憑高低決定,人這一實踐主體在教育評價實踐的活動中逐步淪為數(shù)據(jù)或技術的附庸,進而使教育評價淪為一種數(shù)據(jù)化或技術化實踐。正是人們普遍將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為一種功利化的實踐和技術化的實踐,“五唯”教育評價頑瘴痼疾才得以形成和固化。也正因如此,盡管我國在推行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二十多年來,不斷出現(xiàn)諸如發(fā)展性、主體性、綠色的教育評價理論或理念,相繼制定和頒發(fā)一系列的教育評價改革意見、方案或政策,也對考試招生、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進行了制度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但總體上未能在教育評價實踐上獲得重大突破和轉變,進而限制我國整體的教育改革進程及成效??梢?,任何一種教育評價理論或理念的實現(xiàn),以及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或制度設計的落地,關鍵在于作為實踐主體的人如何對教育評價的實踐進行定位以及定位為什么,有什么樣的定位,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評價實踐。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徹底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和破除“五唯”頑瘴痼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該方案是我國第一份教育評價系統(tǒng)改革的文件,也是最高層級的教育評價改革文件,它既彰顯了黨和國家堅決克服教育評價這一老大難問題和促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決心,也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和營造教育發(fā)展的良好生態(tài)注入強大動力。但接下來的關鍵,也是令人擔憂的,是如何將這一系統(tǒng)全面、整體深化的教育評價改革方案轉化為實踐,讓其落地生根見實效。對此,圍繞學習貫徹落實好《總體方案》精神,學界開展了一系列討論,并提出諸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可行性的觀點。在宏觀層面,不僅教育系統(tǒng)需要守正創(chuàng)新,同時也需要社會與文化的系統(tǒng)性變革[1]。在教育系統(tǒng)中,各級各類教育評價必須回歸教育本體[2]、回歸教育的本質、回歸教育的規(guī)律、回歸教育的初心[3],以此思想建立合適的概念框架和指標體系。同時,全社會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教學觀、用人觀,全面正確地認識教育評價的性質和功能[4]。在中微觀層面,就評價制度而言,需要全面反思、審視、調(diào)整、完善現(xiàn)行的各類評價制度、評價標準、評價程序等,建立堅實的制度基礎[5]。其中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最為關鍵[6]。就評價主體而言,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發(fā)揮好領導作用,各級各類學校要發(fā)揮好主體作用,專家學者要發(fā)揮好專業(yè)支撐作用,社會各界要發(fā)揮好協(xié)同支持作用[7]。需要提升評價主體的評價能力[8]和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9]。就評價形式而言,需要不斷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10],尤其需要深度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推進育人方式的轉變[11]。此外,還有一些關于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的改進與實施建議。

      以上林林總總的討論為《總體方案》的落地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實踐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實施方略和謀劃,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論述多是論者局限于教育實踐視域,經(jīng)由感性經(jīng)驗概括或理性邏輯推論所作,基本屬于一種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呼吁和號召,這對于從整體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方向性改善和革新教育評價實踐是必須且必要的,但這些論述卻很少對教育評價實踐主體的實踐定位作更多的分析。而且作為實踐主體的人將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為什么,直接關系著教育評價實踐的形式樣態(tài)和價值取向。一旦人們對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有所偏差,那么無論多么盡善盡美的教育評價理論、制度和方案在實踐中或將寸步難行,而以上所有論述未能或鮮有涉及對這方面的檢視。既然教育評價是一種為人和人為的實踐活動,那么教育評價就不應該成為人們一種為己的功利化實踐,也不應該成為人們基于完全理性邏輯的數(shù)據(jù)化或技術化實踐。因而,如何使教育評價實踐主體既不為自身經(jīng)驗或一己私欲所遮蔽,也不為完全理性邏輯或理論思維所遮迷,從而更好地準確定位教育評價實踐,進而提升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彌合度,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進程,實踐哲學也許可以給予一個討論和回答該問題的適切視角,同時這也是本文所致力于論述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的緣由和目的所在。

      二、實踐哲學:一個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的研究視角

      實踐哲學是一種探究人的生活世界的意義及其法則的哲學[12]。它與理論哲學相對。實踐哲學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形成了紛繁復雜多樣的實踐哲學范式、流派、形態(tài)和主張。其中,以亞里士多德、康德和馬克思的實踐哲學最為代表,這是因為他們的實踐哲學促成了西方實踐哲學史上的三次變革,并且廣泛影響其他實踐哲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深刻改變?nèi)藗冴P于實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亞里士多德被視為實踐哲學的奠基人,他在對“美德即知識”這一命題進行分析和批判的基礎上,將知識劃分為理論的、實踐的和創(chuàng)制的,并且最先對實踐這一術語進行概念化和界定化,使其成為一種特指人的行為的哲學概念。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實踐并不包括人的純粹理論活動,也不囊括人的創(chuàng)制活動,而是更多指向關乎人的生存價值和生活意義且以自身為目的的倫理實踐和政治實踐。相應的,實踐哲學探究的是人的德性的實現(xiàn)活動和人的政治行為[13],它關注的是人類正確生活的目的和方式,其價值和任務在于運用現(xiàn)實中得到普遍流行或普遍認同的善和幸福生活的概念,來分析人們的實踐行為和日常生活,從而指導人們依照倫理之知在具體生活實踐處境中進行正確的倫理活動和政治活動[14]。雖然亞里士多德賦予實踐哲學之于人以重要價值和意義,但他是從人的活動分類和知識劃分的視角分析實踐和建構實踐哲學的,這本質上是一種客體論思維方式的建構路徑。

      康德一轉以往實踐哲學的客體論思維方式,依據(jù)主體性原則和主體論思維方式,從對人的認識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分析視角確立了實踐法則的先驗性和本體性,從而將實踐哲學提升至高于理論哲學的第一哲學。他認為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由人的感性和知性能力的配合就能完成,而對于道德法則或道德規(guī)律的認識只能由人的理性能力進行把握。在他看來,道德規(guī)律就是實踐領域的最終原因和最高原理[15],它高于頭上的燦爛星空。這里的實踐并非是指人類的所有活動,而是只有人們在某種普遍的道德法則或道德規(guī)律指導下的實踐活動才能稱得上實踐。具體的實現(xiàn)活動大致涉及人的權利(政治)、道德(倫理)、信仰(宗教)等方面的實踐,實踐哲學就是對人的道德實踐、政治實踐等方面進行研究的理論學說。

      馬克思從人和自然、主體與客體在現(xiàn)實活動中的相互作用關系出發(fā),采用主客體關系論的思維方式。他以勞動代替實踐概念,以“人是社會的動物”這一命題轉換了亞里士多德對“人是政治的動物”的理解,把對實踐哲學的理解拓展到社會領域,并且把社會性作為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征,從而構建了以勞動和社會為概念基石的實踐哲學[16]。馬克思對實踐哲學的理解并沒有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道德實踐和政治實踐的認識,而是將人們最基本的感性活動,即改變世界的物質生產(chǎn)活動也納入實踐哲學的范疇,這不僅進一步豐富了實踐哲學的認識,也使實踐哲學具有了自然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宏大視野,同時,馬克思實踐哲學還從人們的物質生產(chǎn)活動出發(fā),把人的自由理解為一個隨著物質生產(chǎn)活動的發(fā)展而不斷現(xiàn)實化的過程[17]。從中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實踐哲學關注的是建立在物質生產(chǎn)勞動基礎上的包括理論實踐、道德實踐、政治實踐等在內(nèi)的全面實踐。

      在中國哲學史上,雖然并未出現(xiàn)實踐哲學這一詞匯,但以儒家思想為主代表的實踐哲學卻占據(jù)著中國哲學的主流地位。實現(xiàn)成己成物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一直是儒家千年來孜孜不倦追求的終極理想,社會領域中政治實踐、倫理實踐等是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重要途徑和活動。內(nèi)圣主要是實踐主體的德性和品格,它主要與倫理實踐相關;外王在實際活動中更多的是需要一定的政治實踐才能完成。在儒家的實踐哲學系統(tǒng)中,兩者并非是一種相互獨立的關系,而是彼此緊密相連,不可分離。內(nèi)圣是外王的基礎和前提,它需要在外王的政治實踐中得到體現(xiàn)和提升;外王需要內(nèi)圣的指導和規(guī)約,它的實現(xiàn)需要社會大眾的倫理實踐和道德力量支撐。據(jù)此可見,內(nèi)圣外王既是儒家實踐哲學的政治實踐的理想,也是倫理實踐的追求。以孟子的實踐哲學思想建構為例,他從人的良心本心自我確證和發(fā)現(xiàn),到自覺培養(yǎng)、發(fā)端為仁義禮智諸德,再到推己及人充分擴張于他人和社會群體,最終實現(xiàn)個人修身齊家的道德實踐行為與社會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實踐行為的高度統(tǒng)一[18],構成了一個極具倫理實踐和政治實踐品格的實踐哲學。

      通過對中西方實踐哲學史的檢視,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通性在于都是將政治實踐和倫理實踐作為實踐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這些實踐是以人自身作為追求目的的實現(xiàn)活動。也就是說,實踐的目的內(nèi)在于人的這些實踐活動之中,人是開展這些實踐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他們的共通性還在于實踐哲學的目的不外乎是促進人對完滿德性、美好生活、良好社會秩序的追求,實踐哲學的基本原則不外乎是對人的道德行為和政治行為提供一系列具有約束力的價值規(guī)范[19]。在以上這些方面,實踐哲學的實踐與教育實踐是相互通約的,或者說實踐哲學必然蘊含著對教育實踐的理解和研究。這是因為教育實踐是人類追求美好品質和美好生活的根本方式,是為了人的完善和生活的美善[20],它同實踐哲學在根本目的和價值追求上具有強烈的一致性。因而,一種完整的實踐哲學必然包含政治實踐、倫理實踐和教育實踐三個向度。這啟示著人們普遍將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為功利化實踐和技術化實踐在根本上是錯誤的,它悖離了教育評價服務于實現(xiàn)教育目的——育人的初衷。從教育的視角來看,人們對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應該首要是將其作為一種教育實踐,而非其他。但教育評價實踐不是僅靠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的運作和完善就能夠完成的,它還需要政府力量的政治支持和引領,實踐主體的道德支撐和提升,以及社會領域的文化改造和更新。因而,從實踐哲學的立場來看,不僅需要糾正人們對教育評價不恰當、不正確的功利化或技術化的實踐定位,還需要拔高人們對于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即不僅要將其定位為一種教育實踐,還要將其定位為一種政治實踐和倫理實踐。只有這樣,《總體方案》的落實和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落地才能從根本上調(diào)動全社會、全領域、全主體的共同積極參與,也只有這樣,新時代教育評價的理念和目的才會在人們的共同實踐中得到實現(xiàn)。

      三、教育·政治·倫理實踐:教育評價實踐的應然定位及其實現(xiàn)

      (一)教育評價作為教育實踐及其實現(xiàn)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實踐活動,育人性和實踐性是教育的基本屬性,這是一個基本沒有疑義的命題。教育評價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育人和實踐的品性,或言教育評價實踐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實踐,這也是一個具有正當合法且符合邏輯的命題。在這個層面上,提倡教育評價作為一種教育實踐似乎顯得多余。但反觀現(xiàn)實,人們普遍將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為功利化實踐和技術化實踐,悖離了教育評價作為教育實踐這一命題的真義。將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為功利化實踐,是指實踐主體將分數(shù)、名利等外在利益作為教育評價實踐的根本參照和內(nèi)在驅動,教育評價實踐是否需要開展以及如何開展,不是由教育和人的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決定,也不是根據(jù)教育評價理論的規(guī)引指導或制度的頂層設計進行,而是看教育評價實踐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為實踐主體帶來外在利益的最大化。其典型的表現(xiàn)是,分數(shù)、名利等外在利益成為評價學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甚至是評價教育一切的唯一標準,其帶來的結果是,形成了教育看分數(shù)、社會看名利的評價效應和風氣。技術化或數(shù)據(jù)化的教育評價實踐,是指通過技術的使用和數(shù)據(jù)的表征對人或教育進行價值判斷和全景描述,這本質上是一種外在性的教育評價,并未涉及對人的內(nèi)在性進行描述和判斷。它與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異質性,是附加在教育實踐之上的支配性部署,而在教育中,這種裝置部署主要用意在于捕獲、規(guī)導和控制學校教育過程和產(chǎn)品[21]。當這種教育評價實踐成為一種生產(chǎn)工具人的操作主義實踐時,教育實踐的育人真義也就不復存在了??梢?,現(xiàn)實中實踐主體所進行的教育評價實踐從根本上講并不是一種教育實踐,或者是淪為一種異化的教育實踐,重提教育評價作為一種教育實踐非但不多余,反而是必要和迫切的。

      將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為一種教育實踐,其一,就是引導人們的教育評價實踐回歸到教育本體和育人本質的軌道上,使教育評價實踐主體從根本上認識到,開展教育評價實踐不是為了獲得分數(shù)、名利等外在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為了更簡單有效地控制教育的過程和產(chǎn)出失去批判反思能力的工具人,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讀懂教育生活中的每個人,包括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成長變化、發(fā)展障礙、個性潛能、特長品性等,據(jù)此做好一系列的教育應對和支持,從而促使他們都能夠得到健康合適的發(fā)展。其二,教育評價是通過對教育現(xiàn)象和活動價值的調(diào)查、分析、協(xié)商、判斷,逐步達成共識,促進教育現(xiàn)象與活動不斷調(diào)適、改進和發(fā)展的過程[22]。在這個層面上,教育評價作為教育實踐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調(diào)動實踐主體間的合作、協(xié)商、判斷的積極性,使得教育評價實踐成為一種公共實踐,而不是某一個人或團體獲得外在利益的實踐,也不是按照單一固定的技術化路徑或唯量化的數(shù)據(jù)化思路的實踐。因為作為教育實踐的教育評價實踐,本身是眾多教育實踐者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些教育實踐者處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帶著不同的想法,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應對不同的環(huán)境[23]。在進行教育評價實踐時,政府、家庭、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等實踐主體都有責任,誰都不是旁觀者,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其三,將教育評價作為教育實踐,還是指在進行教育評價實踐時要堅持教育學的立場,將實踐聚焦在生命的可塑性、可能性從抽象的觀念轉為現(xiàn)實的過程,聚焦在一個個具體的生命如何實現(xiàn)主動、健康發(fā)展的方式、途徑和過程,即作為生命·實踐活動的教育過程[24]。用教育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視角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在教育評價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真問題,使真的教育評價在教育實踐中真正發(fā)生,讓教育評價實踐真正成為以人的整全發(fā)展為目標原則的實踐。當然,教育學的立場并非是每個參與教育活動的人與生俱來或輕易獲取的,而是需要在不斷地面對、研究、理解、介入、改變和反思教育實踐的過程中生成和獲得。其四,將教育評價作為一種教育實踐,還需要人們認識和理解教育實踐的邏輯,即任何實踐主體在進行教育評價時,都會受到事先習得的習性的支配;受到雖有所準備,但仍不斷被情境因素所修正或改變的意向的支配;受固定的、單向的時間結構的支配;受身體—心理—社會構成的三維空間結構的支配;受上述各因素的共同、交互與重疊的支配[25]。只有認識和正視這些實踐邏輯,在進行教育評價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根據(jù)教育的育人目的和發(fā)展規(guī)律隨時調(diào)適、改變和校正自身的實踐邏輯,從而保證每個實踐主體的教育評價實踐都能成為和保持一種教育實踐。

      (二)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及其實現(xiàn)

      教育評價的實踐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教育問題,它與政治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評價實踐就是一種政治實踐。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有著一定的概念基礎和歷史基礎。首先,教育評價實踐滿足政治實踐概念的界定條件。政治實踐是政治主體在特定政治環(huán)境中運用中介改造政治客體的客觀活動……它內(nèi)在地包含政治實踐主體、政治實踐客體、政治實踐中介和政治環(huán)境四個基本構成要素[26]。教育評價主體大多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及其委托的評價專家或團體、學校、教師等承擔,他們首先是國家意志的代言人,從這方面來說,他們既是教育評價實踐主體,又是政治實踐主體;教育評價在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及調(diào)整實踐主體間的權利關系等方面發(fā)揮著一定的政治功能,即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有著需要進行改造的政治客體;一定的教育評價組織、教育督導部門、教育監(jiān)測機構等政治管理工具,和教育評價理念宣傳、政策頒行等政治輿論工具,充當著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的中介;就目下而言,教育評價實踐同政治實踐一樣,都是在新時代安定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下運行的。其次,教育評價的發(fā)展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治驅動的。我國的科舉制度、英國的文官制度等深刻地影響著教育評價的演變和發(fā)展,而且最初的教育評價多是服務于政治安定的需要。如在學校政策領域,評估發(fā)展的起點是世界范圍內(nèi)出現(xiàn)的學校督導,其早期形式表現(xiàn)為服務官僚化的監(jiān)控和確保教育行政機關能對學校采取行動。其目的在于確保在給各個學校分配國家的教育和教學任務時在某種程度上做到公平[27]。又如在教材領域,我國自古向來就有官方審定批準的傳統(tǒng),作為承載國家政治意志的教材,它的評價和審定的首要標準在于是否符合國家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利益和政治要求,如今的教材評價同樣如此。

      將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為一種政治實踐,首先,它的實現(xiàn)需要實踐主體堅定正確的政治目的和政治立場。即在進行教育評價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教育評價的根本任務和根本標準,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教育評價的根本理念,始終以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為教育評價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以扎根中國大地和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評價的根本立場,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引導教育系統(tǒng)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教育關切,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yè)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教育評價改革的基本價值遵循[28]。其次,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并不是完全依靠自上而下的制度設計和政治安排就能實現(xiàn),它還需要實踐主體運用實驗方法的決策邏輯,循序漸進的進行教育評價實驗和推廣。實驗方法的決策邏輯就是指依據(jù)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和認知獲得的方法對政治決策進行改進,它屬于實驗政治的范疇。運用此邏輯,就是在教育評價改革方案在被廣泛實施之前,需要進行個別的試驗或在某些限定的區(qū)域進行試驗,借助系統(tǒng)化的評價對教育評價改革的實驗組的結果和沒有進行改革的控制組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通過不斷地對比評價,決定教育評價改革的實踐進度、廣度和深度。最后,教育評價實踐必須在一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環(huán)境下進行,同時它還必須遵循科學的原則,這必然會引發(fā)教育評價的政治化和專業(yè)化之爭。為了化解這一矛盾,促進教育評價作為政治實踐的實現(xiàn),需要厘清不同實踐主體的評價權責,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任何教育評價都要從根本上符合國家發(fā)展的根本需要和根本利益,至少在由國家和政府作為任務委托方進行的教育評價實踐中,如中考、高考、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等,政治需要決定借助評價對哪些問題進行研究,依據(jù)一定的政治立場進行評價要考慮哪些標準,根據(jù)政治需要決定評價結果使用的限度。而評價者的任務就是在研究對象和評價命題確定之后,依據(jù)一定的科學方法進行適當?shù)脑u價方案設計和實施,以及對評價數(shù)據(jù)和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判斷。

      (三)教育評價作為倫理實踐及其實現(xiàn)

      從根本上扭轉教育評價實踐的功利化和技術化傾向,實踐主體不僅需要將教育評價實踐定位為教育實踐和政治實踐,還要將其定位為倫理實踐。簡單地說,教育評價作為倫理實踐就是以道德來規(guī)約教育評價行為,來協(xié)調(diào)人與人的教育評價交往關系的活動。教育評價作為倫理實踐何以可能和成立?首先,這一命題在根本目的上是成立的,即倫理實踐的根本目的和教育評價實踐的根本目的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倫理實踐最終是為了完善人的德性和靈魂,促進人的發(fā)展;在康德那里,倫理實踐是以人的道德性或獲得完滿的善(至善)為最后目的的;馬克思的倫理實踐強調(diào),社會發(fā)展的最高目的是人的發(fā)展。教育評價實踐作為教育實踐的組成部分,其終極目的在于促進人的整全和完滿發(fā)展,在于追求人的主體意識的自覺和實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意向性[29]。兩者在根本目的上都是為了實現(xiàn)人的德性完滿和整全發(fā)展。其次,這一命題在價值層面是成立的,即倫理實踐和教育評價實踐都直接涉及人的價值。從價值論的角度,價值可以分為人的存在價值、交往價值、主客體價值。人的存在價值是人作為人特有的對人的尊嚴、自由和權利的追求和確認[30],交往價值是主體之間在對社會規(guī)范的整合和確認的交往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主客體價值就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所表現(xiàn)的價值。倫理實踐和教育評價實踐都需要在保護人的尊嚴、尊重人的權利、實現(xiàn)人的自由發(fā)展的生存價值前提進行,還需要在一定的社會普遍的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之下進行,更需要在尊重人的發(fā)展需要之下進行,在這個層面上,教育評價實踐就是一種倫理實踐。

      將教育評價的實踐定位為一種倫理實踐,實現(xiàn)它,首先需要實踐主體遵循一定的倫理原則。遵循公平公正的倫理原則,要讓參與的實踐主體都能享有一定的評價權利,讓每個評價對象都能獲得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結果和發(fā)展權利;遵循以人為本的倫理原則,教育評價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考試機器或獲得分數(shù)的工具,那么教育評價實踐就要建立在了解和尊重人的發(fā)展需要、特性、潛能、傾向的基礎之上,真正使教育評價實踐回歸到為了人的整全完滿發(fā)展的目的之上;遵循追求正當性利益的倫理原則,教育評價作為一種倫理實踐鼓勵的是實踐主體能夠更多地追求內(nèi)在利益,但也不妨礙實踐主體追求正當性的外在利益,即在不傷害他人的基本權益的前提下,實踐主體可以通過教育評價追求分數(shù)、升學等正當性名利。其次,教育評價作為倫理實踐的實現(xiàn),也需要實踐主體具備一定的倫理品性和倫理素養(yǎng)。即實踐主體要具備一定的德性,德性是既使得一個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動的品質[31],它對于實踐主體開展好的教育評價實踐至關重要;還要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包括維護評價對象的正當利益、尊重評價對象的人格和權利、認清評價結果的使用限度等,還包括具備專業(yè)的評價素養(yǎng),如果教育評價由不懂評價的人來做,可能會對評價對象造成一定的誤導和傷害。當然也包括與教育評價相關的實踐主體不要再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看待教育評價實踐,要轉變?yōu)橐环N參與者的立場去認真審視和參與教育評價實踐。最后,教育評價作為倫理實踐的實現(xiàn),還需要實踐主體發(fā)揮一定的實踐智慧。實踐智慧是指人與實踐相關的杰出品性及其在實踐中的卓越運用,這種品性一般是指德性。它的重心不在于給出事物“是什么”的解釋,而是要探討“應當如何”或“怎么做”的理性判斷和價值關切[32]。發(fā)揮實踐智慧,要始終以德性為根基,做到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統(tǒng)一,從而規(guī)避教育評價實踐淪為技術化和功利化的活動;要善于利用實踐理性分析利弊和辨別對錯,根據(jù)實踐理性決策和調(diào)適教育評價實踐;要不斷審視和追問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不斷地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智慧拉近兩者的距離;還要領會和掌握實踐的辯證法智慧,辯證的認識和處理教育評價實踐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繼安,陳志文.教育評價改革的“破”與“立”[N].光明日報,2020-09-15(14).

      [2][28] 石中英.回歸教育本體——當前我國教育評價體系改革芻議[J].教育研究,2020,(9):4-15.

      [3] 周洪宇.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J].中國考試,2020,(11):1-8.

      [4] 顧明遠.教育評價改革,關鍵在落實[N].人民日報,2020-10-21(12).

      [5] 趙婀娜,吳月.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揮棒[N].人民日報,2020-10-20(12).

      [6] 秦春華,姜佳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J].中國考試,2020,(12):10-14.

      [7] 石中英.打贏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攻堅戰(zhàn)總體戰(zhàn)[N].中國教育報,2020-10-22(06).

      [8] 李政濤.把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深化到“評價能力”的提升那里去[J].中國教育學刊,2020,(12):8.

      [9] 葉麗新.提升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評價素養(yǎng)[N].光明日報,2020-11-17(14).

      [10] 劉振天.教育評價破“五唯”重在立“四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11):13-15.

      [11] 劉志軍.以綜合素質評價撬動育人方式變革[N].中國教育報,2020-11-30(02).

      [12] 何萍.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研究的當代價值——以中國理性思維方式的建構為主線[J].哲學動態(tài),2020,(9):5-15.

      [13][16] 丁立群,李宇.實踐哲學的理論分野[J].求是學刊,2020,(5):29-36.

      [14] 張能為.理解的實踐——伽達默爾實踐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5] [德]康德.鄧曉芒譯.實踐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7][19] 閻孟偉.實踐哲學的理性之維[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30-36.

      [18] 鄭臣.內(nèi)圣外王之道——孟子實踐哲學思想初探[J].社會科學家,2012,(10):15-19.

      [20] 吳迪.實踐·實踐哲學與教育——教育哲學學術委員會第16屆學術年會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13,(2):79-80.

      [21] 金生鈜.大數(shù)據(jù)教育測評的規(guī)訓隱憂——對教育工具化的哲學審視[J].教育研究,2019,(8):33-41.

      [22][30] 劉志軍.教育評價的反思和建構[J].教育研究,2004,(2):59-64.

      [24] 李政濤.論“直面教育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6,(2):4-7.

      [25] 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教育研究,2006,(1):3-9.

      [26] 劉吉發(fā).馬克思主義視閾下政治實踐的哲學反思[J].社會主義研究,2009,(1):6-10.

      [27] [德]賴因哈德·施托克曼,沃爾夫岡·梅耶.唐以志譯.評估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9] 劉志軍,徐彬.教育評價:應然性與實然性的博弈及超越[J].教育研究,2019,(5):10-17.

      [31] 亞里士多德.廖申白譯.尼各馬可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32] 田海平.“實踐智慧”與智慧的實踐[J].中國社會科學,2018,(3):4-25.

      作者簡介:

      劉志軍:教授,博士生導師,學部部長,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育評價。

      徐彬: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育評價。

      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Liu Zhijun, Xu Bin(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Henan)

      Abstract: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any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or concep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plans or system design, lies in how the subject of practice orientates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what to orientat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which people generally orientat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 utilitarian and technical practice, and to help the practice subject correctly orientat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e may provide a more appropriate idea and direction to orientat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 subject of practice can orientat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 educational practice, political practice, and ethical practic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requires the practice subject to return to the educational essence of educating people,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ractice subjects, adhere to the pedagogical standpoint, and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logic of edu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 a political practice requires the practice subject to have a firm and correct political stance, use experimental decision-making logic, and clarify the evaluation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different practice subjects. As the realization of ethical practic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quires the subject of practice to follow certain ethical principles, possess certain ethical qualities and exert certain practical wisdom.

      Keywor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ractical philosophy; practical orientation; educational practice; political practice; ethical practice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17日

      責任編輯:李雅瑄

      猜你喜歡
      教育評價教育實踐
      莫讓“后進生”成為教育之殤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實踐與探索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系之我見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07:08
      何謂教育理論聯(lián)系實踐
      大班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與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41:49
      談談教育評價與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關注“人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觀下學校教育的召喚
      基于幼兒成長的有效教育評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7:13:08
      對高校傳統(tǒng)音樂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思考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3:14
      頂崗實習支教學生評價問題探究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53:23
      彰武县| 淮安市| 石林| 莱芜市| 铜川市| 环江| 长治市| 离岛区| 墨竹工卡县| 乐清市| 林州市| 宜城市| 武冈市| 章丘市| 鹤庆县| 陆河县| 正阳县| 宁国市| 抚远县| 台南县| 汝阳县| 法库县| 城固县| 合水县| 瓮安县| 宜章县| 曲周县| 大姚县| 巴林左旗| 正宁县| 弥渡县| 新化县| 乡宁县| 保靖县| 彩票| 义马市| 广元市| 苗栗市| 宁蒗| 高尔夫|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