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嘉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下,數學教師需調整思路,對教學目標和任務加以完善,同時要學習各種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將其靈活應用于實踐之中,以便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挖掘學生潛力,通過有效引導改變其學習的方式,使之自主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前言
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教師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深入研究新高考制度,然后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從而有效突出其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1映照核心素養(yǎng)分析高中數學教育問題
1.1理論灌輸情況依然存在
高中是學生人生中比較關鍵的時期,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多學一點、多記一點,都會努力為他們講解各種知識,也會布置各種類型的題目讓他們練習,以便起到鞏固基礎的作用。但是,這種偏重于理論灌輸的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人,那些本就自制力很強的,也有明確目標的學生,會認真聽講,并按照要求進行思考和練習,而數學水平本就不好,且缺乏自律性的學生,在課上會覺得十分枯燥,很難消化教師所講的理論知識,也不樂于配合教師的引導。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氣氛會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被完全調動,教學效果往往十分不理想。
1.2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力度小
進入新的時代以后,新型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全新的思路。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教師們往往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出現失誤,也會因為使用不當而影響教學進度,所以即便有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也總是有諸多顧忌,最后都會選用比較保守的、出錯幾率較低的模式,導致創(chuàng)新力度較小,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地位、角色等變化也不大,最終的教學效果也與預期不符。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
2.1設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合作
在數學課上,高中教師還可以設計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合作,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相關結論,或是建構數學模型,以此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輔助提高其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建模的主要步驟》設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圍繞生活化問題“一個十字路口處的綠燈每次亮起后,會保持15秒的時間,那么,當綠燈亮的時候,在直行道上會有多少汽車通過這個路口”進行合作探究,此時學生需先在小組中列出與建模有關的幾種影響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假設,如“所有通過路口的車輛長度相等、前后車之間的距離相等、綠燈亮后車輛都是由靜止狀態(tài)勻加速啟動”等,然后可嘗試畫出草圖、列出表格,并使用字母列出數量關系式。待模型建立后,教師可先進行客觀分析,看總體條件是否合理,若無明顯問題,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已建立的模型,利用課余時間到一個十字路口進行觀察和記錄,然后對照模型,看是否有誤差,再據此進行優(yōu)化和改良。在此期間,學生們會親歷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更加高效地掌握建模方法,有助于激活其思維、強化其實踐能力,并不斷提高他們創(chuàng)新和解決問題的水平,繼而推動其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定發(fā)展。在《隨機抽樣》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本校高三年級的全體學生成績展開抽樣調查活動,學生之間可以建立學習小組,互相進行探討與交流,要求每一位小組呈現活動作業(yè),在課堂中交由同學互相評價,教師給予客觀評價。教師設計這種問題情境能夠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結合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制定可行的學習計劃,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促進學生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
2.2加強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質疑精神
師生互動是提升數學課堂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與權威,會限制學生質疑精神的發(fā)展,缺少質疑,學生就無法進行思維上的跨越,從而影響數學學習的效率。對此數學教師要端正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師生平等的課堂,充分的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互動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豐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數學學習的質量。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yè)與數學任務時,會保持高度謹慎的態(tài)度與精神,這樣能夠節(jié)省教師糾錯的時間,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提升的數學教學效率。
例如在《集合》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空集概念與其他集合的關系,這會對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時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是多數高中生容易出現錯誤與混淆的一個知識點。為了加強學生對空集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更改這一知識點的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判斷,例如空集是否是所有集合的子集?空集是否具備集合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相同的性質?教師通過這些問題考察學生的辯證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在反復的訓練中,學生能夠明確數學概念的性質,不會被錯誤的信息干擾,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選擇,在質疑中有所收獲。
2.3依托翻轉課堂學習
高中學生本就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學習的渠道與路徑也越來越豐富,故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借助各種新興的網絡媒體、網絡平臺等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方案,使得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在探究中逐步建構知識,從而不斷強化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圍繞《雙曲線》設計引導任務,且可以將任務融入到PPT或者微課視頻中,然后分享到微信群或班級論壇中,要求學生自主下載并觀看,據此分析雙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同時嘗試解決具體問題,再總結一下個人的收獲,于課上分享和討論。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數學教師需展示提前準備好的練習任務,讓學生依據自學所得進行解答,并據此判斷其知識掌握情況,明確易錯點和重難點,并于總結環(huán)節(jié)進行強調和梳理,便于學生及時查漏補缺,建構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學生會對相關知識產生深刻印象,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助于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在講解雙曲線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幾何畫板畫出雙曲線的圖示,通過一個中心點畫出直線,再繞成圓或橢圓,學生在這種實踐中能夠分析觀察總結出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根據圓、橢圓和雙曲線的方程式的差異展開討論,讓學生掌握三者之間的聯系。除此之外,在《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與直觀圖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物體的三視圖,加深學生對柱體、球體、錐體三視圖的掌握,幫助學生從物體的想象思維過渡到立體圖形的描繪中,并聯系生活中的實際物體,突破教學的難點與重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效率,幫助學生準確的找出正確答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延伸與補充相關知識,尋找適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課外知識點,擴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結語
高中數學教師要以導代教,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其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使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并通過合作互動、交流分析形成完善的學習思路,同時要給予其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在拓展、實踐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繼而順利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呂向紅.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探討[J].知識文庫,2020(04):163-165.
[2]馬小燕.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