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妍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多元化教學;策略
一、幼兒音樂教育概述分析
通過音樂教育,除了能幫助幼兒掌握更多音樂知識,還可在無形中增強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鑒賞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對其之后全面發(fā)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同時,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幼兒園教育應從德智體美勞等層面入手,將音樂作為培養(yǎng)幼兒綜合品質的重要路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對幼兒來說極為重要。但是長久以來,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時,常會忽視對幼兒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音樂教育效果。為此,我們應重視對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引入,以此為幼兒音樂素養(yǎng)、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策略
(一)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以往的幼兒音樂教學中,育人內容多是以幼兒較為熟悉的兒歌為主,這樣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知識,但會在無形中導致幼兒的音樂知識面變得狹窄,不利于其長遠發(fā)展。因此,若想提升音樂教學效果,必須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拓展,保證教學范圍的廣泛。同時,豐富的教學內容能夠保證幼兒在音樂課堂上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這對提升音樂多元化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實施幼兒音樂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一些國外兒童歌曲、民謠引入到音樂課堂,以此幫助幼兒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音樂作品形成一定認知,豐富他們的音樂知識儲備,促使其音樂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在教授《兩只老虎》這首兒歌后,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播放德國兒歌,并為其搭配相應的動畫視頻,以此深化幼兒對這一歌曲的理解。通過此方式,能夠大幅拓展幼兒的音樂知識儲備,為其后續(xù)學習更深層次的音樂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形式多元化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作為課堂主體,對教學過程進行整體把控,通過帶領幼兒唱歌的方式展開育人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兒注意力,導致幼兒在課堂上的音樂學習主動性不足,不利于他們從音樂知識學習中獲得快樂。為此,我們要結合幼兒的音樂認知能力、知識儲備、興趣傾向等因素,適當轉變教學形式,將更為多元化的方式引入到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通過引入多元化教學形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例如,在對小班幼兒展開音樂教學時,我們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展開育人活動,通過將音樂知識和技能融入游戲中,以此更好地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比如,在教授“小星星”這首歌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4/4節(jié)奏,我們可以組織這樣一個游戲活動:有教學中,教師扮演成月亮姐姐,其他幼兒扮演天上的星星。在音樂開始時,星星們要圍著月亮姐姐轉圈,并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拍手。在前奏結束后,月亮姐姐可以用手指向一顆小星星,這時小星星要跟著音樂做出眨眼、跳舞等動作,其他小星星則要對這顆小星星的動作進行模仿。通過此方式,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注意力將得到有效發(fā)展,其對4/4節(jié)奏的掌握水平也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教學評價多元化
為保證幼兒音樂教學效果,必須要重視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工作,這樣方可讓教師更為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后續(xù)音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內容的豐富打下堅實基礎。在開展音樂教學評價時,我們不能單純地看幼兒學會了幾首歌、會跳了幾支舞,而應重點關注他們音樂素養(yǎng)、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另外,在評價方式上,我們不能只是依據其考察成績對幼兒展開評判,還應結合他們在音樂課堂上的表現,比如上課的積極性、認真程度等,全部都考慮到評價標準中。
例如,在開展大班樂器演奏教學時,其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若是一個幼兒的水平很高,但是在日常學習中不知道如何去與他人合作,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去思考問題,那他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優(yōu)秀。為此,我們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善于從不同角度、層面對幼兒在音樂課堂中的表現展開分析,以此方可更為精準、全面地了解不同幼兒的特點,從而為后續(xù)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升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從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形式多元化;教學評價多元化等層面入手分析,以此在無形中促使幼兒園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施曉莉.幼兒園音樂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構建[J].教育,2020(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