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山
雙減”工作啟動以來,山西省陵川縣崇文鎮(zhèn)城內小學校聚焦課堂改革、延時服務、作業(yè)革命、家長培訓四方面的工作,積極構建良好育人生態(tài),傾心呵護學生健康成長,全力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一、深化教學教研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助力“雙減”政策行穩(wěn)致遠的“減壓線”。新學期初,學校就提出:“‘雙減’不減質量,讓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成為新常態(tài)”。要求全體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按照“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輔導好每一位學生,切實做到了“教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向一堂課四十分鐘要質量,學校利用每月的“三教一研”(即前三周講公開課,聽課后,廣泛開展評課、議課活動;每月第四周進行“茶?悅”——集智交互多元教研工作坊活動,利用每周三、周四下午第五節(jié)、第六節(jié)時間,分語文、數學兩個大組進行活動。)教學研討模式,加大教學研究力度。
秋季開學以來,學校廣泛開展了同年級、同學科“同課異構”課堂教學賽講活動,每位作公開課的教師盡力展現自己的教學魅力和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生廣泛參與,使學生當堂能學會的,當堂解決,努力實現當堂學習目標。在評課、議課活動中,多種教學智慧在一起交融、碰撞,產生了智慧了火花,老師們教學相長,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益和質量。
特別是在“茶?悅”式教學研討中,學校就“如何加強課堂管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課題進行了“集智、交互、多元”式的研討,形成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共識:“教師要有感召力,構建融洽師生關系;教學要有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口令”運用要及時,集中學生注意力;學生要有榮譽感,形成合作競爭氛圍;評價要求多元化,調動學生廣泛參與。”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
二、建立作業(yè)管理制度,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
雙減”政策對作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走好“雙減”作業(yè)管理最后一公里,切實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讓“雙減”真正落地。學校出臺了《陵川縣崇文鎮(zhèn)城內小學作業(yè)管理辦法》和作業(yè)公示制。
1.作業(yè)革命”將作業(yè)統(tǒng)籌管理、公開公示。每天的書面作業(yè)由班主任統(tǒng)籌管理,每日的家庭作業(yè)由一名學科教師布置,并在作業(yè)公示欄公示,保證了作業(yè)的總量和時間。
2.提高教師作業(yè)設計質量。要求教師依據課標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書面作業(yè)、閱讀作業(yè)、勞動作業(yè)、手工作業(yè)、口述作業(yè)、探究作業(yè)和實踐作業(yè)等,不斷提高作業(yè)設計的質量和水平。
3.作業(yè)批改要求教師親自批改,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同時,學校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yè),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yè)。真正實現“三心”工程,即老師用心,學生開心,家長放心。
三、開展“5+2+1”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多樣需求
開展“5+2+1”課后服務,即5天工作日均開展課后服務,每天不少于2小時,星期日上午開展一次課后服務。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周一至周四延時服務時間進行作業(yè)輔導,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yè),教師針對個體差異進行查缺補漏,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有所進步。二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要求,學校開設了十七個小社團,每周五開展必修社團活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活動,有體育類的籃球、乒乓球,藝術類的架子鼓、舞蹈、語言表演,以及毛筆書法、線描、國畫、水粉畫、彩鉛等;每周一開展選修社團活動,有圍棋、小合唱、硬筆書法等,廣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每周日上午進行輪滑選修社團活動。
豐富多彩的活動涵養(yǎng)了學生品德,發(fā)展了學生個性,增強了學生自信,放飛了學生夢想。幾年來,學校的綜合實踐小社團得到了蓬勃開展,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得到上級領導、家長及社會人士的廣泛認可。
四、開展家長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家長素質
本學期以來,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幫助家長在“雙減”政策下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積極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聯(lián)動的育人模式,給予家長更科學、更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我校利用星期六上午時間,邀請專任心理健康教師,輪留開展家長培訓輔導活動。輔導老師首先引導家長們要明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定位,減輕自己的焦慮,提出父母要增加對孩子的信任,了解每個階段孩子的發(fā)展特點,接受孩子不完美,避免比較,并且應關注孩子的身心全面發(fā)展,而不是以成績論英雄。隨后,老師講解了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并據此為家長們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具體建議,引導家長積極營造陽光溫馨的家庭教育氛圍,提升孩子的積極心理品質。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有高度、有深度,用詳盡的案例和親身經歷讓家長們產生了共鳴,引發(fā)了對自身教育方式的思考,家長們都紛紛表示這樣的講座辦得及時,講得清楚,聽來有用,學來管用。
“教育植根于愛”。在未來前行的路上,城內小學全校師生激情滿懷,躊躇滿志,凝聚教育智慧,追求教育理想,繼續(xù)書寫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雙減”時代基礎教育的公共性回歸與公平性隱憂[J].余暉.?南京社會科學.?2021(12)
[2]“雙減”:認知更新、制度創(chuàng)新與改革行動[J].朱益明.?南京社會科學.?2021(11)
[3]家庭資本與學業(yè)焦慮——試論“雙減”政策引發(fā)的家長焦慮問題[J].周序.?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6)
[4]教育時間視角下減負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饒佩.?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6)
[5]“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tài)變革(筆談)[J].馬開劍,王光明,方芳,張冉,艾巧珍,李廷洲.?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