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平
又是一年春草綠??h城開往五峰鋪鎮(zhèn)的小客車上,乘客很多。一位身著休閑服,腳蹬旅游鞋的小伙子坐在我的對面。當(dāng)聽我說是專程回地跨三市,南承永州、北連邵陽、東接衡陽的故鄉(xiāng)五峰鋪去登游高霞山時,這位同車的朋友興致勃發(fā),侃侃而談,談他對具有600多年歷史的五峰鋪鎮(zhèn)印象,更談他對高霞山的贊美。他說他已經(jīng)第7次去高霞山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聽他這么一說,攀爬過5次高霞山的我興趣也高漲了起來。
走近高霞山,滿眼便是山的影子,山腳下的樹木也顯得稀少了許多。高霞山是邵陽古縣的一顆明珠,一年四季游人不斷,每年的“五一”和“十一”,這里更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群山逶迤,勢鼎五峰——高霞山的頭一眼,不俗。高霞山集名山之長——雄偉,險峻,巍然,秀麗,默然,無聲無息,卻道出一股震撼心魄的力量。高霞山如此壯美——霞山嶺陡峻峰行,庵院菩薩人人尊;南路五峰鋪,寶慶占一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是得天獨(dú)厚的避暑勝地。
登上峰頂,一覽眾山起伏如浪。站在云彩繚繞的半空,滿心歡喜地瀏覽著高霞山的一草一木,體悟這自然美和人文美。高霞山的體魄是完美的,它的高大和雄偉、寬廣和深厚、奇險和俊秀深深地吸引著我。慈眉善目的道教大佛賦予了高霞山一道瑰麗的文化風(fēng)景線。站在峰頂,看群峰拱岱,瓊閣掩映,一目千里,閱盡蒼生。上頂天,下瞰地,心中不免漾出一種異樣的意韻。久住鬧市的我,只覺風(fēng)塵盡卸,心脈如洗。山道上人流如潮,與沉寂的山形成反差,山的靈性便融于動與靜的和諧之中了。當(dāng)然,說山是沉寂的也不盡然,時有生靈游動,也不乏鳥語與蟬聲。在現(xiàn)代都市里,飛鳥大都已成玩鳥人籠中的囚徒,那鳥鳴,已失去原有的清脆,雜著哀怨之聲。游覽高霞山,除了一飽眼福,也能聆聽鳥兒自由的放歌。我循鳥聲望去,卻不見它停歇在哪里,它們在說些什么呢?凡夫俗子的我,始終未能破解它們滔滔不絕的神秘語言。
我敢說這山是有靈性的!
登上山峰的高處,居高臨遠(yuǎn),豁然開朗。睛朗的天空下,鳥瞰四周,但見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白云如浪似雪纏繞山腰。山在人間,人在山間,人與山原是一個隔不開的世界。在人與自然漫長的進(jìn)化中,山體的存在往往超出了自然的范疇而成為寄托人類思想情感的一種載體。
手扶古松,涼意沁人。眾山間,留有多少游人的身影。無數(shù)個寒暑過往里,風(fēng)霜雨雪是以怎樣的力量,鍥而不舍地磨礪著這些山的脊梁。高霞山不語,目睹古往今來游人卸下的幾多榮辱,幾多悲歡,默默地隱藏在山中。大地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春來秋往的游客,讓這寂寞的山的生命繁榮了。高霞山不語,卻用堅(jiān)硬而鋒利的山石刻寫了歷史的衰榮。
我堅(jiān)信山是有靈性的,這也是祖宗說過的。山川大地,萬物有靈,三山五岳皆是神。游人千里迢迢前來游山,難道僅僅慕其壯美而無其他?對我而言,除了欣賞山的險峻挺拔,更有虔誠的敬意存于心中。古往今來,誰人能夠讀懂巍巍群山蘊(yùn)藏著的無窮奧妙?
告別高霞山返歸途中,遐思悠悠。車行很遠(yuǎn),不忘一次次回頭望山。那飄在山邊的浮云多像群山揮舞的手臂,在招呼我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