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新聞側重關注人們的生活狀況,由于它貼近百姓,扎根基層,深受老百姓喜愛,所以辦好民生新聞是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一大亮點??h級融媒體中心要不斷強化民生新聞報道,用百姓的視角反映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進一步增強民生新聞的生機與活力,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本文從民生新聞的定義出發(fā),通過分析民生新聞的特征、縣級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及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做好民生新聞的傳播策略。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5.035
1. 民生新聞的定義
民生新聞是指關注老百姓自己生活的社會新聞。它以服務百姓為中心,反映人間百態(tài),體現(xiàn)社會真情,講述百姓故事。百度百科中這樣說,“在現(xiàn)代社會中,民生和民主、民權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來的生產、生活資料上升為生活形態(tài)、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體樣態(tài)?!笔忻耠A層開始爭取自身的話語權,民生這一話題順勢而為,與新聞傳播媒介有機結合起來,民生新聞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民生無小事,情系百姓、關注民生是一個很大的趨勢。由此可見,今后民生新聞所占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同時關注民生方面的新聞也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受老百姓喜歡。融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想發(fā)揮好自己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就必須審時度勢,努力做好老百姓關注的民生新聞節(jié)目,這樣才能更接地氣,更順民心,被更多的受眾所喜歡。
2. 民生新聞的特征
2.1 平民化色彩濃
民生新聞關注民生現(xiàn)場,站在百姓的角度,積極為老百姓的生活發(fā)聲。民生新聞沒有沿用傳統(tǒng)“俯視”型的新聞宣傳報道方式,而是采用平民視角通過體驗社會人間真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民生新聞由于貼近百姓生活的優(yōu)勢,既取材于民,又用之于民,所以說具有平民化色彩,這也就能得到更多受眾的贊賞,更吸引受眾的眼球。
2.2 服務性強
之所以民生新聞具有服務性特征,是因為它能為受眾的日常生活提供非常實用的消息,而且這些消息與受眾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密切相關。于是人們把民生新聞形象地稱作是“老百姓自己的新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民生新聞的服務性特征。民生新聞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盡可能最真實地展現(xiàn)老百姓的生活百態(tài),不斷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由于情系百姓,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這樣就讓新聞變得很親近,讓人們覺得可看、好看、愿看。
2.3 宣傳范圍廣
民生新聞主要替老百姓說話,非常貼近百姓的生活,相對于時政、經濟等其他領域的新聞來說,它的宣傳范圍相對比較廣,報道的內容包含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對老百姓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換句話說就是通過百姓的視角把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直接投射到關心老百姓的生活上來。
2.4 地域特色濃厚
由于每個地方的受眾不同,加之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經濟發(fā)展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民生新聞的地域特色濃。民生新聞就是通過對區(qū)域性資源的充分發(fā)掘與利用,展現(xiàn)當?shù)氐拿裆鷮嵤?,解決百姓民生問題,進而達到激發(fā)區(qū)域性受眾的價值認同。所以說民生新聞報道既是各個區(qū)域表現(xiàn)自己的題材,也是各個媒體發(fā)揮輿論宣傳作用的題材。
3. 縣級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存在的問題
3.1 信息資源不足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內容多數(shù)呈現(xiàn)本土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這既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優(yōu)勢就是通過節(jié)目宣傳能得到當?shù)睾芏嗍鼙姷恼J同,但同時也限制了受眾的范圍。再加上在同一時間段內當?shù)鼐哂行侣勑麄鲀r值的民生信息資源相對比較少,新聞價值高的素材更是短缺。同時很多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大部分以當?shù)爻鞘袨楸尘?,極少涉及農村題材,對農村的生活和各項政策實施缺乏了解,也導致民生新聞在選題上范圍過于狹窄。由于信息資源不足,導致很多生活瑣事以及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素材都在報道。這樣時間長了就會使民生新聞的影響力逐漸失去,受眾人群也會逐漸下降。
3.2 采編水平不高
采編工作是做好民生新聞的關鍵,直接影響整個民生新聞的報道水平。然而在縣級融媒體中心一些民生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不高、臨場應變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處理一些突發(fā)情況,采訪不深入、不用心、不注重細節(jié),對素材的了解不夠透徹,切入點沒有新意,從而導致整個民生新聞的內容缺乏真實性和生動性,這樣既達不到很好的宣傳效果,還缺乏親近感,說不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再加上后期制作時過于隨意、流水化和死板硬套,這樣就使民生新聞節(jié)目質量不高,不能得到受眾的喜歡,其收視率也隨之下降。
3.3 發(fā)布時間滯后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節(jié)目一般先在當?shù)仉娨暸_的固定時間播出,播出前要通過策劃、采訪、編輯、制作、審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發(fā)布出來,即使是在微信、微博、抖音、APP等新媒體平臺播出,也需要在電視臺播出后再經過重新審核才能與公眾見面。在融媒體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隨時隨地在各種新媒體上獲取更多有關自己身邊事情的信息,而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由于發(fā)布時間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受眾對民生信息的需求。
3.4 創(chuàng)新意識缺乏
目前,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報道存在選題同質化、節(jié)目內容娛樂化、新聞價值不高等多種問題。很多記者在進行民生新聞的采訪時,大部分反映的是老百姓生活里的家長里短,新聞價值比較低,也沒有進行深度報道,這樣做出來的新聞成品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人們看了覺得沒有意思或與自己的生活關聯(lián)不大,無法吸引受眾的眼球。同時,每個記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存在一些差別,這樣下鄉(xiāng)進行采訪時會對一些新聞素材的認識理解存在差異,從而導致民生新聞的報道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有時候要是一些記者太關注被采訪群眾的話語權,也會造成最終播出的民生新聞是受限制的、片面的、功利性的新聞。
4. 縣級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存在問題的原因
4.1 新聞敏銳度缺乏
一些新聞記者缺乏對新聞的敏銳度,不能深度挖掘新聞線索,導致無法從眾多紛繁復雜的各種線索中提煉出價值高的新聞。很多記者缺乏采訪經驗,不能深入基層實實在在了解百姓需求,特別是對百姓的生活缺乏切身體驗,所以想不出一些切合實際的點子。甚至當拿到一條新聞線索時,更是不知從何處下手,更別說進行深度報道了。有時候我們只有信息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好好充分利用資源,貼近基層,挖掘資源,這樣才能做出一條有價值的好新聞。
4.2 專業(yè)人才不多
很多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記者普遍存在年齡較大、素質能力不適應等問題,聘任人員大部分是“門外漢”,媒介素養(yǎng)缺乏,采編能力不強,都在一邊學一邊干。雖然縣級融媒體中心也在積極主動想辦法解決部分專業(yè)崗位人才短缺問題,但只是權宜之計。同時,相比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來說,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工作環(huán)境、發(fā)展空間和工資待遇等方面吸引力不大,對于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機制也不夠靈活、科學,人才集聚效應無法形成。
4.3 服務意識差
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媒體,更加貼近群眾,也能更好地聆聽群眾的需求。但是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還存在服務群眾的功能不強等問題。由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內容和傳播手段缺乏吸引力,同時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原創(chuàng)性、即時性、互動性,從而導致有時候會忽略當?shù)厥鼙姷膶嶋H需求,弱化了服務群眾的功能。特別是有些民生新聞報道內容空洞又不接地氣,讓受眾很難接受并認同,這就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嚴格把控內容生產、傳播手段等策采編發(fā)流程,提升自身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需求。
4.4 精品意識不強
很多民生新聞記者在工作中存在渾渾噩噩,浮于應付,懶散怠懈,覺得只要完成工作任務能交差就可以,不追求完美,對自己的要求太低,做事沒有責任心,缺乏打造精品的意識,所以導致縣級融媒體中心內容生產能力和作品質量較差。同時縣級媒體存在的眼界狹窄、信息閉塞、技術落后等問題也使縣級融媒體中心面臨著“有作品沒精品”的困境。
5. 縣級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傳播策略分析
5.1 增強新聞敏感性,深挖新聞線索
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想從一些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中找到具有新聞價值的線索,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度和政治敏感性,否則很難找到一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使新聞采訪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民生新聞記者一定要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新聞敏銳度,練就一身“提筆能寫、對筒能講、舉機能拍”的本領,掌握并提升策劃和寫作民生新聞的技能,增強深入挖掘新聞線索的水平和能力。
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本身資源有限,再加上時政新聞占比很大,這就給民生新聞記者帶來巨大挑戰(zhàn)和壓力。民生新聞的特點就是走進百姓的生活,關注百姓身邊事,如何挖掘出有效的信息,需要記者主動出擊。首先要立足于本地實際,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多走出去,多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基層一線,尋找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幫助老百姓解決身邊的問題,從為廣大受眾提供更接近實際生活的獨特新聞視角出發(fā)展開新聞報道。其次我們要努力發(fā)揮好民生新聞的平民化、區(qū)域性等特點。作為老百姓自己的新聞,民生新聞記者要俯下身、彎下腰才能與百姓心貼心,同當?shù)厝罕姶虺梢黄?,通過傾聽百姓聲音來提升民生新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最后,我們在做民生新聞報道時,關注的內容不能只停留在人們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而是要順藤摸瓜,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通過深入了解新聞事實,開展深度報道、追蹤報道,還可以設立專欄進行專訪,為人們提供更真實的高質量民生新聞節(jié)目。
5.2 重塑采編隊伍,培養(yǎng)綜合人才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新聞工作者帶來了挑戰(zhàn),還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h級融媒體中心要想提高民生新聞的吸引力與傳播力離不開一支“一專多能”的專業(yè)化新聞采編隊伍,因此重塑采編隊伍成為提升民生新聞質量的關鍵。一是要主動求新求變,重塑職業(yè)理想。民生新聞采編人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強化自身社會責任,積極主動發(fā)出地方聲音,充分發(fā)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提高民生新聞在本地的宣傳力度,進而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二是要重視人才培養(yǎng),提升專業(yè)素質。結合融媒體的時代背景,結合民生新聞的宣傳特征,為民生新聞采編人員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對采編隊伍進行專業(yè)化培訓,學習新的創(chuàng)作思路,掌握運用各種新媒體的先進技術,將民生新聞做活,時刻保持新鮮感,讓受眾最大限度地從新聞中得到“實惠”。特別是要邀請省市專業(yè)老師授課,“一對一”學經驗、“手把手”教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每月固定時間對民生新聞成品進行點評,獎優(yōu)罰劣、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從而倒逼廣大民生新聞記者必須提升自身能力。三是要強化制度管理,提升責任意識。結合縣級融媒體實際情況,用制度管理人,通過研究制定出符合實際的薪資考核制度、學習制度、紀律管理制度等制度,進而調動記者的工作積極性。只有培養(yǎng)這樣一支高水平、業(yè)務能力高的采編隊伍,才能讓受眾看到民生新聞在不斷進步,一大批優(yōu)秀的民生新聞節(jié)目才會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
5.3 拓寬傳播途徑,強化服務意識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緊抓時代機遇,加強民生新聞報道,采用平民視角,以老百姓的語言來報道新聞,用老百姓的眼光來觀察新聞,充分發(fā)揮本地官媒宣傳優(yōu)勢,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要提高民生新聞的競爭力,就必須與時俱進,改變傳統(tǒng)新聞的傳播方式。雖然有些縣級融媒體中心已經整合各類新聞資源,但是如何高效地發(fā)揮微博、微信、客戶端、抖音等全媒巨陣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媒體的傳播規(guī)律,切實提升縣級融媒體產品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積極發(fā)揮好移動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結合老百姓獲取信息的習慣,創(chuàng)新民生新聞報道的理念、手段、內容、方法,提高民生新聞的報道質量,把握忠實受眾,利用評價、點贊、轉發(fā)等方式調動受眾的積極性,通過精準定位,關注核心用戶,獲取群眾的認同感、滿意度、信任感,使民生新聞宣傳可以傳播到全社會的每個角落,讓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融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報道要從老百姓的實際出發(fā),通過深入基層一線,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為老百姓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民生新聞記者要以受眾為中心,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想問題,使用接地氣、簡單易懂、有親和力的語言來增加民生新聞的可看性,這樣既拉近了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也挖掘出了更有深度、更貼民心的民生新聞作品。
5.4 創(chuàng)新節(jié)目形式,樹立品牌意識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要想做大做強縣級融媒體還需要全力打造民生新聞節(jié)目,通過增加節(jié)目的亮點和現(xiàn)場感,樹立精品意識,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放寬眼界,全方位出擊,這樣才能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簡單地說,一是必須精準定位節(jié)目,為節(jié)目制作一些接地氣的形象宣傳片,在正式與觀眾見面之前,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積極造勢,為節(jié)目做好前期宣傳工作,使節(jié)目的知名度提高,增加群眾的關注度,加大欄目的影響力。第二,做好民生新聞節(jié)目要選擇有親和力和專業(yè)水平高的主持人,這樣既能讓節(jié)目接地氣,也可以在節(jié)目之外起到形象宣傳的作用。第三,要敢于創(chuàng)新,在節(jié)目定位范圍內善于突破節(jié)目形式。從創(chuàng)新主題、創(chuàng)新表達到創(chuàng)意呈現(xiàn),做到既不要死板硬套,也不要太過隨意。我們可以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積極借鑒一些精品節(jié)目的形式并進行創(chuàng)新,形成適合自己的品牌,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民生新聞節(jié)目。
總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地域和親情”。面對融媒體時代的大變革,民生新聞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都要始終深耕本土,牢牢把握和依靠本地特色資源,堅持“內容為王”,專注內容質量,用優(yōu)質的內容吸引人,不斷拓寬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為受眾提供更加深刻的體驗,只有這樣的民生新聞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民生新聞的發(fā)展帶來機遇和挑戰(zhàn),縣級融媒體建設中心要想做好民生新聞就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立足本地實際,以獨到的眼光和十足的魄力,努力打造出適合本地特色的民生新聞品牌,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趙浚.加強民生新聞報道更好地發(fā)出地方聲音[J].傳媒論壇,2019(15):78-80.
[2]文雅.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如何做好民生新聞[J].傳媒論壇,2021.(02):24-25.
[3]孫燕.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路徑[J].傳播創(chuàng)新研究,2019(09):80-81.
作者簡介:王麗玲,1988,女,漢,山西省長治市,碩士畢業(yè),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