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傳播中國形象的策略探析

      2022-04-28 21:44:39劉衍軍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中國形象對外漢語教學傳播

      [摘 要]跨文化傳播中國形象是來華留學教育對外漢語教學的使命,對外漢語教學要充分了解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的兩極性特征,把握中國形象教學傳播中的跨文化對話性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以跨文化建構(gòu)和傳播中國形象的自覺意識為統(tǒng)攝,緊密聯(lián)結(jié)文化中國和現(xiàn)實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合理處理有關(guān)中國形象的“套話”,秉持文化主體間性原則進行交流,引導來華留學生建構(gòu)和傳播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教學;中國形象;傳播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4-0110-03

      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由于國際傳播能力的不足,以及受西方話語霸權(quán)的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常常包含著許多誤解、歪曲的內(nèi)容,成為中國發(fā)揮文化軟實力的短板。因此,當前需要大力促進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獲得與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yīng)的國際話語權(quán)。來華留學生具有文化兩棲身份,在擴大中國形象傳播,促進中國的國際理解和認同方面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來華留學生作為文化“他者”傳播中國形象的作用,2021年5月和6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給北京科技大學巴基斯坦留學生和北京大學留學生的回信都勉勵他們多了解真實的中國,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促進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在傳播中國形象,培養(yǎng)中國形象的優(yōu)秀傳播者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能夠擔任關(guān)鍵角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跨文化傳播中國形象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使命

      對外漢語教學是我國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它應(yīng)該服務(wù)于國家的戰(zhàn)略,為促進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跨文化傳播做出貢獻。因此,致力于傳播中國形象,引導來華留學生“他我”形象的建構(gòu),培養(yǎng)傳播中國形象的他方主體,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使命,也是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所在。

      首先,充分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內(nèi)在要求。面對來華留學生這一特殊的教學對象,對外漢語教學必須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必須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wù)。通過展現(xiàn)中國的良好形象,傳播中國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用“中國心”影響和塑造來華留學生,培養(yǎng)知華愛華者,促進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這些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內(nèi)在要求。中國形象內(nèi)容既包括現(xiàn)實國情層面和歷史文化層面,對外漢語教學活動要向來華留學生展示既富有現(xiàn)代活力,又具有歷史底蘊的中國,要展示和平和合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傳達當代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漢語教師要始終牢記傳播中國形象的使命意識,提升傳播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做到中國形象傳播的日常化。

      其次,促進中國形象的“他我”建構(gòu)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關(guān)鍵目標。對來華留學生來說,中國形象原本是一種“他者”形象,是留學生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對中國文化或社會的想象,存在不少誤解和偏見。而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生活,了解中國后,其中國形象會更多地融入我方的因素,而“他者”意味會減弱,形成“他我”形象?!八摇辈煌凇八摺毙蜗螅勤吔诮虒W傳播中“我”的形象。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應(yīng)該積極引導和支持來華留學生構(gòu)建“他我”形象。傳播中國形象可以滲透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各種課程,文化課教學可以直接傳播中國形象,漢語語言課在傳授漢語知識、進行漢語表達訓練的過程中,也蘊含著傳播中國形象的環(huán)節(jié)和要求,漢語語言知識點也蘊含著中國的文化價值、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等,這些內(nèi)涵以生動的形象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潛移默化中促進留學生“他我”中國形象的建構(gòu)。

      二、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的兩極性特征

      形象學理論認為,文學作品中的異國異族形象是建構(gòu)性的,是“他者”的文化表征,是作者對他國的現(xiàn)實感知,它源于其隸屬的社會或群體的集體想象。當代形象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達尼埃爾-亨利·巴柔(Daniel-Henri Pageaux)認為一切形象都源于對自我與‘他者’,本土與‘異域’關(guān)系的自覺意識之中。[1](P155)依據(jù)這一理論,來華留學生的中國形象是一種“他者”形象,呈現(xiàn)出兩極性特征:

      第一,在強化自身文化認同之時貶斥、否定、甚至憎恨異國形象。中華文明作為西方文明的“他者”,其形象在西方長期趨于負面。有學者指出,西方文化通過塑造中國這一“他者”來完成對其自身觀念和價值的認同和維護,其意義不在于再現(xiàn)或者反映中國的現(xiàn)實,而在于構(gòu)建一種必要的、“為我(西方)所用”的他者形象。[2]就現(xiàn)實來說,來華留學生建構(gòu)中國形象的文本不少來自西方的新聞、影視、漫畫、圖片、文學作品、歷史文獻等資料,它們往往是西方社會意識形態(tài)化的中國想象。大量充斥于西方媒體中的中國負面形象,會大大影響來華留學生的中國形象,使得許多來華留學生在肯定自身文化認同時將中國形象作為反面參照,對中國形象產(chǎn)生一些負面觀感,形成對中國文化及其價值的貶損態(tài)度。

      第二,在貶抑自身文化之時表現(xiàn)出對中國形象的褒揚贊美。一些來華留學生質(zhì)疑、否定本國文化時,將中國形象當成正面參照,褒揚中國形象。來華留學生基于自己在中國的文化學習及生活經(jīng)歷,其中國形象跟一般社會想象中僵化的“他者”形象有了較大的差異。同時,來華留學生選擇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與中國形成命運共同體,這對其中國形象的建構(gòu)起著正面影響作用。

      基于來華留學生建構(gòu)中國形象的兩極性特征,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形象要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消除“他者”與自我的對立,促進留學生對中國形象理解和認同。

      三、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形象的跨文化對話性特征

      對外漢語教學活動對于塑造留學生的中國形象具有重要影響,相對于影視媒介等形式的文化交流,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對話性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兩種中國形象在教學活動中趨向交流融合。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蘊含的中國形象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的中國形象因此而得到調(diào)整、改善和豐富。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進行形象化、語境化、生活化、口語化的傳達,引導留學生具體形象地體會中國文化,形成對中國形象鮮明、深刻的感知,促進留學生中國形象的重構(gòu),這是教師將我方理想的中國形象滲透、融合到他方建構(gòu)的過程。

      第二,師生的身份關(guān)系可降低交流中的文化排斥和沖突。教學活動中交往的雙方是師生關(guān)系,教師是留學生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引路人,這有利于獲得留學生的信任,減少文化間的警惕和拒斥。對外漢語教師的中國文化傳授也有利于來華留學生更全面充分地了解中國,重構(gòu)其中國形象。

      第三,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有利于超越留學生中國形象的“成見”。中國教師和來華留學生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由此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價值判斷,這就是“成見”?!俺梢姟币壮蔀榭缥幕涣鞯氖`,影響其中國形象。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是直接地、面對面地進行深度的跨文化交流,經(jīng)過教師的合理引導,答疑解惑,“成見”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可以消解、減弱,不會對學習和交流造成太大的障礙,大大減少文化的摩擦和沖突,從而促進留學生中國形象的正面建構(gòu)。

      四、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傳播中國形象的策略

      基于來華留學生建構(gòu)中國形象的兩極性特征,以及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形象的跨文化對話性特點,對外漢語教學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傳播行為,把中國形象的內(nèi)容自然地傳達給來華留學生,讓來華留學生理解、接受和認同中國形象。具體可采取以下五方面的策略:

      第一,以跨文化傳播中國形象的自覺意識為統(tǒng)攝。中國形象的跨文化傳播應(yīng)貫穿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在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中,除了專門的課程介紹中國文化,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內(nèi)容,漢字、詞語、短文、對話等教學內(nèi)容都可以進行中國形象的傳播。因此,重要的是始終抱有傳播中國形象的自覺意識,各門課程、各種課型、每一堂課、各項活動都要落實傳播中國形象的具體內(nèi)容,全方位實現(xiàn)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形象的功能。

      第二,緊密聯(lián)結(jié)文化中國和現(xiàn)實中國傳播中國形象。在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的討論中,有學者提出要兼顧“文化中國”與“現(xiàn)實中國”。[3]中國形象包括文化中國形象和現(xiàn)實中國形象,兩者緊密聯(lián)結(jié)。文化中國形象包含歷史、文學、民俗、禮儀、信仰、傳統(tǒng)價值觀等內(nèi)容,其蘊含的生存智慧、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等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而現(xiàn)實中國形象更是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重要文本,因為中國成為世界關(guān)注的焦點是因為當代的巨大發(fā)展成就,積極的國際作為和強大的世界影響力。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經(jīng)濟成就、創(chuàng)新發(fā)展、世界貢獻等等,匯聚而成活力迸發(fā)、和諧包容的當代中國形象??傊?gòu)中國形象也是多層面、多角度的,既要有歷史的維度,也要有現(xiàn)實的維度;既要揭示中國獨特的生存經(jīng)驗,展示民族核心價值,又要提煉人類生存的共同文化價值等等。

      第三,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國形象傳播。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傳播中國形象,可以讓中國形象顯得立體、豐滿。故事能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地呈現(xiàn)真實的立體的中國,避免抽象概念和空洞說教,表達的內(nèi)容讓人自然接受。故事是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通過對過去的事情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社會的文化形態(tài),對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王一川先生說:“文化本身也同樣離不開講故事……倘要完整地把握中國,就不能不嘗試認識當代中國故事里所蘊含的中國想象,幻想或傳說,即中國形象?!盵4]李云雷先生亦云:“‘中國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國人共同經(jīng)驗與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民族的特性、命運與希望。”[5]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中國發(fā)展歷程、中國人的經(jīng)驗、情感、觀念,即使講授俗語、成語、詞語、漢字等,也可以故事方式道出其中的寓意或意蘊,幫助留學生走進中國文化的語境,走進中國人的生命世界、情感世界,用心靈去體悟中國文化,建構(gòu)中國形象。中國的改革開放故事、落后趕超故事、經(jīng)濟繁榮故事、“一帶一路”建設(shè)故事、抗疫國際支援故事等等都值得好好講述。

      第四,合理處理有關(guān)中國形象的“套話”?!疤自挕笔切蜗髮W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一個民族描寫異國文化或異國人的約定俗成的詞組,是站在己方文化立場對他者文化言說的基本表述單位,是基于民族心理定式對“他者”的固定看法,揭示出有關(guān)“他者”的某些本質(zhì)化類型。“套話”常常帶有對“他者”形象貶抑或誤解意味,有學者指出“套話”是理解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形形色色的誤讀的關(guān)鍵。[6]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捕捉剖析和解構(gòu)中國形象的“套話”。中國作為一個與西方文化迥異的重要國家,從古至今常常是西方國家構(gòu)建自我認同的重要參照對象,有關(guān)中國形象的“套話”復雜多樣。如某些西方經(jīng)典的文學、影視所展示的中國人的形象往往形成某種中國的“套話”,對來華留學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漢語詞匯方面,某些詞語成為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的一些“套話”,如功夫、京劇、狗肉、旗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對中國形象的某些誤解。在“自我”與“他者”的文化關(guān)系之中,會帶有某些文化偏見,來華留學生往往習慣將中國某些習俗放在中西對比的背景中,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落后與先進的對立思維模式對中國的文化進行貶抑,這些是需要在教學中改變糾正的。對外漢語教學是影響留學生中國形象重構(gòu)的機會,對外漢語教師要生動具體地呈現(xiàn)“套話”的謬誤之處,揭示“套話”所產(chǎn)生的根源,達到充分地理解和溝通,使留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中國。

      第五,秉持文化主體間性原則進行教育傳播。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形象的過程是由師生共同進行的跨文化交流活動,兩者都是自主、能動的活動主體。教師與留學生進行交流時應(yīng)秉持文化的主體間性原則,不同文化體之間是平等共存的,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切忌抬高己方形象而貶低對方形象,也不應(yīng)貶抑己方形象而抬高對方形象。要讓學生理解各種類型文化的產(chǎn)生有其自身的土壤和境遇,不能以一種文化凌駕于另一種文化之上。不同文化間要平等地對話和交流,增加了解,設(shè)身處地,了解對方文化形象的生成、發(fā)展歷程,達到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理解、包容、欣賞、借鑒的目的。要倡導文化之間是互補關(guān)系而非對立關(guān)系,主體間性的文化交流促進互相學習、理解、包容和融合。

      參考文獻:

      [1]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A].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張建琴,宋偉.西方文化想象中的中國形象[J].遼寧大學學報,2016(3).

      [3]胡曉明.如何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

      [4]王一川.當今中國故事及其文化軟實力[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5(12).

      [5]李云雷.如何講述新的中國故事——當代中國文學的新主體與新趨勢[J].文學評論,2014(3).

      [6]胡淼森.西方漢學家筆下中國文學形象的套話問題[J].文學評論,2012(1).

      (責任編輯: 杜家和)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建構(gòu)的實證研究”(17ZD008)。

      ? ?作者簡介:劉衍軍(1975—),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來華留學生教學、中國文化傳播。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對外漢語教學傳播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2:38:25
      淺談組織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對外漢語課堂游戲教學設(shè)計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5:53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0:54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nèi)陸形象的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9:14
      淺論呂劇藝術(shù)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xiàn)象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luò)輿情傳播
      信丰县| 元朗区| 木兰县| 桃园县| 鲁山县| 延边| 大埔区| 长泰县| 康乐县| 当阳市| 任丘市| 柘荣县| 刚察县| 郓城县| 通渭县| 武城县| 曲麻莱县| 宜黄县| 大关县| 辽宁省| 涟源市| 滕州市| 泾源县| 天镇县| 潍坊市| 田阳县| 八宿县| 永年县| 呼伦贝尔市| 遂川县| 横峰县| 苍溪县| 攀枝花市| 泾阳县| 长顺县| 郧西县| 南平市| 巨鹿县| 丘北县| 阳江市|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