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語文教師,需要什么?這樣的問題很難答全。我們不妨從問題的反面來尋找答案。試想,一名語文教師,缺乏閱讀自覺,缺乏創(chuàng)作激情,缺乏獨立精神與擔當?shù)挠職?,他又如何開展教學工作呢?
語文教師,需要閱讀的自覺。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闭Z文教師應有較為深厚的文化積淀,而這種積淀只能靠閱讀,而且是自覺閱讀來形成。各門學科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提倡跨學科學習。這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廣闊的學科視野。語文教師要通過自覺地閱讀,成為“雜家”,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
語文教師,需要創(chuàng)作的激情。一名語文教師,如果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長時間不動筆,寫作能力便會退化。況且,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作文,自己若不動筆寫文章、自己若不會寫文章,教學就容易隔靴搔癢,不能切中要害。再者,創(chuàng)作的背后是思考,有創(chuàng)作的激情,說明有對生活的觀照與感悟,有對教學的關注與慎思,有對自我的體察與反省。許多語文教育大家都是集教師、學者、作家于一身,譬如朱自清、夏丏尊、葉圣陶等。
語文教師,需要獨立的精神。所謂“獨立的精神”,簡言之,就是不唯書、不唯上,在教育教學中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出于對領導、權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對各種律令的尊重,出于想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甚或優(yōu)秀教師的熱情,盲目服從于他者。在各種權威、教學參考書、教學模式的包圍下,教師教學的獨立性越來越弱,思想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小。語文是人文學科,語文教師應是具有獨立精神的人:不囿于成規(guī),不困于所謂“向來如此”;不迷于權威,不受制于所謂“專家言道”。
語文教師,還需要擔當?shù)挠職狻!盀樘斓亓⑿模瑸樯窳⒚?,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古之為人師者的責任擔當。他們或探求真理,或為民請命,或傳承文化,或匡扶社稷,這背后是對民族、對文化的擔當。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理應也具備這樣的擔當。語文教師要成為“人師”,主動擔當育人(而不僅僅是授知)的責任,讓正直的人格、正義的精神融入學生的血脈;語文教師還需要有傳承文化、發(fā)揚文化的擔當,以自己廣博的學識,讓學生對本民族文化、對世界文化能有洞察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反思和批判。
(姜達,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qū)教育體育局,郵編: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