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沛蕾
摘要:本文闡述了如何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合理整合話題資源、生活資源、故事資源和文化資源,對教材進行有效的二次開發(fā),探討了文本再構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學資源;教材開發(fā);文本再構;課堂教學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以教材為源,將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整理。但在常規(guī)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把“教一本書”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這些教師缺少對學情的分析,對教材合理的二次開發(fā),學生只能將教材文本中呈現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模仿和重復學習。這些教師用這一固定模式將千差萬別的孩子們“格式化”。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會減少或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也無法在交流中產生豐富真實的語言,難以發(fā)展綜合語用能力。
二、基于教材文本,再構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文本再構是把教材本來的內容進行重新的組合和構建,這種建構是基于教材,又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況,把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再處理的一個再構過程,使得我們的教學內容具有情景和現實可操作意義的一個可觀、可讀、可感的一個文本語段。
1.單元話題
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話題展開聽、說、讀、寫活動。教師可以緊扣單元話題,選取與單元話題內容相關的文本內容,構建新的學習文本,并使之成為貫穿整個課堂活動的主題,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與拓展,幫助學生鞏固并嘗試運用目標語言。
【案例1】
教學思路:本單元的話題是動物園,教師以動物園為主題通過PPT設置動物園的真實情景,帶領學生一起游園,呈現不同動物,引導學生先用It’s big/small/long等語言描述動物。同時還可以擴充語言,用The…is 等描述.設計參觀動物園的新成員elephant,導入新授知識It has (a)…,用此語言細致描述elephant的外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然后設計學生自由行活動,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游園,描述自己喜愛的動物,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探究、學習、鞏固、運用語言。隨著游園活動的結束,孩子們也將課本上的知識成功學習,自如運用。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學會描述第三方,而我們通常更普遍的運用此語言項目也是描述生活中的人物,所以在教學的尾聲,設計“尋人啟事”,引導孩子們用He is …和 He has …來描述走失的小男孩Mike,幫忙找到孩子,并滲透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助人為樂。家庭作業(yè)的設計是讓描述身邊的人物和他的小寵物。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相關話題中學習新授詞匯,句型結構等語言形式,教師對同一話題的深入把握和對相關資源的獲取整合能力,體現了教師“用教材“的能力。
2.生活資源
語言學習離不開真實的生活,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并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相對真實的活動,將書本上的知識生活化,把生活和語言有機的融合起來,以便學生發(fā)現所學知識的實際語用價值,并在實踐中內化語言,形成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2】
教學思路:教師先播放參觀內蒙古博物院的視頻資料,帶領學生參觀恐龍展區(qū),學生真實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師生共同談論所見所聞,談外形,比大小,導出本課的語言知識——形容詞的比較級。進而同學與恐龍,同學與同學之間比身高,比體重。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中,學生接觸、了解并體會目標語言在生活中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目標語言的認識,建立目標語言與生活中相關信息之間的聯系,真正實現對目標語言的識記、理解和運用。
3.故事資源
故事閱讀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的動機,幫助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而且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能帶動學生自發(fā)融入到故事中,增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情。
【案例3】
教學思路:六年級下冊后三個單元的學習任務是學習一般過去時態(tài),并與一般現在時態(tài),一般將來時態(tài)進行比較并根據需要綜合運用?;诖四康?,在學習完書本知識后,教師自編繪本One day。繪本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從出生成長到自己又成為媽媽的故事,讀故事的過程,即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輸出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講故事,學知識,全面幫助學生建構精神,培養(yǎng)多元智能。這樣的繪本,就像一部電影,既展示出寬廣的視野,又有細節(jié)的特寫,即有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又暗藏著起,承,轉,合的節(jié)奏設計。
三、結束語
教材文本再構可以使教師充分整合資源,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的開發(fā)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對教材的文本再構可以是顯性的信息,也可以是隱含的信息。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具備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并合理運用,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形式及其所表達的信息。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化與創(chuàng)新,一切從教師改變開始!讓我們做英語教學路上的“創(chuàng)客”!
參考文獻:
[1]張萌.小學英語課堂文本再構教學實驗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