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院?,F代化治理文化:意蘊、價值與建構策略

      2022-05-13 12:26:42陳壽根江慶華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22年12期
      關鍵詞:意蘊建構高職院校

      陳壽根 江慶華

      摘 要 治理文化是決策團隊在決策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追求、態(tài)度情感、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高職院?,F代化治理文化應當具有共同治理、依法依規(guī)、民主理性、責任專業(yè)和效率效益等特征。塑造高職院校現代化治理文化,是發(fā)揮文化治理功能、提升治理效能的訴求,是突破高質量發(fā)展困境、實現提質培優(yōu)目標的要求。應當圍繞價值觀管理、領導力開發(fā)、和諧人際關系培育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 高職院校;治理文化;意蘊;價值;建構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2)12-0036-05

      黨的十九大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入黨章,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闡述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目標、內容和方略等重要問題,十九屆五中全會則把“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確立為“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目標。高職教育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和基礎,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yè)建設計劃的意見》確立的戰(zhàn)略任務。探索高職院校治理現代化意義非凡、時不可待。

      治理是利益相關者參與重大事務決策的結構和過程[1],因而,探索治理現代化就是探索決策結構和過程的現代化。縱觀當前高職院校治理現代化研究,人們傾向于治理主體的安排和治理規(guī)則的設計,似乎認為將利益主體納入了決策體系、建立了合理的決策規(guī)則,治理現代化就能瓜熟蒂落了。其實,治理現代化囿于結構調整和規(guī)則優(yōu)化是不夠的,因為在價值、權力和利益訴求多元的治理主體面前,在崇尚學術自由、追求學術嚴謹和卓越的學者面前,如果沒有文化支撐,治理過程中的博弈極易成為互不相讓的爭斗,治理現代化不能停留在工具理性層面的現代化,更要重視內在價值和精神的現代化[2]。

      一、高職院?,F代化治理文化的意蘊

      高職院校治理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亞文化,它是學校決策團隊在決策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追求、態(tài)度情感、思維方式和行為慣習。理解抽象的“治理文化”可以從把握其內涵特征和外延要素著手。

      (一)高職院校現代化治理文化的內涵特征

      有人認為,科學、民主和法治是大學治理文化現代化的根本標志[3]。有人認為,理念先進、主體多元、結構網格、制度契約、技術信息化,是職業(yè)院校治理文化現代化的應然表征[4];有人認為,理念民主、公平和效率,主體多元,機制市場自主控制,工具法治與契約、過程民主協商,是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現代化的評判標準[5]。我們認為,高職院校治理文化是否具有“現代性”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考量。

      其一,共同治理。學校是否將舉辦者、管理者、行業(yè)企業(yè)和校友等外部利益相關者,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等內部利益相關者納入了治理體系,傾聽他們的聲音,保證決策結論體現他們的價值、權力和利益訴求。

      其二,依法依規(guī)。學校是否依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設置決策機構,明確決策職權,理順相互關系。是否形成科學的議事規(guī)則,實現內外治理有效銜接。決策人員是否自覺維護議事規(guī)則權威,遵守議事規(guī)則規(guī)定,決策活動依照議事規(guī)則有序展開。

      其三,民主理性。學校決策團隊是否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大局為重、兼容并包。團隊負責人是否擅長啟發(fā)、廣開言路,尋找決策成員最大“公約數”。團隊成員是否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觀點,辯證對待不同意見,決策成為正和博弈、統一思想的過程。

      其四,責任專業(yè)。決策成員是否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決策與樹立團隊形象、滿足師生期待和促進學校發(fā)展聯系起來,認真履行職責。決策人員是否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本功,掌握決策的常識和技能,決策活動成為專家的內行敘事。

      其五,效率效益。決策是否基于職能部門的優(yōu)質方案、決策成員的充分準備和團隊會議的真誠交流,過程嚴謹規(guī)范、事半功倍。決策結論是否體現國家政策、彰顯學校理念、符合基本規(guī)律、具有操作性,滿足學校發(fā)展要求、利益相關者心理需求。

      (二)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現代化的外延要素

      治理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梳理分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高職院?,F代化治理文化的外延要素應當包括共同價值觀、領導力與和諧人際關系。

      共同價值觀是決策團隊統一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決策者判斷決策對象意義價值、合理性、操作性和預期效益的基本標準,也是決策團隊形成共識、匯聚力量,朝著共同目標奮斗最根本、最核心和最長久的要素。缺乏共同價值觀的決策團隊無以上下齊心、政令暢通,決策不可能規(guī)范有序、科學高效[6]。共同價值觀通過調節(jié)決策者的需要、愿望和思維,調整其對決策對象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引導其選擇心中的最佳答案,形成最終的結論。高職院校的決策者應當領會學校發(fā)展的愿景、使命、思路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堅持學術發(fā)展至上、效率效益優(yōu)先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信條,把握依法依規(guī)、民主理性和責任專業(yè)的工作定位,確保團隊決策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之上。

      領導力是決策團隊領導者把握團隊屬性、上級授權和內外環(huán)境,感召團隊成員乃至同僚和上司追隨自己,共同實現團隊目標的個性品質,本質上是一種人際影響能力。領導者借助權力威望和人格威信,通過建立團隊的規(guī)范和價值體系,通過日常工作的態(tài)度、知識和技能傳遞,感染團隊成員的思想和情感,左右團隊成員的能力發(fā)展和習慣養(yǎng)成,逐漸形成支持自己工作的環(huán)境和力量。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決策團隊領導者的領導力主要包括計劃、組織、控制、決斷、激勵和應變能力。庫澤斯和波斯納的經典著作《領導力》認為,卓越領導者應當具有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zhàn)現狀和激勵人心的行為習慣,具備誠實、有勝任力、能激發(fā)人和有前瞻性的心理品質。

      人際關系是人們基于彼此認知、情感和行為形成的心理關系,表現為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和服從等心理和行為狀態(tài)。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有效治理的基本保證,決策團隊如若人際關系和諧,成員之間坦誠溝通、求同存異,那么決策通常是一個推心置腹、集思廣益的過程,易于形成高質量的結論;如若人際關系緊張,成員之間懷疑戒備、冷漠鄙視,決策過程中固執(zhí)己見、專制獨行,或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么決策往往事倍功半,決策活動的質量無從談起。任何一個決策團隊都應當把人際關系培育提上議事日程,營造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團結互助,理性冷靜、寬容失誤的氛圍。

      二、高職院?,F代化治理文化的價值

      (一)“軟治理”比“硬治理”更為重要

      美國學者伯恩鮑姆(Birnbaum)在《共治的終結:回溯還是前瞻》中指出:大學治理分為“硬治理”與“軟治理”兩種形式。“硬治理”指組織內部帶有約束力的治理結構和規(guī)制,它們確定了組織的權力關系,規(guī)定了組織的治理程序,引導組織成員遵守既定的政策和規(guī)程;“軟治理”指組織中有助于發(fā)展、維護個人與群體行為的社會關系和互動系統。文化治理屬于“軟治理”,它以兩種方式左右治理結構、過程和結果。首先,作為一種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隱性秩序”,文化決定著治理活動的價值選擇,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治理結構安排和治理規(guī)則制定,因而文化潛藏在治理結構和規(guī)則中。其次,文化以“心理圖式”的方式左右著決策者的價值追求、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決策形成的結論中蘊含了文化的印記,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治理[7]。

      世紀之交,卡普蘭(Kaplan)、蒂爾尼(Tierney)、德爾(Del)等學者,以大學治理有效性為主題開展研究。大量的調查、訪談和座談表明,治理結構和規(guī)則只是大學有效治理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治理效能與治理文化之間存在著更為緊密的關聯,在不完善的治理結構和規(guī)則中,治理體系依然可以運行,但治理文化如果遭受破壞,治理體系有可能因缺乏方向、動力、共識、正直、包容、溝通和聆聽而走向失敗[8]。近年來,國內有識之士也提醒人們,在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當下,先行建立治理結構和規(guī)則是明智的,但不能忽視治理文化的培育,倘若決策團隊缺乏共同的價值追求、領導力和彼此之間的信任,決策人員的理性自負、治理規(guī)則的固有局限和非正式制度的擠壓,都有可能使決策活動處于癱瘓狀態(tài)。

      (二)突破實踐困境亟需文化支撐

      決策成員的閱歷、視角、思維和個性差異客觀存在,決策過程中的認識分歧和觀點博弈在所難免,如果決策成員缺乏公共情懷、大局意識,甚至是故步自封、固執(zhí)己見,輕者擾亂正常決策秩序,重者引發(fā)人際沖突、形成人際隔閡,持續(xù)對決策工作產生負面影響。人們戲稱高職院校黨政主要領導配備要遵循“老少配”“強弱配”“男女配”原則,并不完全是一種調侃,更多是對調和決策矛盾的思考。事實上,治理過程中的非正式協調、談判、博弈,決策人員的個人影響力無處不在,結構和規(guī)則等正式制度安排只能結成治理之網,不能形成治理之幕,決策者追求卓越的愿望、超脫功利的心境和成人之美的胸懷,才能彌補制度缺陷,保證規(guī)則得到切實遵守,保證決策活動行穩(wěn)致遠。歸根到底,決策者的公共情懷和理性精神,才是完成決策任務的關鍵所在。

      一項面向S省高職院校的調查顯示,高職院校黨委會、院長辦公會決策的好評率達到了89.8%和87.9%,而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決策的好評率僅為79.4%、75.0%[9]。進一步的個別訪談和集體座談認為,該省早在2010年就印發(fā)了《高等學校貫徹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若干規(guī)定》,在強調完善黨委和院長辦公會議事規(guī)則的同時,以健全調查研究、民主集中、復議、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機制,建立黨務校務公開,開展紀檢監(jiān)察,定期向民主黨派、黨外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通報情況等措施強化治理文化建設,實現了黨委和院長治理能力的實質性提高。而面對人員眾多、結構復雜、價值權力利益多元的學術委員會和教職工代表大會,由于忽視了集體精神、擔當意識和團隊責任等的教育,規(guī)則執(zhí)行嚴肅性、決策結果科學性相形見絀,受到師生更多詬病在所難免。

      三、高職院校現代化治理文化的建構

      (一)價值觀管理

      價值觀管理是有計劃、有步驟、富有實效地梳理、教育和內化學校辦學思想的過程。通過價值觀管理,幫助決策者領會學校的辦學精神和發(fā)展理念,強化將精神、理念滲透在規(guī)章制度和工作方案中的意識,推動精神、理念在制度執(zhí)行和工作開展中滋潤師生心田,使抽象的精神、理念化為學校上下統一的行動綱領。

      大學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學精神之于大學,猶如人之靈魂之于身體,人不可一日無魂,大學不可一時無精神[10],缺乏大學精神的高職院校不能算是大學。理念是大學辦學的哲學前提,如果大學發(fā)展理念能夠形成于內部認識的高度一致,對外交流的充分開放,內外發(fā)展的有效協調,爭創(chuàng)一流大學就有了良好的起點[11]。高質量發(fā)展的當下,高職院校辦學必須具有清晰的發(fā)展理念,黨委委員、院長、學術委員會委員、教代會代表等決策者,無疑應當成為辦學精神和發(fā)展理念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決策場所理應成為精神和理念傳揚、宣貫和落實的場域。

      高職院校的辦學精神集中體現在學校的校訓、教風、學風和行政作風中(“一訓三風”),發(fā)展理念主要蘊涵在學校的《章程》里。由于精神、理念的抽象性和復雜性,精神塑造、理念教育成效的隱秘性和滯后性,“一訓三風”和《章程》的提煉詮釋、教育內化沒有引起高職院校的應有重視,文化治理強大的功能沒有得到開發(fā),這是高職院校高質量發(fā)展、高職教育增強“適應性”必須解決的問題。

      應當組建專門的工作班子,梳理學校的文化脈絡,尋找學校的文化基因,把握高職教育發(fā)展的時代脈搏,完善“一訓三風”的內涵;整理編輯《章程》確立的辦學使命、發(fā)展目標、行動綱領和戰(zhàn)略舉措,以及人才培養(yǎng)、科技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合作、制度建設、文化建構、隊伍發(fā)展、財產管理和校企合作等重要工作的戰(zhàn)術設計,連同決策機構的議事規(guī)則一同編入《決策手冊》。在此基礎上,通過輔導報告、專題研討、體會交流和總結反思等多種方式,不斷深化決策人員對《決策手冊》的理解,使學校的辦學精神和發(fā)展理念內化于決策者之心、固化為決策者之性、外化為決策者之行。

      (二)領導力開發(fā)

      領導力開發(fā)是借助科學的方法與手段,提升決策團隊領導能力的過程。研究表明,領導力是能夠觀察到的行為模式,是可以習得的技能技術[12],因此,領導力開發(fā)意義重大且具有可行性。領導力開發(fā)方式多種多樣,經典的“三部曲”模式歷久彌新、簡潔高效。首先,建立領導力標準(模型),厘清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要素及其表征,明確領導力開發(fā)的目標和內容;其次,識別差距,通過多元測評發(fā)現領導力實然情況與應然狀態(tài)之間的差別,明確領導力開發(fā)的方向和重點;再次,定制發(fā)展,制定和實施綜合性發(fā)展項目,勾畫和實現領導力發(fā)展的藍圖。

      如果沒有明確的領導力標準,領導力開發(fā)工作很容易在后續(xù)開展中迷失方向[13]。其實,領導力標準的價值已經為人們認識,2019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教師和校長專業(yè)標準,提升職業(yè)院校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能力。建立黨委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和教代會主席團主席的專業(yè)標準,至少與教師和校長標準一樣重要,因為這是提升高職院?!包h委領導、院長負責、專家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治理結構效能不可或缺的手段,以標準引領和督促黨委書記、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教代會主席團主席提升領導力,提高學校各項工作的決策質量是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應當組織決策團隊領導者對照標準自評領導力,組織決策團隊成員、中層干部、學術委員會成員和教代會代表評議領導力,掌握決策團隊領導者領導力的現狀和水平,在此基礎上量身定制領導力開發(fā)方案,明確領導力發(fā)展的目標、任務、重點和措施,有的放矢開發(fā)領導力。

      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高職院校黨委,要依據領導力標準選拔任用干部,確保決策機構領導者的能力基本達到標準要求;舉辦培訓班、研討會和交流會,強化領導者入職和崗位培訓;委托專業(yè)機構開展個性化領導力評估,發(fā)現問題、指導改進,推動卓越領導風格的形成。黨委書記、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和教代會主席團主席要增強責任感,加強自我修煉,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研究、鍛煉和反思,不斷提高政策水平、理論素養(yǎng)、實踐能力和個性品質,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

      (三)和諧人際關系培育

      高職院校決策團隊特別是學術委員會和教代會,成員結構復雜、閱歷迥異,工作對象不同、性質不一,團隊成員的價值、權力和利益訴求差異性很大,這給和諧人際關系建立帶來困難,應當把握堅守議事規(guī)則、營造合作氛圍、強化溝通交流三個關鍵因素。

      決策團隊的議事規(guī)則基于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基于教育和管理規(guī)律,是利益相關者心理訴求的體現,是決策活動的行動綱領,它不僅是決策成員思想和行為的準則,也是團隊人際關系的基石。議事規(guī)則如果得不到尊崇、敬畏和維護,團隊成員的價值信念難免發(fā)生分裂,價值追求難免出現混亂,決策活動中的負面情緒、意見分歧、干擾行為和人際沖突會時常發(fā)生,久而久之,團隊人員之間的良好關系必將撕裂。議事規(guī)則必須得到遵守和執(zhí)行。

      民主和理性是大學“善治”的根本要求,是決策團隊和諧人際關系的基本保證?!懊裰鳌睆娬{決策團隊以平等、自由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管理決策過程,喚醒主體意識,弘揚主體精神,發(fā)揮主體能力,保障決策者的言論自由和人格尊嚴。“理性”要求決策者以尊重事實、公平正義、謹慎耐心和有理有節(jié)的心境參與決策,對待決策活動中的不同意見。決策團隊一方面要加強教育,使每一個成員充分認識到民主和理性的內涵與價值;另一方面要把民主和理性的思想滲透在議事規(guī)則的字里行間,通過規(guī)則執(zhí)行使之成為決策團隊的集體人格。

      溝通是人際關系的橋梁,有效的溝通激發(fā)主體間的好感和尊重,增進主體間的理解和幫助。正因為如此,有學者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對話,才是大學有效治理的核心構成[14]。決策過程中的溝通主要是決策者與決策方案(規(guī)章制度、活動方案)起草人的溝通,決策者相互之間的溝通。提高溝通有效性應當強調決策團隊秘書的統籌協調,要提前將制度和方案傳送到決策者手中,以便決策者深入研究、發(fā)現疑問,與起草人進行必要的會前交流。強調決策成員之間的人格平等,杜絕決策活動中任何人的居高臨下、發(fā)號施令、出言傷人;強調發(fā)言人的精準表達,信息傳遞簡潔生動、準確無誤,易于他人理解;強調傾聽者的注意集中,全過程思考分析,在適當時間以適當方式提出疑問,掌握發(fā)言人的真實意圖;強調領導者的總攬全局、審時度勢,把握決策活動的節(jié)奏,避免可能的人際沖突。

      四、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完善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教育部先后頒布了《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guī)定》《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普通高等學校理事會規(guī)程(試行)》。高職院校普遍以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為指導,抓住章程建設的契機,完善“黨委領導、院長負責、專家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治理結構,健全黨委、院長辦公會、學術委員會、教代會和理事會等決策機構和輔助決策機構的議事規(guī)則,學校重大事務的決策、輔助決策逐漸步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軌道。但是,也許是對治理現代化內涵的理解偏差,或者是對文化治理價值的認識不足,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對治理文化建設給予應有重視,導致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實現治理現代化仍然任重道遠。推動高職院校治理現代化,治理文化建設非抓不可、刻不容緩。

      參 考 文 獻

      [1]李維安,王世權.大學治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9.

      [2]劉亞敏.大學治理文化:闡釋與建構[J].高教探索,2015(10):5-9+24.

      [3]張繼延,陸先亮.大學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理念、路徑及內容[J].江蘇高教,2017(11):41-43.

      [4]趙幫華.職業(yè)教育治理現代化的特征、問題審視及優(yōu)化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17(7):5-12.

      [5]賈旻,肖鳳翔.現代職業(yè)教育治理遙“現代性”意蘊[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24):16-21.

      [6]王秀彥,張景波,鐘名揚.基于公共理性的大學治理能力提升[J].中國高等教育,2021(6):45-47.

      [7]眭依凡.關于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的構架性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2):21-32.

      [8]顧建民,劉愛生.超越大學治理結構——關于大學實現有效治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9):21-29.

      [9]陳壽根.公立高職院校章程實施調查報告——基于江蘇高職院校的調查研究[J].職教論壇,2018(7):133-137.

      [10]李培根.論大學精神與文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1):3-7.

      [11]壽韜.大學校園文化的設計與實踐[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80.

      [12]詹姆斯·M.庫澤斯,巴里·Z.波斯納.領導力:如何在組織中成就卓越[M].徐中,沈小濱,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9:265.

      [13]鄭興旺.領導力2.0:變革時代的領導力轉型與創(chuàng)新[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8:148.

      [14]向東春,張應強.大學共治的內源動力與價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7(10):16-22.

      Research on Modern Governanc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lications, Values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Chen Shougen, Jiang Qinghua

      Abstract? Governance culture is the value pursuit, attitude and emotion, way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formed by the decision-making team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modern governanc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governance,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democratic ration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efficiency. Shaping the modern governanc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appeal to exert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improve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is a requirement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ce. It should be deepl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around value management,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ance culture; implication; value; construction

      Author? Chen Shougen, researcher of 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zhou 213000); Jiang Qinghua,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陳壽根(1963-),男,江蘇城鄉(xiāng)建設職業(yè)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研究方向:高職院校治理,高職教育質量保障(常州,213000);江慶華(1966-),男,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紀委書記,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職院校治理,高職院校文化建設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江蘇省社會教育規(guī)劃重點課題“高職院校資源賦能社區(qū)‘教育+治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策略研究”(JSS-B-2021003),主持人:許明

      猜你喜歡
      意蘊建構高職院校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建構游戲玩不夠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現狀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論秦觀詞的感傷意蘊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
      清新县| 青冈县| 随州市| 榆社县| 阳谷县| 连山| 黑山县| 九龙坡区| 太谷县| 海兴县| 五指山市| 洪湖市| 天门市| 阿拉善盟| 神木县| 岚皋县| 成都市| 门头沟区| 澄江县| 天全县| 汾西县| 连江县| 临沭县| 公安县| 禹州市| 遂昌县| 奉节县| 进贤县| 泸水县| 永泰县| 安多县| 察雅县| 清水河县| 大名县| 孟州市| 千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沙洋县| 启东市| 托克逊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