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臻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學家,他的文學作品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文學,而且奠定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基調(diào)。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往往篇幅短小,卻包含著豐富、復雜、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因此,解讀魯迅文學作品,已經(jīng)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少年閏土》節(jié)選自魯迅名作《故鄉(xiāng)》,自1954年后,《少年閏土》便被收入我國語文教材,一直延續(xù)至今。在過去,語文教師、文學批評家、文學鑒賞家主要基于文本敘述視角,基于單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我們認為:《少年閏土》中包含著少年魯迅、中年魯迅兩個魯迅。因此,我們將基于中年魯迅、少年魯迅的雙重視角,基于雙線敘事來解讀《少年閏土》。
一、《故鄉(xiāng)》的寫作背景
魯迅,原名周樟壽,1881年生于浙江紹興周家。魯迅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祖父周介孚1879年任內(nèi)閣行走,周介孚家有四五十畝水田,數(shù)十間房屋,和一個三畝大的百草園。童年的魯迅過著衣食無憂的快樂生活,每天在百草園里摘覆盆子,采何首烏,聽蟋蟀唱歌。1893年,周家突遭變故,周介孚因罪入獄,周家不得不變賣數(shù)十畝田產(chǎn),四處疏通。從此,周家沒落。1894年,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突然大吐血,為了給周伯宜診病,周家花掉許多金錢,最后不得不典賣家產(chǎn)、衣物。1896年,周伯宜病逝,次年周家分房,魯迅只分到一間祖宅。1898年,魯迅只身入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改名周樹人,并接觸新學。1902年,魯迅赴日本求學。1909年,魯迅回國,先后在浙江師范學堂、紹興中學執(zhí)教。1911年,魯迅聯(lián)絡革命黨人王金發(fā)光復紹興。1912年,魯迅應蔡元培邀請,出任教育部僉事。1918年魯迅擔任《新青年》編委,并以“魯迅”的筆名發(fā)表《狂人日記》。但《新青年》在社會上沒有引起強烈反響,銷路不佳,屢次???。同年,紹興周家決定舉家遷往北京。從1918年到1919年,魯迅在北京四處找房、看屋,花了七個月的時間,才找到一套帶花園的四合院。為了買這套四合院,魯迅花了三千五百大洋。但魯迅的月薪僅為三百大洋,為了湊錢,魯迅不得不向銀行借貸,并決定賣掉紹興祖宅。1919年12月4日,魯迅回到闊別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紹興搬家。搬家時,他偶遇童年時的好友章閏水,章閏水帶著兒子章啟生來幫他搬家。12月24日,魯迅帶著全家人離開紹興。1921年1月,魯迅創(chuàng)作《故鄉(xiāng)》。同年,《故鄉(xiāng)》在《新青年》上發(fā)表。1954年,教育部節(jié)選《故鄉(xiāng)》中的十幾個段落,改編成《少年閏土》。此后,《少年閏土》便成為中國歷代小學生的必讀篇目。
二、基于雙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
在《少年閏土》中,魯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塑造了兒時好友閏土的人物形象,回憶了與閏土相處的快樂而短暫的歲月?!渡倌觊c土》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也是歷代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因此,我們應當深入剖析《少年閏土》,并且要嘗試基于新的角度來解讀《少年閏土》。
(一)過去主要基于單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國內(nèi)文學界、教育界主要基于文本敘述視角,基于單線敘事來解讀《少年閏土》?;趩尉€敘事解讀《少年閏土》,可以將《少年閏土》簡單地理解為一篇記敘文。在《少年閏土》中,作者首先通過想象,勾勒出閏土的生動形象。然后,作者簡要交代了與閏土相識的背景,描寫了“我”期待閏土到來的心情。而后,作者對閏土的形象進行了正面描寫,并用寥寥數(shù)語交代“我”和閏土迅速成了好朋友,“沒有旁人的時候,閏土便和我說話,于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接著,作者詳細記敘了“我”與閏土進行的幾次對話。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更像是“我”在聽閏土講故事。在這幾次對話中,閏土講述了捕鳥的技巧,如何管瓜、刺猹,講述了海邊有五顏六色的貝殼,跳魚在沙灘上跳動。在回憶了與閏土的交談后,作者用正面抒情的方式,描寫了自己對閏土的欽佩,對海邊農(nóng)家子弟無憂無慮生活的向往?!鞍?!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弊詈螅髡哂浭隽伺c閏土分別時的情景,并重點描述了“我”和閏土的難舍難分,“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
(二)基于雙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
基于單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的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卻使《少年閏土》失去了思想深度與歷史深度。因此,我們認為:應當基于雙線敘事來解讀《少年閏土》。
1.《少年閏土》中包含著兩個魯迅
在《少年閏土》中,包含著兩個魯迅:一個是少年魯迅,一個是中年魯迅。少年魯迅著墨不多,但卻是一個無憂無慮、熱情好客、少不更事的官宦子弟。例如,從“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這些描寫中皆可看出。中年魯迅,在《少年閏土》中,只作為“我”存在著,只是作為一個第一人稱代詞而存在著,但作者卻處處凸顯“我”的存在,在每個自然段開頭,幾乎都有“我”。據(jù)統(tǒng)計《少年閏土》中,“我的父親”只出現(xiàn)了三次,“閏土”出現(xiàn)了十一次,“我”卻出現(xiàn)了二十六次。由此可見,中年魯迅在《少年閏土》中并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聽故事的配角,相反,中年魯迅是《少年閏土》的講述者。如果我們將視線拉長,如果我們基于《故鄉(xiāng)》全文來看,那么,我們會驚詫地發(fā)現(xiàn):《少年閏土》《故鄉(xiāng)》的主角,不是閏土,而是中年魯迅本人。在《故鄉(xiāng)》的各個段落,中年魯迅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抒胸臆等各種方式,著力描寫內(nèi)心中悲涼的心情:“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薄皶r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xiāng),本沒有什么好心緒?!痹凇豆枢l(xiāng)》中,作者借“豆腐西施”楊二嫂之口,對“我”的形象進行了側(cè)面描寫“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在《故鄉(xiāng)》中,作者借“豆腐西施”楊二嫂之口,用兩個“還說不闊”,反襯了“我”的落魄,楊二嫂說:“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薄拔抑罒o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地站著?!?/p>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少年閏土》中包含著少年魯迅、中年魯迅兩個魯迅。因此,我們應當基于中年筆觸、少年文字的雙重視角,基于雙線敘事來解讀《少年閏土》。
2.基于雙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
(1)以中年筆觸寫少年
在《少年閏土》中,魯迅先生以中年筆觸來描寫少年閏土,描寫少年魯迅的快樂生活,描寫快樂、美好的少年時光,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畫面。在《故鄉(xiāng)》中,作者看到的是蒼黃的天空,陰晦的天氣,聽到的是嗚嗚的風聲,感到的是冷風。在《故鄉(xiāng)》中,很少出現(xiàn)動詞,甚至很少出現(xiàn)豐富的名詞,也很少出現(xiàn)鮮活的形象,作者著力強調(diào)自己看到的是“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在《少年閏土》中,作者在腦海中勾勒出的卻是另一番生機勃勃、五顏六色、多姿多彩的美麗畫面:“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鋼叉,盡力地刺猹,“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白雪鋪滿沙地,竹匾下的稻雞、角雞、鵓鴣、藍背,各種各樣的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以及“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據(jù)統(tǒng)計分析,《少年閏土》中出現(xiàn)的動詞、名詞,在《故鄉(xiāng)》中的占比超過百分之八十。魯迅先生通過使用大量動詞、名詞,描寫了自己對童年、對故鄉(xiāng)的美好回憶。寫作《故鄉(xiāng)》時,魯迅先生已經(jīng)年過四旬,他留學日本歸來,經(jīng)歷了辛亥革命、張勛復辟,已經(jīng)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中年人。但中年魯迅看到“鐵屋子”里的人們,依舊在貧窮、苦難、愚昧中沉睡。因此,中年魯迅才會用抒情的筆墨,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故鄉(xiāng)畫面,在這幅畫面中,寄托著魯迅對童年時光和幸福生活的懷念。
(2)以少年文字悟中年
魯迅出生在傳統(tǒng)的官宦世家,學習過舊學,經(jīng)歷過家道中落,又在日本深入學習過新學,學習過日語、德語、俄語,廣泛接觸過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著作。可以說,魯迅的一生都在經(jīng)歷劇烈的變化。因此,魯迅深信:沉睡的、保守的、落后的中國不可能永遠是一溝絕望的死水,不可能永遠“死水微瀾”。魯迅讀過《天演論》,魯迅學習過尼采的超人主義,魯迅一直滿懷著飽滿的激情,致力于喚醒國民。因此,在《少年閏土》中,魯迅以少年文字悟中年。在《少年閏土》中,魯迅先生特意使用少年文字“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么”“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xiàn)在也不知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處處凸顯“我”的天真、幼稚,卻處處折射出“我”已年過四旬,卻依舊懷著一顆無邪的、赤誠的童心。在《故鄉(xiāng)》的結(jié)尾處,作者更是用少年文字,表達出對未來的希望,如“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一次表達了改變中國的熱誠。
同魯迅先生的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少年閏土》也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歷史內(nèi)容。在過去,文學界、教育界基于單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將《少年閏土》變成了一篇記事寫人的敘述散文,而基于少年魯迅、中年魯迅的雙線敘事解讀《少年閏土》,可以使我們從更高的思想高度來重新認識《少年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