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高中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讓學生面對高考,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成才先成人,知識與品質都同樣重要,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都起著關鍵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自主意識很強,但他們的三觀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這個階段開展教學一定要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通過德育管理工作優(yōu)化德育。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念,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還要能夠結合實際進行引導和轉化,將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優(yōu)質人才。
關鍵詞: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德育素養(yǎng)
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xù)推進,高中教育要做到重視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不放棄德育,要多加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動態(tài),深入開展德育。然而,當前有許多高中教師在德育觀念、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這種情況,高中學校應加強德育管理工作,從現有問題出發(fā),結合實際情況,探討有效措施,以提高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中德育工作現狀
(一)德育地位未落實
德育工作的地位遲遲未得到落實,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認知的片面性和不一致。有人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沒有那么重要。他們卻不明白,加強思想教育,把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也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學為主”“德育為首”的關系沒有理清,往往把它們對立起來看待,認為二者不可兼容,但事實上,這兩者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不同的問題提出的要求?!敖虒W為主”的觀點是從高中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出發(fā)的,認為要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教學,堅持教學第一;“德育為首”則是從學校德、智、體、美、勞五育同步發(fā)展的角度提出來的,德育決定著五育的性質和方向,由此可見,在五育中,德育占據著主導地位,要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德育。然而,目前很多學校管理者對德育的認識不完善,導致德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德育沒有落到實處。
德育工作與其他學科教學之間不夠協調,這是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高中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經常把德育獨立起來,往往只在思想政治課程中進行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德育,而忽視了對各學科潛在的德育功能的挖掘。大多數教師只是做到教書,卻很難實現育人。這導致德育工作難以滲透學科教學,效率低下。多種研究和實踐證明,各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只有德育與學科教學協調發(fā)展,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實效。
(二)德育內容空洞
在現階段的高中教育教學中,德育面臨著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德育內容過于空洞,不具體化,沒有結合實際案例來分析,導致學生在接受德育時,很難引起共鳴,也很難產生代入感,德育沒有成效。而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教師在編寫德育教材時,并沒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實際需求,只是一味地從課本中選擇大道理進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還有部分學校連德育教材都沒有,只把德育當作完成任務,根本不在乎效果如何。這都是影響德育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
(三)忽視學生訴求
在傳統的德育中,“填鴨式”教學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忽視學生的訴求,在灌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意識被忽略了,教師也沒有意識到“內化”這個德育過程的重要性。要知道德育工作的開展只通過教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還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huán)境,以及周邊人群的影響。所以,高中德育工作不僅要依賴外部約束,更要重視內部思想的作用。要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對德育工作進行統一規(guī)定,而是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再加以個性化的指導,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評價過于理想化
當前,很多教師并沒有完全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導致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評價體系都太理想化了。教師把學生想得太完美,預設的德育目標很高,與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不符,很多學生都難以達到教師的要求,甚至會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再加上教師并沒有過多關注德育的效果,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德育評價就很容易按照教師想象中的情況來進行,導致評價理想化。目標和評價的理想化將導致德育陷入危險的局面,這時,就很需要科學的管理工作來進行協調。
(二)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現階段的很多高中學校,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仍然習慣性地運用“填鴨式”進行教學。教師盲目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人認為,道德不是通過教學習得的,而是學生在環(huán)境和自身道德生活實踐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說,學生的道德不是規(guī)范內化的結果,而是在社會現象和關系中理解和判斷道德、協調道德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時自己建構的。
(三)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合作
家庭和學校是接受德育的兩個重要陣地,但很多人認為培養(yǎng)學生道德的責任在于學校,因此,在家庭中很少進行德育。此外,在學校德育過程中,忽視了家庭在德育方面的地位。傳統的學校德育過于重視理論教育,而理論教育往往是通過書本灌輸策略進行的,忽視了學生在德育實踐中的主體性。
(四)德育課程形式化嚴重
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帶來的重大壓力和挑戰(zhàn),許多高中教師專注于考試科目,甚至在德育的時間進行學科教學,占據了德育教學的時間。因此,學生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到所需的德育內容。雖然一些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德育和教學的時間,但德育課的教學內容過于正式,盲目地談論道德教育概念知識。這并不能真正讓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反而會使學生對高中德育內容形成一定的抵制態(tài)度,不利于德育的發(fā)展。
三、新形勢下高中德育的重要性
在新形勢下,素質教育已經得到普及,“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要求越來越受到重視。優(yōu)質中學教育的重要性表現在三個主要范疇:一是個人層面,有助于為學生提供基礎教育。高中教育時期是道德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德育的發(fā)展有助于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這有助于學生今后順利進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二是促進社會因素協調的社會層面。引入德育有助于學生的精神教育,有助于他們克服偏見、憤慨、嫉妒等負面情緒。一旦高中時期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高尚的道德品質就會終身追隨,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體現。三是在國家和國家層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品德高尚的人雖不一定才華橫溢,但沒有道德的人必然損害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在新形勢條件下,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進入關鍵轉型期,迫切需要優(yōu)秀人才,需要有成就和豐富經驗的人。德育的實施促進了對高中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奠定了民族精神的基礎,為人民的福祉和民族復興奠定了基礎。
四、提高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一)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效應,實現德育工作全方位覆蓋
目前,許多高中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家長對學生有很高的期望,也會盡可能滿足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在學習的巨大壓力和父母的雙重關愛下,學生容易產生行為習慣偏差,甚至是思想道德偏差,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學生不太愿意與父母交談,沒有及時與父母或教師溝通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心中的壓力越來越多,他們只愿意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這樣,不僅德育管理不能順利進行,學生的個人健康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為了有效避免上述問題,高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積極與學生家長建立密切聯系,讓學生家長通過家長小組、電話、家長會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表現,教師需要向學生家長普及德育相關知識,讓學生家長真正關注學生德育管理,幫助教師實現協同管理模式。此外,學生家長需要定期向教師匯報學生在家的情況,遇到教育問題時積極與教師協商溝通,按照科學的德育方案培養(yǎng)學生。
(二)開發(fā)網絡功能
通過網絡功能的開發(fā),可以發(fā)揮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事件進行評估,表達觀點和意見,在討論中求同存異。網絡平臺討論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消除隨波逐流現象,留下一些不善于開放思想的學生,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傾向,糾正其不良思想和價值觀?;ヂ摼W道德教育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的教育技術,為學生開辟創(chuàng)新的道德學習空間,對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最重要的是避免智力和道德的分離。利用網絡進行德育,使抽象的理論成為敏感的材料,使空洞的說教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接受教育,并對教育內容做出反應。在研究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生不斷體驗德育的快樂。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學習和成熟,提高參與德育的積極性,促進德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調整德育定位與德育內容
高中階段的德育工作重點在于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高中學生。就當前的時代發(fā)展特征和高中學生的個性心理看來,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調整德育工作的定位,創(chuàng)新德育內容,制定系統有條理的德育工作方案。在高中開展德育,要以實踐為主,理論結合實際,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了解和學習德育規(guī)則,學會與人相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促進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形成具有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的健全人格。
(四)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yè)素質與道德修養(yǎng)
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師德師風、職業(yè)作風、工作態(tài)度等對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有著直接影響。教師作為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要對一些不良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讓自己免受不良風氣的影響。由于高考的壓力,有很多高中教師都只注重教給學生知識,卻沒有正確認識德育的重要性,沒有給出足夠的重視,再加上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導致當前的高中德育管理工作乃至教師自身都存在很多問題,如面對上級布置的德育任務敷衍了事,“走過場”;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不高,少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出現推銷課外書、讓學生補課等錯誤行為。究其原因,無非是教師道德修養(yǎng)不高,不具備相關的專業(yè)素質,無法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案。針對這種情況,高中學校管理者也應做出一定的轉變,加強對德育的重視,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德育培訓,給教師傳授一些專業(yè)知識和管理經驗,使教師意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愿意積極開展德育管理工作,不時地抽查教師的德育專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幫助教師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發(fā)揮帶頭作用,用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影響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個性特征明顯,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接受快,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多找話題,與學生多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出發(fā),用德育管理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結語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德育對高中教育而言十分重要,但當前的高中德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這就體現出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德育中,學校和教師應聯合家長,共同發(fā)力,提高高中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馬輝. 淺談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 文學少年2019(22):143.
[2]田江濤. 芻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J]. 當代家庭教育,2021(04):161-162.
[3]王芳. 立德樹人,修君子品行——高中班級管理德育滲透的有效措施[J]. 新一代:理論版,2020(11):57.
[4]王艷芬.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 明日,2021(07):120.
(責任編輯:羅?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