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改革一直是課程改革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對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江蘇省南通市金沙中學結合區(qū)域教學改革的要求,在南通市“立學課堂”的指引下,圍繞課堂權力和關系重建的構想,首先推行“自助式高效課堂活動單”導學模式。但僅憑“自助”,還不能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于是又提出“自主課堂”建設主張。隨著不斷實踐與課題研究的深化,“自主課堂”漸漸演化成“限教·互學·真做”的校本表達。
關鍵詞:立學課堂;自主課堂;限教;互學;真做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教學做合一指引下高中自主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TY-b/2020/12)的階段性成果。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為加快推進區(qū)域課程改革,南通教育人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將教育改革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出臺了《南通市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旗幟鮮明地提出課堂教學改革中應遵循的三點基本要求: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繼而,又配套出臺了《南通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表》等操作工具,進一步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落地生根。在歷時十多年的實踐淬煉后,南通教育推出“立學課堂”范式,生動詮釋并有力踐行了“立學課堂”的豐厚內涵:從“立人之學”“立根之學”“立身之學”三個維度,對“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作出南通應答。江蘇省南通市金沙中學(以下簡稱“金沙中學”)結合區(qū)域教學改革的要求,從歷史經(jīng)緯和實踐操作的角度,對學校在“立學”理念下的課堂改革方面的點滴實踐進行簡要梳理,以期更好地推進改革接續(xù)向前。
一、課堂改革的探索起步
金沙中學始建于1923年,由中國近代教育家、南通地方先賢孫儆先生本著“強國必先教育”的思想籌資創(chuàng)辦。近代著名實業(yè)家、清末狀元張謇先生親書“以學愈愚”匾額,以作校訓,激勵后人。對于課堂,金中教育人不盲目照搬模式,也不空喊口號,而是從課改源頭生發(fā)理性思辨。從歷史實踐來看,金沙中學很早就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被動灌輸式”教育現(xiàn)象頑固而盛行。深刻反思后,學校認為,課堂教學應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和依賴幫助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確定教學策略和教學行為。于是,圍繞課堂權力和關系重建的構想,金沙中學于2007年首先推行了“自助式高效課堂活動單”導學模式。
但僅憑“自助”,力度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未得到充分調動。實際上,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年段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決定了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模式。漸漸地,金沙中學又從“自助式課堂”走向“自主式課堂”,也就是要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翻轉”。在放棄建構所謂“大一統(tǒng)模式”的情況下,學校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四個解放”:解放學生的眼睛,讓學生先學、互學,然后以學定教,以自學質疑、釋疑;解放學生的大腦,以學生感興趣、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建構;解放學生的嘴巴,強調以互動探究、互教互學激活思維,增進對知識的理解、內化;解放學生的雙手,在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多動手操作、遷移運用,達成知用統(tǒng)一、知行統(tǒng)一。
這些思考均具化為“自主課堂”建設主張——課堂是師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生命自覺的通道。課堂要有它的長度,即要更新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品質、人格品質,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負責;要有它的廣度,即要創(chuàng)生課程,培養(yǎng)全面而有個性的學生;要有它的深度,即要“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創(chuàng)造者,實現(xiàn)學生自我的覺醒和解放,不斷提升生命的品質。
二、“三自課堂”的精進淬煉
理念是教學改革的基本精神及運作的原動力,其必然會規(guī)定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行為,并引領這些行為的發(fā)展與完善。課堂改革的成敗與否、方向為何,歸根結底,在于理念是否明晰。金沙中學在提出“自主課堂”建設主張后,不斷引領教師加深學習,吸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自我實現(xiàn)理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論,進一步堅定“自主課堂”不應是拘泥于字面意義的方式、手段,而應是金中教育一種隱性的價值追求和顯性的實踐表征。
當南通市對教學改革提出“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實施策略后,金沙中學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堅定信心、積極策應,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淬煉、實踐追問和經(jīng)驗反思,對“自主課堂”建設進行了持續(xù)的實踐優(yōu)化和理論升華。
從“限時講授”來看,“自主課堂”嚴格控制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杜絕“滿堂灌”,其本質是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是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學生能否自主學習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諸如:引導學生參與研制學習目標,規(guī)劃學習進度,設計評價指標;引導學生積極發(fā)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等。
就“合作學習”而言,合作是新課改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是“自主課堂”的品質之魂。學習方式是學生學習行為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其深處必有內在品質作為支撐。優(yōu)化學習方式,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多年的課堂實踐和理論研究表明,“合作學習”作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關鍵能力,“相觀而善謂之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灾髡n堂”作為一種新的課堂范式,理應把“合作學習”置于課堂建設的核心地位和關鍵要義。
以“踴躍展示”來說,一方面,“自主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其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成功的愉悅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學習心理和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自主課堂”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完善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使課堂監(jiān)測、教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的價值實現(xiàn)更具生命性、靈動性和指向性。學生在課堂的自主建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問題,有簡單也有困難的,有單一也有復合的。因此,教師就需要及時轉型,有效調整自我角色和教學行為。比如,在不損害課堂自主性的前提下,對教學目標予以分類,選擇“積極展示”的施力方向和合理強度,并有序地調度、引導更多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建構中。對學生在“限時教授”“小組合作”等環(huán)節(jié)中業(yè)已生成的知識感悟、技能模擬等,適時設計難度適宜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問題,輔之以情境化場景設置,引導學生“踴躍展示”;從某種意義上,對課堂關鍵節(jié)點,讓學生展示其手工制作、現(xiàn)場作文、實驗產物等有形作品及計算運用、邏輯思辨、語言表達等無形作品,都是對教學目標的分級、分類的評價和運用。
金沙中學在歷經(jīng)多輪次實踐打磨后,進一步凝練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指向,將“自主課堂”的價值追求概括為“自主·自能·自創(chuàng)”的課堂本旨:以教師“自主創(chuàng)造”的“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學”,努力實現(xiàn)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學生的學是為了創(chuàng)造。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習品質養(yǎng)成的過程。這樣的“三自課堂”更多在于培養(yǎng)“自主”的人格、素養(yǎng)以及品質,推動課堂去除模式化,從課堂自助模式走向課堂自主創(chuàng)新。這樣的創(chuàng)新大體包含三個層面:內核層面的課程創(chuàng)生,外顯層面的教學翻轉,理念層面的觀念轉變。學校的“自主課堂”建設通過這樣三個維度的改革推進,實現(xiàn)了整體品質的提升。
三、“限教·互學·真做”的個性化表達
“自主·自能·自創(chuàng)”的“三自課堂”建設不僅高度契合了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和教學改革精神,而且其思想內核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新時期基礎教育課堂改革領域的賡續(xù)展現(xiàn)。從2016年開始,金沙中學在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的倡導下,加入了陶行知研究的隊伍。如何有效地將陶研成果轉化為現(xiàn)實的教育生產力,尤其是如何實現(xiàn)陶行知教育思想、南通市“立學課堂”要求、學?!白灾髡n堂”三者的有效銜接,成為學校課程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實踐中,“教育科研是第一生產力”,學校充分認識到教師素質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突破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教育科研的助推和引領。2020年,金沙中學成功申報了省級規(guī)劃課題“‘教學做合一指引下高中自主課堂的實踐研究”,在研究與實踐中實現(xiàn)了“教學做合一”思想與“立學課堂”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金中特質的校本表達。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三者本為一體。其中,“做”是核心,他主張在做上教、做上學。就教師對學生的關系來說,做便是教;就學生對教師的關系來說,做便是學。陶行知還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論強調,教的方式應根據(jù)學的方式,學的方式要根據(jù)做的方式。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學的最終目的是讓自己會做、會創(chuàng)造。很顯然,陶行知的思想與學?!叭哉n堂”的價值追求,即堅持讓學生主動建構、自主內化,堅持互教互學、共同提升,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也與南通市“立學課堂”的基本要求不謀而合。南通市推出的“立學課堂”評價表,實際上圍繞著三個維度展開:觀“教”(限時講授)、察“學”(合作學習)、自主(整體效果、個性化學習、自我展示等)?!敖獭迸c“學”兩個維度,自不必多言;“做”主要體現(xiàn)在“踴躍展示”上,即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借助于學習成果發(fā)表,通過思維暴露、視域融合、教學交往等活動,進而獲得學習提升的過程?!白觥钡倪^程,其實就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真性、“立學課堂”的時代性、學校“三自課堂”的實踐性的引導下,金中教育人開始了對南通市“立學課堂”校本化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具有金中特質的個性化校本表達:“限教·互學·真做”。這既是學校深入推進“立學課堂”的再實踐和再反思,也是對“三自課堂”價值追求的歷史繼承與自然延伸。
“限教”,是對教師而言的,但如何“限”,“限”到什么程度,則要因人而異。為了讓教師能夠理解“限教”,并形成價值認同,學校尤其重視教學研討。比如,倡導教師閱讀教育經(jīng)典,學習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等,為教師教育教學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再如,積極開展主題教研論壇,開展課堂大比武,就“限教”談體會,講收獲,議改進。多年來,學校堅持通過“成長杯”“成功杯”“成就杯”等教學比賽,全方位、多角度引領全體教師在備課、研課以及診斷、研討、反思中,閃爍智慧,追求發(fā)展,全面提升教師對“限教”的駕馭水平。
“互學”,則是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學校要求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主動展示、主動點評,在互動、展示中,提升學習效能。同時,學校積極倡導全員參與課堂交流、展示和點評等活動,防止課堂變成幾個學生的“獨角戲”,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共生的課堂生態(tài),讓每一個學生敢于展示、勇于點評、不怕說錯,即使說錯,也要在辨錯、析錯、改錯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在“互學”中,教師不是旁觀者。他們要聆聽學生的每句話,關注每個細節(jié),根據(jù)情況給予恰當幫助;可以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想質疑,也可以就某個問題啟發(fā)學生拓展深化并提煉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教師要在點評過程中進行即時性評價,對關鍵問題和思維盲點進行啟發(fā)、引申、拓展、追問,梳理重點、難點,點撥關鍵要義,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理解,提升思維品質。這樣的課堂以“學生”為根本,最適應學生發(fā)展層次,最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在討論、感悟、合作、總結、拓展中進行多維互動,從而在“互學”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真做”,貫穿于“限教”“互學”之中。學校結合自身歷史與發(fā)展實際,提出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是基于任務驅動的課前自主預學,二是基于學習任務單的小組合作探究,三是基于小組合作的課堂展示交流,四是基于展示交流過程的問題解剖,五是基于學習目標的動手鞏固運用?!罢孀觥敝妫塾趯W生學習中存在的真實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真實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真思考,真正實現(xiàn)學生“動手鞏固運用”?!罢孀觥保粌H表現(xiàn)為課堂的真實訓練,更重要的是指教學實驗、教學演示、教學探究,乃至于野外拓展、社區(qū)實踐等,都需要學生一絲不茍的“生命在場”。學校開放實驗室、圖書館、科技園、心理屋等,把“做”與生活、環(huán)境、情感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求真知識,學真本領,養(yǎng)真道德,說真話,辦真事,追求真理,學做真人。如此構成的“學”與“教”,才能站在立德樹人的高位之上,才能賡續(xù)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精神。
金沙中學的教學變革之路,在南通市“立學課堂”的指引下,從“自助式高效課堂活動單”的牛刀小試,到“三自課堂”,再到“限教·互學·真做”的個理論表達,可以說既是一場意義創(chuàng)生的塑就,也是一回實踐演化的旅行。自2013年以來,金沙中學每年都會舉行數(shù)場大型的課堂展示或課堂探討活動,呈現(xiàn)教師的成長成熟,展示學生的風姿風貌?!靶鹿氏嗤?,日生不滯。”唯有懷著“空杯心態(tài)”,在對“立學課堂”持續(xù)的解讀與學習中,在結合自身實際的不斷修正中,我們才能始終堅持與時偕行,不斷再創(chuàng)造、再突圍、再出發(fā)。
參考文獻:
[1]王玲玲,季勇.為學生自主成長提供舞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自主課堂”建設解讀[J].教育,2016(10).
[2]張卓鵬.堅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提升“自主課堂”個性品質[J].中學生物學,2018(6).
[3]陳杰.立學課堂的源起、內涵與基本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20(9).
(李達,江蘇省南通市金沙中學,郵編:22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