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萍
摘要:本文從當前初中語文閱讀課實踐角度出發(fā),結合教材相關內(nèi)容設計理念與實際學情對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課程資源來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閱讀課堂做出簡要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材;閱讀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使課程教育煥然一新,以往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也得到了改進和優(yōu)化。而在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強化的當下,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要求課堂做到增效提質(zhì),那么語文閱讀課堂又應該從何處出發(fā),歸于何處,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深入挖掘教材
結合當前課程標準與教材對應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有很多內(nèi)容中蘊含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并且組成了一定的體系,這從單元的主題式結構的分布可以窺探一二。通常來講,閱讀方法是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可以獲得的一定思維方式和技巧,即泛讀某一類文本多了之后便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維習慣,對于此類文本的解讀有了一定的心得。再反觀教材,教材在“預習”“閱讀提示”“思考探究”之類的板塊中對于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均有所體現(xiàn),教師也應當充分結合相關資源來在教學中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內(nèi)容,從而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伴隨著文本閱讀的結束也應當形成一定的閱讀技巧體系。隨文而教是語文教學的理念之一,教師也應當堅持這種良好的教學習慣,而不是刻意地去過多進行專題授課,不僅收效甚微,而且極易造成學生的疲勞。
以八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我們可以從單元的排布入手找尋其中規(guī)律。比如第一單元是有關新聞類文本的內(nèi)容,那么很明顯教材有意想要傳達的就是新聞類文本的閱讀技巧,具體分析可知有分條列舉,畫圖梳理要素等,在此基礎上可從新聞要素的角度出發(fā)來對文本進行二次閱讀,把握新聞類文本體裁的具體特征。接著從文本的篇幅和表達方式等要素上可以再對新聞的事實性與背景來進行區(qū)分,知道文中哪些是客觀的表述,哪些是主觀的評價,由此總結出作者是持怎樣的一個態(tài)度。再如,教材的第二單元是以散文和傳記類為主的文本,散文多為回憶性散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添加小標題的方法來梳理文本中的事情發(fā)展脈絡,從典型事例中推敲一些關鍵詞句在文中的作用,挖掘文本背后潛藏的深層含義。細品是散文閱讀的一個要點,反復推敲文中的一些關鍵字眼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和情感流露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大膽下筆,對文章進行批注,主要針對的是文章整體的風格,流露出了怎樣的情感等等。接著我們來到第三單元,本單元中以古詩詞類文本為主,多為景色描寫,那么除了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把握詩詞類文本節(jié)奏鮮明和韻律和諧的基本特征意外,還要去感受這些語言巧妙的運用手法以及其背后所隱藏的內(nèi)容。比如《黃鶴樓》《錢塘湖春行》這類風景詩多為詩人將自己的情懷寄托于山川風物之間,那么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關注到某一類型詩詞作品中的特征,一者學會如何辨別詩詞的類型,二來研習其中的體裁結構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最后,第四單元仍以散文類文本為主,主要介紹了有關散文體裁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教學要遵循誦讀和品味兩大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敘事性散文是如何做到在敘事寫人的同時還能夠托物言志,如《白楊禮贊》是一托物言志名篇,可引導學生學會從文中找出作者的態(tài)度與觀點,感受散文的魅力及其所具有的獨特文學藝術價值。
二、閱讀課堂教學設計原則
1、回歸本源
閱讀不應該僅是一個人學習生涯中的一部分,更何況學習本身就是無止境的,閱讀更應當是伴隨一個人一生的一個行為。在初中語文閱讀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觀念,充分結合新課標具體要求,以讀書為要的原則為基準,重新梳理教材文本,使課堂教學的呈現(xiàn)能夠達到令學生在領略優(yōu)質(zhì)文本的同時,還可以獲得感悟的目標。
2、避免教條
當前新版語文教材的廣泛適用,也使得語文教學煥然一新,單元主題式的文本編排,使得學生能夠集中一點進行突破,而不會出現(xiàn)一文一主題的情況。對此,教師也應該認真研讀和挖掘教材,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具體要求與實際學情來展開對教學設計的綜合考量??梢哉f,梳理和整合教材內(nèi)容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的,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也不應該僅限于對文本的理解,更要推敲編者的意圖,知道文本為什么被選擇,又為什么被安排在哪一個單元中,它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另一方面,為了避免教條化的課堂教學情況出現(xiàn),教師在課上為學生講解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時不應該像闡述解題原理一樣,而是要帶入到具體的文本情境當中去點撥學生,從而在真切的體驗中獲得感悟和對方法的理解。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和教材內(nèi)容的簡單分析,得出了一點淺顯的結論,受能力所限,止步于此,以期能夠通過此文為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帶去一點思考和啟發(fā),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的更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梅儀.批判性思維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培養(yǎng)對策[J].課外語文,2022(03):117-119.
[2]馬小娟.文本細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討[J].讀寫算,2022(01):120-122.
[3]雍占云.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課外語文,2021(3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