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音樂系管窺

      2022-04-29 14:38:19溫鵬翔趙延娜
      當代音樂 2022年12期
      關鍵詞:辦學特色音樂會

      溫鵬翔 趙延娜

      [摘要]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音樂系之所以能夠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享譽華北,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音樂系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音樂演出活動,特別是其舉辦的音樂會,為音樂系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擴大了音樂系的社會影響力。從這些音樂演出活動可以窺見,音樂系的實踐狀況和專業(yè)側重在短短幾年間出現了明顯的轉變,這些轉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音樂系向縱深發(fā)展和逐步提高的態(tài)勢。同時,這些音樂演出活動鍛煉了學生,普及了音樂,服務了社會,體現出音樂系在推進近代文明建構中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毫無疑問,音樂系的辦學是成功的,它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些辦學特色,至今仍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的辦學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河北女師音樂系;演出活動;音樂會;辦學特色;變化發(fā)展;社會貢獻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12-0229-05

      作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享譽華北的高等音樂教育機構,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下稱:河北女師)音樂系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本文主要依據音樂系的音樂演出活動,管窺音樂系1931年至1937年間的辦學特色、變化發(fā)展和社會貢獻。需要說明的是,音樂系最早開展的音樂演出活動是定期舉行的學生練習演奏會,但這種演奏會的觀眾多為本系師生,公開程度較低,舉辦目的也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登臺練習的機會,練習性遠遠大于表演性,因而本文更多的是將其作為一種練習活動來看待,文中所述演出活動主要指真正具有表演意義的音樂活動,如音樂會、電臺播音、交流演出等。

      一、辦學特色

      (一)注重課外實踐

      課外實踐是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北女師音樂系成立后,對課外實踐給予了高度重視,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課外訓練制度化。1932年9月21日下午四時,音樂系召開教務會議,李恩科、馮特甘、張洪島、王長青、帕芬諾夫等人在會上就促進學生課外研究及工作事項展開討論,會議決定,根據學生課外練習時間,實行練習狀況調查,這一調查制度的實施,對于強化學生日常專業(yè)技術訓練,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會議還規(guī)定:“每兩周舉行練習演奏一次,以資訓練”[1]。由此,定期練習演奏也作為音樂系的一項教學制度被確定了下來。練習演奏由音樂系教師擔任指導,以演奏會形式呈現,凡是音樂正副系的學生均須登臺表演(通常分批次進行)。由于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干擾,練習演奏會有時無法按期舉行,但因為有了教學制度作為保障,使得這種練習活動一直堅持舉辦到了音樂系停辦。

      第二,課外活動組織化。1932年10月,音樂系發(fā)起成立了由本系專業(yè)教師擔任指導員,音樂系及音樂副系學生為會員的課外活動組織——音樂學會。該會“以研究音樂,增進音樂學識及技能,養(yǎng)成欣賞高尚音樂之能力”[2]為宗旨,分設總務、出版、研究、樂藝、保管五部。總務部主持會務,并負責召開會議及內外交際活動,內設“交際股”“文書股”“事務股”等;出版部負責刊物出版、稿件徵集及對外宣傳,內設“編輯股”“校對股”“宣傳股”等;研究部主要研究中西音樂及京劇,內設“國樂股”“西樂股”“京劇股”等;樂藝部負責籌備音樂會及各種游藝活動,內設“音樂股”“游藝股”等;保管部負責保管圖書刊物及樂器,內設“圖書股”“器樂股”等。上述五部,分別設有部長、干事數名。音樂系就是通過這樣一個較為完備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

      第三,音樂演出頻繁化。音樂系成立初期,音樂演出活動不多,且僅有以訓練為主要目的的練習演奏會一種類型。從1933年開始,演出類型逐漸多樣,演出頻次也明顯增多,除大致兩周舉行一次的練習演奏會和各種參與性的音樂演出外,音樂系幾乎每年都會到廣播電臺播音,僅1936年10月至12月期間,音樂系在天津青年會電臺舉辦的專場播音活動就有13場[3];此外,音樂系還會在每學期另行舉辦公開的音樂會。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3年4月到1937年7月,音樂系舉辦或參加的各類音樂演出活動至少有46場(不含練習演奏會、聯歡會、游藝會等)[4],按照每學期師生在校時間4個月計算,平均三個星期就有一場音樂演出活動,如此頻繁的演出,在當時以培養(yǎng)音樂師資為主要宗旨的高等音樂教育機構中并不多見,這充分反映出河北女師音樂系對課外實踐尤其是演出實踐的重視。

      (二)注重交流學習

      首先,體現在經常組織師生參加校外機構、社會組織或音樂名家舉辦的音樂演出活動,青年會國際音樂會、青年會國樂演奏大會、南開大學國樂演奏會、“四胡夫妻”演奏會、天津中等以上學校歌詠會、天津學生募捐游藝大會、女青會游藝大會等,都有音樂系師生的精彩表演。這些演出活動已成為音樂系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鍛煉學生演奏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擴大音樂系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音樂系還經常組織學生到校外觀摩學習,比如1935年5月28日在天津青年會大禮堂舉行的丁善德鋼琴演奏會、1936年5月24日在天津法租界維斯禮堂舉行的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學生演奏會,相當一部分觀眾都是河北女師音樂系的學生,正如丁善德鋼琴演奏會后《大公報》刊發(fā)的會評所言:“她們似乎不僅在欣賞,而是在觀摩,想學習一點什么回去”[5]??梢姡魳废祵W生已將觀摩音樂名家或音樂教育機構舉辦的音樂會,作為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

      再次,在“走出去”的同時,音樂系還以“請進來”的方式,邀請中外音樂名家來院演奏,為學生創(chuàng)造觀摩學習的機會。法國著名女鋼琴家福勞妮夫人就是來院演奏者之一。福勞妮夫人畢業(yè)于法國巴黎音樂院,是意大利裔鋼琴大師普格諾的得意弟子,在世界樂壇上占有相當的地位。她曾巡演于世界各地,并為多國政府首腦表演,行蹤所至無不受到熱烈歡迎。[6]1934年10月,福勞妮夫人首次來到中國,[7]并在天津法租界工部局禮堂舉行鋼琴演奏會,此為她世界巡演之一站。在天津期間,福勞妮夫人在河北女師舉行了一場小型鋼琴演奏會,其精彩的演奏,令在場師生驚嘆,同時也使得音樂系師生對外國鋼琴作品及音樂風格有了更多了解。演奏會后,福勞妮夫人還同音樂系教師在教學樓前合影留念。[8]1935年5月,青年鋼琴家丁善德也應邀在河北女師舉行了一場小型鋼琴演奏會,所奏曲目中外兼?zhèn)?,如韋伯創(chuàng)作的《邀舞》、賀綠汀創(chuàng)作的《牧童短笛》《搖籃曲》等,“每曲奏罷,莫不掌聲雷動”[9]。丁善德精彩的演奏,令河北女師院長齊璧亭“贊佩”,聘任丁善德為音樂系教授,而音樂系的學生也通過此次觀摩學習,對中外鋼琴作品有了更為深入的認知。

      此外,音樂系還努力加強校際間的交流。比如1936年5月,在李恩科、陳振鐸、丁善德、張洪島等河北女師音樂系教師的援助下,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下稱:平大女院)音樂系師生才得以赴津舉辦演奏會。[10]平大女院音樂系師生在津期間借住河北女師,[11]河北女師音樂系“除盡地主之誼,竭誠招待外”[12],還特意將音樂館演奏室進行一番布置,在里面舉辦了一場歡迎會,并組織了一個能“使大家樂一樂的小游藝”[13],以聯絡感情,加強交流。1937年3月29日,河北女師音樂系又與平大女院音樂系共同發(fā)起成立了平津音樂學會。[14]該會的成立,對加強河北女師音樂系與平津各大高校音樂組織的交流,促進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具有一定意義。

      (三)注重一專多能

      音樂系主任李恩科在《女師學院音樂系學生演奏會專號》“導言”中說:“我們的音樂系是師范的性質,目的在培養(yǎng)普遍學校的音樂教師;教授們和學生們,所常常引以為念的就是這個問題,并且感覺到負有這樣的責任。系中的課程不僅限于音樂,音樂的課程更專門不限于某一種。希望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音樂藝術的正確的觀念。然后可以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啟發(fā)后進的天才?!盵15]可見,音樂系的辦學宗旨非常明確,就是造就普通學校的音樂教師,也正是基于這一目的,音樂系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特別注重一專多能的訓練。

      “一專”是針對學生所學專業(yè)而言的,即人才培養(yǎng)以傳授音樂專業(yè)知識為主。從課程組織結構來看,音樂系的課程主要分為公共必修課、本系必修課、本系選修課三大類。在音樂系成立之初,為培養(yǎng)復合型教師,本系必修課和本系選修課均設有音樂、體育兩個學科的課程,學生必須同時修習這兩類學科課程才可畢業(yè),這導致音樂學科屬性弱化。而且,這種課程設置還對學生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性近音樂者,每感體能體力之不足,而性近體育者,又感音樂技術之難精”[16]。隨著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專門的音樂師資已成為緊迫的社會需要,于是河北女師在1932年將音樂、體育分為兩系。獨立后的音樂系,在課程設置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此時無論是本系必修課還是本系選修課,均改為音樂學科課程,且學科課程的學時高于公共必修課,這種課程組織結構與學時分配方案,鮮明地體現出人才培養(yǎng)的學科屬性,表明音樂系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更加明確,更加注重音樂專業(yè)性和學生專業(yè)水平的提升。

      所謂“多能”,主要是指專業(yè)技術能力、舞臺表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為加強學生專業(yè)技術能力的訓練,音樂系不僅對學生課外練習時間做出規(guī)定,而且還實行練習狀況調查制度,特別是鋼琴、獨唱、提琴、二胡、琵琶等專業(yè)技術類課程,都會定期予以測驗,并由系主任評定進步的遲速。為促進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提升,音樂系經常舉辦或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音樂演出活動,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登臺表演的機會,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為提高學生教育教學能力,音樂系不僅開設了“教育概論”“普通教學法”“教育行政”“普通心理及教育心理”等公共必修課程,而且還專門針對音樂專業(yè)教學的特殊性開設了“音樂教學法”課?!耙魳方虒W法”為音樂系學生四年級的必修課程,主要講授聲樂器樂的原理及技術訓練的方法,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適當的教學方法,以解決日后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進一步增進學生的學識和經驗,音樂系還為四年級學生開設了必修課程“音樂教學實習”,每周兩小時,主要實習教學方法,以為將來任教做準備。上述諸項,使得音樂系的學生成為具備多種能力的優(yōu)秀音樂人才。

      (四)注重講授西樂

      進入20世紀30年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為,中國音樂落后于西洋音樂,主張通過學習、借鑒西洋音樂來發(fā)展中國音樂,因此中國這一時期的音樂教育機構,普遍注重西洋音樂知識的講授。河北女師音樂系的發(fā)展也不可避免的帶有重視西洋音樂的時代烙印,這種烙印不僅體現在音樂系的課程設置上,而且還在音樂系演出曲目的中西比例上有所反映。

      在音樂系舉辦的學生演奏會中,西洋音樂作品的比重往往要高于中國音樂作品,這種現象在音樂系辦學的早期尤為突出,比如1933年11月30日舉行的學生演奏會,除一首《賣布謠》外,其余的曲目均是西洋音樂作品;1934年4月21日舉行的學生演奏會,共有28首曲目,其中24首都是西洋音樂作品。顯然,這一時期音樂系學生演奏會中的中西音樂作品比例嚴重失衡。

      當音樂系的發(fā)展進入到中期后,學生演奏會曲目的中西比例嚴重失衡情況有所緩解,比如1935年4月在山東濟南舉行的學生演奏會,中國作品約占32%;1936年4月在天津維斯禮堂舉行的學生演奏會,中國作品占比25%;1937年4月在天津維斯禮堂舉行的學生演奏會,中國作品占比約為26%。盡管如此,西洋音樂作品在學生演奏會曲目中的占比依然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音樂系的教學內容以西洋音樂為主。

      二、變化發(fā)展

      目前,學界對于音樂系的研究主要是靜態(tài)考察,缺乏動態(tài)分析,這或許是由于音樂系的辦學歷史較短[17],導致人們對音樂系的變化發(fā)展過程關注不夠。但是,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須經歷一定的變化過程才能實現,音樂系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要想深化對音樂系的認識,就必須要探究音樂系的變化發(fā)展過程,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音樂系的演出實踐窺見一二。

      從演出地點來看,音樂系的演出實踐經歷了由校內演出為主向校外演出為主的轉變。1935年以前,音樂系的演出活動多在河北女師體育館舉行,校外演出活動相對較少。這種情況從1935年開始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5年2月到1937年7月,音樂系師生至少舉辦或參加了37場音樂演出活動(不含練習演奏會、游藝會、聯歡會),其中校內演出活動僅有5場,且多為必須在校內舉行的校慶音樂會和畢業(yè)生告別演奏會,而在校外舉行的演出活動卻多達32場,天津的東方廣播電臺、青年會電臺、南開大學廣播電臺、維斯禮堂、青年會大禮堂和北平的協和禮堂,以及山東的濟南、青島等城市,都曾在此期間舉行過音樂系師生的專場音樂會??梢?,音樂系已從一個相對封閉的教育機構,發(fā)展成為一個比較開放的教育機構。

      從演出主體來看,音樂系的演出實踐經歷了由教師演出為主向學生演出為主的轉變。目前所見,音樂系最早的對外公開演出活動是,1933年4月7日在天津廣播電臺舉行的專場播音活動,這也是音樂系成立后第一次到無線電臺演出,而此次演出的節(jié)目,全部由音樂系教師承擔,李恩科的獨唱、帕芬諾夫的鋼琴獨奏、張洪島的提琴獨奏等,深受社會一般人士的贊許。[18]此外,1933年10月20日在河北女師體育館舉行的“教授演奏會”,也是音樂系乃至河北女師舉行的第一場音樂會。[19]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1934年以前,音樂系共舉辦了4場音樂演出活動(不含練習演奏會),其中3場都是教師專場,可見音樂系早期歷史上真正具有表演意義的公開演出活動,是以教師演出為主的。從1934年4月開始到1937年7月,音樂系又先后舉辦或參加了至少43場演出活動(不含練習演奏會、聯歡會、游藝會),這其中教師專場音樂會僅有兩場,即便將教師參加的演出活動全部囊括進來也就十場左右。顯然,進入1934年后,音樂系的演出主體已轉變?yōu)閷W生。

      在音樂系舉辦或參加的各類演出活動中,學生專場演出活動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種。目前,筆者在民國時期的報刊中搜集到了21份完整的音樂系學生專場演出活動的節(jié)目單,這些節(jié)目單從1934年4月舉行的學生成績展覽演奏會開始,到1937年6月舉行的裴衣云二胡演奏會結束,涵蓋了音樂系最為重要的發(fā)展時段,蘊含著音樂系諸多的歷史信息,為我們探究音樂系的專業(yè)發(fā)展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從這些節(jié)目單可以看出,學生專場演出活動通常既有聲樂的獨唱、合唱或重唱,又有器樂的獨奏、合奏或重奏,個別音樂會甚至還有小歌劇表演,總體呈現出綜合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1936年以前,聲樂節(jié)目總體偏多,但是進入1936年后,器樂節(jié)目卻總體偏多,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音樂系的專業(yè)發(fā)展狀況,即經歷了由聲樂為主向器樂為主的轉變。當然,這種轉變并非以1936年為絕對分界點,因為作為課外實踐的學生演出活動,實際也是對課堂教學成績的一種展示,而這種展示相較于課堂教學實踐來說,具有一定的延時性,這種延時性對于器樂教學成績的展示來說更為明顯,因為樂器的學習往往需要經過相對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達到登臺表演的程度,因此音樂系專業(yè)發(fā)展狀態(tài)的轉變,絕非是一蹴而就的。從具體的專業(yè)層面來看,聲樂、鋼琴最重要,節(jié)目最多,其后依次是二胡、琵琶、提琴。值得一提的是,二胡、琵琶表現出強勁的發(fā)展勢頭,尤其是二胡,幾乎每場演奏會都有二胡節(jié)目,甚至到1937年6月還出現了裴衣云二胡獨奏音樂會,這不僅反映出國樂在音樂系得到了顯著發(fā)展,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音樂系的實踐活動有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的傾向,體現了音樂系向縱深發(fā)展和逐步提高的態(tài)勢。

      三、社會貢獻

      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往往是衡量高校地位的重要標志。一直以來,河北女師音樂系之所以被中國音樂史學界所贊譽,一個重要的緣由就在于其對推進中國近代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中小學音樂師資嚴重缺乏,音樂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男性多于女性),且普遍缺少專門的音樂教學訓練。[20]在這種情況下,河北女師音樂系以雄厚的師資,規(guī)范化的教學,培養(yǎng)出了一批具備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女性音樂人才。就從教必須具備的專業(yè)技術能力來說,音樂系的學生普遍具備音樂學科的多種專業(yè)技能,以第二學級為例,幾乎每位學生都有不同專業(yè)的表演經歷。比如以二胡演奏著稱的裴衣云、韓東菊,在音樂會上還表演過鋼琴獨奏,不僅如此,她們二人還在演唱上有著突出的成績,在1934年4月舉行的學生音樂會上,她們甚至成為整場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兩位歌唱家”[21]。由于歷史久遠,資料受限,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音樂系究竟有多少畢業(yè)生從事音樂教學工作,但從音樂系“造就中等學校音樂教師”[22]的辦學宗旨和開設的教育教學類課程,以及學生在演出活動中展現出的專業(yè)能力可以推斷,音樂系培養(yǎng)的人才具備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能夠勝任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工作。

      在著重培養(yǎng)普通學校音樂教師的同時,音樂系還致力于音樂教育的普及,以“提高國人音樂程度”。系主任李恩科曾言:“音樂與人生有著怎樣密切的關系,音樂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上具有著怎樣奇?zhèn)サ牧α浚还沤裰型獾馁t哲說得夠多的了;我國現在音樂的衰頹,是怎樣地急待復興;西洋音樂的邁進,是怎樣地值得我們追法;凡是關心藝術的人都已十分了解了。我們現在勿須再去討論那些,我們現在所急于要問的是:‘我們應該怎樣在提高一般人的音樂程度呢?或更切實地說:‘我們應該怎樣普及音樂教育呢?”[23]顯然,李恩科已將普及音樂教育看作是當時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

      在李恩科看來,舉辦音樂演出活動是普及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他說:“我們希望能夠常有機會到各處去表演,目的在喚起一般民眾對于音樂的了解,引起一般民眾音樂欣賞的興趣,這的確是民眾教育的一種,是不可忽略的?!盵24]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他帶領音樂系師生開展了豐富的音樂演出活動。陳振鐸回憶:“這個系的演出活動,不只在天津舉行,同時也作遠足旅行演出。如訪問濟南、青島等城市的演出,很受歡迎,曾轟動一時。在當時來說,這樣的演出活動,對音樂教育、社會風尚是起著鼓動作用的?!盵25]

      陳振鐸所言極是,以1935年4月在山東省立劇院舉行的學生演奏會為例,演奏會吸引了大量民眾到場觀看,演出首日(4月2日)不到晚上六點鐘(開演時間為晚八點),會場就“已經滿座”并且開始“擁擠起來”,到第二晚演出時,“來者仍極踴躍,樓上樓下幾無隙地”[26],據說“每晚聽眾都有一千五百人”[27]。演奏會后觀眾如此評價:“音樂空氣像沙漠般干燥的濟南城,近來也因為河北省立女師學院演奏團的演奏,喚起了許多人的注意;他們正好像駱駝旅行沙漠中,得到了一眼甘泉一樣的高興,在昨晚聽眾踴躍。會場擁擠的情形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有些人有欣賞的能力,而久未欣賞過這種悅耳的音樂;有些人愛好音樂,可是從來沒有這種欣賞的機會;有些人是不懂音樂,使他們得到了不少的音樂知識,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女師這次的演奏,活躍了一般人注意音樂的心,空氣中播下了音樂的種子,從此后濟南的音樂,受了她們這次的提攜,也可以從萌芽漸趨長成?!盵28]可見,音樂系在傳播音樂藝術,普及音樂教育,活躍城市音樂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此外,音樂系還通過音樂演出募集資金,開展社會救災、發(fā)展教育等社會公益活動,將文明之風傳播到了社會民眾之中。比如1934年6月,音樂系組織師生參加青年會國際音樂會,為童子軍夏令營募款。[29]再如1936年至1937年間,四川、甘肅地區(qū)因干旱爆發(fā)大饑荒,導致受災百姓生活異常困難,音樂系通過學生演奏會募集資金,捐助川甘災民。[30]音樂系支持社會公益事業(yè),倡行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善舉,受到了社會民眾的歡迎和好評,這對于形成文明良好的社會風氣具有積極意義。

      結語

      河北女師音樂系之所以能夠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享譽華北,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音樂演出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成績,鍛煉了學生,普及了音樂,服務了社會,而且還為音樂系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擴大了音樂系的社會影響力。從音樂系的音樂演出活動我們可以窺見,音樂系出現了向縱深發(fā)展和逐步提高的良好態(tài)勢,并在推進近代文明建構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毫無疑問,音樂系的辦學是成功的,它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些辦學特色,至今仍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的辦學具有借鑒意義。

      注釋:

      [1]張洪島.音樂系第一次教務會議錄[N].女師學院周刊,1932-09-26.

      [2]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一覽[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出版,1934:169.(注:該《一覽》包括“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一覽”“本院現行章程”兩大部分,每部分的頁碼單獨編排,此注釋頁碼為“章程”部分的頁碼)。

      [3]相應時間內,《大公報》先后13次刊發(fā)音樂系的播音節(jié)目(每周一次,于播音當日刊載),前7次分別標注是第幾次播音,不過卻誤將第3次播音記載為第4次播音,從而導致其后刊載的播音次數與實際播音次數不符,或許是由于《大公報》工作人員發(fā)現了其中的錯誤,從實際意義上的第8次播音開始,《大公報》不再標注是第幾次播音?!短旖蛞媸缊蟆芬矊⒌?次播音誤載為第4次播音,其后刊載的播音次數則由此錯誤地順延至“第十四次播音”,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便會錯誤地認為音樂系播音14次。據載,音樂系“為提高大眾欣賞音樂之興趣”(無名氏.音樂廣播.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周刊[N].1936-10-19.),從1936年10月開始,每星期一晚九時在天津青年會電臺播音,每次播音約有十個節(jié)目(節(jié)目數量為筆者統(tǒng)計)。實際播音日次如下:第一次10月5日,第二次10月12日,第三次10月19日,第四次10月26日,第五次11月2日,第六次11月9日,第七次11月16日,第八次11月23日,第九次11月30日,第十次12月7日,第十一次12月14日,第十二次12月21日,第十三次12月28日。

      [4]受篇幅所限,筆者將另文論述。

      [5]水皮.鋼琴演奏印象記(上)[N].大公報,1935-05-03.

      [6]無名氏.著名女鋼琴家福勞妮夫人之演奏會[N].大公報,1934-10-18.

      [7]無名氏.世界女鋼琴家芙洛里尼抵平[N].大公報,1934-10-10.

      [8]愍.福勞妮夫人之演奏[N].女師學院周刊,1934-10-22.

      [9]愍嵒.鋼琴演奏[N].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周刊,1935-06-03.

      [10]楊仲子.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學系簡單的報告[N].大公報,1936-05-24.

      [11]無名氏.女院音樂系師生定今日來津[N].大公報,1936-05-23.

      [12]慜.平大女院音樂系來津女師學院歡迎會誌盛[N].天津益世報,1936-05-26.

      [13]無名氏.歡迎平大女院音樂系[N].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周刊,1936-06-01.

      [14]無名氏.平津音樂界組織平津音樂學會[J].音樂教育,1937(04):28.

      [15]李恩科.導言[N].天津益世報,1936-04-18.

      [16]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一覽[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出版,1934:157.

      [17]音樂系設立于1931年,全面抗戰(zhàn)期間停辦,1946年復建,1949年再次停辦,累計辦學9年,其歷史變遷詳見拙文《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音樂系史事考》,發(fā)表于《音樂研究》2022年第3期。

      [18]無名氏.本院音樂系在無線電臺廣播[N].女師學院周刊,1933-04-10.

      [19]愍嵒.聆曲瑣記[N].女師學院周刊,1933-10-30.

      [20]林媛.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小學音樂師資問題研究——基于《戰(zhàn)時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學情形調查摘要》的分析[J].人民音樂,2011(08):66—68.

      [21]川白.從女師音樂會歸來[N].大公報,1934-04-24.

      [22]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一覽[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出版,1934:139.

      [23]李恩科.導言[N].天津益世報,1936-04-18.

      [24]李恩科.本院音樂系演奏團赴濟情況(續(xù))[N].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周刊,1935-04-22.

      [25]陳振鐸.我的回憶錄[J].齊魯藝苑,1983(S1):31.

      [26]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河北省立女師學院音樂學系??聘艣r[A].載錢仁平.民國時期音樂文獻彙編(第17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266.

      [27]同[24].

      [28]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河北省立女師學院音樂學系??聘艣r[A].載錢仁平.民國時期音樂文獻彙編(第17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262.

      [29]田川.國際音樂會[N].大公報,1934-05-30.

      [30]無名氏.女師學院音樂系音樂演奏會十七日在維斯禮堂舉行售票所得捐助川甘災民[N].大公報,1937-04-13.

      (責任編輯:張洪全)

      猜你喜歡
      辦學特色音樂會
      搞砸的音樂會
      失敗的音樂會
      海底音樂會
      春天的音樂會
      穿越時空的音樂會
      新年音樂會上的歡呼
      學生天地(2017年6期)2017-05-17 05:48:59
      中等職業(yè)學校辦學特色探討
      中央蘇區(qū)職業(yè)院校的辦學特色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5:53
      走內涵發(fā)展之路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求知導刊(2016年14期)2016-07-11 13:52:19
      優(yōu)化課程教學體系結構,凸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辦學特色
      考試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08:15:05
      石家庄市| 海安县| 于田县| 甘谷县| 华亭县| 乌拉特后旗| 南皮县| 剑河县| 临桂县| 浦江县| 云霄县| 阜南县| 普格县| 双鸭山市| 永州市| 红河县| 平泉县| 安龙县| 奎屯市| 上林县| 壶关县| 聊城市| 长沙市| 湖北省| 嵊泗县| 安义县| 龙泉市| 筠连县| 阳春市| 上思县| 珲春市| 堆龙德庆县| 厦门市| 景德镇市| 宁乡县| 商南县| 都安| 卢氏县| 大方县| 伊宁市|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