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山
摘 ?要 ?高中體育教師訓練體育生時,需要重視體能訓練方案設計,還需要關注學生在當下的身體狀況。為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能訓練活動,教師需要借助學生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生的身份,同時清楚影響學生參與體育訓練、降低體育訓練效果的因素,給出解決相關干預因素的方法。本文從力量與耐力等方面給出訓練方式,給予學生合理的指導。
關鍵詞 ?高中 ?體育生 ?運動訓練 ?方法
在我國新教育改革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學需要重視學生體能培養(yǎng)工作。圍繞體育生,應該明確體能訓練目標,發(fā)現(xiàn)過往體能訓練存在的誤區(qū)?;趯W生身體素質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規(guī)律,編制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案,讓學生通過體能訓練活動,強化自身各方面能力。
一、高中體育生訓練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一)體育生學習情況
高中體育生在訓練過程中并沒有達到教師設定的標準,為了解影響體育生訓練效果的因素,教師開展調查活動發(fā)現(xiàn)體育生學習成績與學生訓練有一定的關聯(lián)。大部分體育生的學習并不理想,成績集中分布在中上游,很多體育生在學習方面承擔不小的壓力。在以考試成績決定成敗的今天,大部分家長真希望學生能夠考到理想的分數(shù)。在家長殷切的期望下,體育生沒有獲得良好的分數(shù),會遭受家長與文化課教師的雙重壓力。部分體育生認為自身文化課程不好,被迫走到特長生的道路,由于對體育存在一定的誤解,不能積極地參與體育訓練活動,這會對體能訓練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難以提升體育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體育訓練計劃
很多高中體育教師負責體育生體能培訓工作,但是并不具備較強的能力,無法根據(jù)體育生特長與體育素質設置符合企業(yè)實際狀況與訓練需求的方案。大部分高中學校體育教師對體育生訓練活動認知程度不足,認為體育生并不具備進入省隊或國家隊的潛質。在該觀念的影響下,沒有在體育生訓練活動方案設計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設計訓練計劃過于單一,沒有隨著學生體能改變進行調節(jié),無法提升訓練活動的效果。在體育生體能訓練計劃設計方面,教師需要關注體育特長生的實際情況,了解體育生學習成績、家庭與學校環(huán)境。教師還應基于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衡量,給出訓練方案,由此才能提高訓練活動在體育生能立牌坊面的效果。體育教師對體育上能力培養(yǎng)關注不足,按照統(tǒng)一標準制定訓練方案,無法通過該方案強化學生體育綜合能力。
(三)體育生心理狀況
體育生需要參加比賽活動,如果不能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會承受一定的壓力。學生不能快速調整自身狀態(tài),會影響到后續(xù)訓練活動,很難發(fā)揮訓練活動在學生體能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當下很多體育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遇到挫折便會退縮,懷疑自身是否擁有體育方面的潛力與天賦。在自信心遭到打擊的情況下,體育生沒有參與體育訓練,長此以往會降低訓練活動在體育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效果。
二、消除干預體能訓練因素的建議
(一)處理學習方面的問題
教師帶領體育生參與訓練活動時,需要解決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的問題。教師應該與體育生父母溝通,讓家長支持體育生參與體育活動,從而可以堅定體育生在體育領域發(fā)展的信心,還可以糾正學生觀念,正確認識體育生的身份。在學生成長期間需要重視校園氛圍的構建,應該改變大部分學生對體育生錯誤的看法,宣傳體育活動,讓體育生在校內可以與其他學生享有同等的學習地位,由此增長學生的信心。研究體育生學習情況,應該平衡體育訓練與理論知識學習,使體育生可以在成長中參與體育活動,同時擁有足夠的時間學習文化課程,在提高體育生體能素養(yǎng),同時讓其擁有良好的成績。教師可以在體育訓練中引入一些學科知識,比如讓學生在放松訓練中背誦課文或是朗讀英語短篇。合理的應用時間,讓體育生進行放松活動或基礎訓練同時,鞏固學生文化基礎。
(二)編制個性化訓練方案
教師需要根據(jù)體育生身體情況編制訓練方案,讓方案具備針對性。通過訓練可以提高體育生自身耐力、速度與力量。教師在方案編制時需要考慮體育生未來發(fā)展,應該基于學生發(fā)展和當下身體素質等因素,編制訓練計劃,提高計劃方案的科學性。在方案編制時需要考慮體育生發(fā)展方向、自身情況。體育生個人能力不同,使用同一個訓練方案,難以提高每名體育生的能力。某些體育生體育水平很高,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達到省隊或國家隊標準,還有一些學生體能較差,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因此,體育教師需要編制個性化方案,訓練學生的體能,還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的變化,隨著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調整訓練內容,使學生得到良好的鍛煉。教師鍛煉體育生,需要關注體育上的成長,還應該不斷突破自身學習體育領域的知識,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學習體育訓練方面的方式方法。教師需要總結經(jīng)驗,調整培訓方法,科學的設置訓練時間,為不同類別的學生推送針有對性的訓練方案,使學生得到良好指導,快速提高自身能力。
(三)關注體育生心理
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培訓活動,應該關注體育生的心理,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狀況對訓練活動效果形成的影響。體育生與其他學生不同特殊的身份,體育生承擔一定的壓力,教師需要關注體育生心理狀況,確定體育生性格特征、心理恢復能力、抗壓能力。在日常交往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語言、神態(tài)等,了解學生當時的狀態(tài),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必須予以重視,找到學生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某些體育社在成長期間受到學生的嘲諷,對體育生身份感到自卑,無法專心參與體育訓練。教師需要開導學生,讓學生正視體育生身份,不會因為他人的言語影響自身情緒。再比如,某些體育生因輸?shù)舯荣悾詫ψ陨砟芰Ξa(chǎn)生懷疑。此類學生可能為完美主義者,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開導,并關注學生在之后的表現(xiàn)。在體育訓練階段,學生經(jīng)受嚴酷訓練,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正視成長階段遇到的失敗挫折,逐漸強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自行解決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教師還需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傳授學生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使學生可以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具備健康的心理,面對體育訓練的各類困難。
三、體育生運動訓練的方法
(一)力量素質訓練
訓練體育生力量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力量,培養(yǎng)體育生形成克服運動環(huán)節(jié)所受阻力的能力,強化體育生身體某部位的能力。高中體育教師培養(yǎng)學生時需要關注體育生的力量,其為評定體育生成績的主要因素。高中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活動需要發(fā)揮力量能動效應,讓體育生在活動參與中得到良好的訓練,逐漸形成良好的協(xié)調能力。高中體育教師還需要圍繞協(xié)調性與力量設置交叉訓練方案,讓體育生通過相關活動中,提高自身軀體的協(xié)調性,同時擁有較強的力量。體育教師訓練體育生,應該根據(jù)學生日常鍛煉情況定制鍛煉策略,將力量訓練關注點集中在學生肌肉協(xié)調能力與肌肉生理橫斷面力量培養(yǎng)方面,使用此種培養(yǎng)方式,可在強化學生肌肉強度同時提高學生肌肉協(xié)調性,學生在活動中受傷的概率會隨之減少。
訓練體育生力量時,肌肉生理橫斷面的訓練必須科學、有效,訓練強度需要設定在學生自身最大負荷60%~80%區(qū)間,低于60%難以提高訓練活動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效果,高度80%會增加學生受傷的概率。學生參與訓練活動時,鍛煉的頻次與方式也較為重要,教師向體育生提出建議——分組訓練。每組4~8次,每次訓練進行5~6組。按照高中體育生身體情況與力量訓練最終的要求,為學生推薦訓練項目并給出訓練頻次,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感受,在教師給出的區(qū)間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最大程度地訓練體育生肌肉性能,提高體育生肌肉生理橫斷面的活性。
(二)耐力素質訓練
體育生耐力訓練以800米跑為主,作為一項強度運動,通過800米跑可以有效提升體育生的耐力與速度。體育教師應該注重800米跑,同時還需要圍繞起跑、起跑后加速、途中跑與終點跑等內容進行重點分析,向學生介紹800米跑影響跑步效果的因素,讓學生關注步頻、呼吸、風力與步幅等因素。教師在學生耐力訓練時,以800米跑為主要訓練內容,同時從耐力訓練層面著手,使用間歇跑、重復跑、越野跑等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跑步活動,有效鍛煉自身能力。以200~300米作為一個區(qū)段,讓學生重復奔跑4~5次,每次間隔3分鐘。讓學生重復跑時,教師要關注學生面部表情、精神狀態(tài),如果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跑步中出現(xiàn)異常反應,需要讓該名學生休息。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況與思想,通過信心鼓勵法、暗示調解法等方式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讓學生參與800米訓練時,還會從速度層面出發(fā),調整訓練方式,在提高學生耐力同時,增加學生跑步速度。為此,教師設置專門的訓練,在800米跑中以100米作為加速跑的距離,以100~200的距離讓學生多次重復跑。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得到良好鍛煉,提高學生的跑步速度。
四、結語
體育教師培養(yǎng)體育生體能,必須對體能訓練有正確的認知。學生體能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必須了解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基于學生體能提升規(guī)律,編制科學的培訓方案,使培訓強度在學生能力接受范圍內。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精神鼓勵,讓學生擁有克服困難、參與體育訓練的決心,使用個性化培訓方法,突出培訓效果,提高學生力量、耐力等能力,達到體能訓練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蕭毅鋒.提升高中體育生運動訓練水平的策略研究[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06):2.
[2]田潤芝,劉孝鳳.高中體育特長生運動訓練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2020(13):0052.
[3]徐常作.高中體育田徑短跑訓練的有效方法研究[J].新智慧,2019(08):67.
[4]賴龍.高中體育運動訓練教學探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1(06):0173.
[5]陸洪明.高中體育生的核心力量訓練策略研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1(09):120-121.
[6]劉錫春.高中體育教學中中長跑運動訓練要點[J].當代體育,2021(07):1.
[7]黃志明.科學訓練方式提高高中體育訓練的有效性[J].體育風尚,2021(08):2.
[8]王治剛.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J].運動-休閑:大眾體育,2021(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