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墨
【摘要】課后服務減輕了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緩解了家長的教育壓力。實施語文課后服務要助力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閱讀力、思維力、表達力的提高,形成學習多元化,打造語文教學新亮點。
【關鍵詞】課后服務;語文素養(yǎng);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
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與義務教育緊密相關的一種教育延伸服務,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推向全國的校園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重要舉措,不僅緩解了父母的教育壓力,也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是主動占領教育陣地的重要途徑?;谛抡n程理念,語文核心素養(yǎng)關注對學生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力”的培養(yǎng),強調加強和改進學習過程的指導,構建扎實的語文學習,才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真功夫。那么應如何在課后服務時間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課后服務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延展,有效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呢?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服務,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設“繪本閱讀”“整本書閱讀”“古詩詞賞析”“品讀名著”“演講與口才”“趣味習作”等語文課后服務拓展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力、思維力、表達力,促進學習多元化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關注語言文字積累,訓練閱讀能力
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要提高學生的閱讀力就要聚焦語言文字積累,強化語言文字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真正的語文課堂,是引導學生親歷語言文字運用的課堂,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交流、分享經驗與成果的課堂,是情感激蕩、思維碰撞的課堂。因此,開展語文課后服務時,低年級設計“繪本閱讀”活動、高年級設計“整本書閱讀”活動,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發(fā)揮讀本的范例作用,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切入點,讓學生學習積累讀本的語言文字表達方法。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力量,沒有興趣作為學習動力,識字、寫字、誦讀、積累都將成為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圖文結合的故事更加感興趣,所以,在低年級語文課后服務時開展“繪本閱讀”,結合插圖讓學生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在閱讀中學習語文詞語積累與梳理的方法。例如,在閱讀《有只小狗叫八公》這個故事時,教師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文,學生讀完后,教師列出雕刻、端詳、木屐、中風等詞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詞語的含義,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大致可以理解這些詞語,教師再適時點撥,很快就理解了整篇文章。這就是詞語積累的過程,隨文理解詞語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指出,“提倡日積月累,不要貪多求快;提倡熟讀成誦,不要死記硬背。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等多種方式匯總、梳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創(chuàng)意語言資料庫,并能學以致用?!睂Ω吣昙壍膶W生而言,在課后服務時,開展“整本書閱讀”更有利于提高閱讀力,提升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效能。例如在閱讀《小王子》這本書時,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回家閱讀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復述。復述是記憶信息的一種策略,學生復述后,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復述的學生對文章記憶深刻,認真聆聽的學生也要集中精力,對文章也再次加深印象,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這本書記住了。教師還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問題,有目的地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能力。如:教師出示“嬌嫩的玫瑰、鮮艷的玫瑰”,讓學生照樣子說一說“(? )的玫瑰”。學生需要在記憶倉庫中把與玫瑰相匹配的形容詞搜索出來,學生搶著回答“羞答答的玫瑰、帶刺的玫瑰、枯萎的玫瑰、害羞的玫瑰……”在這樣的調取過程中,詞語又進行了一次編碼歸類,獲得了同一個標簽—形容玫瑰的詞語。學生積極調取儲存詞匯加以運用,信息提取形成相互刺激,語言文字在使用過程中又生動起來。
二、注重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思維能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睂W生可以通過讀詩與作者進行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體悟作者心靈最深處的表達,同時也能感受詩人的喜怒哀樂,了解古代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朝代更迭等變化,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在語文課后服務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古詩詞賞析”活動,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描繪情境,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還可以鼓勵學生和作者對話,假如我們能穿越到作者的身邊,你最想和他說什么?例如,學習完《示兒》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與作者對話,可以描述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可以告慰作者的一片愛國之心,還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今日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生主動走進詩歌、走進詩人,對詩歌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徹了。
在小學語文課后服務活動中設計“品讀名著”活動,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經典名著不僅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還描繪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閱讀中華經典名著,能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在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材從中國四大名著中各節(jié)選一小節(jié)故事,作為本單元的課文。教師可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從四大名著入手,在同讀一本書的基礎上思考人物性格的形成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趨勢。例如,讀《西游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唐僧師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并鼓勵學生大膽分析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四人迥然不同的個性形象?!段饔斡洝返淖詈?,唐僧師徒又是為什么能成功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呢?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不是填鴨式地“塞”給學生,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如何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在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又能進行合理的分析、思考與想象,是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究的方向。
三、運用語文多元化活動,提升表達能力
語文的表達力是指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用語言或文字方式,按照語文語法規(guī)范表達出來的能力。表達力是一種承上啟下的能力,它是閱讀力、思維力的外化體現(xiàn),也是寫作力的內化要求。所謂出口成章(口才)、下筆成文(文采),即語言運用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力。表達力是小學語文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學生學會思考但缺少表達,那么這個學生就不能做到學以致用,缺少知識的輸出。因此,教師應當對小學語文課后服務課堂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參與課后服務活動過程中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在課后服務時間,可以開展“演講與口才”“趣味習作”等活動,通過多元化活動設計,提升學生語文表達能力。
學生的語言天賦和口才息息相關,口才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因此,在課后服務時安排“演講與口才”、舉辦“辯論會”等活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欣賞評價能力。教師在設計“演講與口才”活動時,不是直接將活動形式等同于教學成果,而是要合理地將口才訓練與每個活動步驟結合,例如可以通過探究合作使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自擬演講稿鍛煉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通過觀看演講、辯論等視頻讓學生感受口才訓練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成果組織師生點評、生生點評活動。通過教學活動展示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更從容、更大膽,課后服務的語文素養(yǎng)訓練便能達到最大化。學生在一堂課后特色服務的活動中,所演講的內容必須與課后服務課選定的演講主題相契合,這樣才使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思維發(fā)散。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關于“辯論”的口語交際之前,教師可以在課后服務課上舉辦一場以“小學生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為主題的辯論會。辯論會既考驗學生表達的邏輯能力,也考驗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本次主題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探究討論欲望十分強烈。
漢語表達有兩種,一是口頭表達,即我們日常的口語表達,分為日常溝通與演說;二是文字表達,即我們日常的文字交流,分為文書類往來與文學創(chuàng)作。因此,作文就是漢語文字表達能力的基本功,把作文寫好,就相當于把漢語文字表達能力的基本功打好了,為將來更高一級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那么,在語文課后服務時,教師可以設計“趣味習作”活動,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帶領學生走出班級,走向戶外,親身實踐,積累素材,豐富生活體驗,讓學生寫得順暢,繼而精益求精。
總之,教師應關注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三力”培養(yǎng),強化語言文字的積累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從而感悟語文的美好,真正建構扎實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閉大莊.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后服務中激勵學生上進[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3).
[2]盧群.小學語文課后服務的有效途徑及內容[J].新作文:教研,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